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活着》读后感10篇

2018-07-13 05: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着》读后感10篇

  《活着》是一本由余华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7.00,页数:19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活着》读后感(一):活着,是对未知命运的最好诠释

  我第一次读《活着》的时候,是在2015年的夏天。在此之前的那三年,我经历了工作家庭上的连续挫折情绪极度沮丧。那时,跟一位挚友聊天,他推荐我说,你不妨读一读余华的《活着》。于我而言,那是一次残酷阅读,半夜捧书在床,泪湿两颊。

  时隔两年多,重读小说,我试图从书中窥探作者成长历程心理世界。正如余华所做的,要始终内心需要写作,只有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恰恰因为如此,福贵一生遭遇丝毫不因作者平缓描述简单的勾勒而显黯淡。在这种挂白式的笔触下,为读者展开的是一幅跌宕起伏悲剧画卷和一段曲折坎坷社会进程

  小说取名《活着》,整篇却都是生离死别。作者的描述没有歇斯底里,带给我的只有悄无声息的凝噎和触手可及的绝望。福贵一人的活着,与其它骨肉至亲的离去,本来就是一种残忍对比

  闭上眼睛,我脑子里浮现的是有庆的年少懂事,舍不得他一手养大的两只羊,送到人民公社坚持割草喂它们,终了却在踊跃的献血中早逝;想起凤霞年幼时的乖巧可爱不幸高烧中又聋又哑,产后大出血意外死亡的凄惨场景;想起家珍一生的淳朴贤惠,离世前既有对已故亲人怀念,又有对生者的难以割舍;直至憨厚勤快的二喜和调皮伶俐的苦根相继离世,福贵赖以活着的信念已经摇摇欲坠,人将暮年,情感支撑却全盘倾塌。

  我不知是否该感叹主人公苦难承受能力和对人生坦然态度,也不知是否该将这种命运的不公完全归咎于那个时代。随着故事延伸,悲愤、怜悯、惊叹和释然,一步步充斥着我的头脑。正如小说的题目,活着,是一种信念力量,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动态阐述,但它的含义也绝不仅仅于此。活着与幸存,显然有着不同意境寄托,尽管这难以辨析。就像福贵和家珍对春生的临别叮嘱一样——“你要活着”,那是一种充满善意的挽留,也是一种对苟且生存的无奈

  活着,有时是对逝者的怀念,就像凤霞怀孕时一家四口围坐在桌前,福贵回忆起有庆,二喜念叨起双亲。就像福贵吆喝耕牛时,满怀感情而又平淡无奇地吆喝起家人名字。那段凄惨的人生过往,明明白白就在他的记忆里,却好像从未生成过伤疤

  衡量活着的意义,难以找到全面有力指标。从良田百亩的纨绔子弟全家尽死的孤寡老人,福贵还庆幸没有像老全一样连死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儿子女儿接连去世,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冷漠诠释了活着的不易。家珍的死,在福贵看来仿佛没有那么撕心裂肺,更像是平静地了却一桩心事,直至多年以后念起这段夫妻离别,回忆中仍充盈着温情。苦根,这个名字的寓意不光祭念了母亲产后去世的悲伤,隐约也埋下了父亲意外离世的伏笔,道不清是不是命里注定。可惜他还这么小,甚至还不明白死亡的含义,就匆匆结束幼小生命

  那一段人生轨迹,对于福贵而言就是刻骨铭心而又波澜不惊地活着,时间长河流淌着他自己过去独有的欢乐幸福,尽管在旁人看来仅剩苟且。毕竟,他没有变成被毙掉的恶霸地主,他从兵荒马乱战场流离两年又回了家,在吃野菜树根的年景儿时一家四口曾经和睦开心。面对父母、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接踵而至的离世,福贵只能将回忆寄托在那头老耕牛身上,我强烈地希望这种寄托,更多的是美好吧。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活着的寓意可能就蕴藏在那落日余晖悠扬歌声里,它不单单是一种人生经历,也是一种释然的心态,因为,无论发生过什么,我们曾经活着,现在活着,未来还要微笑地活着。在没有找到绝对理想归宿之前,活着,或许是对未知命运的最好诠释。

  《活着》读后感(二):活着很容易,活着也很难

  喜欢原因

  1)《活着》也是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作品之一。(《许三观卖血记》也是同样的殊荣)大时代背景下的作品,随着内战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2)再次阅读《活着》还是觉得怎么会有人接二连三失去亲人,无数次生存有了暂时的转机又接踵而至坠落深渊。最后只剩下一头相依为命的老牛,它也叫富贵,他徐富贵。

  3)随着徐富贵的故事以第一人称缓缓叙述而来,现在的我们也可以多少了解一些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些社会变革。(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活着》读后感:

  “《活着》讲述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并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活着》这本书是几年前丫头送我的,之前看过印象深刻也便不敢再读,晚上入睡时随手翻来再次阅读,看完已是凌晨一点,只是惊觉还好徐富贵这老人家一生的坎坷命运是书中小说,如果是现实中知晓的故事那该多心酸悲凉

  还是觉得怎么会有人接二连三失去亲人,无数次生存有了暂时的转机又接踵而至坠落深渊。最后只剩下一头相依为命的老牛,它也叫富贵,他徐富贵。

  徐富贵年轻时也是有钱少爷,染上赌博,败了家产,间接性“气死”了老父亲。为生病母亲进城抓药又给抓了壮丁,后来母亲病死,再回到家乡发现女儿凤霞生病不能再开口讲话。原以为当富贵平安回到家,踏踏实实种地,他们一家四口能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

  可是在无数次斗争与生存之变后,死亡却重复发生,懂事的小儿子因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失去说话能力,年幼经历被送走的可怜大女儿凤霞经历了短暂的幸福生活又死于生孩子;然后女婿二喜又死于建筑事故,被活活的给压死了。原本会以为小说到这里,剩下一个小外孙可以和富贵一起生活,相互依靠,仅有的精神温暖了。岂料唯一的外孙苦根却因为吃豆子而撑死了,还是因为小外孙生病了,富贵煮了太多豆子给爱孙吃,原本宝贝着外孙,却因为吃豆子撑死了。

  一系列的死亡,让阅读本书的时候很压抑,时时在心底询问:“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怎么会让富贵承受如此之重呢?”很不能接受主人公的命运,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次又一次经历至亲的死亡,现实中如果有人经历这样的事情,该是如何面对呢?到底什么是活着?最终发现书中的故事,富贵悲惨的命运,在面对亲人出乎意料而接二连三的死亡重复中,渐渐看到活着的意义,活着的不容易,活着的可贵

  对于九零后二十多岁的自己,实在不愿意多读此书,富贵命运多舛,实在觉得惊讶也很惶恐,心里也暗想还好富贵是小说中的人物。可转念一想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死亡的确是常见的,只是年轻的我们未曾经历过而已。

  爷爷在世的时候经常会给我们几个小孩讲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那时候年龄小,要么围着火炉听爷爷讲故事,要么搬着小板凳月色下的院子里不知名的小虫子青蛙叫声混合着爷爷讲的故事,丝丝的紧张恐怖氛围。爷爷会说那时候吃穿多么困难,大食堂生活,挣公分等等,有些像路遥笔下描写平凡的世界》那些事儿一样。也会说那个时候死人是常见的事儿,饿死的,生病死的,有次听得正入神的时候,奶奶拿着蒲扇走过来坐下说,那时候还有吃人肉的,因为实在是饿的受不了。听的我胃里不断翻腾,我带着质疑询问奶奶:“怎么还会有人敢吃人肉啊,怎么没给抓起来?”奶奶答道:“那时候家家都穷,饿死人也常见,有一家白白胖胖的一小孩死了,给挖个坑埋起来了。结果晚上就有人打着火把悄悄又去给挖出来......”。经常听爷爷奶奶讲以往的故事,也就渐渐对那些不可思议的故事有所了解。

  《活着》这本小说直抵人心,也戳中内心,是诧异,也是震惊。小说的结尾也令人难忘,老人富贵只剩下唯一相依为命的老牛,也取名叫富贵。最后一段话耐人寻味:“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土地袒露着结实胸膛,那是召唤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苍茫中慢慢消失,也牵制着读者,我只希望徐富贵老人和他的老牛富贵就这么时常在对话交流中慢慢老去,不要想念过去。

  《活着》读后感(三):好好得活着…

  读着这本小说,我仿佛就站在福贵的身边,看着他的人生跌宕起伏。有庆死了,是我第一次忍不住流泪。家珍病情好转了,我感到欣慰。我都能想象凤霞和偏头的二喜手拉着手站在村头幸福笑着的模样。可惜,到了最后,连苦根都离开了,只剩下一头老牛福贵陪着福贵。福贵对着老牛福贵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顿时热泪盈眶,一家人都齐了啊……就像作者在日文版自序中说的,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我们眼里的福贵可能是艰辛的,苦熬着过了一生,但是其中的幸福快乐也只有福贵自己能体会了吧……所以我们都要好好得活着,好好得变老……

  《活着》读后感(四):有些事我们无法改变啊 在一个变换的年代

  一个人瞎想的时候确实想过活着的本质是一种体验 可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福贵的一生真的太苦 他的一生接连着经受人世间最大的苦难 苦痛几乎要将这个人淹没 可他还是活着 牵着与他做伴的老黄牛 走在田间 走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种体验吗?可是这样的体验也太苦了 人的一生是什么都会遇到 但是苦难却是他人生中主旋律 余华说对他而言他却依然珍惜 因为对他来说他的妻子是最好的妻子 他的儿女是最好的儿女 还有许多朋友 所以在他的视角来看 这一生虽然艰难 却也还有许多值得珍惜的温情在 这一本书写尽了中国上个世纪的大半历史 受难的时代过去了 这一代的我们几乎难以想象对于那一代的人们来说 活着 吃苦受难 几乎就是他们的全部命运 命运会连着一个一个炮弹扔过来 能撑住 真的已经太不容易了 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 残忍到越读越不敢让这些文字代表的含义进入到自己的脑中 却又放不下手中的书 残忍到我不想承认自己看到的这些文字 是写尽一个人的一生的故事 不得不说这个故事除了苦难外 整个叙事的口吻 是温暖的 我在想 福贵之所以能够撑下去 是因为他充满痛的一生中 其实还是充满了爱与被爱 从他的母亲 她的妻子 儿女 孙子 到他的战友 家里雇过的长工 最后连同他自己 都有一颗温暖的心 那样淳朴的心 所以他才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吧 想起嫌疑人X的献身记得一句话 有时候 一个人只要活着 就足以拯救另一个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但还是痛的说不出话 真的觉得自己只经历其中的一个苦难 就会痛死了 我想我无法承受这样的痛苦 而福贵却受住了那么多苦难 我在想他不会疼吗 还是说他真的已经看清了自己的一生?但他的苦难依然在继续啊 一个老人孤苦无依 最终身边只有一头老黄牛相伴 太痛了 太痛了 苦难会因为时间而变淡吗 这样的人生真的太极端 太少见了 但在那个充满动荡的年代 极端的人生 恐怕也太多了

  《活着》读后感(五):感动 震撼

  #感动#

  有庆对自己的羊;家珍对福贵;福贵买牛;二喜选大不选小 对自己妻子一家的真心 欠债也给了凤霞那样的排场;长根对雇主家的好;送走凤霞时看到的亲情

  也许因为我是个女孩,心里总是期待一个小说中踏踏实实对自己好的爱人,所以当看到二喜对凤霞的时候,我是真的感动,为凤霞开心,觉得她的一生总算有了点幸福,自己仿佛跟着松了一口气,以至于看到她生下孩子后死去,好不容易的幸福戛然而止,那种感觉真是不知道怎么说。看到福贵打骂家珍,我气,可是看到后来就忘了这股气,内心里充满着一种家人亲人之间的原谅包容,相互扶持,真的不愿离不愿弃,就是一种明明很悲惨又莫名暖心的感觉。

  #震撼#

  连句告别都来不及和家人说就被拉去打仗离家好多年却也不能反抗毫无自由人权,看到这我就想的是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我家人身上,那种不知家人什么原因再也没回来不知是死是活只能等着的绝望,也许只能在担忧中度过一天一天,又不能放弃得好好的活着,怕他万一回来找不到我们的感觉,我想现在那些孩子被拐卖走的每一家就是这种感觉吧,打仗时那些可怕描述的不多但其实也很震撼;有庆抽个血就人没了,我当时在心里骂了无数遍无良的医生和县长,但在那个年代就是这么无奈与申诉无门吧;春生与福贵是经历过生死的感情吧,才能甚至原谅了亲生儿子的死,姥爷和他那些战友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情呢;处死地主,福贵阴差阳错逃过一命,很多事看似是祸未必不会是福;人可以被撑死;时代的进步,真正的解放必定伴随着牺牲冤死感动悲痛。

  想来,真的有人经历过我们想想都觉得难以承受的苦难,虽然他们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幸福,因为有爱。但是我还是觉得那些苦难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无法抗住,也可能是没把我真的放在那样的现实里,真的发生也许也就受着了。但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幸福啊,很多人心理承受压力却反而更差了,我们遇到的一些小苦难,那我们就摆好心态,努力解决,努力生活,更要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忘了幸福的生活,自己感受得到幸福就好,生活状态好时更不要忘了本心,不要像少爷福贵。

  《活着》读后感(六):活着就是这么不容易的事情。

  这本书已经想看很久了。因为之前两年的生活过的真的有点艰苦,一直对自己说不要欲望太多,能活着就算不错了。终于在生活看似有了一点好转,休了人生中最长的假期的时候把这本书给读了。都是喂奶的时候读的,每天读一点。期间有怜惜,有感慨,还哭出过眼泪,最后合上书,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故事背景本来是不属于我生活的时代的,但是读起来却意外的通顺易懂,给内心的震撼也是一点点的增加。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着,不带任何修饰,偶尔带有一点诙谐,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是冷酷,一字一字的直抵人心。这就是余华最厉害的地方了吧。

  福贵作为一个纨绔子弟,吃喝嫖赌做尽,坑爹更坑了自己。人在富足的时候就是不懂得惜福,把家败光也是迟早的事。在我以为福贵是个坏蛋的时候,变贫穷的福贵反而置之死地而后生,勤劳善良起来。是贫穷和绝望激发了人心底的最根本的属性吧。苦是真苦,饿是真饿,可是在战争中幸存,在大搞社会主义的时候,眼看龙二被枪毙,是不是也算是变相的对福贵的一点恩慈呢。家珍得了软骨病身体稍有起色,朴实善良的凤霞终于遇到真爱,可偏偏造化弄人,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福贵所有的至亲相继离开了他,每一个都死得那么惨。福贵那么难过,那么痛苦,可是他从未想过要放弃活着。陪伴老年福贵的那头老牛,是和福贵一样不放弃活着希望的,权当是命运给福贵的最后一丝慰藉了。

  福贵的故事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放到那个年代,这难道不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么。在时代洪流中,人如蚂蚁一样的微小,无从选择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放到现代社会,家里父母死亡瘫痪,自己自强不息的故事在电视上也是数见不鲜。悲剧一幕幕发生,眼看着身边的人死去,我们除了活着,又能怎么样了呢。日子还是要继续,别管它多么的艰苦。再放到我们身边,每天工作不顺心,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的时候,遇到倒霉的时候,连哭的心情都没有的时候,又能怎样呢,班还是要上,生活还是得继续。活着本身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少年时候总是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喜欢想一些莫名其妙的哲学问题,比如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长大之后发现,那些微小的情愫早已淹没于暮鼓晨钟里,一步一步地把人从梦幻里拽进现实。睡觉,吃饭,工作,发呆,与家人说说话,就构成了生活的全部。活着的意义就是那么实实在在的存在,只有两个字,就是活着。忍耐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向一些小插曲妥协,与一些逆境抗争,顺应一些自然的安排,踏实的活着,并不轻松,但是也就是这样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活着》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