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四军:1943-1945》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新四军:1943-1945》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01: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四军:1943-1945》经典读后感10篇

  《新四军:1943-1945》是一本由胡兆才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四军:1943-1945》读后感(一):《新四军:1943-1945》重温新四军的故事

  在中国抗日革命战争的历史上,我们不能忘记曾经有这样的一支队伍新四军即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他们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为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攻陷。虽然时光已经流转到了2013年的年底,但是今日的后人不应该忘记曾经的历史,更不应该忽略这支勇敢的抗日队伍---新四军。

  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在近日推出的,一部关于新四军故事的军事书册《新四军:1943-1945》也在此时此刻隆重问世了。对于那段曾经逝去的历史,我们或许可以从这本书的内容再次走入过往。了解新四军的抗战事迹,认识那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新四军人物和故事。而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真实和生动的宝贵图文等宝贵资料。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酣畅淋漓地重访那段关于新四军的英勇故事------

  尽管这是一本历史军事类题材的书籍,但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觉得一丝的沉闷和乏味。相反的是,本书之中的内容极大地调动着我的阅读积极性。虽然身为文科生的我曾经在学习历史课程中有对新四军的事迹进行相关的学习和了解,但是本书的重心牢牢地将新四军在1943年到1945年期间发生的故事用文字的形式加以勾勒和描述。既生动,又具体,既纪实又穿插人物事件故事。一个更为饱满的,有棱有角的新四军的形象由此更为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本书之中,它紧紧地围绕着黄花塘进行纪事,真实展现黄花塘时期新四军方方面面的故事。身为一名读者,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着。不仅仅因为本书之中有着众多真实的真实故事,更因为书中海有着当年见证历史的宝贵照片作为辅助材料。让我对新四军的认识又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全书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内容相当地详实。全景叙事形式地展示黄花塘时期的新四军:军事斗争、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等。原本苍白无声的文字因为其内容的真和表达阐述的实深深地震撼着阅读本书的读者们。而这其中,尤其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些众多的新四军著名人物故事。“枪炮大王”吴运铎,黄克诚在黄花塘治伤讲故事,神奇将军徐海东在盱眙乡村,英雄虎胆潘汉年虎穴探情报,挺进河南,彭雪枫西进殉国等等的事迹让以“新四军”为标志的军队是那样感动人心------

  身处和平年代的你我值得来一读这本新四军的故事。缅怀曾经的历史,感恩今日的和平幸福生活,我们实在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新四军:1943-1945》便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带给我们追味逝去历史的,关于英雄队伍和英雄人物的精彩阅读作品选择之一。

  《新四军:1943-1945》读后感(二):我是来砸珰湖的场的

  打开《新四军:1943-1945》,首先就看到珰湖的抒情散文:

  在中国抗日革命战争的历史上,我们不能忘记曾经有这样的一支队伍新四军即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他们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为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攻陷。虽然时光已经流转到了2013年的年底,但是今日的后人不应该忘记曾经的历史,更不应该忽略这支勇敢的抗日队伍---新四军。

  面对这样一篇抒情散文,我情不自禁地点了一个“没用”,结果发现“您已经投过票了”,看来那没用的那票是我投的。作为朋友,我觉得必要的批评是对友谊的维护。

  下面还是说说书吧。可能已经养成了骄横的性格,各位多包涵点。

  《新四军:1943-1945》还有一个副标题叫“黄花塘记事”,讲的是1943年以来,新四军的故事,而黄花塘当时是新四军的军部所在,其实我对新四军的故事很好奇的,但正史、野史都说的不多。

  不过本书还是没有满足我一开始的好奇,都知道新四军是当时留在国统区的红军组成的,那么他们在组建前应该是分好几股力量存在的,有没有上山当过山大王?又缺钱,又缺枪,当时是如何存活下去的。

  好吧,这个好奇先按住,看看第一篇捉放韩德勤。其实挺有意思的,老蒋那时候虽说是最高统帅,但还不能算真正的控制住了全国,捉放韩德勤这个就很有意思,巧妙地利用了各自为政的想法。

  《新四军:1943-1945》读后感(三):可以当史料来看

  《新四军1943-1945:黄花塘纪事》,书的正副标题都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本书所讲内容的时间、地点、主角:新四军在1943-1945年间以黄花塘为根据地的一系列活动。书名没有任何噱头,没有多一个字的废话,也没有少掉应该交代的内容。

  纵观全书也是如此。全书三百多页,不算厚,但容量非常大。正像书的封面所列举的那样,本书叙述了诸多内容:山子头捉放韩德勤,飞马牌香烟,“枪炮大王”吴运铎,彭雪枫西进殉国,谢振华火烧八滩,潘汉年深入虎穴探情报,粟裕南下天目山,策反英雄徐楚光,黄克诚疗伤讲故事……这些内容有一些可能我们以前听说过,也有的可能是一无所知。如此多的内容,读起来却不觉得繁琐,也不觉得凌乱,当然也就不会觉得累。这是和作者深厚的新闻写作功底分不开的。全书几乎没有人为的煽情、故意抛出的悬念、啰啰嗦嗦的引语以及时下比较流行地故作轻松的调侃。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书的写作方法并不时尚、并不流行,不是畅销书的节奏,但它却是真正的历史,是认真的写实。

  全书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三点:一是“枪炮大王”吴运铎,二是饶漱石在整风运动中整陈毅的事件,三是朱家岗战斗。吴运铎的事迹我小时候听家父讲过,知道此人为了研究生产武器而多次被炸伤,甚至后来人称“中国的保尔”,不过我当时对这位“中国的保尔”颇不以为然:被炸伤是因为技术不过硬,不能因为受了伤就变成了英雄,那些既完成了任务又没有付出身体和生命的代价的人才真正值得效仿。然而读了本书我才了解到,吴运铎“技术不过硬”是有原因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因为对机器的巨大兴趣而进了煤矿的机电班,并在这里打下了机电知识的基础。吴运铎从未科班学习过机械,除了在机电班积累下来的实用技术之外,就是啃那些能找到的有限资料。他能够成为“枪炮大王”,完全是凭借着钻研的精神和一股信念,有时候他造出的子弹可以说是一种“重新发明”。他的这种精神和信念在当下也——更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们有时候也需要“重新发明”。

  老一辈革命家中,我一直认为陈毅是一个文武兼修、德才兼备的人物。无论是在他任新四军军长之时,还是他建国后担任上海市长、外交部长时期,他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和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整风期间却险遭饶漱石的毒手,饶漱石为陈毅炮制了十大罪状,并要其他人附议,好在彭雪枫等将军都对陈毅有所了解,让饶漱石的阴谋没能得逞。不过,陈毅还是离开了指挥前线,去了延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多年以后,饶漱石到底走上了小人的不归路;而陈毅军长,却仍然没能逃脱被整的厄运。同样功勋卓著却未能逃脱被厄运的还有潘汉年,毛泽东的一句“此人不能再重用”让潘陷入万劫不复……

  《新四军1943-1945》一书中写了很多的战斗战役,而最让我振奋的是朱家岗的战斗,朱家岗战斗是新四军的600人对阵鬼子的1500人,在几乎人人挂彩负伤的不利情况下,最终取得了胜利。陈毅军人称这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除了朱家岗战斗,还有82烈士死战刘老庄,82名战士全部牺牲,而鬼子则留下了三百多具尸体,还有罗炳辉的梅花桩战术等等。新四军在有些时候也是能以一当三的,虽然在整本书中新四军直接对抗鬼子的战役所占篇幅并不多。

  另外,书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新四军中的白求恩”罗生特医生,再如音乐家何仿创作《茉莉花》的过程等等。总之,这本书是可以当史料来看的。

  《新四军:1943-1945》读后感(四):一个地方,一支部队,一段历史

  作为历史发展的承载者、见证者,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一个地名往往就浓缩着一段历史。其中有些地方,往往因为发生过某个重大历史事件、诞生过某个著名历史人物,而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获得了特殊的历史意义,在历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吸引着后人凭吊和感怀——比如牧野、赤壁,比如绍兴、韶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黄花塘就是其中之一。

  相对于大名鼎鼎的黄花岗,黄花塘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搜索百度可知,它是江苏省盱眙县一个极为普通的乡镇,地处苏皖交界处,县城东南部,距县城39公里,宁连公路,宁淮高速、宁徐高速穿境而过。无论从经济、物产、文化、历史哪个方面来看它都谈不上有什么特色,倒是其所在地盱眙时常见诸史籍,而且近来在央视大量投放的广告“有滋有味的龙虾,有滋有味的盱眙”让人耳能熟详。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镇之所以具有特殊的历史意味,完全是因为它与一支部队扯上了关系。

  正如书名一样,胡兆才先生的《黄花塘纪事》,是一部军事纪实作品,而非严格的史书。他在书中以黄花塘新四军军部为中心,用简单易懂、极富情感的语言生动的记录了华中军民在抗日战争最惨烈阶段、在最艰苦条件下,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这片热土上一边浴血奋战,一边发展生产,一边开展政治运动的事迹,通过一个个具体人物的具体事例,再现了那种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历史状态,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而生动阐释了新四军为何能够壮大,共产党为何能够成功的奥秘。

  作者在本书中多用正面语言、正面解释,是一本标准意义上的弘扬主旋律作品。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这本书对于今天正在为工作而烦恼、而满腹牢骚的我——当然这只是对我——极富启发:那种艰苦条件下人们尚切能够如此,更何今天的我呢? 继续埋头苦干吧……

  《新四军:1943-1945》读后感(五):有人情味有趣的军事故事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

  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

  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

  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

  任我们纵横的驰骋;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

  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

  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

  发挥革命的优良传统,

  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这是新四军军歌,描绘的是战争时的豪迈。打战,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筹备,冲锋陷阵只在那一刻。中国人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这本书,有不少篇幅便是描写新四军如何筹备粮草。

  书是一部军事纪事作品。有正面的真实描述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期间,运筹帷幄,指挥大江南北抗日军民同日伪殊死战斗,决胜千里的场景。

  除了展现恢宏的战争场面,本书还用大量的篇章,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军部领导及机关干部的整风和大生产情况,解密了不少鲜知的秘密档案。

  比如陈军长如何动员大生产,从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还有胡粥亮如果办飞马牌香烟,让飞马飞进大上海,从而利用香烟解决军费问题,还有茉莉花是如何唱响全世界的。

  都是有意思的纪实故事,那一段的历史,终于不是枯燥的打战,而有了人情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