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危险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危险的读后感10篇

2018-07-19 05: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危险的读后感10篇

  《危险》是一本由陈幻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页数:3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危险》读后感(一):爱情罗生门

  4

  4段故事,4个视觉,4个季节

  单恋的警察日记体,最俏皮冷静也最可爱

  姜燕,最恐怖,最有控制欲,也最可怜

  被控制的画家张铭,最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许景楠,相对最失败人物,因为没写清楚到底这个人物是在干什么,想要什么?

  4个人,因为爱,因为孤独,玩起了鱼套鱼的爱情圈环。

  警察爱景楠,景楠爱张铭,张铭看似爱景楠,其实不过希望借景楠脱离姜燕,直到离开后,他才知道他有多爱他。

  姜燕看似爱张铭,爱到无可救药,爱到可以为其杀人。

  但是,最后的最后,她才发现她爱的不过是自己曾经为张铭付出的那些沉没成本

  爱情就是最危险的游戏

  小说极为精彩,虽然题材是带点悬疑,故事是以爱情为主。

  但是真正写的是过去对于现在的影响。张铭和姜燕的过往,注定了他们交缠一生

  许景楠幼年父亲无故离去,注定她对成熟男性痴缠

  至于警察,似乎是一个没有过去,因此特别理智的人。

  他最后的行为,极为高尚,虽然他自己说是只有那样,才可以让张铭和姜燕永远下去,这样,许才会离开张。

  但内心深处,他其实是想给可怜人张铭和姜燕一个救赎

  《危险》读后感(二):危险,在于暗伤浮动

  这本书最早的推荐词,是这么说的,“外遇小三车祸画展、谋杀、暗恋……爱与纠缠感性理性,在情色迷离中找回真实的自己”,以为会是个今日说法般的悬疑小说,男人出轨,在小三与妻子之间挣扎,最终一败三伤。

  看完这本书,故事内容的确能用这句话来概括。可是就跟张爱玲说的一样,“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四个人串起这本书:张铭、姜燕、许璟楠、杨霄。其中最主要的是前三位,也就是通俗说的劈腿男、大婆和小三。

  张铭是著名的画家,他在外出参加一个艺术研讨会的时候认识了女记者刘欣的闺蜜许璟楠,两人一见钟情。可是张铭已经有了妻子姜燕。

  姜燕有近乎神经质的洁癖(她一定属于豆瓣“我们都讨厌处女座”的吐槽对象),像是王海鸰笔下绝望主妇

  许璟楠符合典型的“小三”定义年轻漂亮,从事艺术行业自然灵性浪漫

  倘若如此,这不过是个俗套的故事。但它让人隐隐感到不安的,是这段三角恋的核心:张铭。张铭身上似乎有一层迷雾,这层迷雾隔绝了他与世界,而这层迷雾的得来,关乎一个秘密……

  这个秘密成为《危险》和一般言情小说不同的核心,这个秘密也成为吸引我用一下午一口气完全书的诱饵,到后来,我甚至不太关心他们三人的情感走向,因为这个秘密在每个人身心中留下的印痕远大婚姻与爱情。

  许璟楠开始执著的追查,然而,当她真正快要挖掘到那个秘密时,她忽然发现自己无法承受

  在这个秘密的笼罩下,姜燕变成了神经质的洁癖主妇,张铭躲到画室,与世界疏离。他们貌离神合,或许连张铭自己都不知道,姜燕在他心里的真正地位

  这才是危险的真正意义:一段婚外恋,勾起的是多年前的旧伤。这旧伤始终未愈,当事人却都假装它不存在了,他们甚至骗过了自己,直到许璟楠的出现

  可是,这危险又仅仅是张铭和姜燕的么?这段婚外恋其实是个多米诺骨牌,所有被牵涉的人都被击中倒下:许璟楠、刘欣、卢庆丰、杨霄。他们都埋藏隐秘,而这些隐秘浮出水面时,便是定时炸弹爆炸时刻

  我们活着,经历世事总会有许多不堪为外人道的往事。那是否我们只能等旧伤发作,坐以待毙?我想,尽管作者没有明写,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另外的可能性:所有的茧,都是自己织的,也能自己打开。

  插句话,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剑雨》,尽管豆瓣评分才6.5,可是我反复看了六七遍。因为男女主角能放下过去,甚至放下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继续往前走。所以,我也从这结局中看到了开放性的光明

  “为张铭,我觉得已经做了很多牺牲。其中最大的,就是牺牲了让他爱上我的机会。”姜燕站了起来。“太辛苦了,是不是?”

  “未必。”

  《危险》读后感(三):危险的秘密

  读《危险》,眼睛熬得生疼也舍不得放下。看完以后,情节竟然不记得多少,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作者陈幻对叙事技巧娴熟把握

  《危险》写的是“秘密”,婚外情、暗恋、夫妻之间小心翼翼的提防。这些说起来有些挖掘过度的题材,好像不怎么新鲜,但故事就看怎么讲,小说人物的秘密其实是作者的秘密,要不停地隐藏、展现、再隐藏、再展现……容不得一丝马虎更何况这部小说贴出了“悬疑”的标签,自然也会激起读者想与之斗智斗勇念头

  在《危险》里,作者一直很好地藏在幕后,除了在“陈丹青”三个字略微暴露了一下,让人会心一笑外,作者的隐身状态设置得极为成功创作者经常说的是“让作品自己说话”,其实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我不得不承认,作为一名读者,寻找对抗而不得的挫败感,正代表了作者在写作上的成功。

  书名上标出的“危险”,像一种只能感受却无法说破的气氛,弥漫在全书里,直到情节发展到三分之二,这个词才第一次出现,到即将结束的时候第二次出现。让人在不知不觉间,被牵着读到最后。

  徐璟楠、张铭、姜燕、杨潇、刘欣,小说里这几个人物围绕着两三条明明暗暗的线,一直纠缠到最后,几乎没有“闲笔”,看完以后忍不住猜想,作者对电影写作应该不陌生吧,把对推动情节没有用的内容全部舍去。

  然而,电影上的“简约”,放到小说上可能就是“瘦弱”,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小说,我想到的一个形象是“打扮过于完美骨感美女”:技巧上的完美,或许也是一种受束缚表现期待作者以后能超越这些技巧,在写作上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到那时候,读者阅读的时候,哪怕出戏了,也能被再次吸引回来。

  《危险》读后感(四):马甲的高级穿法

  陈幻在其最新长篇小说《危险》里对她笔下的主人公做了如下安排:画家、妻子、情人、警察,这四位主角共同下一盘棋,最后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而输,没有赢家。感性的时候愚蠢冲动矫情懦弱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我营造悲壮感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理性的时候,依然如此。你搞不清他们是真感性还是真理性。这样的人性弱点撒盐一样撒在每位主角身上,腌出来的每个人都那么不讨人喜欢,读到最后读者们大概深深地觉得每个人都活该。

  作为悬疑类型小说,《危险》里没有扑克脸,没有大好人坏人,甚至大罪大恶都没有。作为爱情治愈系小说,《危险》里没有如梦如幻海枯石烂,偶尔冒出的零星温情在作者冷静的笔墨下全都变成味精。所以期待中国版阿加莎克里斯蒂或东野圭吾的读者,可能会失望;期待女版海岩的读者,也会失望。可《危险》仅仅就是这样一个不痛不痒的小说吗?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

  小说里,爱情只是引子,悬疑只是形式。作者真正想展现给你的,是她所理解荒谬人性。于是,故事并不重要,真正产生动力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非故事。作者用悬疑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来安排叙事结构叙述节奏,当人物之间的冲突产生自内部心理而非外部事件时,悬疑就成了马甲,需要去层层剥开的,不是谁杀了谁,谁骗了谁,而是人作为人矛盾荒唐以及试图摆正自己位置却怎样也不对劲儿的徒劳感。从这个意义上,《危险》是一个冷酷骨子里的上佳之作。无论是对文体的整理还是对笔下人物的控制能力上,作者均展现出她超越一般类型小说作者的功力,而最令人赞叹的,则是她在心理分析层面上冷静的洞察力。

  希区柯克曾经这样定义“悬念”: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拍到的只是一个惊悚场面。而如果你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危险》从故事一开始,就在不停地给读者展示炸弹。小说的四位主角,一个人去探究另一个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他人即悬念。对读者来说,弄清楚这些人物角色为什么会那样想,为什么有那样怪异举动,或者说,为什么每个人都那么讨厌,也就成了阅读过程中最大的乐趣

  《危险》读后感(五):危险在哪儿

  陈幻的《危险》,有一个悬疑小说的开头,一个中年男子失踪了,他的妻子非常冷静地应对着前来调查的警察。作者同样很冷静地展开她的叙述,以至于有经验的读者能迅速做出判断,那个女人平静的生活中早就失去了她的丈夫,此刻的“失踪”不过是内在危机的一个表象。年轻的作者陈幻,选择了一种比较困难的写作方式,将爱情小说与悬疑小说混杂,一桩爱情也是一桩悬疑。我们心里有些地方并不存在,只有爱情进入那些地方,才使之存在,也许爱情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换成“欲望”或者“痛苦”。总之,一男一女相遇,他们对彼此过去的好奇、对今日情感的不确定都带有悬疑的味道

  但陈幻也没有打算写一个真正的悬疑小说,小说中难说有确实的“谋杀”,但实实在在有“谋杀”的念头,小说中的确有死亡,但看起来更像是命运恶作剧。作者探究的还是人心,她想弄明白,在一桩爱情或者一桩接一桩的爱情事件中,那些不甜蜜事情到底是什么?哪里来的不安全感?为什么要刺探一个人的过去?为什么要探究两个人之间分不开的纽带?一个人经历什么样的事情才会有内疚感?这种内疚感到什么程度才会是犯罪感?两个有犯罪感的人是否就是同谋?两个同谋犯是不是处于一种囚徒困境?婚姻是不是一种囚徒困境?夫妻两个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同谋犯?如果一个起意要背叛另一个,他是否需要一个新的同谋?可能是这些问题太过冷酷,所以作者的叙述也保持着一股刻意的冷静。

  然而,我总觉得这个故事还不够过瘾,还不够有力量。作者将过多的笔墨放在心理描写上,小说中人物的行动显得略微薄弱,生活中的鸡零狗碎的确都会有心理动因,但爱情小说有一个天然的悖论——内心乱成一锅粥了,主人公却可能一动未动,没有一个动作表示他的倾向,没有一个动作激发下一个动作。究竟该如何让他们行动起来,从他们出人意表的行动中映射出内心的焦灼,这可能是不容忽视技术问题。你要写的事情越纠结,你要探究人心的危险境地,就应该把小说中的人物逼向更困难的处境爱情故事需要很多的感性,悬疑又需要高度的理性安排。要把这两种矛盾的东西合理、自然又漂亮地展示出来,对哪一个写作者来说都有点难度。当然,没有难度也没有做的意义了。难度设计得稍高一点,可能折磨自己的效果更好,也意味着更大的乐趣。

  再比如说一些细节处理,作者描写小说中的男主角,那个画家,在画室里寻找某一种类型的画笔,作者没有说他在找一个什么样子的笔,她似乎认定这个笔究竟是什么型号对叙述无关紧要。作者把注意力放到她认定的重要事情上,有时候在气氛的渲染上做得不够,一部复杂的爱情戏,从头到尾没有一处床上戏,这样处理从作者角度上说,是凝聚笔墨,在读者来说,却是缺乏质感。危险的确在人心里,但也处处能看到其摇摆的踪迹,画室中的光,画布上的某一笔触电梯门打开却不见人影房子外一棵树的声响,危险无处不在。爱上一个人,投入一场爱情,就是一场危险的旅行。

  《危险》读后感(六):危险的深渊

  危险的深渊

  王飞宁

  对于书,我是有节制的,毕竟时间比较少,所以一定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且我个人并不是特别喜欢看小说,不喜欢虚构的东西。所以拿到长篇小说《危险》后,我看了看开头,翻到中间开始看,一般到这时候,我会知道这本书我是不是喜欢。这次我还没来得及下判断,就不自觉地看了一个多小时,倘若不是书稿压身,我会一口气看完的。

  带着对这本书的惦记和情节的疑问,我在昨天从头开始看,直至深夜,毫无疑问,失眠了。

  这是曾经的少女作家陈幻(曾有笔名水晶珠链)最成熟动人的长篇新作,一个最残酷的治愈系故事。婚外恋,暗恋,心灵的控制与解脱,谜中谜……在爱情与悬疑类型小说里另辟蹊径,感性与理性激烈交织,步步出人意料。人性推理高端、冷静,令人窒息。谜底揭开的同时,展示现代人心灵深处的相遇和错过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八个字反复出现在我脑海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在你不断地解读他人的秘密时,其实你也在被别人解读着,当你把别人当成一道高难度的数学题反复演算时,也许你这道题已经被别人解开了。

  这是小说,书中的情节当然不会完整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总有些真实准确的细节击打着我,有些破碎或是已被遗忘的情节会突然被从记忆深处翻出来,跟书中的情节放大或缩小地应和着。可以想见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完全把自己带进去了,是张铭、是姜燕或是许璟楠,他们在之中的所作所为,无论是你想象到的,或是意料之外的,仔细想想,是张铭他就会这么说,而姜燕也一定会那么做。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李察基尔演的电影,片名我忘记了,故事也模糊了,只是一个情节我一直记得,李察基尔饰演的老警察痛苦地自白:“当你太久地凝视深渊后,你也会不自觉地被深渊吸引。”他多年不停地追捕罪犯,破解各种罪行,自己已渐渐变得不再单纯,人格也变得复杂,他也需要极度的刺激才能真正地放松。太久把手放在一盆脏水里,手也很难白净了。书中的人物就像一个个深渊,当一切不能被看透的时候,是最具吸引力的,张铭对于许璟楠是深渊,而许璟楠对于杨霄来说也是深渊,姜燕却是张铭的深渊,而我们也是凝视深渊的人。在体会他们隐秘危险的情感时,我们怎能不悄悄地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不是也有一个一个的小洞呢?

  在书中,我最喜欢杨霄的日记部分,在紧张的情节中这是一个缓冲,却在另一种语境中继续解读情节,这种写法自然又特别,让我们好似喘了一口气,其实是又深潜了十多米。这书看到最后我浑身冰凉,是真的紧张了。这种感觉很久没有体会过了。

  (原载2014年2月24日《成都日报》)

  《危险》读后感(七):险上还生

  有一句话将最熟悉的陌生人,那么本书的他们就是这个样子的。成功的画家和有洁癖的妻子姜燕之间因为不速之客的出现,让多年前的一个意外浮出了水面。纠缠他们至深的故事,现实生活笑颜下的鸿沟,他们的被逼向了另类的抉择道路。

  通读下本书,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一本爱情、心理还是悬疑小说。故事从开始的设下谜团,到最后的慢慢解开,它将三者结合相互交织着勾勒了一副险上还生的画卷。一个谜团的开始,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迷惑,作者的心细如发将一个动作带来的内心活动表现的十分生动。故事的发展和案件的发生相互交织,让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对现实的无奈迷茫细化用动作渲染,也让小说里面的人物在各个内心起伏冲突的表现下层层分析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故事的主角就四个人,杨霄、许璟楠、张铭、姜燕。其中杨霄是警察,大半本的书里都没有他的身影,只是在每张的前面有一封他的日记。写了他的生活和情感,也让发生了案件和后面对他的行为埋下了铺垫。喜欢许璟楠的他对许璟楠喜欢的对象画家张铭不由的想PK对比,而案件的发生更让他的介入变得合情合理。张铭和姜燕是一对夫妻,相比之下许璟楠只沦为小三。一段旅行引来的婚外恋,一段婚外恋引出来的对往事的挖掘。僵局下的就是死局,他们在危险中想“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了打破僵局,为了新的生活,他们的每一步选择看似十分合理,组合起来却是十分荒唐。

  一部揭示现代生活的小说,一部讲诉情感的小说,一部想要破解疑团靠近却愈加分离的小说。书里面有断话说的很有道理,一个人可能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只不过那些实话都是次要的,他们将次要的话语强调,让你以为那就是真相,而主要的话,他们却都忽略的没有说。杨霄虽然只是一个小警察,工作劳累有埋怨不断,有时候为了所谓的直觉破案,但在许璟楠的事情上,他还是采取了主动的政策,也是他的调查让多年的一件事故浮现。最后的尾声里也将一些细枝末节讲述了清楚,只是那最后情感的归宿却没看懂。小说经历了春、夏、秋三个篇章后,终于在冬天里悄然谢幕。

  《危险》读后感(八):玩不起的游戏,猜不透的自己

  “为找到你,每一分钟险象环生。”此为《危险》这本书首页上的一句话,这个“你”到底是谁,通篇读完,心中仍旧朦朦胧胧,如身处迷雾当中。

  整个阅读过程,就好似在迷宫中行走,眼见着明明路已到了尽头,真相几乎就在眼前,一转角便又再一次的身处迷宫深处,仓皇失措,屏住呼吸总认为下一刻下一秒,就能拨开眼前的云雾走出幻境,可拨开一层云雾眼前仍旧白茫茫一片,始终找不到出口。

  《危险》以一起失踪案例为序幕拉开了这出戏沉重的幕帘,暗恋,虐恋,婚外恋,爱与欲望交织,在这层危险关系之下,理性与感性强烈碰撞。书中的各个角色随着既定的命运,步步惊心,令人窒息,在谜底最终揭开的同时,也揭示了藏于人性里最深层的爱与暗。

  一次青岛之行,许璟楠遇到已婚艺术画家张铭,爱情突如其来,毫无任何征兆,而此时张铭的妻子姜燕却无暇顾及丈夫的出轨行为,她极力的在掩饰着什么,封口费,甚至于精心策划一起灭口事件。十几年前的那个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如此讳莫如深。暗恋许璟楠已久的警察杨霄,因着一起喝酒引起的心肌梗死事件,一步步深入,将那些随着岁月遗失的记忆碎片一点点拼凑,居然凑出一副相当有意思的图画,正如文中他所说:“一旦有不符合逻辑的行为出现,那背后大多有着不可告人的动机”,这个动机到底是什么?陷入爱情漩涡的许璟楠一次次探究张铭面具后那张真实的脸,到底是何表情?为何是内疚?因何内疚?这场婚姻的存在有何意义?是以爱为名的牢笼?还是为了掩饰多年的秘密而不得不进行的合作?

  通篇读下来,一个个问题挥散不去,乃至读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页,豁然开朗的同时,心中仍有谜底尚未解开。

  “人不会无缘无故做一些事情”,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次行动,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谜,都是需要他人去探究的对象。

  《危险》分为春夏秋冬尾声五个部分,其中每部分的构成采用不同人物角度的叙述方式,从各个角度来分解这个事件,使得整个故事有着令人无比揪心的紧张感,随着剧情深入,再一步步抽丝剥茧,淡定从容的揭示谜底。

  可以将它看作一本情爱小说,同时也可以将它看作一本悬疑小说,两者皆有之,如何理解皆看读者心意,闲暇之余,此书值得一读。

  《危险》读后感(九):《危险》:超越类型化写作

  受出版社之邀,在幕后助力参与编辑陈幻的长篇小说《危险》。前两天样书出来,要在网上预售,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写了个推荐语,这么说的:“外遇、小三、车祸、画展、谋杀、暗恋……爱与纠缠,感性与理性,在情色迷离中找回真实的自己。”

  我读了笑问编辑,咱俩编的是同一本书么?你写的这是我读的那本《危险》么?完全不像呢?编辑说那你写个来瞧瞧。我是这么写的:“残酷的治愈系故事。暗恋,虐恋,婚外恋,心灵的控制与解脱,谜中谜。在爱情、悬疑类型小说里另辟蹊径,感性与理性激烈交织,步步出人意料。人性推理冷静,令人窒息。谜底揭开的同时,揭示现代人心灵深处的相遇和错过。”

  当然,二者皆是典型的营销吹捧之辞,目的在吸人眼球,内容文字不值一提。但这两段文字确实不像在描述同一本书。聊起何来如此差别,责编说我把这本《危险》读成一本严肃小说了,而她觉得应该是流行小说。我问二者区别何在,她的说法大致是:这小说更吸引人的是故事本身,而我则更关注故事背后的“深意”。

  我觉得这番话无意中触及了这部长篇小说核心特点之一:超越类型化写作。不难看出,《危险》从写作伊始,就打通了小说类型划分的樊篱,超越了"流行小说 / 严肃小说","商业小说 / 纯文学小说"等等这些人为的割裂。所以,我之萝卜你之白菜,我读成了纯文学,责编读成了悬疑小说;我读成震撼心灵的正宗悲剧,她被步步惊心的故事情节彻底俘获。

  眼下对小说类型的划分多到眼花缭乱,文学理论和评论界至今也无定论,概而言之,大意是纯文学小说、严肃小说比较“艺术”;流行小说、商业小说更“商业”。可你说余华的《兄弟》是流行还是严肃?王安忆的《长恨歌》是商业还是艺术?再说外国的,狄更斯小说本是报刊连载的“通俗文学”,现在成了世界文学经典。不妨再跨界比喻,李安《少年派》,艺术还是商业?简单粗暴的二分法,一经追问就一副心余力绌的模样。

  其实类型划分没错,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都在做着更加细分的努力,艺术领域也概莫能外,比如陶瓷、家具、斫琴……不过,规模生产是一回事,艺术家个性创作又是另一回事。工业化生产拼的是成本与规模的积累,个性创作拼的是身心投入与生命体验的累积。比喻到小说来讲,类型化小说就像工业生产,超越类型就是个性化创作,这道理很浅显,勿庸赘言。通常层面而论,小说也照样是划分得越细越好,比如专门打造罗曼斯小说的著名品牌“禾林小说”,就不妨再细分为青年爱情小说、中年爱情小说、老年爱情小说,甚至同性爱情小说也不错。

  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称得上真正“文学艺术”的小说,其实都具备了超越类型划分的特质,阡陌纵横貌似井井有条的那些条条框框,从来就不在这些作家们的考虑之列,他们只需面对内心,每一个犄角旮旯、每一条褶皱,他们都要去勇敢地裸裎面对——这个说起来轻松,真去做做看,绝大多数人真的做不到,越触及核心越容易退却,这退却完全出于本能,不由分说,不自觉中就已闪至丈二开外了。

  陈幻没退却,她有股子称得上是猛利之势,对当代人心理种种悖论的探掘,到达令人不寒而栗的深度。

  我初读完整部书稿,最先的感受是大大小小每个人物都出奇地清晰、准确,不是八九环那样的准确,而是十环正中靶心的准确,笔力之健,在我阅读经验范围内,国内年轻作家中罕有。

  随之而来的第二个感受冲击力极大,人突然变得闷恹恹的,同时生出浓烈的悲悯之情——世界如此荒诞,但是人人都在殚精竭虑,精心设计着自己那份注定悲剧的人生。一个多星期,我就被死死摁在这样的状态里,透不过气,缓不过神。

  写作者的付出,与阅读者的所得成正比,作者不对自己狠到一定程度,阅读者也绝对感受不到如此猛利的力道。

  陈幻在改完第三稿最终完成《危险》以后,曾坦白了一些创作经历,她说“前两稿只算是体力的折磨,到第三稿,虽然更加节制,可是之外的情感很多次失控”。

  “节制”与“失控”,请注意这组对比,此中是有深意可探的。正是由于作者的这份付出,读者才感受一股巨大的张力,体会到几个主要人物不仅有血有肉有筋骨,甚至探入骨髓;一些细节读来,会陡然引发隐藏内心至深处太久、以为早已消弥散尽被我们处理掉的纠结核儿,那样的时刻,会有本能的恐惧升起,完全没来得及思考,你发现自己已身陷犹豫——还要不要往下读?

  回过头来再说超越类型化,能够超越的作家又分两种情形:一种是人生阅历与写作技巧均已修炼成熟,他们是自觉地选择超越;另一种是浑然不觉之中,纯靠天然品性所致。以陈幻的年轻,和她创作数量之少来看,应属后者。这一方面令人赞叹,因为这股原生态的生龙活虎更纯粹,更天然;可另一方面也令人暗暗为她捏把汗,一个能把故事写得如此结实,令人欲罢不能的写作者,很可能因为一些文学艺术之外的原因吸引,选择类型小说写作……至少我个人认为,这对陈幻这样有超越能力的作者而言,有点杀鸡用牛刀,她该选择向更高处超越。

  《危险》读后感(十):当我们谈论婚姻时,我们在想些什么?

  王朔在小说里写到婚姻,曾经做了个比喻:“就像童话中两个贪心人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虽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两个人心里都清楚地知道底下埋的是什么。看见树,看见花,想的却是地下的那具骸骨。”以前不理解这“骸骨”是什么意思。

  直到读了陈幻的长篇小说《危险》。陈幻没有像美剧一样给我们一个“family first”的概念就轻飘飘溜走。当年的诗人水晶珠链,如今改回真名写长篇,变成了手术刀,精准、残酷、凌厉地单刀直入,将中产阶级美好家庭的画皮撕开,七零八落的白骨都挖掘出来。我们被迫面对许多曾在我们脑中一闪而过的不可告人的念头。它让我们有窒息感。 我们在黑暗中盲人摸象,管中窥豹,试图去了解婚姻这头胆小又多变的怪兽。

  学编剧的第一课,老师就说:好故事的宗旨就是每个人都不幸福。万物都有裂痕,那是光进入的地方。所以好故事里的人总在兜兜转转,分分合合,努力而又徒劳地挣扎。所以《危险》里,姜燕近乎病态地爱着张铭,两个人守在骸骨堆上,欲盖弥彰地假装生活幸福,所以张铭会自觉爱上围城外传来的新鲜空气——许璟楠,所以许璟楠对杨霄的伤心欲绝感到不耐烦,反而只关注她永远无法真正得到的东西。

  当我们看到张铭为了逃过老婆的盘查,把手机里情人的名字改成一个阳刚味十足的假名时,简直要恼羞成怒,那是多么让人无力和耻辱的阅读体验啊,就像看到自己耍的小花招被人识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见不得光的小秘密,渴望从陈旧的婚姻中逃脱,从旧日的肮脏秘密中逃脱,当然,张铭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可这个仪表堂堂功成名就的男人,在婚外情和婚姻之间首鼠两端的样子是多么无力和真实,就像个绝望的冷笑话。他太有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姜燕突击检查丈夫的画室,逼近另一个女孩藏身的地下室时,那种畏缩和恐惧,会让多少女人默默想起自己某次生生打掉牙齿和血吞的尴尬?爱情的城从来固若金汤坚不可摧,怪不得外来者,城门其实从未被攻陷,每一次溃败都是因为城中人开始渴望逃亡。《危险》将婚外恋写得如此清醒,把每个人最隐秘的心思都摊到桌面上,却一点不肯美化。陈幻是天秤座,这星座的作家可能都是这样的,鲁迅,张爱玲,把话全说尽了,一个都不饶恕。这太让人难堪了,但不得不承认,是的,那才是事实。

  没有和陈幻近距离接触过,读她这本《危险》,只觉得文字的老练已经远远超越她的年龄,叙事有条不紊,时时透出大家气象。而她语气中淡淡的厌世和对人物情绪体察的精准,又让我想起多年前写“单立人系列”的王朔。但我以为,她最独到之处是她的敏感。或许女人都有一种预感能力,知道男人什么时候一定会让她们失望。只是,总想跟自己再赌一次,也许他不同呢?事实证明没什么不同,而她们只是再一次获得了居高临下冷笑的姿态,这种姿态省去了很多抱怨、质问、撒泼的麻烦,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赏你利落的滚蛋,不用解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危险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