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猎书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猎书记读后感10篇

2022-03-23 03:01: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猎书记读后感10篇

  《猎书记》是一本由理洵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猎书记》读后感(一):不知道读什么书,可以看看这本

  初识这本书,是在西安小寨的嘉汇汉唐书城,拿起来翻了翻,都是些介绍自己购书,读书的随笔小文,里面很多地名如汉唐书城、万邦书城、碑林等都很熟悉,再加上当时也不知道买什么书好,就觉的看看别人买什么书,看什么书好,回来就网购了。

  作者读的书大多涉及书法,绘画类,散文类,历史类的也有一些,文章虽不华丽,但给人一种安静闲适之感,读来也没有厌恶之感,想读书但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朋友,可以借来看看,书中内容多有借鉴。尤其是在西安生活过的朋友,读之有倍增亲切之感。

  《猎书记》读后感(二):理洵的妙手

  理洵的妙手

  □雨过天青闲读书

  书事。初读到《与书为徒》,不仅是一种私密而素馨的阅读快乐,夸张说有些叫我为这时代感动,它的气息好似伫立在那儿的西安老城墙,一块砖、一方苔,都是足够清简而意味悠长的风致。今读《猎书记》,感触亦深,前者重书这本重事,总之都是佳品。你尚深陷文中他已戛然而止,逍遥而过。这是理洵的妙手。

  《猎书记》读后感(三):《猎书记》自序

  十年前在城北居住,那时周边还荒凉得很,住了几年,忽然遇到整个区域的大面积改造,周边就更为荒凉了,于是南迁,迁到大雁塔附近,算是在城南安了家。偶尔要去旧宅子看看,零零星星知道,原来这一片区域是汉时长安城东南角的太学,就是现在说的大学城。而且,学生们朔望相会,用于买卖书籍、笙磬乐器等物什以及交流学术思想的槐市,确乎亦在附近。想着唐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槐市诸生夜对书,北窗分明辩鲁鱼”,一时青春学子苦学而又激扬的气象,闪烁在数百行槐树的绿荫里。这十分清明的意境,忽然就来到了眼前,自然会让人心里有些特别的感觉,是要充满无限遐思与向往了。

  在城北居住的一天正午,旧宅子里待得久了,头也发木,书实在看不下去,忽然动了心思,想去汉长安城遗址溜达一回。遗址不止一处,去过的一回,还是管理所的同学带领的,不过印象却不曾忘记。于是不停地倒车换车,沿着原路就上了一处高台。高台周围是庄稼地,道路两侧是半人高的玉米,中午的太阳直射下来,玉米地上空的气息是一种湿甜湿甜的味道,没有一丝风,我在草丛中的汉长安城遗址石碑下站着看了一会儿,周围安静得让人窒息,心里隐隐地就有些不安了。高台上没有庄稼,却杂草丛生,有半人高,路已经变得很窄。站在高台顶上,看着周围莽莽苍苍的青绿,以及远远的烟云笼罩之下的村落,心里一下子空了,一种苍茫中的孤寂的感觉竟让自己黯然神伤。往下走的时候,脚前跑过一条青色的小蛇,吓得自己灵魂出窍,惊慌失措中,她却毫无声息地神隐于草丛了。

  我买书与读书的心情与境况大致如此。工作之后,循规蹈矩地坐班,八小时之外,实在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高兴起来。那时单身,下班之后,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回宿舍楼休息。楼下只有一位轻微耳聋的老头子在值班室里看电视,或者去楼外临时搭建的屋棚下用煤球烧火,准备各办公室第二天清晨的生活用水。时不时听见楼外的人用脚或手敲打铁质大门的声音,现在想起来实在像是谍战片抑或武侠电视剧中的景象。在这样清寂而无聊的日子里,只有在长安城里到处乱蹿,寻找大大小小的书店,买回自己称意的书,然后在午夜昏黄的灯光下阅读,许是才能打发这苦闷的岁月了。书中自有憧憬着的生活,亦能满足自己探秘而猎奇的心里,如此而已。人间,反反复复,在岁月的尘埃里,终究是这样的人间。

  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知道,原来,汉时长安城南,亦即太学周围三百里的区域,东南至蓝田焦岱,南至秦岭北麓,西南至周至终南,向北则跨过渭河,包容了兴平、咸阳一带的秦汉离宫别馆,都为皇家园林上林苑的范围,它几乎囊括了而今西安城的中心城区以及秦岭北麓区域,当时仅负责诸苑管理事务的官宦奴婢就三万余人。楼台亭阁,飞禽走兽,是怎样浩大繁荣,走马田猎,又是怎样威武展拓,而今,如此滋润豪强的美景,在时空的隆替间,只好幻化为梦境,湮没于市井的嘈杂声中,没落在汉字的隙缝之中。汉字,这些记录以往岁月的文字,是有着怎样的魅力,让人甘之如饴,而不知疲倦地留守其间。我奔跑于长安城各处的书店,何尝不像在汉时的上林苑中奔跑,买到的一本本书籍,何尝不是打猎归来的收获。而沉迷于文字之中,亦有如走马于丰美的园林秘境,让人身心快意马蹄疾。

  这个集子中的文字,是自己在最近几年记录的与书相关的一些话语。其间最多的是买书、读书景况的描述,零零碎碎地写,竟也有了十余万字的篇幅,可见聚沙成塔之力。徘徊在长安城的书店里,如同看书一样地消遣着自己一去而不回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让我感到快乐,忘却尘世的烦恼,如同进入甜美的梦境,常常不愿醒来。读书亦仅仅是读书,于我并无十分独特的意义,许是正如知堂所言,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总须还应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一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生活才觉得有意思,除此而外,确乎是没有其他的意思了。

  写序虽不为自家的强项,但在自家的田地里种花种草,花草长得如何,亦是不须计较的事情,尽力做好而已,于是写下了以上的话,权作是书前的絮叨了。

  理洵于古长安城

  2013.4.25

  《猎书记》读后感(四):《猎书记》后记

  文/理洵

  最初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大致只是想记下自己偶然的买书的际遇与心境,篇首都有题目,能看出一篇里到底说了些什么,或者大概说了些什么,而到后来,加上题目亦变得困难起来,因为内容,无非是书人书事,汉字虽则丰美,终究使用时还是须费些心力,便偷懒着结绳为数,冠之篇首以记其事了,倒也方便。

  那时写些文字,爽然落成,还是很快地要在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栏中同样地抄写一份过去。当时的“斑竹”(版主)亦萍女士,忽然有一天建议说,何不连贯一气,形成一个独立的版块,这样自己发表时方便,读者阅读时也方便。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书事系列,它的体例亦几乎固定下来,十天半月地就会写出一篇,亦几乎成为惯例。这样的节奏与写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蓝紫木槿女士编辑的《天涯读书周刊》,总是垂青这些文字,基本上每期都会选一篇上去充数,这是对自己莫大的鼓励,使着劲坚持写了下来。

  这样一篇一篇地写,许是有五年的天气。承平日久,有一段时间,自己看着亦觉得面目可憎,中途曾尝试着停下来,或者,改变一下书写的风格,但试了试,真是缺乏这样的勇气。或者,因为体例的固定,实在不好有新的作为了,体制如此,始作俑者亦觉得黔驴技穷,即是现状,只好一步一步地走将下去,抑或五年看改,十年看埋,由它去了。

  去年年末,成都晓剑兄撺掇着,说这个系列集结可以印成一个册子,问有无意向出版,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于是整理出来交给他,他就校阅一过,出版事项随即有了结果。金城出版社的同事于此过程亦是费力不少,促成这书的面世,都是让人感佩的。

  自然,喜欢着我的文字的读者,亦是应该感谢的。

  《猎书记》读后感(五):《猎书记》推荐序

  文/朱晓剑

  在网络上“认识”理洵有七八年了,但直到去年在西安游走时才和他相识。说来,这都是书缘。自《天涯读书周刊》创办以来,理洵一直是最大的支持者,每期几乎都有文章见赐。他写的读《世说新语》系列,别开生面,在网络上风靡一时,更是受到读者的喜爱。再有就是,他写的书事系列,十天半月就会有一篇出现,记的是书人书事,当做一个时代的局部阅读史,抑或一个人的读书史,都无不可。

  这个时代,读书也有了浮躁气。有的追逐签名本,有的成了“啃老族”,有的则收藏不同的版本,好像都是为了书在以后的升值。这原本也无可厚非,但看多了这样的场景,真让人生气,难道这种伪读书人真的是这读书圈里的中坚?

  理洵好像跟这群人绝缘,即便是偶尔有所交流,但在文字当中还是很少有所往还。在他的眼里,读书是何等高贵的事,岂能为这样的点滴小事湮埋。他读自己的书,写自己的文字,交值得交的朋友,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景线。

  很显然,这个时代缺乏的不是读书人,而是缺乏把书的精神读透的人。我所说的读透是能出入书的内外,并有自己的观察。亦有书友看似博览群书,实则收获少少,理洵倒是脚踏实地,在书事当中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一种风格,举凡周围读书圈层中人,也已很稀少了。大家都忙,读书读个三言两语,就发现新大陆的多矣。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有道是,“太阳底下无新事”。

  访书、看书,都是很风雅的事,有种说法干脆称之为“嗜书瘾君子”,那一种状态,理洵也是有的,他对书的情感,真是丰富。他的这些文字,也不完全是讲猎书的故事,更多的是将人情世故、世间百态都融入了进来。从书里来,回归到书里去。这一种书生活,看似简单,却孕育了无数的学问:

  理洵在读书之余,记下如许的事来,看着有如流水账,岂知阅读史正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由于今天的阅读碎片化,阅读介质的多元,能十天半月地按时记录下这样的访书掌故,真也难得。我相信,多年以后,也会成为书界的佳话。

  这本《猎书记》,大都读过。现在将它从头再读一次,真是感慨,原来书人书事,还能记得这般有味道,有识见,有才情。娓娓道来,也别有一番情趣,还有什么能形容得了读书人与书相遇一刹那的欣喜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猎书记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