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生的读书计划》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生的读书计划》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32: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生的读书计划》的读后感10篇

  《一生的读书计划》是一本由克里夫顿.费迪曼 / 约翰.S.梅杰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380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012-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一):每个人的阅读史都是一种偏见的反映

  译林最新出版的《一生的读书计划》有一定的阅读价值,个人认为本书比较适宜的读者是有一定阅读基础,对书中推荐的经典已多有涉猎,这样读来收获更大一些,对于已经读过原著的点评篇章可有共鸣,引发兴趣,对于没有读过原著的点评篇章可以扩大视野,也算提供了一个书单,以后按图索骥,购书藏书也有路线方向。

  就书本身的点评内容而言,西方部分强于东方部分,这也是由作者对原著的把握程度决定的,作者对很多西方名家名作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可见不俗功力,譬如作者对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阐述十分精彩,从多个视角的评论绚烂夺目,让我读完之后激起了阅读《堂吉诃德》的欲望,作者对有的名家的轻视可能引发争议,譬如对莎士比亚,作者并没有一味推崇,予以神化,而是直接指出莎士比亚的不足之处;但是相比西方而言,对东方经典的点评阐述就相对薄弱了。

  书中所列的经典著作选材上也有被人诟病之处,当然这是此类书不可避免的,每个人的阅读史都是一种偏见的反映,众口难调,不能强求一致,但对本书而言还是有以下不足:

  1、整个图书体系的编排:作者选材的大的体系架构不甚明确,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西方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都赫然在列,而在本书中很多名家都不见踪影,阿奎那、莱布尼茨、罗素都没有入选,而在科学类的选材上牛顿、薛定谔等也没有提及。作者可能考虑到选材以文学类为主,但既然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都能入选,以上名家被忽视就无法理解了。关于本书的体系编排,如果今后还会升版的话,建议不妨划分为文学、史学、哲学、科学科普类等,这样编排会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2、个别著作的选取:就文学类而言,作为个人爱好还是要强调,为什么雨果没有入选?既然选了孔子孟子,也该有老子庄子吧。对于清少纳言、海亚姆、多恩、、、的入选,我只想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有必要奉劝一下,如果有人以为此书是名著的概括或者缩略版,想着一劳永逸买此一本而纵览经典名著,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有违此书著者初衷,此书是对名著的点评和品读,真正的名著是无法被替代的,有些养分只能从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汲取,没有其他捷径。

  总体而言,此书还是值得一读的,有的篇章还值得一读再读。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二):读好书就是对美的感知

  《一生的读书计划》,【美】克里夫顿•费迪曼/约翰•S.梅杰著,译林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如果你愿意去读书,那么,就去读好书。

  什么是好书?很难解释,读了就知道。就像我们读《荷马史诗》一样,读《莎士比亚》一样,我们读了1000年,2000年,至今还在读。

  我们喜欢吃的健康,越来越注重食物的品质,同样,精神食粮更不可以马虎。至少,在吃的方面,我们变得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有鉴别力,但是在精神方面,现在的我们仍是被动接受占多数——我们每天被迫接收太多的信息,我们被动地接受几部有限的电影,被动地接受几个有限的电视节目,被动地接受几家媒体的诉说,被动的接受几位专家的说辞——在精神方面,我们几乎都是在被动的接受,唯有读书除外。

  就像我们有能力获取饭食之后,会主动选择吃点什么,读书也是一件完全主动的行为——当我们有了阅读的能力后,就应该主动选择去读点什么——幸运的是,古今中外的大厨们早已准备好了数不尽的饕餮盛宴,等待我们去品尝。

  因此,就让那些“精神地沟油”见鬼去吧!

  美国最受尊敬的作家和编辑之一,同时也是《大英百科全书》编委会成员的克里夫顿•费迪曼用一生的时间去指导人们去读哪些书——这本《一生的读书计划》正是他为人们精心调制的阅读菜单。

  费迪曼(1904~1999)度过了漫长的95个春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菜单也在逐渐调整。1960年,《一生的读书计划》首次出版,1978年再版,1986年又出了第三版,现在我们看到这本译林出版社2012年10月版,是由第四版,也就是费迪曼生前最后一版翻译而来的。至此,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位图书推介大师的优美文字,但他的文字已经成为永恒。

  有时,读书评也是一种至美的享受,费迪曼的文字便具有这样的魅力。他不是在教导我们该如何读书,而是带着我们在审美。例如,在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描述中,他是这样写的:

  “你可以通过缩小镜去看《伊利亚特》,它就变成一部小规模的战争场面,小小的妒忌和背叛作为这场战争的标志。打仗的不过是一些早已消失的刚刚脱离木棒和石头时代的半开化野蛮人……奇怪的是,当你真正读《伊利亚特》时,你的缩小镜就会变成放大镜。战争的规模不重要了,而人和众神的关系扩大了。《伊利亚特》中最关键的是人的高贵品质,高贵品质是和宏大气魄联系到一起的美德——没有渺小的高贵品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欧洲十字军》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书中描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和海军的辉煌战绩。《伊利亚特》一书只不过是记录了一场没有历史价值的区域性战争,但《欧洲十字军》与之相比却失去了宏大的气魄。不过我们没有理由去责备艾森豪威尔,因为他不是荷马。”

  为什么去读好书,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生命短暂,时间有限,而是我们现在的精神世界太过空虚困顿,而困顿的内心只会受到时间的煎熬。说到底,读书是为了什么,并不为获得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培养我们对美的感知——这也是上帝对人类独特的宠爱,失去这一点,我们虽生犹死,甚至不复存在。

  《一生的读书计划》(第四版)一共推荐了133位作者的书,费迪曼为大部分人写了书评,少部分是他的晚年助手约翰•S.梅杰所写。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三):意外

  百无聊赖的一天英语课。忽然想起学校门口有家独立书店–城市之光。打算去消磨下午休时光,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书。一杯清茶,舒缓的音乐,一本书。六个半小时。

  有大段自由时间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漫无目的的沿着街边走,或者在人不多的时间段仔仔细细的逛超市不买东西。心里很安静。 看这本书的就有一个人逛超市的感觉。众多作家就像是待浏览的商品,简短的书评就是标签。一路浏览一路期待,遇到偶有读过的或关注的作家或作者,就会看的比较仔细,边看边搜索自己脑袋里的这本书。在手机上记了简单的笔记。

  不喜欢本书关于中国作品的评价,对少数没听过也不太感兴趣的作家,基本跳过。重点看了自己读过的或者感兴趣的作家以及推荐作品。很喜欢的一本书评集,对某些作品的提问及思考深得我心。必须买一本回家。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四):读好书就是对美的感知

  《一生的读书计划》,【美】克里夫顿•费迪曼/约翰•S.梅杰著,译林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如果你愿意去读书,那么,就去读好书。

  什么是好书?很难解释,读了就知道。就像我们读《荷马史诗》一样,读《莎士比亚》一样,我们读了1000年,2000年,至今还在读。

  我们喜欢吃的健康,越来越注重食物的品质,同样,精神食粮更不可以马虎。至少,在吃的方面,我们变得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有鉴别力,但是在精神方面,现在的我们仍是被动接受占多数——我们每天被迫接收太多的信息,我们被动地接受几部有限的电影,被动地接受几个有限的电视节目,被动地接受几家媒体的诉说,被动的接受几位专家的说辞——在精神方面,我们几乎都是在被动的接受,唯有读书除外。

  就像我们有能力获取饭食之后,会主动选择吃点什么,读书也是一件完全主动的行为——当我们有了阅读的能力后,就应该主动选择去读点什么——幸运的是,古今中外的大厨们早已准备好了数不尽的饕餮盛宴,等待我们去品尝。

  因此,就让那些“精神地沟油”见鬼去吧!

  美国最受尊敬的作家和编辑之一,同时也是《大英百科全书》编委会成员的克里夫顿•费迪曼用一生的时间去指导人们去读哪些书——这本《一生的读书计划》正是他为人们精心调制的阅读菜单。

  费迪曼(1904~1999)度过了漫长的95个春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菜单也在逐渐调整。1960年,《一生的读书计划》首次出版,1978年再版,1986年又出了第三版,现在我们看到这本译林出版社2012年10月版,是由第四版,也就是费迪曼生前最后一版翻译而来的。至此,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位图书推介大师的优美文字,但他的文字已经成为永恒。

  有时,读书评也是一种至美的享受,费迪曼的文字便具有这样的魅力。他不是在教导我们该如何读书,而是带着我们在审美。例如,在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描述中,他是这样写的:

  “你可以通过缩小镜去看《伊利亚特》,它就变成一部小规模的战争场面,小小的妒忌和背叛作为这场战争的标志。打仗的不过是一些早已消失的刚刚脱离木棒和石头时代的半开化野蛮人……奇怪的是,当你真正读《伊利亚特》时,你的缩小镜就会变成放大镜。战争的规模不重要了,而人和众神的关系扩大了。《伊利亚特》中最关键的是人的高贵品质,高贵品质是和宏大气魄联系到一起的美德——没有渺小的高贵品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欧洲十字军》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书中描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和海军的辉煌战绩。《伊利亚特》一书只不过是记录了一场没有历史价值的区域性战争,但《欧洲十字军》与之相比却失去了宏大的气魄。不过我们没有理由去责备艾森豪威尔,因为他不是荷马。”

  为什么去读好书,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生命短暂,时间有限,而是我们现在的精神世界太过空虚困顿,而困顿的内心只会受到时间的煎熬。说到底,读书是为了什么,并不为获得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培养我们对美的感知——这也是上帝对人类独特的宠爱,失去这一点,我们虽生犹死,甚至不复存在。

  《一生的读书计划》(第四版)一共推荐了133位作者的书,费迪曼为大部分人写了书评,少部分是他的晚年助手约翰•S.梅杰所写。现将这133位作者和书籍罗列如下,也就是该书的目录。

  第一部分

  1 .佚名《吉尔伽美什》

  2 .荷马《伊利亚特》

  3 .荷马《奥德赛》

  4 .孔子《论语》

  5 .埃斯库罗斯《奥瑞斯忒亚》

  6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在克洛诺斯》《安提戈涅》

  7 .欧里庇得斯 《阿尔克提斯》《美狄亚》《希波吕托斯》《特洛伊妇女》《伊莱曲拉》《酒神的伴侣》

  8. 希罗多德《历史》

  9.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0 .孙子《孙子兵法》

  11 .阿里斯托芬《云》《鸟》《吕西斯特拉忒》

  12. 柏拉图《柏拉图选集》

  13.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政治学》《诗学》

  14. 孟子《孟子》

  15. 相传为跋弥作《罗摩衍那》

  16. 相传为毗耶娑作《摩诃婆罗多》

  18. 司马迁《史记》

  19. 卢克莱修《物性论》

  20.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21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第二部分

  22 .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23 .迦梨陀娑《云使》《沙恭达罗》

  26 .菲尔多西《王书》

  27 .清少纳言《枕草子》

  28. 紫式部《源氏物语》

  29 .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

  30 .但丁•阿利吉耶里《神曲》

  31 .罗贯中《三国演义》

  32 .杰弗雷•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33 .佚名《一千零一夜》

  34 .尼可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35 .弗朗索瓦•拉伯雷《巨人传》

  36 .吴承恩《西游记》

  37 .米歇尔•埃伊奎姆•德•蒙田《散文选集》

  38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堂•吉诃德》

  第三部分

  39 .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

  40 .约翰•多恩《多恩选集》

  41 .佚名《金瓶梅》

  42 .伽利略•伽利雷

  43. 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

  44 .勒内•笛卡儿《方法论》

  46 .莫里哀《莫里哀戏剧选集》

  47 .布莱斯•帕斯卡《思想录》

  48 .约翰•班扬《天路历程》

  49 .约翰•洛克《再论政府》

  50 .松尾芭蕉《奥州小道》

  51 .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52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53 .伏尔泰《老实人》以及其他作品

  54 .大卫•休谟 《人类理解研究》

  55 .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

  56 .曹雪芹《红楼梦》

  57 .让-雅克•卢梭《忏悔录》

  58 .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

  59 .詹姆斯•博斯韦尔《塞缪尔•约翰逊传》

  60 .托马斯•杰斐逊等《美国历史基本文献》

  61 .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伊《联邦党人文集》

  第四部分

  62.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

  63. 威廉•布莱克《布莱克选集》

  64. 威廉•华兹华斯《序曲》《短诗选》《抒情歌谣集》

  65.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忽必烈汗》《文学传记》《莎士比亚评论集》

  66.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爱玛》

  67. 司汤达《红与黑》

  68.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

  69.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选集》

  70. 纳撒尼尔•霍桑《红字》

  71. 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72.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论自由》《妇女的从属地位》

  73. 查尔斯•达尔文《贝格尔号纪行》《物种起源》

  74.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死魂灵》

  75. 埃德加•爱伦•坡《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76. 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名利场》

  77. 查尔斯•狄更斯 《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老古玩店》《小杜丽》

  78. 安东尼•特罗洛普 《养老院院长》《巴赛特的最后纪事》《尤斯达丝的钻石》《红尘浮生录》《自传》

  79. 勃朗特姐妹

  79A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79B.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80. 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和平抗争》

  81.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父与子》

  83. 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代笔者巴特贝》

  84. 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

  85. 沃尔特•惠特曼《诗选》《民主远景》《草叶集》初版序《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86. 古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87.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

  88.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89. 亨里克•易卜生《戏剧选集》

  90. 艾米莉•迪金森《诗集》

  91. 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漫游镜中世界》

  92.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93. 亨利•亚当斯《亨利•亚当斯的教育》

  94. 托马斯•哈代《卡斯特桥市长》

  95. 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原理》《宗教经验之种种》《真理的意义》

  96. 亨利•詹姆斯《使节》

  97.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道德的谱系》《善恶的彼岸》

  第五部分

  98.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品选》(包括《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文明及其不满》)

  99. 萧伯纳《戏剧和序言选》

  100. 约瑟夫•康拉德《诺斯特罗莫》

  101. 安东•契诃夫《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短篇小说选》

  102. 伊迪丝•华顿《乡土风俗》《纯真年代》《欢乐之家》

  103. 威廉•巴特勒•叶芝《诗选》《戏剧选》《自传》

  104. 夏目漱石《心》

  105.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106.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集》

  107. 托马斯•曼《魔山》

  108. E.M.福斯特《印度之行》

  109. 鲁迅《短篇小说选》

  110.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111.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黛洛维夫人》《奥兰多》《海浪》

  112. 弗兰茨•卡夫卡《城堡》《审判》《短篇小说选》

  113.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恋爱中的女人》

  114. 谷崎润一郎《细雪》

  115. 尤金•奥尼尔《伊莱克特拉的哀伤》《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送冰的人来了》

  116. T.S.艾略特《诗集》《戏剧选》

  117. 奥尔德斯•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

  118.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

  119. 欧内斯特•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120. 川端康成《美丽与哀愁》

  121.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梦虎》

  122.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微暗的火》《说吧,记忆》

  123.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动物庄园》《缅甸岁月》

  124. R.K.纳拉扬《英语老师》《卖糖果的人》

  125. 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游戏结尾》《卡拉普的最后磁带》

  126. W.H.奥登《诗选》

  127. 阿尔贝•加缪《鼠疫》《局外人》

  128. 索尔•贝娄《奥吉•玛琪历险记》《赫索格》《洪堡的礼物》

  129.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第一圈》《癌症楼》

  130.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131. 三岛由纪夫《假面的告白》《金阁寺》

  132.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33. 钦努阿•阿契贝《瓦解》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五):对人类文明有所认识,即使认识流于表面

  《一生的读书计划》肯定会被放在文学畅销书的书架上,很适合忙碌而迷茫,没有时间读书的都市人。毕竟“一生”的定语太吸引,读不完的书,至少有此计划,走马观花泛泛了解,权且充盈虚无的内心。真正读书的人是不会读这本书的,只要打开目录他们就会对里面的作者和书目无比熟悉,并对推荐选择产生质疑。本书还适合在读的初高中生和大学生,内有丰富的文学常识,及众多伟大作家的不朽人生简介,适合作为考场优秀作文的素材。读完此书仅得到上述的观点,那只是看到本书内容的皮毛。本书最大价值在于唤起人类阅读的愿望,不断听说书籍是人类的灵魂伴侣,本书被设计用那些最伟大作家的思想充实我们的精神。我妈妈问我,你买这么多书干什么?本书的答案是:“即使分享了这些思考、感受和意象,我们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学习;我们都会无知地死去。但至少我们不会那么若有所失,那么迷惑。我们将把自己从当前的时代中解脱出来。对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我们会懂得一些——虽然不是很多,但终归懂一些。”阅读本书就像浏览人类伟大的文明史,推荐的136位作者,215部作品,我读过的仅12部(三国演义,西游记,浮士德,名利场,远大前程,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魔山,城堡,等待戈多,百年孤独),买了未读的有10部,其余的相信这辈子也读不完。生存在世,至少对人类文明有所认识,即使认识流于表面。本书推荐的伟大作家中,有几个共通点:一是普遍认为人类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实质是一种极大的退步,它使人性进一步异化,与一直追求的普世价值相违背;二是他们的家庭生活普遍不如意,同性恋、贫穷、孤独终老的很多,不知是这样的生存环境有利写作,还是认清人生本质纷纷作出这些选择。本书作者是美国最受尊敬的作家和编辑之一,《大英百科全书》和“每月读书会”的编委会成员,他向世界读者推荐的我国书籍,除孔子《论语》、《孟子》、《史记》和《孙子兵法》外,四大名著缺《水浒传》,却有《金瓶梅》和鲁迅《短篇小说选》,延展阅读有老舍的《骆驼祥子》,这样的选择也相当耐人寻味。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六):【翻译很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最棒推荐书单书。每一部分都只有短短几百字的书评,不多不少的概括是作者、内容、推荐理由、收获感受等等。这也不仅仅是本推荐书单,也是传递方法与观念的书。大部分人都以为自己很了解一些作家了,其实我们的了解只不过是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各种看法和意见。我们在读书,很多时候是在读作者本人,读他的内心、性格、生平,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反而不是最应当注意的。推荐的书单很多,其中不乏许多我闻而未闻的作者与作品。推荐本身就带有个人色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我十分不喜欢米兰昆德拉,而他的诸多作品却高居畅销榜前列,不必去究其原因。按照自己的喜好择书而阅,发现自己已知的事情,而之前我们对这些以知的事情却并不知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享受!最后要说的:翻译很棒!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七):阅读是一生的幸运

  这本书由美国克里夫顿﹒费迪曼和约翰﹒S﹒梅杰合著,介绍了自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共133本,作者对每一本书的作者及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形式上是一篇篇简短的评论。

  通过一系列的介绍和评论,可以让我更快捷地了解影响人类文学史的伟大作家和作品,扩大了未来读书的备选书目;而且作者的介绍中会不时穿插前后作品及作者思想或者风格的联系,读起来也有一定的趣味性。不过我太多书没有看过,与作者的评论产生不了多少共鸣。但它引导我将读书的眼光投向更辽阔的过去,也引导我将对一本书的品味方式由趣味这个单纯的维度扩展到对作者本身的命运、作者的语言和写作风格、时代特点、对后世影响、文学审美及人性探究等不同维度。

  历史的长河中,仍旧能熠熠生辉的经典著作,无一不闪烁着作者的天赋、不同时代的个性以及对人类命运关怀的共性。一生一直能在这样的世界里遨游,滋养心灵,跨越时空遇见不同命运但同样伟大的灵魂,真是幸运。

  2016年5月7日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八):相伴一生的宝库

  《一生的读书计划》是约翰·S梅杰所读过的书目中挑选推荐出来的,可能会对人的思想,一生格局有影响的书籍。

  整本书分为五部分,他按时间顺序排列篇目,从公元前到近代、从西方到中方,时间跨度长,地域跨度大。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有点难以提起兴趣,时间在公元前,距离现在太远太远,只能略知一二西方远古的文化。而后半部分,常会感到焕然一新,心灵受到触动,有时甚至被改变。在那些有悲剧情怀、诗学意味、朴素自然的书目中,在那些曾经读过、或者从未涉猎的篇章里,能窥见作者的思想,审视自己的灵魂。就像《三姐妹》中图森巴赫男爵说:“是时候了,一朵乌云正向我们扑来,一场狂烈的暴风雨将要清洗我们。”

  这些被推荐的作者的根本长处不是处理一个美丽的世界,而是看到美与丑掩盖的东西,看到无聊、恐惧和辉煌。他们有些人一生顺遂,追逐艺术和梦想,有些则饱受苦难,从小家庭生活不幸、长大后职场的无力,又或者穷困潦倒,在困苦和坎坷中完成流传千古的大作。作者对他们的生平遭遇,都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书中被推荐的书目,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比如《印度之行》真正要讲的是隔绝—每个人都是自我孤立的一座岛,或许是我们自己,或许是命运,或许是上帝,让给我们一段篱笆,每个人从此相互隔绝。比如《动物庄园》讽刺而幽默地说,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某些动物更平等一点。更有约翰·多恩《恩多选集》里所写:“爱情的神话的确在人的灵魂中萌生,而人的身体如同记录神话的书页。”“看在上帝的分上,请闭嘴,让我爱你。”不同的类型,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一篇一篇读下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这本书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觉,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风景。在文学史的长河中,时间走得并不平坦,也会有偶然,所以时间可以分离,一个永恒的时光碎片可能落在一间屋子里。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曾经读过的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发现了很多曾经想读、却随着时间慢慢淡忘的书目,更多的是有很多从未知晓却十分感兴趣的书本。我相信,等我读完这些书目,它们会成为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