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杜月笙全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10篇

2022-03-23 03:05: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10篇

  《杜月笙全传》是一本由任中原著作,29.80元出版的2012-6图书,本书定价:50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一):一个传奇人物的开始和结束

  单单是从传记本身,这本书是成功的,它像是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上海黑帮杜月笙的一生,从水果月生到高峰七百多个头衔,闪耀上海滩。从出生高桥到病逝香港,从爱赌混混到长衫老大,他用他对敏锐的眼光和敏感的时局洞察,避免了老来和他师傅黄金荣一样扫大世界的门口的悲惨结局。落幕虽然一般,但亦是生如夏花。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二):一点简单的体会

  我是因为想着学习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才偶然在kindle上找到这本书的,事先并没有什么预谋。

  有朋友说这本书的文笔很烂,我想追问一下,能够推荐一本文笔写得好的“杜月笙”?

  个人认同一些豆油们的说法,通俗易懂。就像是一个普通人在给你讲一件陈年往事一样。

  从这本书上,我是能够立体的感受到杜月笙这个人的,从他的出生到后来的种种经历,作者似乎想跟我们展示一个更加立体的,真实的杜先生,而不仅仅是一个教科书式的脸谱化的人身。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三):教父

  作者的文笔和写作逻辑一般,有些内容重复,时间点也不是顺着下来的,作为全传记感觉看的不太尽兴。前几章杜月笙的发迹让我想到的是《教父》的情节,靠的赌场的生意,成立帮会,性格上也是有情有义。但给予帮助也很有手段,不论是高官将领如戴笠,张学良,还是金融工业届智囊陆京士,亦或是青帮弟子,都记得他的帮助,也因此成为了一呼百应的上海滩第一大亨。

  后来的鸦片生意,贩卖人口,屠杀共产党人让人感觉不齿。但其又保住了上海金融人士的不投日卖国,为淞沪会战的军队筹集后备物资,为两广及苏北的灾情动员筹钱。的确是个影响历史的人物!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四):《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想看一下杜月笙,却没想到把清末解放初的各界名流都认识了一遍。。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杜老大手眼通天,交游广泛,几乎遍及工商军政文艺黑白道各界。 之所以想看杜月笙,是因为周边消息给了我一个模糊的印象:杜老大是一个特别传奇式的人物。至于具体怎么个传奇法我却说不上,看书之前脑袋中连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件都没有,只知道他是青帮老大,为人仗义,颇有侠者风范。看过这本书,总算把与之相关的事情大大小小林林总总都了解了一下,之后我对杜老大的看法是:盗亦有道可还是盗,侠确实是称不上的。虽然在动乱期间,他做了不少“义举”,可到底是从私心出发权衡利弊后的举动。话虽如此,可他的贡献却也是不能忽视和抹灭的。而他从一个衣食不保的小混混逐渐攀升到可以左右上海甚至影响全国的大亨地位,也的确是很传奇。

  再说一下书本身:文学性不高,但故事性很强呐。就像同样的故事,你听戏剧和听说书是不一样,他们各有所长,我们各取所需吧。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五):前半生令人咬牙切齿,后半生令人肃然起敬

  就这本书的内容来说,写的非常详尽,但是缺少一条线索,所以感觉内容有点散乱,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感觉。还有看整本书,感觉不是传记更像小说,当然也许杜月笙的传奇一生通过这样的描述方式更有感染力吧。看杜月笙的一生就是一部上海滩的风云史。这位褒贬不一,善恶参半的上海土皇帝,贩卖鸦片,经营赌场,坑蒙拐骗,杀人越货,巧取豪夺,坏事做尽,唯利是图,但是在大义面前,却能坚守底线,不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迫于无奈,终究还是为抗日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算是功过相抵了。在史上黑帮头目中,能够做到这样极致的,唯有杜先生一人。到了人生的末了,能有最得意的门生相扶,能有真心相对的爱人相伴,即便最终没能如愿落叶归根,也算是为他传奇一生画下了宽慰的句点吧。 杜月笙的一生也许就是这个世道大多数人最真实的状态吧,有底线的利息导向,然后饱暖思淫欲,思社会交际,然后思地位权势,再然后就是荣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杜月笙完美的演绎了每一个人生阶段。套用那句话,这是一个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教科书式的标准案例。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六):这部断代史的名字叫做,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上海皇帝杜月笙

  以絮絮叨叨的形式铺陈那些陈年旧事,个中也穿插着那些年的混战和拉锯。或许是作者的野心太大,想要借着杜月笙一个人与黑白两道军匪各方千丝万缕的关系,来一一细数当时国内的纷杂,以至于年份叠加的部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重复的桥段,也不可避免的,因为流水账一样的文笔,让故事性大打折扣。

  但是这倒不影响我这一位读者的兴致,相比上半年看的《卑鄙的圣人》,以及弃文的《帝王心腹和珅》,这种秉笔直书的方式,反而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旁观感。也是,关于杜先生的传说已经够多了,何必再去读一个故事呢?身为一个半多世纪后满满八卦心的人,所追求难道不应该是拨开重重迷雾的实录吗?当然是!

  这一本任中原的《杜月笙全传》,倒是颇有一种解剖报告的感觉,即便我没有能力去一一考据其中的真伪菁芜,可是放在那一段风云变化的大背景下面,也能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触。从某种程度而言,若非那样的大时代,那里会有杜月笙这样的大人物。但又说回来,即便有那样的大时代,也未见得就能成全一个大人物。诚如文中所说,那个时候的上海滩,是英雄地,也是英雄冢。多少人在这里扬名立万,无限风光,也有多少人在这里家破人亡,梦断洋场。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七):一个交友广泛的流氓头头

  此书的文笔不喜欢,说不上为什么。抛去文笔,单看杜月笙生平所做。

  1887年,蒋介石出生,1888年杜月笙出生,1893年毛泽东出生。乱世出英雄,这句话不假,在那个年代,几个年岁相仿之人,在中国这个土地上开始群雄逐鹿。能力大家都有,杜月笙与毛、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学识?出身?性格?环境?

  出身低微,限定了杜的眼界,从小流氓成为一个流氓头子,再转型成为企业家,跻身上层社会,杜的一生是成功的,他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军人。否则按照杜月笙在上海深耕多年,门徒众多,能否拉起一只规模过得去的队伍跟着打天下呢。或许杜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放弃了这种机会。而毛泽东、蒋介石在年轻时候通过不断的读书,读书,开阔了眼界,拉起队伍干革命。

  毛泽东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是想着如何学习,如何融入到群众中去,发动工人的力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更高一层的目标而努力着,而杜月生在同样的年纪,吃喝嫖赌,过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日子,同时积攒人脉。

  无疑他们都是成功的,只不过高下可见。毛、蒋在斗,而杜只能选边站,很可惜压错宝,等到TG解放上海,只能逃离上海滩。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朋友,杜月笙从不吝惜自己的钱财,对人脉的经营,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一步一步拓宽。在于杜月笙喜欢在别人低谷时,雪中送炭,通过广撒网的方式,积攒了众多牢不可破的稳固人脉,也培养了自己的亲信势力。诸如低谷时期的戴笠,大文豪章太炎。甚至帮助尚未成气候的共产党,只不过后来压错边,切断了自己的后路。

  本质上依然是黑社会,打砸抢,所有法律所不予许的事情,没少干。是一个喜欢交朋友的黑社会。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八):有厚度的人生是值得歌颂的

  无数次听人提起杜月笙,言语中充满了神秘、充满了狡黠,嘴角的那一抹谜一样的微笑,让我对杜月笙这个人物充满了好奇……

  大上海光怪陆离、灯红酒绿。说起大上海,我眼前马上浮现出百乐门的音乐和穿着兔女郎似的舞女,这是大上海的标配。

  小瘪三这个词我大概只在上海话里听过,杜月笙初始人物设定就是个小瘪三,父母离他而去,祖母无力抚养,成日混迹赌场,被人嫌弃,不知未来是怎样的。这样一个近乎悲剧式的出场方式,想必很多人都无力将游戏进行下去,其实杜月笙也是。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无力选择我们的初始起点,但是有能力的人终究会把上帝赋予你的一切变为日后滋养你的土壤。人见人打的小瘪三让杜月笙品尝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察言观色是他小时候学会的一项重要技能。社会上遇到的磨难会让一个人迅速成长,心智思想迅速完善。不碰钉子,不流血,没人会“学乖”。

  我认为杜月笙的人生是从投靠黄金荣开始的,黄金荣虽然是黑帮老大,却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权力中心,越接近权力中心的人越容易成功。来到黄金荣身边的杜月笙,早已经吃一堑长一智了。他不再莽撞,他小心谨慎的布局着自己的人生。黄金荣看不上他,他就从林桂生身上找切入点。他出色的完成了林桂生交代的任务,渐渐取得了黄金荣的信任。之后他谨言慎行,力保出色黄金荣的各项任务,然后慢慢的在帮派中有了威信,立足下来。大家都知道,人生最难的是如何打响第一枪。再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杜月笙在黑帮中崭露头角,一步步成为黑帮老大,和黄金荣、张啸林并称黑帮三大佬。然后杜月笙进入金融业,发展实业,攀上政界关系,权力达到顶峰。

  我无意叙述杜月笙的发家史,但是想就我对这个黑帮大佬的几点印象细细说下。

  文中有一句话经常出现:“杜月笙早有……的打算,但是苦于没有机会。……找上他来,机会来了。”是的,杜月笙一直在等待机会。他思考在前,但是并不莽撞求成。时间这个东西很神奇,社会虽然每天都在变化,但是进程其实是十分缓慢的。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一年才深有体会的。杜月笙的处世哲学是处处留有活路,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候十天半个月就来了,有时候一两年也不见得来一次。但杜月笙并不着急,他等待着机会,因为他知道机会不到,很多事情只是徒然。瓜熟蒂落想必就是这个道理吧。杜月笙的稳让每个人安心,所以江湖才会盛传,只要杜老板出马没有搞不定的事。

  杜月笙发家于烟土,这点我一直想不通,因为按我的“道德观”,这种祸国殃民的财我是一定不会去发的。所以看到杜月笙坏事做尽,我心里还是颇有微词的。倒卖烟土、开赌场,迅速为杜月笙积累了天文数字一般的原始资本。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杜月笙四处奔走,捐财捐物,正是由于杜月笙个人强大的影响力,才使每一次的募捐都圆满完成。在这一点上,杜月笙是民族英雄。大家不要觉得帮着抗日募捐事件很小的事情,这其实是一种政治态度,那就是能坚定的站出来爱国抗日。想想黄金荣托病隐居,张啸林投敌当汉奸,巨贾大亨纷纷逃离上海避难。在这种人心惶惶的年代,能坚决的站出来表明态度,并且真金白银的拿出自己的钱,这点让我对杜月笙刮目相看。这时我不禁反问自己,杜月笙有这么大的能量抗日,钱从哪儿来?这时我的道德观有点动摇了……我觉得能力就是个蓄水池,人要想真正为社会做点什么,你的蓄水池里首先得有水。世界从来不是那么黑白分明的,没有能力的人是没有权利说三道四的。这也恰恰是杜月笙复杂的人性的体现。一方面,他可以不问是非对错的捞钱,杀人越货、倒卖鸦片、开设赌场;另一方面,他又可以倾尽所有的为国家奉献、誓死不做汉奸。杜月笙爱财,但却不敛财。

  杜月笙的败落让我感到一阵阵的悲凉。其实杜月笙行事并没有犯错,错的是社会变了。没有人会觉得杜老板哪天会失势,其实变得是政治局势。抗日战争胜利是一次改变,蒋介石不再需要帮派的力量了,杜月笙遭到排挤;解放战争是一次改变,国民党败走了。所以即使能人如杜老板这样,在历史的车轮面前,任何人都无力改变。

  在香港,杜月笙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几年,油尽灯枯的那一刻,我觉得一段历史的篇章结束了。杜月笙经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人生是有厚度的。他不是一个让人歌颂的圣人,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上不了台面的黑帮大佬,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一段传奇。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九):杜先生的忠孝礼义

  -----------------------------

  初提笔要写这篇读后感,把书名错写成《杜月笙大传》,因为看完之后给人的感觉真是一种大气大为的豪侠风范扑面而来。上海滩,民国,黑社会,烟土,大亨... 光是罗列这些词汇就让人对当时中国的风云变幻充满无尽的遐想。而这一些东西汇聚到一起似乎都绕不开一个名字:"杜月笙",杜老板鼎盛时名气之高,是连蒋介石都亲自为他题字的风光无限。但从蒋所题之字开始说起,一切昔日的繁华仿佛都是旧中国跟这位杜老板开的一个华丽的玩笑。

  1931年,杜月笙已经是上海滩乃至全国有名的三大亨之首。虽然出身黑帮,但是杜却非常看重传统礼仪道德,出入总着一身长衫,彬彬有礼,谈吐不凡。杜读的书不多,准确说应该是基本没怎么读书(只是上了几个月的私塾),中国人传统追求的衣锦还乡的朴素追求在杜成名之后来了一次大爆发。他决定在老家上海浦东高桥建起杜家祠堂。这日的落成典礼,规模之宏大,耗资之惊人,非常罕见。以杜老板的名声和地位,全国政商军艺各界慕名而来的人如云。其中还有前文所述的蒋题“孝思不匮”四字匾。为什么说这四个字讽刺呢?因为杜月笙根本没有亲人,从小就失去双亲,他是在流浪的过程中加入了黑社会,并慢慢爬到高位的,要说他仁义,可也,要说他孝,无从谈起。通读全书,也没有看到亲情在杜的身上有多少体现,更何言孝。

  对于杜这样的黑帮头子,其实也难以说其忠。毕竟忠是自下而上的本分,坚守,竭尽全力,而在杜的黑帮体系里,他已经走到了尽头,青帮大佬,有的只是名义上和他平起平坐的黄金荣,张啸林,没有身份地位上的差别,他所做的不论再怎么诚恳厚道,也只可言义,而非忠。

  忠孝礼义,剩下礼。杜先生是很有礼的,从名号就可以看出来,别人总是喜欢被称为黄老板,张老板,杜却是先生。基本上所有场合杜都是长衫打扮,好一副文化人的做派,彬彬有礼啊。但实际上杜并没有读过多少书,这是世人皆知的,甚至读书看报都是请说书人代劳。虽然你可以说他是作秀,但是杜却是可以把秀做到入木三分,他不识几个字,更写不了几个字,但自己的名字却写的极好,看了他的名字,如果联想字如其人的话,杜先生可真的像是一个杜先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装的一手好逼!外在的可以装,内在的却装不了,待人接物,杜是真正的先生,且看他能吸引民国多少文人贤达来他的杜公馆,不是他手段高,而是他的礼已经做到看不出手段。但谁的礼又不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呢?

  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