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灰熊人》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灰熊人》影评精选10篇

2022-04-20 03:31: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灰熊人》影评精选10篇

  《灰熊人》是一部由沃纳·赫尔佐格执导,Timothy Treadwell / Amie Huguenard / 沃纳·赫尔佐格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传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灰熊人》影评(一):观《灰熊人》,睡前随意写几句

  关于纪录片的纪录片,一直很喜欢沃纳·赫尔佐格,单从电影技术来说,拍的很好。不给出评价,但会引起各种评价,这样的传记片是好电影。而我只是一声叹息。

  然后看了Timothy Treadwell的百科,这个人是个悲剧。

  #单曲循环# “牛仔走了,卡曼其印第安人走了,亡命之徒走了,呐喊声没了,山姆巴斯死了,狮子走了,红狼消失了”,听到好歌后总是单曲循环。

  oodi hoo di yip poo di yip poo…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外面在打雷,明早要早起。

  帮朋友做个广~告,想要买琴或者学琴,欢迎推荐,钢琴、吉他、架子鼓、古筝等等都可以

  如果坐标位于北纬31度14分至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至119度14之间,可以预约到店试琴 ^_^

  宁辉琴行官网:www.ninghuiqinhang.com

  小站:https://site.douban.com/284561/

  原文地址: http://jackrubbish.com/blog/archives/14359

  《灰熊人》影评(二):当我们追寻归真返璞——略观《灰熊人》

  整部片子始终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悲伤之下。纵使崔德威尔在丛林中冲着镜头对灰熊深情地说’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对灰熊痴迷的爱,但是却不能抑制住心中暗暗溢出的旁观者的无奈和同情,抑或是讥讽甚至鄙夷。

  导演赫尔佐格在关于影片的访谈中如是说:“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和谐可言,如果注目夜空,那里全部是难以置信的敌意、混乱;如果看到太阳,我感到的是冷淡、危险和不友好,自然母亲对于人类来说是冷漠的。”我不知道赫尔佐格在影片中想要传达的意向是不是对所谓的“抵抗文明”者的否认和批判,但是,文明是以何为基?自然孕育了生命,若是没有自然所赐予的恩惠,谈何文明?然而人类在地球上着实是统治了太长时间,那种占有欲从空间上的侵占向自然本身侵袭。如此,自然母亲难道还能保持原先对人类的偏爱吗?于是人类在自己的世界与自然界中划割了深深的沟壑,独立于自然,敌视人类世界之外的一切,甚至以可怜鄙夷的眼光看待试图打破这界限的人。

  依我看,这并不是所谓的高等文明,这反而是一种自我封闭,我们所恐惧的,我们所忌讳的就尽量少接触,或是划分界限,彼此互不相扰。我并不认为单纯依靠封闭能使人类对自身、对整个世界了解多少。况且,这真的就能万无一失的保护人类自身吗?常言道“知己知彼”,人类无论多么高等,也终究是自然孕化而成的生物,本与万物源自一系,以自然为根,不论将自我再怎么封闭,与万物也终有交集;只有互相了解,才能和谐地解决问题。若是断了自然之根,又如何立足?这就算是自然的冷淡吗,当你用冷淡的态度对待她?

  影片主人公崔德威尔最终还是最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崔德威尔是一个浪漫主义疯子,更多人说他是个“在社会文明中疯癫的失败者”,是“妄想症患者”,“神经有问题”,“不适合做人”……为什么人们会以如此贬低的眼光看待一个将自己生命奉献于保护灰熊事业的人?我只能猜测:是他对灰熊热爱至痴狂的感情?是他在镜头面前自编自导以至于如此注重小节,而让人认为那是自娱自乐,让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想要出名之人的丧心病狂的偏执?是他不顾一切地接近常人看来危险之极的生物却陶醉其间?或者说,是他对于熊、对于自然那种强烈的向往和热爱,是他内心最原始的野性所给予他身心的安宁,被多数人所不理解?公园管理人Egli说,崔德威尔的死完全是他自找的。的确,这点是千真万确的,是崔德威尔自己选择了长居荒野这条路,既然他下定决心走这条路,那死亡就早早被安排好,在前方等着他,这命运是他自己的选择,无法回避。也许就是死亡才给他引来了这么多骂名,若他不死,他或许就是个英雄;但他却凄凄惨惨地长眠于荒无人烟的丛林了,讽刺的是,死在他痴狂地热爱的灰熊掌下。

  我并不觉得崔德威尔十三年长居荒野是纯粹的英勇或是妄想疯癫的举动。每个人每天都在做无数不同的、大大小小的选择,做出的选择往往该是令他最满意的(至于后果如何,那就是后记了,往往是无法改变的)。崔德威尔的选择令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使他感觉充实,这就是对他这个选择最高的评价,这个选择属于他自己,与外界的看法无关。对于他来说,这个选择就是完美的。他的人生注定是孤独的:酗酒、贫穷、没有长久的爱人、没有多少人理解他;然而他在灰熊的世界中找到了自我。或许他对于人类社会是软弱庸碌的这种认知过于自我,但是他并没有在追寻自由的途中对别人造成危害。另一方面,阿鲁提克博物馆馆长Sven Haakanson认为接触灰熊这种亲近举动对于灰熊来说这是伤害而非保护,它会使偷猎者有机可乘。但是不能用这种观点单单审视“灰熊人”,他和所有环保组织行动的意图都是一样的。毕竟崔德威尔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灰熊人”的号召力太微不足道了,这很难引起普遍的关注。同时,崔德威尔这个自由个体的想法过于单纯,他不希望政府和媒体介入,他不希望任何利益天平来权衡或阻碍他的行动。一切都起源于这个男人单纯美好的希望和不懈追求的执着。

  崔德威尔的不平凡的一生注定是一个悲剧,但是它同时又是有力的、无憾的,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永恒的自由,他把一生献给了灰熊,熊的世界正是他心中渴慕的归宿,或许熊与人在疆土上之间的确有着无形的界限,但是崔德威尔的心是自由的,灰熊便是他的守护者、救赎者,使他无惧于死亡。崔德威尔是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很难说,他的一生不是一个追寻和谐自然的新纪元的开始。也正如导演赫尔佐格无不感慨地评价:“他生命充盈,追寻和谐和救赎,是个伟大的人……他是人类的精华,具备所有人类的缺点,就像我们一样。”

  《灰熊人》影评(三):人类的通病是什么?

  这是2008年我看过的最让我悲伤的一部记录片,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那两天,我脑海中会不停闪回男主人公崔德威尔的形象,那个已经40多岁的男人,当他戴上墨镜并扎上漂亮的头巾之后,他看上去是那么年轻、那么性感,而他的死让他得以永远年轻、永远性感。

  现在,请允许我用第一人称复述灰熊人崔德威尔的故事,因为看这部电影的某一瞬间,我真的觉得我就是灰熊人崔德威尔。

  好了,现在我就是灰熊人崔德威尔,我要给你讲的是我的故事。

  在我小时候,我是一个看上去很乖的好孩子。我的父母是那种最典型的中产阶级,虽然他们不会像德国的某些中产阶级那样在周末一寸一寸地擦自己的奥迪轿车,但他们的生活的确很无聊。

  当我步入青春期之后,通过努力我变成了一个跳水高手,虽然我跳得没有中国的那个长得很奶油的田亮那么厉害,但我还是凭借跳水这一特长获得了一份大学奖学金。

  进入大学之后,我身体里叛逆的、黑暗的那一面被释放了出来,我结交了很多朋友,我父亲认为我的那些朋友都是“坏朋友”,接下来我开始酗酒,我开始吸大麻。

  后来我弄伤了自己的背,并因此失去了奖学金,不得不终止学业步入社会。

  我曾梦想成为一个演员,但我失败了。之后无论我做什么,结果都是一败涂地。虽然我的床上功夫很棒,但我喜欢的女孩们都不愿意和我上床。总之在人的世界里,我就是一坨狗屎,也许连狗屎都不如。我开始疯狂酗酒,并吃医生给我开的抗抑郁药,我想也许某天我会醉死在街头,但我什么办法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我在阿拉斯加第一次见到野生的灰熊,我忽然找到了我来这个世界的使命,那就是保护那些灰熊,让它们不至于成为人类文明的牺牲品。

  那一年我已经33岁了,接下来的每年夏天,我都会去灰熊聚居的地方。在熊的世界里,我重新找回了在人的世界里彻底迷失的我自己。也许你会说,我目的不纯,我做这些是为了重新获得人的世界的认可。也许我的确有这样的目的,但那绝对不是全部,我真的爱那些灰熊,它们是我的朋友,为了它们无论做什么我都愿意,我甚至愿意为它们而死。我不是说着玩的,我生命的结局也证明了我不是说着玩的——当我看到那头老灰熊在冬眠之前因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而绝望的时候,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就已经有了以身饲熊的念头。我唯一遗憾的就是,在灰熊撕扯着我的身体的时候,我让我的女朋友赶快离开。她是有机会逃命的,可她不愿意走,她徒劳地用铁锅击打着那头老灰熊,结果她和我一起命丧熊腹之中……

  故事讲完了,现在我不再是灰熊人崔德威尔,我又变回丁小云了。很抱歉我并没有将崔德威尔的故事讲得足够精彩。不过还好,如果你没有看过《灰熊人》,那你可以通过看这部电影去了解灰熊人崔德威尔的故事。

  虽然这部电影的导演赫尔佐格对崔德威尔的故事很着迷,但他还是将自己看上去很阴冷的世界观融入其中。

  崔德威尔把灰熊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但赫尔佐格认为那些灰熊从未把崔德威尔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他说:“我始终难忘的是,在崔德威尔拍过的每头熊的脸上,我没有看见过亲密、理解和宽容,我只看见自然界莫大的冷漠。所谓熊的神秘世界根本不存在,这眼神只是懒洋洋地看着食物,但崔德威尔却视灰熊为朋友、为救星。”

  另外崔德威尔说这个世界应该是和谐的,但赫尔佐格却说这个世界根本不是一个和谐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混乱、敌意和杀戮的世界。

  的确,在熊的世界里发生的很多事情会证明赫尔佐格是对的。例如有些公灰熊有时会杀死小灰熊,这样母灰熊就会停止分泌乳汁,而公灰熊就能继续和母灰熊交配了。又例如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时候,成年灰熊会一起分食小灰熊,好让自己能继续活下去。

  即使如此,赫尔佐格对熊的世界同样也很迷恋,这大概是因为他一贯都认为现代文明让人变得软弱,人的心灵在安逸和享乐中不断堕落,也许只有充满野蛮色彩的苦难才能让现代人获得救赎。

  某种意义上,崔德威尔就获得了这种救赎,他重新点燃了自己一度软弱无能的血液,他重新成为了女人们最爱的野兽派情人,正如他的一位红粉知己所回忆的那样,崔德威尔在每次告别这位红粉知己的时候,都会对她说:“我爱你,今年会是最棒的一年,要是我没回来,我也心甘情愿,这是我要的死法。”

  如果一个男人能像崔德威尔这样,以赴死的勇气一次又一次出发,那他的生与死自然也就有了意义。而这也让我想起尼采曾说过的一段话:“有个旅行者,他周游列国,足迹遍天下。有人问他:什么是人类的通病?他答曰:好安逸、怕远游。”

  至于我们为什么远游,尼采在100多年前已经给出答案:“一种隐蔽的许诺驱使我们去干比我们所有的否定更有力的事。我们的强力本身,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发了霉的原地,因为我们敢于奔于远方,我们敢干。因为,世界依旧是富庶的和未经发现的,即使毁灭,也比变得不伦不类、变得有毒要好的多。我们的强大迫使我们飘洋过海,驶向过去众日西沉的地方。我们知道有一个崭新的世界……”

  《灰熊人》影评(四):迷失

  看灰熊人,我会想到很多其他的。

  在日本人看来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看来又是日本人,结果做不成中国人也做不成日本人的混血儿,

  出生在农村,后来在城市上学在城市工作,已经不是乡下人却也不是城里人的农民的儿子,

  不疯魔不成活的戏子,

  迷失在网络人和现实人当中的宅男女……

  很多人都说到崔德威尔与熊之间的关系,那很打动我。但是我也同样心痛于他和人之间的关系,他絮絮叨叨也说到女孩不能跟他在一起很长时间,他酗酒,他的不善与人相处,他不擅长在人类的世界生存,他絮絮叨叨,一句话你总能听到他重复个几次,他狂热狂野孤独脾气暴躁,但内心脆弱,像是自说自话,我感觉他是很想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实际上他也讲述了。

  跟女孩的关系不能处理到很好,他笑说希望自己是个gay,很不巧,也曾有这样的想法从我的脑子里冒出来过,当然也只是笑一笑。

  跟人的关系也不如意,熊的世界接纳了他。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就算成了一头熊,最后他还是孤独的,一头孤独的灰熊人。

  也有人在他身旁,也有红颜知己,也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很多在他死去后怀念他尊敬他的人……

  可是我觉得他的内心世界,他总渴望有什么人能够走近的吧?

  还想起据说巴比伦墙砖上刻着的几行字:

  多谢命运的宠爱和诅咒

  我已不知道我是谁

  我不知道我是天使还是魔鬼

  是强大还是弱小

  是英雄还是无赖

  如果你以人类的名义把我毁灭

  我只会无奈地叩谢命运的眷顾

  他作出的一些成绩,有人觉得不足称道,有人觉得很伟大,或许也有人想的跟我一样:这样的工作找一个理性一些的人或许更加合适,但是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有些情绪化的他热爱这个工作,他做了,他经历了这一切,他最终得到了那个结果,他曾经预料到过的结果。

  我只是很感动,我不惋惜,也没有痛心或者过度的尊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经历不同,结果不同,有的可能很传奇,有的平淡得没有情节,可是他们的内心,不知道有多大,多广,多坚强,多脆弱,多曲折,多纠结,多无奈,多迷失……

  《灰熊人》影评(五):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能不能超越或挑战自身极限的问题

  我想这部电影表达的并没有多少对投身自然的歌颂。随着Timothy偏执的升级,引发了一个悲剧,如是而已。公园管理者说,Timothy大约是活该,熊已经烦他很久了,只是害得一个女孩的生命被葬送掉。——倒很难说Timothy是否活该被吃掉,这是一个可以有多重评价的问题。

  (1)他的选择无疑展现了人生追求的纯真和力量,这在纷繁和充斥着迷思的社会生活中是难能可贵的,且这一追求的指向被解释为“回归自然”,这都是偏向于引发我们同情的。

  (2)而另一方面,毋庸置疑,是狂热催化了悲剧的发生。Timothy最后算是向人类社会宣战了,而这(或许是偶然的,或许也有注定)带给他惨死。他一心所向的熊吃掉他,他想要回归的自然界(如果可以与人类社会对立的话)以一种非他所愿的方式接纳了他。这确是一个悲剧。而如果不是那么狂热,他或许本可以在内心中找到人类与自然野性间的某种平衡。这像《浪潮》、Herzog的《天谴》以及某些历史讲述的一样,印证狂热导致毁灭。

  (3)这件事本身也有一定的悲剧性,甚至是一种讽刺性的悲剧,即丧失自由(如果说人类社会是对人的一种束缚)的人类竭尽信念之力想要重获自由,却命丧于其信念的纯真(如果说极端可归于一种“纯真”)。或者说人类既受缚于作为“人”的种种规范,就不能奢求“人”之外的“自由”。——作为人也是一种难逃的“宿命”。

  当把Cavafy的一首诗献给Timothy,这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能不能超越或挑战自身极限的问题。

  《灰熊人》影评(六):死的一文不值

  Treadwell和他的死一文不值,因为他打着动物保护的旗号却自己享受着行为主义的满足,他在片中表现出的强烈的被关注的欲望,报复冲动和支配欲让人可以从中窥知他的心态。

  Treadwell时刻表现出他是一个他想成为而又永远也成为不了的人或熊,而丑恶就在这种“假装”和“真实”之间表露无疑,想想看,为什么黑猩猩显得特别丑和滑稽?就是因为黑猩猩“像”人。

  熊和狐狸的真实是Treadwell虚假做作的绝佳反衬。

  Treadwell想被关注和想死,他的愿望通过入侵熊的领地,侵扰熊的生活,和夺走一只熊的生命完成了。可怜那只被杀死的熊还要背上“卑鄙”,“凶残” 等等人性化的罪名!它是一只熊啊!!!

  《灰熊人》影评(七):向着死亡,谁成不朽?

  主人公崔德维尔(下称崔叔)一开始就是向着死亡的,他清楚的意识到危险,在同好朋友的告别中,他说到“如果有一天我没有回来,那就是我的路”。这条保守争议与质疑的路上,他孤独坚持,勇敢且疯狂。在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一条社交与地缘的鸿沟,崔叔英勇一跃成为使者,作为野生动物保护者他缺乏应有的冷静客观,但他的一腔热血促成广泛关注与讨论成了人与熊的一次交锋。有一天他倒塌了,我们无法说清他倒在哪一边。交锋之后崔叔最后化成一缕火花燃灭他的一生时,才是他想要演绎一切的停止。

  《灰熊人》影评(八):殉熊者

  如果你看过一部动物故事片《熊的故事》(The Bear),你应该会喜欢上里面那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并且被里边熊之间的情感所打动。因为这是一部关于自然与爱的影片,手无寸铁的熊往往是受害者,而杀戮者和破坏者是人类。看完这样的片子对于那些屠戮动物的人我们又多了几分憎恶和不齿,而对熊熊们则是好感和同情倍增。本来,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物种按理说都该有自生自灭或生生不息的权利,你吃我,我吃你,礼尚往来,谁也不欠谁。可是自从人进入文明社会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武装到牙齿以后,许多生物的生杀予夺大权都集中到人类的手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吃好喝好穿皮草,钱是他们赚的,二氧化碳是全人类的,灭绝的动物是全世界的。纵使大多数人对动物友善,工业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依旧导致大批动物流离失所乃至灭绝,那些栖息着许多鸟类和两栖动物的岛屿和湿地的逐渐消失正说明这个问题。

  最近看了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灰熊人》(Grizzly Man),讲的是一个名叫崔德威尔(Treadwell)的环保主义者在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与熊亲密接触13年的故事。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崔德威尔也许在传统的社会评价标准里算不上是一个成功人士,这也许是他远离人类社会而把自己视为熊的一份子与熊近距离生活在一起的原因之一。在片子里赫尔佐格用了很多崔德威尔自己拍摄的素材,其中有些他言语攻击前老板的镜头,大概可以作为佐证。不过,无论如何,他是发自内心地爱熊,也通过自己和朋友的努力为熊争取到了更多保护和关注。他在片子里说了,假如熊要吃掉他,他也不会反抗。结果是,在2003年的一个雨天,他成了灰熊的食物。令人伤心的是他的女友也丧生在灰熊的攻击中。片子里提到,在他们死亡前的录音中,崔德威尔大叫他的女友快跑,显然,他并不希望她也和他一样。

  很难有人完全准确地描画出崔德威尔丧生时的具体画面,但从他们被发现的残缺肢体可以肯定的是熊闯进了他们的帐篷发动了攻击。据说北极熊是唯一会主动攻击人类的熊类,可是人的语言和熊的语言应该是迥异的两个体系,也许在我们看来是示好的信号对熊来说恰恰是不安的触点。13年努力试图融入熊群的崔德威尔通过这种方式,虽然悲情却真的实现了成为熊的一部分。在我看来,人想要被野熊认可就好比狼要取得人的信任一样不可思议。但是,殉熊的人,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为熊所做的一切,是不是他的灵魂也能得到安息呢?毕竟他的死,也是为了熊。

  另一个殉熊的人是日本摄影师星野道夫(ほしのみちお )。巧的是,星野道夫旅居阿拉斯加20年,也拍摄并出版了关于阿拉斯加自然生态的影集。1996年的8月,他因参与一个日本电视台的野外棕熊拍摄计划出外景。8日早晨一头棕熊闯入他的帐篷中,而身为摄影师的他第一念头不是逃跑或攻击,而是拿起了相机,拍下了他生前最后一幅作品——咆哮的棕熊,随后死于熊的掌下。

  熊成了这两个爱自然亲近自然的人的终结者,可是没有人会给熊戴上道德的枷锁或法律的审判,因为他们的一切行为发自本能。如果他们能理解这些人接近他们只是为了和他们做朋友,这些人也许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那时也许人类已经灭绝或者移居火星,而熊统治了地球。但是,在这一切实现之前,殉熊者,或许应该因为他们对自然和自己工作的信仰赢得我们的尊敬。

  《灰熊人》影评(九):不是所有的偏执都很了不起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在略显神经质、表演欲出奇旺盛的法医大叔,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遍最后的录音内容之后,赫尔佐格并没有到此为止。他亲身出镜从死者崔德威尔的密友手上,听了一次录音。

  此时只有他在听耳机的画面,并没有声音。听了一会儿,他开始轻声啜泣,要求密友停止播放,然后对还没有听过录音的密友说,我请求你永远也不要听这个,而且你应该把这盘录音销毁,永远不应该有人听到它。

  在这个片段里,自始至终我们没有看见赫尔佐格的脸,他一直侧背着镜头,我们只能看见坐在他对面拿着摄像机放录音的密友。她一直盯着赫尔佐格听录音,对话。从她脸上惊恐战栗痛苦的反应,我们完全可以脑补出她眼中的赫尔佐格那一刻的神情,以及那段永远也不会再有人听到的死亡录音。

  灰熊人被熊杀死了。这是片子主人公生命的终点,也是他和熊拥有最大交集的时刻。所以,那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想要让片子成立,这是导演不可能去回避的问题。并且,我们有一盘完整地记录了现场声音的录像带。

  然而,如何展现这段声音内容,其实非常棘手。赫尔佐格采取的方法,当得起大师二字。

  第一,他没有直接播放这段声音,第二,他没有让密友来听然后拍摄她的样子,第三,他也没有让镜头直接拍摄自己听录音时的面部表情。

  而是用一种反常的,间接又间接的方式,而且也打破记录者的旁观界限,对记录对象有了毫不讳言的干预。

  但我想不出有比这更完美的方式。在表现张力和人性伦理的天平下,找到了一个最优支点。

  至于崔德威尔,我相信他对那些熊和狐狸的感情是真实的,他给他们每一只都取了名字,比起人类来,他的确更享受和它们在一起。但他绝不是自己标榜的自然之子,他让我想起那些微博上的旅行网红。做大众看来疯狂的事情,并不是因为热爱那件事,而是作秀给大众看,甚至不惜欺骗,再生硬套上一个崇高的理想,只是想博取关注,从中找存在感。

  崔德威尔用生命作秀,只能说明他的偏执,而已。

  《灰熊人》影评(十):在阿拉斯加半岛,半个嬉皮士死了,半壁天堂塌了

  1989年夏天之前,崔德维尔兼是瘾君子和酗酒狂人。生于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崔,自小被称作“一个普通的孩子”,直至进入大学,他才突然地不平常起来。“他交上了坏朋友,吸毒、逃课,”如其母所言,此类零零种种,使得他终被学校劝退。

  大学时代是否可以被当做是崔对人生的第一次强力反抗?这是他未完成的愤怒青春期的延后篇。生于主流家庭接受传统文化行走于既定生命轨道,崔的自由天性被步步逼入犄角,压抑到了极致,而大学自由的氛围提供给他的那一处喘息之地,令天性骤然释放,自由扭曲扩张,变异成滥交、暴动和放任自流。

  这次补偿性的爆发,将是永久的。

  正是在那个夏天,当崔德威尔意识到自己已无法从单纯的表面自由中获得精神慰藉时,灰熊以受难者的角色出现在他的生命中。这根硕果仅存的救命稻草,令崔德威尔从垮塌中重新站起来。此后他给熊以生命支撑的救助在最开始,或许只是巧合。

  如何说是硕果仅存,我想说当时的崔德威尔已成了个地道的嬉皮士,像嬉皮士们常做的那样,他滥用酒精和毒品进入自己神秘的内心,崇尚个人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管理,敌视社会制度。他与第一个女友珠儿可说是一对戏谑伉俪。珠儿在描述相识当晚她造成的一起餐厅意外事故时甚至用了吹捧的口吻:

  “我有一桌客人,他们想拥有最美好的用餐经验。有老有小…….好吧,我想说,我会给你们的,盛大到你们永生难忘…但计算错误,汤爆炸了,人们尖叫,火烧开来。”她手舞足蹈,随后讲到与崔德威尔的心心相惜,崔因在店内耍宝与珠儿一同被叫到经理室谈话,两人都对事故表现出异常的戏谑神气。是的,他们对什么都不在乎。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崔德威尔已经被耗干了,他痛恨资本世界却不能摆脱对产品的依赖,他的自由也因此又陷入了这个思想性的泥潭,心行不一令他痛苦难堪。内在的焦灼正被艰难地克制着,珠儿隐约察觉崔产生了严重的反社会倾向。幸而崔德威尔找到了许多其他嬉皮士们追寻的终点——超然于资本世界外的野性乐土。灰熊点燃了他自由的酒精灯,一触即发的暴怒被另一种激情替代了。

  “我爱你们,我爱你,我爱你。”崔德威尔无数次地对动物们献出他炽热的表白。熊、狐狸,甚至蜜蜂。他无数次对着镜头宣誓,我会为他们献出生命。相比对动物们的慷慨激情,他对同类——人,则反常地排斥。崔曾抱怨女人们瞬息的阴晴变化使他颇为难堪,无所适从;还曾说绝不可能为了女人丢弃生命。令据熟识之人称,他会对进入自己“领地”的陌生人作出熊受惊时的低吼反应。

  如果只是个嬉皮士,这样的崔德威尔已经是个终点,然而出了例外,当崔内心的自由呼啸着喷薄而出时,对情感的需求不减反增,由于太惧怕现实社会利益驱动下的人际关系以及一直以来的失败经历,我想他确实是被迫地,由需要人变成了需要熊。实际上,崔一直在保护区内生活,宣传保护灰熊,而保护区内的灰熊一直都被管理者正确地保护着的,每年百分之六的适当捕杀,也在控制范围之内。或许崔比熊更需要保护,他要将自己放置在自然的保护伞下,不被现实利益所杀戮。

  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崔德威尔有意将自己塑造成保护动物的战士。他夸大自己在野外的经验,故意制造独自一人的假象,乃至捏造自己的出身。在他的思想中,社会是虚幻的,只有野外血性的自然才是真实存在的。他所有的努力意在为自己制造一个双向屏障。一面阻挡外界现实的入侵,一面维持自己“纯洁”的心性,极力阻止自己的身心再次返回人类社会,再次返回受伤的状态。

  在西藏,僧侣们有时为了潜心修学,会独自前往深山洞穴,仅青稞几株,禅座一个,便是几年。此深山青稞禅座构成的小室一所,于僧而言,既是天堂。但崔德威尔更多的还是诉求,在屏障背后他并不平静,他需要充盈的爱。这也成为他悲剧的源点。他不再是嬉皮士,或许只是半个,另外个,由求爱转求控制,他企图为自己造一个天堂。

  不难发现,崔把自己装点成阿拉斯加半岛的神。他企图扮演人与动物间唯一的沟通者,他执着地想与灰熊建立情感联系,对狐狸呼来喝去甚至幻想着赏罚这些自然的生命。他超出了一个人能做的,渴望做到上帝的地步。尼采认为只要有超人的意志,超越自身,超越现实的人,就是超人。在这个意义上,崔德威尔已经是个超人。影片中,无人为崔德威尔难过,所有人都认为他死得其所或者自寻死路理所当然。而我却为他难过,因为他最终看见了自己的陨落,即便他信誓旦旦说自己一定会为熊所死,我相信他一定不曾料到这个结局。因为他说过,我不会死,我足够强壮。

  他的半壁天堂最终崩塌的时候,他呼喊着让女友快点逃命。超人可悲在拥有的还是人类之躯,他的头颅被撕裂鲜血四溅时,又变回了最初的那个嬉皮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