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经典影评集

2022-04-21 03:03: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经典影评集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是一部由Bill Locke执导,Kate Humble / Ant Anstead / 陆思敬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影评(一):老外的猴年膜拜之旅

  一群被中国春节震惊的老外的诚意之作。

  春节为核,横跨九省,以二十多种民风民俗,勾勒了一副人情味甚浓的中国年。虽然以时间为序,各地各事物往往有串联,但还是会有些散乱之感,不过或许这也是西方纪录片的固有特色,加之本次题材的生活化。五位记者都很真诚,虽然有很多错误的细节认识,但都是很可爱可理解的错误。最爱摩托车大胡子基友队,好想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春晚女记者稍差。个人最喜欢第二集。

  国内随便一个受访者都英语流利敢不敢把水分减减啊,这算是瑕疵吧。

  准备找找BBC之前关于中国的纪录片,看看是否一如网上所说的黑。

  简记: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冬泳

  北京:春运 春晚 年夜饭 初一庙会 长寿面

  河北蔚县:打树花

  四川:白酒

  香港:头香 舞龙舞狮 初二烟火

  云南:金丝猴 花市

  广东:摩托返乡

  吉林:查干湖捕鱼

  湖南浏阳:烟花制造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影评(二):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最重要的时节

  哈尔滨的冰雪世界,冰雕王国,看了片子才知道,整个建设过程,不下于一场大型的工业建设,用机器将大块的冰切割,运输,怎样埋灯管。

  虽然冷,还是值得一去的,扩宽生命的另一维度。

  打树花,“火树银花”的具体呈现,伴随着不可控的危险的极致魅力,传承的衰弱也是必然的,其实被影像记录下来足以了。

  过年的摩托车大军,提供免费粥的志愿者,原来粥里面可以放姜丝,“他们两个蛮能帮什忙的,就是话多了点。”哈哈。

  也有警车在回家的路上一路护航。

  昆明的鲜花拍卖市场,平日和节假日几块钱一朵的鲜花批发时几毛一朵,然后通过飞机运输,几千人同时抢拍。

  香港的新年大游行,有点像狂欢节什么,奇装异服,国际化的队伍,真羡慕。

  猴年追踪金丝猴,原来研究员要研究她的粪便,看出健康状况。什么工作都不容易呀。

  干了几十年的巡逻员,金丝猴在哪里一看一个准。什么工作,做久了都会精呀。

  “对中国人来说,家族团聚的时光是宝贵的。”是呢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影评(三):第一集《回家》:主持人非常出彩

  暂时看了第一集,首先捋一捋线索,中间穿插评价。

  首先纪录片讲了机场的春运,除了一般的空镜,比较出彩的点是:①介绍了机场帮忙搬行李的小红帽服务(10元一次,一般一趟运行李60多公斤)②中间穿插了一个故事:一个国外工作的女性带着一家人回国,国内有帕金森的父亲、哥哥一家。这位女性让孩子画了一幅全家福送给帕金森的父亲,重逢的场景很感人。

  而后也探访了列车控制中心,主持人很适时地问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看的图中,一根根线代表什么。

  第二个场景转到了摩托大军。两个老外主持人体验式地试吃了“驿站”提供的姜粥,还体验式地去了煮粥志愿者“粥嫂”家学煮粥,学的过程中有小朋友围观,两个老外主持人会适时地说一点“好奇宝宝在围观我们”之类的话,让整个纪录片很有趣。而后串场是让老外派放自己做的粥,让摩托大军评价。其中一个老外提出跟一位摩托大军人士回家过年,老外就接上现在春运交警很严格,自己没有中国的驾照不能跟着去,最后老外是上了警车跟着摩托大军回乡。(此处有点高大全,而上警车跟着摩托大军回乡好像有点扯)

  第三个场景去到哈尔滨的冰雪世界。这里介绍了冰雪世界采集冰的场景、冰雪世界使用灯泡的数量、电缆的数量,还介绍了冰雪世界的灯泡材质,只有这特殊的材质发热会少让冰不容易融。(这些细节非常有意思)主持人现场演示了电缆怎样铺进冰砖里(两块冰之间用水使之增加粘度)。主持人采访冰雪设计师提到的问题非常好:冰雪世界花了一年的时间建造设计,只展览三个月,你觉得可惜吗?当然,回答者的回答也不错,印象中有一句是:相信作品是永恒的。PS:每年冰雪世界的主题都是不一样的。还想说一句,哈尔滨的落日很魔幻呐▽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影评(四):看完春晚看点BBC全当洗眼吧

  比起纪录片内核更像宣传片,但今年有这样一套片,多少还是弥补了一些春晚对我们造成的伤害。虽然大家都在吐槽内容正直得不像BBC,但不得不说那么老的梗还找了许多新鲜的角度切入, 鲜切花市场,酒厂,金丝猴这些部分乍一看和春节没啥关系,但其实都有内在的社会文化联系。小吃街那段辣条出来的一瞬间弹幕就疯了,这种宏大命题的纪录片里有东西真的让人觉得“对对对就是就是”的点真的是太加分了!话说有多少拍这些大主题片子的导演还在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还有那么多信息量片子还能自圆其说,角度多但叙事不显杂乱结构清晰,BBC确实不简单。记者也是加分点,各有其风格但都自然串联每个部分,避免了僵硬报幕和你一句我一句套话的尴尬感。当然我们都爱可爱大叔多一点~

  温馨提示:片中出现有关香港的内容的时候,尤其是在第三篇里,关了弹幕安心看片吧(๑•ั็ω•็ั๑)祝收假愉快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影评(五):这部BBC出品的春节纪录片,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有生之年,派爷只怕一件事。

  那就是一年一度,哺乳动物大迁徙。

  春运。

  提起这两个字,不免想起人头攒动的车站,依依惜别的恋人。

  人们背上行囊,从北上广奔向各自的家。

  不难理解,对中国人来说——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无论春运多艰辛。也要全家团圆。

  C拍摄了一个关于中国春节的纪录片。

  看完后,恨不得飞奔回家——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别看是BBC出品的,就默默给它套上「开黑」的帽子。

  这次,他们真是费尽心思拍摄春节。

  从北至南,从哈尔滨到香港,从乡村到都市,几乎跨越整个中国。

  纪录片分成3集,每集60分钟。

  将中国的春节分为归乡、团聚、欢庆。

  看完后有种莫名的新奇和感动。

  不少人反映片子好看到可抵春晚。

  归乡

  春节见证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口迁移活动。

  在影片中,春运不叫春运。

  而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机场、高铁、火车站、汽车站。。。

  哪哪都是一片人山人海!

  春运路上,有出租车司机抱怨——

  堵车的路段,能走个六七公里就算好的了。

  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纷纷返回家乡。

  为的就是庆祝一年一度团圆的节日。

  据春节期间的统计显示:

  陆路交通出行的总人数是32亿人次。

  国内飞机出行旅客人次多达5400万人次。

  中国铁路出行旅客量超过2亿5000万人次。

  有句话说,没有经历过春运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能。

  能在春运的战场上活下来的,都是铁血战士。

  确实如此,早在春节前我们就经历了一场抢票的厮杀。

  抢票王啥的都不管用,仅能凭实力取胜!

  票有了,便是簇拥返乡的漫漫归途。

  提着大包小包在车上挤成渣渣。

  当春运撞上恶劣的天气,更闹心。

  一场雪下来,就是滞留好几小时。

  路上堵,心更堵。。。

  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还不止那么简单。

  飞机和火车票有时会很贵。

  骑摩托就是打工者回家的唯一方式。

  C带领我们目睹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摩托车队迁徙活动。

  每到春节之际,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迎着恶劣的天气上路。

  坚定地骑上摩托车回家。

  可能一骑就是十几小时。

  旅途紧张而疲惫,是苦了点。

  但团聚的快乐能让一切变得有价值。

  其实能回家的都是好的。

  为了确保交通正常运行,很多在前线的工作人员都要职守岗位。

  其中一个火车站的工作人解释:

  所以说我们回不了家。

  团圆

  归心似箭也不过是为了能合家团聚。

  这也正是春节的核心所在。

  为了喜迎新春,大家都会积极地筹备。

  房子大扫除;剪头发,买新衣服。。。

  还有给房子装饰一番。

  逛花市和庙会应该是所有人都乐意的事。

  而猪妹最乐意的就是吃。

  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小吃过足瘾~

  但任小吃再好吃也抵不过一顿年夜饭。

  新年前夕(除夕夜)是最重要的一晚。

  这也是很多家庭一年仅有一次的团圆。

  所以这顿年夜饭尤为珍贵。

  而在吃的文化上,我们也很讲究。

  寓意百财的白菜;象征长寿的面条;金元宝一样的饺子;寓意年年有余的鱼。。。

  幸运的食物会伴随整个节日期间。

  当然!还少不了白酒。

  它在春节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吃团圆饭时还有一个更现代的习俗。

  那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

  外国人称其为「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电视节目」,所言不虚。

  对对对!这时候也该发红包了。

  而派爷也是最关心这个。

  有封厚厚的大红包,新年才有味儿!

  欢庆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庆祝习俗外。

  C还展现了许多各地特色的春节文化。

  哈尔滨最大的狂欢盛宴——冰雪节。

  一块块冰块从河床取来,经过工匠打磨。

  冰雕建筑拔地而起,吸引一众东北人。

  河北张暖泉镇传统表演——打树花。

  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铁水高温溶化后迸溅成玩多火花。

  壮观程度不亚于烟花。

  上海面点师傅傅刘辉创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制作手工面。

  拉出1918米长的长寿面。

  广场上有传统舞龙表演。

  龙在中国传说中可以为新年带来好运。

  舞龙中每个动作都彰显它的力量与尊严。

  也有新派的游街歌舞。

  表演者们倾情演出,整条街都热闹非凡。

  而不少南方人则爱去庙里烧香。

  祈求未来一年会健康好运。

  尤其是大年三十那天,庙里最旺。

  抢头香,是最能带来好运的。

  保安那是拦也拦不住。

  其实寺庙最吸引人的是求签。

  南方人都很新这东西。

  拿一个装有一百支签条的竹筒不停晃动。

  直到一支签条掉出来,再拿去解签。

  从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从寒冷的吉利查干湖,到温暖繁华的香港。

  不同地方的人,有庆祝新年的不同方式。

  所有热闹繁华的庆典都诉说着中国人对与家人团圆的期盼。

  也难怪老外不由得也称赞起来。

  说实话,这是我过得最棒的新年。

  制片人杨建坦言——

  在全球化的当下,解读中国故事,不仅是中国一方的期望,也是全世界的期待。

  当中国早已成为无法忽视的存在时,世界也更渴望了解一个更真是的中国。

  纪录片展示了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假。

  重要的是戳中了我们的泪点。

  家必须要回,人必须团圆。

  看完纪录片后,甚至有种冲动。

  就算走路也要回家!

  微信搜索:电影派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影评(六):卖得一手好萌的纪录片

  这个纪录片非常有趣,没有老套的讲一些正儿八经的民俗,比如年兽啊什么的这种就没介绍,反而提到了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哈哈哈。你们说萌不萌。

  也没有正儿八经的去介绍王府井小吃街的小吃,反而介绍了辣条,哈哈哈。

  还有黄大仙祠的电子解签器,那个记者问,你们的神会高兴你们用这个机器吗?

  还有老外说中国的酒杯好迷,你感觉来到小人国。 哈哈哈, 萌萌哒。

  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的中国新年,我觉得这个视角找的蛮好的。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影评(七):我们美丽的中国

  第一集

  北京的交通是全中国人流量车流量最大的 广东的摩托车大军 哈尔滨的冰雪世界 暖城的打火花真的是美的不可思议,这个世界上我们还有很多很神奇的祖传秘方,表扬等文化遗产在不断地消失,除了遗憾还是遗憾 第二集

  打扫卫生,剪头发,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 团圆饭,饺子,火锅,最热闹最暖心的相聚方式 白酒,泸州老窖,也是中国人商场上独特的酒文化 昆明,四季春城,中国最大的鲜花输出地 其实还有很多的细节宣传的很好,鱼头对应最受尊敬的长辈,客人来吃饭了,祝酒词等主人开场 第三集

  云南的滇金丝猴保护基地 春节重要的食物 面,中国的方便面每年消耗都是全世界最多的,过年过节生日最重要的是长寿面 鱼,香港是渔村发展起来的和吉林查干湖冬季捕获胖头鱼 龙,舞龙舞狮 北京,庙会 新年第一天,不能吃药,否则整年都要吃,意味着身体会不健康。不能喝粥,粥是穷人的食物。不能扫地,会扫掉财运 香港新年游街,烟花表演 烟花生产基地浏阳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影评(八):纪录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味

  一问,影片里所描述的,是你眼中的春节吗?

  再问,影片里所描述的,是你心中的春节吗?

  三问,影片里所描述的,是真正的春节吗?

  春节正在渐渐从中国人的文化里淡化,根本不像影片这样浓墨重彩。

  反观影片,摆拍的笑脸没有灵魂,是不是完美地感觉看不出缺点来了?看不出缺点就是最大的缺点。像所有旅游宣传片一样,画面里充斥着饱满的色彩和幸福的人们、工业感和流程化的镜头语言运用、英语文化背景的视角、东方影像里用滥了的马林巴木琴音乐……这不是中国人眼中的春节,而是外国人对中国印象的浮华满满的YY。

  而对我个人,它连作为一种时光的备忘的资格都不够。

  试问,现在电视机里你还能看到几个关于中国农村最真实的镜头?

  试问,你在农村生活过几天?导演又在农村生活过几天?在网上成天看帖子的网友又在农村生活过几天?农村什么样?农村的春节又什么样?中国有多少农民?他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每个在外打工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在那天回家?

  只是个自己为自己强加了一些定义、赋予了一些意义的仪式感罢了。

  只是个节日,你还想怎样?

  大家都在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是因为节日太多、日常娱乐节目太多还是什么?

  我觉得,越来越淡的不是年味,而是人味。

  而这个纪录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味。

  这个纪录片,画面里充斥的,是光影工业化的机器味。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影评(九):bbc风味的中国新年

  c的纪录片可以说是闻名世界的,这源自于它精良的制作以及电影级别的镜头。在这部讲述中国新年的纪录片中也一样。

  第一集的镜头是最美的。无论是春运的人头攒动,还是冰城哈尔滨,又或者是清晨的北京,同样的场景在bbc的镜头中就显得特别的美丽。就拿北京的大裤衩来说,这个建筑在各种镜头中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前不久才去过北京,对北京的城市风貌建筑感觉其实很一般。可是bbc的镜头中,北京显出了万全不一样的气质,更大气,更摩登了吧。最美的当属打树花了,看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火树银花。镜头,无意是吸引我看bbc的纪录片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集则有趣的多,主要以食物为主。看到两个歪果仁拿着木耳说是蘑菇,抱着冬瓜说是葫芦,我真是笑了。这次bbc还十分接地气的介绍了泡椒凤爪和辣条,不知道两个主持人品尝的时候是何种心情。还有混着喝白酒的桥段,真的不怕喝倒吗哈哈哈!介绍的花卉市场的拍卖倒是让我开了眼界,之前对此毫无了解。哦,对了,还有神级春晚。总体来说还算比较客观,一些比较重要的新年现象都被提及了。

  第三集我不得不承认,没看完。香港的比重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内容上也没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到底是干儿子啊。本来想给5星的,现在只能给4星了。

  总体来说,第一集很美,第二集很有趣,总体节奏把握的很好,节奏对于纪录片来说是最重要的。唯一让我有点疲惫的是整体的讲述逻辑。看似好像很有逻辑,从北往南的几个地方,但是实际上在叙述的时候却显得很凌乱,既不是以地点来作为逻辑线,也不是以时间来作为逻辑线,各种无征兆跳跃,让人有点凌乱,大概是这个导演的风格?

  .在b站上看的,网友的弹幕真的是加分不少,使得看片变得非常有趣。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影评(十):活着真好

  1英国人还是很幽默的,而且还好挂住HK 列举香港的百米以上摩天大楼建筑有一百多座时候还顺带自嘲一句伦敦才49座。花车游行时还客串了导游讲解,介绍了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标志建筑。

  2HK春节游行采访表演者吐槽怎么哪儿都总有一个苏格兰人,这俩真是斗不够。

  3 胖胖组合太可爱了,坐警车拜年玩儿,跟着摩托骑行的回去过年。欢聚之后二人望着一家团员后的喜悦感慨说这就是他们千辛万苦回来的原因。看来对于美好事物的认同感是超越民族和文化差异的

  4 浏阳的烟花制造探访真的是给好多中国人都上了一课,烟花的祖师爷庙里居然供奉着蔡伦,孙思邈和李畋,不过细想想也对,少了蔡伦烟花没纸包啊,还讲解了烟花的制作,点燃烟花,实验新产品后被主持人问及感受那女士说了一段好棒的话:感到很自豪,我们白手起家,现在我们点燃了黑夜。

  5春运,逛庙会,打树花,滇金丝猴,查干湖的冬捕,为骑行队伍做瘦肉粥,哈尔滨的冰雪节,春晚的幕后采访,火锅,对联,鲜花,阖家团圆,鱼,白酒文化,舞龙舞狮,春节游行,烟花……

  从各大都市,到民里乡间,从超市商场,到街边小店,从阔别的拥抱,到餐桌的笑脸……

  忽的在某个瞬间,你发现你如此爱这里,其实,你早已和这片土地,溶为一体。

  谢谢BBC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