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的影评10篇

2022-04-06 03:33: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的影评10篇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是一部由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执导,萨卡达·卡温巴迪 / Jenjira Pongpas / Natthakarn Aphaiwonk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影评(一):如果你想学习当一个导演,必须看这部电影

  为了写阿彼察邦,老衲准备了两个星期的资料,把《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这部2010年拿了戛纳金棕榈的片子仔仔细细看了三遍(还做了好多笔记),依然不敢说读懂了阿彼察邦。

  但阿彼察邦的本意就是要打破逻辑和理性,他用他泼墨画一般的镜头语言颠覆了我过去十年积累下的观影经验,他要的不是头脑上的理解,而是身体上一起起鸡皮疙瘩。

  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这句话放在阿彼察邦身上是完全合适的。因为实在是太没有套路,太没有章法了,完全是另立一个武林门派的架势!

  老衲第一次产生了“写不清楚就算了”的想法。

  然而,孱弱而倔强的老衲会这样做吗?不会。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太神奇了,太值得反复地说了。说它有毒都是轻的,更确切地说法是很像在校园里散步,远远瞥过一眼的女孩,大家都传闻说她美,可是老衲却觉得美个鬼,哪哪都不好看!翻个白眼就回家了。没想到在梦里梦见了她!还连续梦!梦个不停!

  这里面是不是就有名堂了?是不是就很值得搞清楚了?

  对的,必须搞清楚金棕榈的标准是什么,毕竟以后老衲我也是要拿金棕榈的人。以及搞清楚阿彼察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为我好像被他迷住了。

  同时,这部片子也让我和红哥产生了巨大的学术上的分歧,他说我是电影装逼犯,我说他是俗人没文化。

  嗯,在感情濒于破裂的日常生活之余,老衲仍然坚持拿着解剖刀,来到了大家面前。

  第一,说故事。

  按照大家通常的观影习惯,故事的好坏是第一位的。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里的故事抽离出来,其实足够在中国来一个五十集的电视剧。但是那些信息隐藏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台词和镜头里,一个疏忽,就可能被遗漏。这也导致了在豆瓣评论里,大量的网友说根本搞不懂在说什么。

  它讲的是一个快死的人在临终前两天里发生的故事。所有的人物,戏剧结点,起承转合,都高度浓缩在这两天的时间内。

  这个人就是布米叔叔。他六十多岁,得了肾病,没法治愈,与其白白躺在医院里浪费最后的光阴,不如回家,叶落归根。他有一个很大的私人农场,雇了十来个工人,他差其中一个叫贾艾的工人给他远房的亲戚,珍,他的小姨子,打电话,告知了布米叔叔的病情,于是在电影的开头,布米叔叔,珍,以及珍带来她的远房侄子,东(给布米叔叔做饭),一起踏上了返回农村的路。

  看来,布米叔叔的家族人丁凋落,并没有什么亲戚能帮他料理后事,于是他只好请来自己的妻妹,珍。而他的妻子,惠,在十九年前就去世了。他唯一的儿子,波松,在母亲惠去世后六年,失踪了,再也没能找回来。

  从世俗的角度看,布米叔叔并不是一个很幸福的人。这十九年,失去了爱妻和独子的布米叔叔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如果是晚间八点档情感剧的编剧,大概会写很多布米叔叔这些年来的伤心难过吧?但是阿彼察邦没有对情感进行一丝一毫地渲染,仅仅就是交代。布米叔叔的内心活动,被导演阿彼察邦大量地割除了。老衲作为观众,只能不断地从布米叔叔的字眼片语中进行猜测。

  这部电影之前,有一部同名小说,而阿彼察邦的父亲也病逝于肾病,死之前,曾经和他反复地说过关于自己的前世今生的话,于是他看到小说之后,便决定要将它拍出来。

  在淡淡的台词对白和悠长的森林镜头之下,老衲总觉得,这是阿彼察邦拍给父亲的一部电影,他将自己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和牵挂,悄悄地消融在了这部闷片里。

  回到农村的第一天晚上,布米叔叔和珍、东一起吃饭。菜肴很丰盛,看得出来,珍和东花了心思,也许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布米叔叔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做饭做得格外的尽心尽力。

  吃着吃着,布米叔叔的妻子,惠,从旁边空着的椅子上慢慢现身。起初大家很惊讶,但很快便镇定下来,开始了日常的交谈,就好像惠并没有死去十九年一样。布米叔叔很快便高兴起来,他绽放笑容对惠说,惠,我好想你!这十九年来,我一直在想你在哪里,吃的好不好,有没有衣服穿。惠说,我很好,我知道你病了,来看你。

  紧接着,失踪多年的波松也踏着木头楼梯来了。他已经不再是人类的模样,变成了一个浑身长满黑色长毛,眼睛血红的猿猴。波松说,他爱上了摄影技术,在林间拍摄照片的时候看到了一只母猿,于是便一路追随,然后和母猿结了婚,自己也变成了猿猴的样子。失踪当晚,他知道父亲在寻找自己,但是他已经决定了要离开,没有回应父亲的呼唤。

  这大概就是阿彼察邦满怀愧疚地像想要自己的父亲说的话吧。为了自己的梦想,很年轻便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父亲,追逐自己的摄影之梦。就连眼睛,也被熬得通红通红。(电影狗的日常)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和父亲不一样的猿猴。只有在父亲死之前,才得以回来,赶上见父亲的最后一面。这背后,导演自己对父亲深深的爱,内疚,眷恋,泪水,通过这一只浑身长满黑毛的大猿猴间接地表达了出来。不要急着被煽情,镜头依旧平静,安详,没有我说的那些情感涟漪。

  一家人在布米叔叔快死之前的餐桌上团聚了,布米叔叔高兴地拿出相册,给惠和波松看。一家人继续聊着家常,布米叔叔决定把农场交给珍。珍和丈夫分开了,有两个未出嫁的女儿,过着漂泊的城市生活,一直渴望定居下来,却不得。下午的时候,布米叔叔曾经玩笑似的请珍给贾艾介绍女朋友,珍却笑着说,自己也是单身呢,也想有个男朋友。珍听到了布米叔叔要把农场留给她的说法,却有点害怕,来自城市的珍,担心地说,你这里有鬼,还有非法劳工(贾艾是老挝人),我不敢。布米叔叔宽她的心,贾艾是个好人,我死后也会经常来帮你。(霍~~~珍不是更怕了~~)

  聊得差不多,贾艾来找布米叔叔,说给他洗肾的时间到了。

  第二天,布米叔叔带着珍来到农场熟悉情况。布米叔叔在农场很调皮。学着工人教给他的洋泾浜法语,给果树除害虫,领着珍去吃蜂蜜。回到农场的布米叔叔,好像没有病,也不是快死的人,他短短的身子在农场里显得尤其可爱。

  布米叔叔在蜂房的工棚里睡下了,一直到黄昏时分,一场梦境上演。

  高贵的泰国公主坐在轿子里穿行过丛林,她虽然地位显贵,但却面目丑陋。她看上了一个英俊健美的轿夫,想与之交欢,轿夫在亲吻她的时候看都不看她,她愤怒地喝退了轿夫,独自在瀑布下哭泣。这时,一只鲶鱼对她施了魔法,使得她水中的倒影美貌非常。鲶鱼对她表达倾慕和爱恋之心。公主于是走入深潭,将自己随身佩戴的金银珠宝扔进潭底,希望鲶鱼能帮助她变成倾国倾城的美人。除此之外,她还褪下自己的衣衫,在水中和鲶鱼交合,将自己献给鲶鱼作为交换的条件。

  鲶鱼在她双腿间奋力交合的场景,实在是太。。。震撼了!也许你不想看闷片,但是这部电影的这一段你一定要看!有一种奇异的美感晕染在整个银幕上,同时,非常,非常性感和妖娆。看到以后说不定顺手就要拎来男朋友蹂躏一番。

  这一段也是网友讨论最多的部分。布米叔叔的前世是那条鲶鱼?是那个公主?阿彼察邦说,也许还是照射进深潭的那一束光。都有可能。

  什么,没有确切答案?这让九年制义务教育里长大的老衲很焦灼。无论如何,我要尝试着解读一下。

  布米叔叔的前世也许是那个貌丑的公主,愿意付出一切,去换取一个好肉身。被坏肾拖向了死亡的布米叔叔,大概也愿意付出一切去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吧。他对死亡的恐惧化成了这样一个梦表达了出来。

  但布米叔叔也极有可能是那条鲶鱼,前世与公主在水中快乐地交合,这一世,他没有食言,果然把公主变成了美丽的惠,还娶了她为妻,并且相爱甚笃 。临死之前,布米叔叔在梦境中看到了自己与惠的前世。

  然而,布米叔叔的前世在这个梦里到底是哪个,这真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吧。

  夜晚时分,惠来到了布米叔叔的病床前。布米叔叔预感到自己快要死去,对惠说,我此刻的感受,就像小学的时候要上台作报告,很紧张,紧张得饭都吃不下,但是却还有一丝丝兴奋。说罢,他紧紧拥抱了自己的爱妻。

  布米叔叔带着惠走下楼来,把正在看电视的珍和东喊过来交代后事,把农场的钥匙和存折都交了出来,同时也请求大家和他一起去丛林里找一个地方。他们走了很远的丛林的小道,来到一个洞穴。布米叔叔说,这个洞穴多像是子宫的样子,我的第一世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我也要在这里死去。

  弥留之际的布米叔叔看到了他的来世。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强权统治的铁血政权,人们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只需照射一束光,就可以让那个人消失。

  第三天的清晨,珍在山洞里醒来,发现睡在不远处的布米叔叔死去了。

  珍和东一起合作,料理了布米叔叔的后事。东一直有点喜欢珍姨,在守灵期间约她去饭店吃饭唱KTV,珍拒绝了。珍,东,还有一个远房的侄女在一起看电视,珍和东却悄悄地灵魂出窍,手拉着手去饭店。在饭店里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流行音乐和霓虹灯的摇晃中,电影结束了。

  从故事的层面说,这部电影有着丰富的现实世界的故事,也有着诡谲的梦境故事和传奇故事,信息量巨大。如果中规中矩地拍,故事可延展的细节非常多。我相信阿彼察邦完全可以将它拍成一个成功的商业故事。单说在水中和鲶鱼啪啪啪,远房嫩侄子爱上徐娘半老的姨,就够商业上好好捯饬一番了。

  但是他没有这么拍。

  阿彼察邦只是拍了布米叔叔临终前的两天,却勾起了观众去推测之前发生的种种。既然观众心里已经可以推测出,那又何必拍呢?就像画画一样,不是每一根线条都必须要画出来,有一些线条不画,观众也知道它存在,那就不画。此谓留白。就像毕加索后期的画,人物躯体支离破碎,任意组合,让人不由得疑惑,丫是不是画不好正经人物肖像啊?然而只要你看过毕加索14岁时画过的画,你就明白,他是乖乖地画腻了,那一些现实主义的东西,他玩的不想玩了,接下来他想要突破,那就是去画一点他眼里的人和物。

  好了,故事叙述完了。这只是阿彼察邦电影的第一层面纱。和接下来要谈论的,这一层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只谈论这一层,就枉费了阿彼察邦其它层面的天才。

  第二,镜头语言。

  美啊!

  美爆了啊!

  无与伦比的美好啊!

  电影开篇就是一只大水牛,按理说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就是吸引着老衲,忍不住一口气看完了!正如一个网友留言所说,明明心里很唾弃,觉得你阿彼察邦装什么逼啊,却忍不住从开头的大水牛一直看到了最后。

  毫无疑问的,阿彼察邦是热带丛林的拍摄大师,是电影美学的大师。

  微风吹过的寂静画面,再配上精心制作的声音(帮阿彼察邦制作电影声音的是一位定居泰国的日本大师),就是一部美轮美奂的泰国风情画。

  乍一看电影,不少人觉得他粗糙。

  但是过了一会,你就会很快地发现,粗糙只是出现在镜头里的锅碗瓢盆粗糙而已,绝不是构图粗糙,更不是景色粗糙。

  那些静默的山林,绿油油的树叶,在阿彼察邦的镜头里都显得那么宁静,仿佛具有一种灵气,能够读懂人世,能够抚慰人心。

  老衲在观影的过程中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人要落叶归根。现代医学纵然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疑难杂症,但是回到自己从小出生生长的地方,人仿佛轻易就和天地万物接上了信号,拥有了力量,可以安然地迎接命运。

  那些花花草草也都是我们生命的一个部分。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人气韵的微妙组成部分。

  阿彼察邦是深爱着他的故乡的。他的故事虽然闷,但是他的眷恋却极其浓厚。

  第三,灵魂。

  这就是阿彼察邦的电影莫名其妙吸引人的原因,它有灵魂。

  我看完电影以后总是在想,一个丑丑的姑娘,却极其夺人眼球,是不是也因为她的灵魂修炼到渗出了异香?

  泰国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家,人们的思想观念里有着佛教深深的印记。

  然而,一个导演,一个艺术创作者,倘若是一猛子扎进宗教里去,恐怕也没什么趣味。

  阿彼察邦生于医生家庭,在美国读书,又在欧洲拿奖,可以说,他受到过非常好的西方的教育。

  在电影中,珍是和神神叨叨的布米大叔完全不一样的人,她生活在城市,害怕鬼,也害怕非常劳工,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务实的理性主义者。

  她很善解人意。询问布米叔叔生病了以后是不是经济负担很重。布米叔叔说是的,所以才又养了蜜蜂,补贴一点。

  珍对布米叔叔说,我还是很想念我的父亲,那时,军队派他去丛林里,猎杀敌人,但他却选择了猎杀野兽,他留了下来,并学会与动物交谈。

  布米叔叔问,他死后回来找过你吗?

  珍说,没有,人死如灯灭。他没有变成鬼魂。这句话很有意思,一向理智的珍,却是用遗憾的口气在说自己想念的父亲没有变成鬼魂来找过自己。仿佛是很羡慕布米叔叔。

  老衲依旧觉得,阿彼察邦在借助珍的口,说出对父亲的思念:爸爸,你怎么没有变成鬼魂来找我呢?我不害怕你啊。我很期待你来。

  有理由相信,阿彼察邦也是像我们大家一样,在宗教和理性之间徘徊。

  日常的生活中,理性足够让大家生活得很好了。

  但是遇到大事情的时候,理性就不够了。比如,失去了亲爱的一直忽略的父亲,该怎样才好呢?失去了最爱的人,或者丢失了健康变成了一个废人(布米叔叔对爱妻惠说,我基本上是个废人了),这个时候心灵反倒变得宽阔无比,能容纳天地万物的一切,能让所有的生灵接入自己,哪怕换回一点点安慰也好。

  可是宗教仅仅带给我们的是安慰吗?

  也许前世今生真的存在呢?也许万物有灵,真的能够与我们彼此感知呢?

  我们只是使用理性,会不会漏掉了什么?错过了什么?

  一直接受西方教育的阿彼察邦,反复不断地拍摄自己的故乡,是在寻找什么吗?是在追问什么吗?他把自己对父亲最深沉的怀念,拍成了《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他是不是同样希望他的父亲通过树也好,花也好,梦境也好,给他一点反馈?继续和他生活在一起?

  人在绝望之时,也往往是通灵之际。

  想当年,老衲我得道的时候,便是什么都没有了,口袋里没有一毛钱,坐在北京初秋的微风里,梧桐树下,悟了天地之道。(呸!凑表脸!)

  反正从那以后,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再也没有怕过鬼,再也没有怕过任何东西。人也似乎变得聪明了一丢丢。

  阿彼察邦的镜头之美绝不是虚妄中长出的花。那美是他的力量源泉:他就像布米叔叔一样,反复地在自己的出生地寻找力量,寻找启示,寻找领悟,寻找道。那些山河湖泊,于他而言,是父是母,如兄如师,他在其中,便强大,便自在。

  丛林,就是他的小宇宙。

  故乡,是他艺术创作的基地。正如约克纳帕塔法县对于福克纳;柯尼斯堡对于康德。真正牛逼的大师,不必走太远,好像浮光掠影地看过世界。相反,他应该牢牢站在故乡,让世界看到他。

  最后,阿彼察邦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师级别的导演。他困惑,同时他坚定。他抨击,同时他深爱。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影评(二):在父親死去的那天晚上吹薩克斯風

  一个年轻男孩到车站来接我

  他手上提着个大黑包

  这是萨克斯风

  妹妹从曼谷送来的

  他低着头说

  我知道我看上去很是苍老

  令到这个男孩如此不安

  亦或是父亲将死

  他却还在意萨克斯风什么的

  使他感到愧疚

  为此我有些过意不去

  人老以后

  就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

  我们临走的时候

  我看到火车里有人冲他招手

  他抱着装萨克斯风的黑包

  跑去车窗边

  同里面的人说话

  车开起来

  窗里伸出一只手

  男孩握了握那只手

  那是一只很美的手 飘动着的少女的手

  接着他又低着头走回来

  男孩的名字叫波松

  是我最小的弟弟

  父亲在六十岁那年和新娶的老婆生了他

  我比波松大了四十岁

  这是我第一次见这个弟弟

  我觉得他很可爱

  姐

  他说

  你这些年都在哪里生活?

  我嘛

  哪里都生活

  说完我哈哈大笑 全不知廉耻

  波松脸红了

  真好看

  我真羡慕你!

  他说

  我和波松回到家后没过几天

  父亲就咽气了

  屋子外面已经敲了几天的鼓

  我的头十分疼

  今天要到庙里去编纸花

  听和尚念经

  作为长女还得扶着棺材绕塔三圈

  我精疲力尽了

  坐在垫子上张望着这些不太眼熟的亲戚

  我突然看到波松剃了光头

  穿着大橙僧袍坐在和尚堆里

  一本正经的样子

  大喜的日子 哭什么?

  坐在我身边的一个阿姨把一个椰子递给我 说

  我喝了一大口椰子水

  然后用尽生平的力气喷在父亲的遗体上

  夜里有人轻轻敲我的门

  开门以后

  是个光头

  波松?

  姐

  你不该来这里的

  我觉得很痛苦

  为什么?

  我控制不住自己 想吹萨克斯风 我已经两个月没吹了

  哈哈哈 两个月没吹 却在今天晚上非吹不可了吗?

  他点头

  那你就在我这里吹吧

  父亲死去那晚的森林里

  有一只猿猴听到了不可思议的声音

  从树枝上一跃而下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影评(三):看着阿彼察邦睡去

  当完几年的时代弄潮儿,阿彼察邦立马得到了金棕榈的桂冠加冕,如此好运,当真要让一堆大师级殿堂级导演欲哭无泪。无论是褒奖还是贬低,他已经在那里了。这时候如果再不正视阿彼察邦的才华与存在,电影史编写恐怕也不能够容忍。

  泰国人究竟有什么魔力,硬生生抢走了属于贾樟柯等人的风头,答案就是他的创造力和新颖程度,而东南亚是一片空白的电影领地。这么讲似乎有点小觑阿彼察邦了,如果贾樟柯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中国式解读,那阿彼察邦就是游荡在热带丛林的魔幻现实主义。他的作品附着有不可消除的个人特征,医院、病患和外籍人员。大段的静心冥想,充满梦幻魔力的神秘主义,表现为空镜头、长镜头和固定镜头的组合上阵,“每隔五分钟来便有一阵催眠的无形波浪袭来”。叙事常常出现断裂,前后不搭,晦涩难懂。最震撼的一次当属《热带疾病》(Tropical Malady),许多记者在电影院里突然醒来,发现同性恋小清新不见了踪影,他们自己进入了热带丛林。

  《给布米叔叔的一封信》结尾,森林里一只白色动物跑出了画面,它是叔叔的记忆化身。而在《布》的开头,它换成了田野中的一头牛。就好像《热带疾病》里的老虎,人与动物、自然形同一体,渐进过渡,和解共生。因此,鬼魂和红眼猩猩并不意外,公主和鲶鱼也可以看做是前世记忆的一部分。阿彼察邦喜欢道听途说,那些乡野民间的个人口述,正如他听到了布米叔叔的故事。这故事可以起源于《正午显影》(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在《热带疾病》里提及(片中也有洞穴场景,开头甚至就说”所有的人本性上都是野兽“),最后扩充成为了《布》。片中的前世追忆可以看做灵魂出窍,结尾处的吃饭画面也是,中间屠共的讲述又好像《堤》(The Pier),由静止画面和穿越时空的旁白组成。不同段落里头,阿彼察邦摹仿了许多种影像记忆,比如把农场散步谈收成一段看做侯麦,似乎也很新鲜。

  相比装神弄鬼的斥责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我倒觉得《布》是阿彼察邦的随心所欲,而这种创作方式注定无法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正如看好莱坞电影、艺术片和肥皂剧,它们的本质都是观看,并无分别。你可以远望,可以尝试进入甚至会失败,但没必要完全给予否认。同样会看着看着会睡过去,如果把戈达尔和阿巴斯列为催眠作品选项,那选择看着阿彼察邦睡去,也许会是一种更好的享受。【南方都市报】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影评(四):完滿的融合:《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

  談及生死,輪迴,宗教,記憶和夢,深陷難以形容的獨特氛圍,靜靜發展頻頻斷裂;結尾的靈肉分離,彷彿象徵精神活動的永恆,足以取代人生的短暫。   

  時空穿梭自如,人/鬼/紅眼猩猩共桌重逢,場面調度令人嘖嘖稱奇,深刻鮮明。   

  漸漸體會到阿比查邦作品對我的意義:彷彿摯友,見面即溫暖。不論他說什麼,甚或不發一語,都是難忘的美好時光。   

  有別於前作的前後分段,此片更為隱晦,零散的片段看似各自獨立,卻實有微妙關聯(前世今生的因果報應),猴靈與妻魂縈繞不散,詭異相聚裡,親情的回歸無限暖和;超脫世俗觀感,趨於純摯的關愛,黑夜籠罩下,散發感人至深的微光。

  阿比查邦進步神速,以沉穩的節奏步入大師殿堂,生命觀更為透澈。

  含蓄內斂的力道,深深撼動內心,已無法抽離,將永遠追隨──難喻的洗滌並療癒,一首首充滿寓意的詩。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影评(五):ลุงบุญมีระลึกชาติ

  oonmee叔叔得了急性肾功能不全,他决定到乡下家人身边度过残生。奇怪的是,他亡妻与失踪儿子的鬼魂出现了,并开始保护他。Boonmee希望找到得病的原因,于是和家人穿越森林,一直找到山丘顶的一个洞窟——那里是他第一世出生的地方……

  uffering from acute kidney failure, Uncle Boonmee has chosen to spend his final days surrounded by his loved ones in the countryside. Surprisingly, the ghost of his deceased wife appears to care for him, and his long lost son returns home in a non-human form. Contemplating the reasons for his illness, Boonmee treks through the jungle with his family to a mysterious hilltop cave -- the birthplace of his first life...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影评(六):《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ลุงบุญมีระลึกชาติ)》:鬼送终【第6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92286237.html

  ลุงบุญมีระลึกชาติ (2010)

  最近看了2011年的新片、看了奥斯卡获奖影片、看完了IMDB250中的电影,那么就来看看世界艺术电影大奖——金棕榈奖的获奖影片。本片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电影讲述家人为一个生病的男人送终的故事。男主角是一个农场主,患了绝症,由一个老挝来的年轻人照料。男主角的小姨子和男孩来看望他,并在农场中住下。晚上,三人吃饭时,男主角死去的老婆和变为猿猴的儿子陆续回来看他,众人开心地聊起往事。第二天,小姨子与男主角在农场闲逛,并得知老挝来的年轻人要离开了。随后,男孩在睡梦中仿佛看见一条鲶鱼与公主发生了关系。晚上,男主角知道时候到了,就带领小姨子和男孩来到一个形似子宫的山洞中,并在山洞说起关于未来、过去的胡话。第二天清晨,男主角离开了。按照泰国的传统,男孩成为了出家人,可是他耐不住寂寞回到了小姨子身边。最后,小姨子与男孩两人作为真人的分身来到酒馆中吃饭。

  前几天刚看过第6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奖作品《生命之树》,让我对金棕榈的品味有所了解。但是看过本片之后,我才知道我低估了本片让人“费解”的程度。对我来说,这是一部比《生命之树》还要另类的电影,节奏拖沓、结构分散,充斥着乱七八糟的神鬼、宗教元素等等。最主要的是它没有统一的主题,看过影片后并不知道编导想要表达什么。总之,简单概括一句话,本片不是一部适合任何人欣赏的电影,只是编导过于自我的产物。

  当我面对看不懂的电影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才疏学浅、见识浅薄,没有那种领悟能力,所以我会去网上找相关的评论,看看其他人是如何看待的它的。对于本片,我也是这么做的。但是,看过网上诸多评论之后,我才知道本片是一部过誉的作品。因为网上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观点,但是每个人的观点却都不相同,这就使得本片显得很怪异。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应该让每一个人的思考都趋于一个方向,指向编导的所思、所想、所为。可是本片却让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观点,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恰好是“过度诠释”的体现。针对本片,很多人会觉得它获奖了,那么就应该有优秀之处,于是众人们就开始绞尽脑汁的去想本片如何如何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的去揣摩编导的想法。可殊不知,众人们想的,根本就不是编导所要表达的,人家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每一个人都在猜编导的想法,所以才会出现一个人一种观点的现象。这并不是一部正常的好电影给观众们带来的感受。所以我的观点是,要敢于质疑电影,管它什么什么奖的获奖影片,或是那个知名导演的作品,不要人云亦云,人家说好就是好。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抱着上面的想法来看这部电影,它不过是讲述了一个鬼送终的故事,并在送终过程中穿插进一些轮回的想法,仅此而已。依据男主角的想法,他死在了形如子宫的洞中,所以他回到了子宫、回到了自己生命开始的地方。联系影片中段的“公主故事”,可以知道男主角的前世是一条鲶鱼、一条会说话的鲶鱼。这就是电影所要表现的“布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至于鬼,则至始至终的都存在于男主角左右,如死去的老婆、失踪的儿子,甚至在男主角死后小姨子与男孩都出现了分身。那段男主角讲述的一些关于过去、未来的胡话,不过是编导在政治上的隐喻。可见,本片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泰国人对鬼认同,以及对世间轮回的展现。

  既然本片是如此,那么它就称不上为佳片。根据本片获奖的时间和一些评委的采访可知,本片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很独特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如此真实的“鬼片”,比如堂而皇之的将鬼作为真人来表现。此外,轮回的概念对于西方人来说也是新奇的,在他们的宗教中死人是不会活过来的。以上两个方面是本片获奖的两个因素,而让本片获奖的最大原因,则是许多人提到的政治因素,关于这一点不多说了,网上有很多新闻可以查到。换言之,本片在西方电影人的眼中是与众不同的、前卫的,当然会给它颁奖。综合这些可以看出,本片获得金棕榈奖不是因为电影有多么优秀,而是凭借电影之外所蕴含的意义。既然如此,回想到众人对本片的赞美之词,多么的可笑啊!

  影片的其他方面很平庸,只有泰国的田园风光值得一看。不过本片并没有对画面进行过多修饰,所以本片的美也仅仅是种自然美,并不会给人带来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本片还大量使用了固定镜头和中远景,使得影片看起来非常沉闷!这也让我让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瞌睡了不止十次。难道编导不知道如何吸引观众吗?这样的电影还能获得金棕榈奖,真是没天理!因此,从电影的拍摄方面来看,说它是烂片也不为过。

  本片的演员让我无话可说,男男女女们没有一个看着入眼的,甚至有几个角色都可以用“丑”来形容!泰国人的相貌整体水平太差了!至于演员们的演技更不用说了,每一个人的表演都很假,看起来都像是临时演员,很差劲。

  总结一下。本片是一部非常一般的平庸之作,即使获得金棕榈奖也证明不了本片真的优秀。看完本片,我老后悔了!

  序列:0717

  Uncle.Boonmee.Who.Can.Recall.His.Past.Lives.2010.720p.BluRay.x264-CiNEFiLE

  2012-02-13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影评(七):Ghosts and Other Serene Creatures

  There are good movies, bad movies and weird movies. And once in a while there comes a movie that defies what you think you know about cinema. With chills running down your spine, you stare at the screen for the entire run. And when the lights finally come on, you sit still, stunned, every part of your body palpitating.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shortened below as “Uncle Boonmee”), the first Thai movie ever to receive the Palme d’Or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consists of vignettes of the eponymous character in his last days with acute kidney failure. I wish I were able to give a more detailed plot summary, but this is not a film that falls within norms. It is hardly a story, but rather a floating world of reality and mystique.

  Yet, instead of collapsing in the absence of logical development, the mesmerizing images come to life with crystal-clear transparency so palpable that the film easily immerses its viewers candidacy and imagination. The film opens with the shot of an ox breaking away from the leash and prancing across the night jungle, pulled back by its owner. Without any background, explanation, conversation or mood-setting music, the camera remains focused on the creature in a typical portrait shot. From that moment on, the film glides with an atmosphere so quiet, yet lively and powerful, that it hinges on majesty. Though unusually static, each frame flows like full-bodied molasses. Truly marvelous is its capacity for invoking intense wonder and suspense while maintaining a slow, mellow pace.

  Though it can be hard to imagine a film focused on the travails of life when so few main characters are human in the normal sense, “Uncle Boonmee” blends the natural and the supernatural into a captivating experimental narrative by challeng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two. The film carries mundane dialogues honestly saturated surrealism in scenes of Uncle Boonmee’s recalls. The mesmerizing sequence of his traveling in the cave that he believes to be his soul’s birthplace, stripped of all else but intimate sounds and psychedelic visuals, amplifies the lush sense of alternative realm while remaining intimate with reality. Everything looks foreign and familiar at the same time.

  The film exemplifies the power of an exploratory perspective from an Asian cultu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Buddhist traditions. Relying on the belief that everything is a life on its own, the film expresses the longing for life and memories through interspecies communication. This includes the entrancing dinner scene with Uncle Boonmee’s dead wife and his hirsute son returning as “Monkey Spirit” as well as a sex scene between an aging princess who sacrifices her material possessions to regain youth and the Lord of the Waters, a catfish.

  These larger-than-life episodes, however absurd, contain Weerasethakul’s most acute introspective on loss, nostalgia, attachments and abandonment. In the final moment, we have Aunt Jen, who has been taking care of Uncle Boonmee, and a monk dressed in secular clothing about to go dining. As they leave the room, the monk turns around to see the two of them peacefully watching TV on the bed. On that wild note, Weerasethakul indicates that we live with the same serenity even in the face of absurdities. After all, it is life. But is it only that?

  ---

  As Staff Writer

  ublished in The Amherst Student Issue 24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影评(八):基本形态

  Apichatpong的Uncle Boonmee我看了两遍,相比以前几部来说,Uncle Boonmee更像是一些段落,它们在深层次上是可以相连的,但是作为一整部电影来讲,Apichatpong似乎更在意表达随性的诗意,而不是一个自然统一的全局。

  Uncle Boonmee有一个很简单的组成,Apichatpong将场景选择了乡村地区,且在一个农场之内,短暂的提到了泰国迫害共产主义分子历史和泰老边境问题,但基本避免了复杂化。Apichatpong将出现在电影中的人控制在了四五个,他们的关系是简单的,方便影片向精神层次下潜。

  如果说有什么主题,通灵应该是最显见的一个,人与其他人、与以前和将来的人,人与万物、甚至宇宙。另外,珍姨说了一句话,“走了那么多路,能吃到这么好的东西真是幸福啊!”可以算是对odyssey的一个注解吗?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影评(九):对待这样一部电影,总会有话说的。

  最近没事的时候,我爱把这部电影打开,像听OST一样地听一听。偶尔看看那深绿潮湿,雾气蒙蒙的画面,其实蛮美的。

  在我们家乡,经常也会有这样的类似的关于游魂的故事。

  有时看着这样的电影,不禁念想,阿彼察邦是个很土的导演啊,当然这个“土”没什么贬义,他真是个很奇特的导演啊,辛辛苦苦跑到纽约学电影,回头却用电影这种貌似最时髦最现代的表达方式,拍着这样看似很琐屑松垮的电影,讲述一些很平常甚至很古老荒昧的事。

  对待这样一朵奇葩一样的电影,它对我的冲击力丝毫不亚于最初我看处女泉和七武士那种戏剧性极其强烈的作品,换句话说,在我眼中,如果你有足够的耐性,这部电影可以和那些作品一样好看。因为它太值得把玩了,不是吗?嘿嘿~~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影评(十):鬼魂之巅——《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

  知道阿彼察邦很久,一直想看看他的作品,但资源少的可怜。而真正在图书馆找到了资源,又开始种种疑虑:美学镜头担心会不会太沉闷、鬼魂题材担心会不会太恐怖、阿彼察邦会不会太作者电影、看完三观会不会受到冲击……

  波米得了肾病,返乡静养。本可以拍一个临近死亡的人是如何的恐惧死亡、如何的痛苦不堪、如何的歇斯底里抱怨命运不公。但这毕竟是阿彼察邦,而我们也毕竟看了太多太多那样的情节和桥段,很少会有所感触了。所以,影片的主人公波米,他没有抱怨什么,他只是平静的说,我脚都肿了,不可以再吃了。他没有抱怨什么,只是躺在床上,望着天,喘着气,身上插着管子。他只是说,我余日无多了。他只是说,可能是我杀了太多战场上的人和农场里的蚊虫,是因果报应。但他怕么?他当然怕。面对死亡,谁又能做到心中平静如水。面对生命,谁又能做到洒脱如风。所以他说,以前我上台报告时总是很焦虑,这种焦虑让我吃不下饭,既害怕,又激动。这让我变得软弱,只剩下10%的我。而现在,和当时的感觉是一样的。而他与这份恐惧一同生活,却没有将最后的时光浪费在抱怨和痛苦上,而是喝着中国人给他的浓茶,在农场说着极不标准的法语,交代后事和把遗产一件一件的摆出来。

  他静静的,走向死亡,直到他召唤出了他死去的妻子,和出走的儿子、直到他感应到了前世的轮回,和后世的梦境,他认出了他诞生的地方,也静静的死在了这个地方。他与鬼魂相遇的过程,他更是平静自然。阿惠,是你么。这是我的儿子波松。我在这里出生,不知道我是人还是动物,是女人还是男人。他静静的和妻子的鬼魂和变成猴灵的儿子一桌吃饭,紧紧的抱住死去16年的妻子说我好爱你,静静的躺在洞穴里,死亡。

  而和波米不同,珍姨,她也许代表的正是普世的价值。喝茶时说这是什么好苦啊,在鬼魂出现时说“失陪”走到一边独坐,在波米谈论死亡时说你不要乌鸦嘴,她说这里蚊虫怎么那么多,以及在最后洞穴里妻子的亡魂在拔掉波米身上的管子时她惊恐的眼神。

  但她的灵魂也是如此吗?这可说不好。片尾,她的灵魂就离开她静静窝在床上看电视的身体,和依照泰国传统作为和尚的阿东一起,去充满着现代文明的餐馆里去吃饭了。可她毕竟代表的是普世价值,她的亲人死去后,没再化作鬼魂找过她。她即使也饿了,也不会陪已是和尚的阿东去7-11买吃的。她即使困意缠身,也还是记录着葬礼里收到的钱数和来源。

  而那个公主与鲶鱼的故事,正是波米叔叔的前世。而今世的他,和当时一样,回到了“子宫”里。当然他的前世,也许不只是那条鲶鱼,也可以是片头的那头牛,更可以是水中的一道光。关于这一点,阿彼察邦也提到过。

  片子会获金棕榈的原因,我想不只是因为恰巧主席是Tim Burton。而是这部影片,给我们展现了太多。关于生死,关于鬼魂,关于轮回,最主要的,展现的是泰国对于鬼魂的笃信和相容,正如传统和现代化的相容。鬼魂不一定是吓人的,也可以很柔和和温情。天堂不一定是美好的,逝者化作鬼魂,反而迷恋人世。不管你是否能够召唤他们,他们都会无形的、或有形的存在于人世之间。这也是泰国为什么近年来恐怖片拍得越来越好,可能是因为他们从本质上,就相信鬼魂这种东西,自然拍得入木三分。

  而政治上的影射,也是成功的。尤其是波米叔叔关于未来的那个梦境,那段独白,和照片串联起来的影像。

  东南亚的电影很爱拍摄自然的元素,不知是因为景色傲人,还是因为神鬼主义的精神使人向往回归自然和本真。神秘的丛林和传说,总为东南亚电影增添了几分色彩。即使画面阴暗也不觉得沉闷,情节离奇也不觉得荒诞。它只是静静的引你沉思、带你走入现实的梦境,或梦境的现实。

  一直反感纯粹以吓人和寻求感官刺激的恐怖片,那里面有形形色色的鬼怪和灵魂,却都不及这部电影里的鬼魂隽永和真实,因为物极必反,真正的鬼魂,它并不是吓人的元素和工具,而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需求和观念。它只是一层氤氲的雾气,不会消失,也不易消散。

  你相信神鬼生灵吗?

  你相信后世轮回吗?

  你相信因果报应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