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爷车》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老爷车》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7 03:02: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爷车》经典观后感10篇

  《老爷车》是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约翰·卡洛·林奇 / 科里·哈德里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爷车》观后感(一):多指涉性的剧本

  作为一个硬汉的代表,伊斯特伍德的《老爷车》是将硬汉进行到底。虽然老爷子年过七旬,但他用行动说明硬汉与年龄没有丝毫的关系。伊斯特伍德90年代后,执导作品屡有佳作,一方面来自优秀的剧本判定能力,其作品故事情节引入入胜,又不乏思考;另一方面则来自稳定的节奏把控能力,纵横影坛多年的老爷子自然懂得节奏上的轻重缓急与九浅一深。

  跟伊斯特伍德其余的导演作品一样,《老爷车》有个不错的故事,讲述的是老头子对抗苗族黑帮的故事。看上去是以弱胜强的情节,故事本身已经让人激动期待,但剧本之中依然暗藏玄机。一是美国人与亚裔的角色,往深里说既可以延伸到种族歧视问题,男主角的朝鲜战争背景可以作为其中的冲突点;往浅里说也可以走温情鸡汤路线,通过与邻家小哥的相处,消除种族矛盾。

  二是男主角的家庭背景也有几路变化。家人的冷漠与邻家的温暖,又可以挖掘出两代人及家族情感的问题。三是男主角的战争背景也有诸多题材可言。往浅里说,可以映射传统与现代的路线,如传统的老爷子甚至看不惯儿子放弃本土福特品牌,而去卖日本车;往深里说,也可以挖掘战争给人所带来的阴影,从而产生生命的救赎与新生。

  电影剧本丰富的指涉性让人感慨,而老爷子要做的就是平稳地完成情节,并突出想表达的内容主题即可。而伊斯特伍德直觉性的处理,将故事冲突及情节走向处理得游刃有余。当然,部分情节以及人设过于“理所当然”,风格也过于主旋律,但深谙奥斯卡口味的老爷子,自然不介意这些,事实上也没有影响电影情节的发展以及主题的升华。

  伊斯特伍德是一个全能的电影人,演戏、作曲、编剧、导演等无所不能,很多人喜欢他演绎的牛仔形象,也有人喜欢他执导的作品。而对笔者而言,还是最佩服他选剧本的眼光,情节性与多主题让人咂舌,这是其导演制作的电影之所以精彩的根本原因。对于伊斯特伍德而言,年龄从来不是问题,所以越老越妖的他还在孜孜不倦地开展他的电影事业,希望他能继续健康,并制造更多好作品。

  《老爷车》观后感(二):最后的安慰

  泪眼模糊,除此之外,想不到其他的词。

  Client Eastwood犹如锉刀的声音,再一次以野蛮的姿势尖刀样捅入我的心脏。

  Oh Father,you dont know nothing about life and death and I dont wonna any confession.

  For an old man who has come through a war, life and death is no more a question to him, how's the feeling to kill people? Yeah that's a question he won't answer,so maybe disgusting or?

  A lonely old man,a boy some kind of mute,they just crash and set fire for the rest of old man's life.

  All right, I'll cut the bullshit and shut up,night, mo,This is the first, this could be the last.

  《老爷车》观后感(三):让你知道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我看电影《老爷车》

  有好些个日子没有看电影了,刚刚看完《老爷车》Gran Torino ,在片尾,在华特的葬礼上情不自禁眼泪流了下来。

  片子开头老爷子卡瓦尔斯基是个很不易相处的人。他的儿子们总是认为他不近人情,新邻居也讨厌他,可是从新认识的亚洲女孩“苏”和“陶”开始,我们发现他其实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亚洲移民的到来让华特*卡瓦尔斯基感受到了从前不曾有过的温暖。老华特所以表现得非常冷僻,是因为“朝鲜战争”对人的屠戮在他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在战争的生生死死,和再其后多年的挣扎与反思中,他其实对生和死的理解比常人都深入。也许正因如此,他从不去教堂忏悔。他明白,他不相信上帝,更不期待上帝的宽恕,这种忏悔无法让他心里安宁。(虽然最后他去忏悔了,其实这是他对年轻神父表示关爱的一种示意,让神父在他死后可以如释重负,因为神父答应他太太要让他到教堂忏悔。)

  老华特是很有正义感的,当他看到有几个黑鬼在纠缠“苏”的时候,他开车上前,虽然他有枪,但是我相信没有枪的他一样也会见义勇为。(作为电影这拔枪的动作为后面的场景作了铺垫,无怪乎Gran Torino的IMDB评分是8.4)看着看着,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如果碰到了这种场景是否会挺身而出呢,还是开着车一走了之,或是打110(or911).

  当远离亲人关爱的老华特,开始和邻居两个青年人建立情谊的时候。他有一天晚上发现,自己的行为已经为他所关心的人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创伤,他非常痛苦。(当我看到那场景时,我真是感同身受。不知到各位是否有好心作错事的经历,难怪有句话说“地狱里是充满善意的”)

  如何解决邻居青年被伤害的事实,如何抚平老华特心中新的创伤,是“杀无赦”,还是忍耐。作为了解杀人是怎么一回事的老华特毕竟没有再举起他的枪,但是他又不想这恶势力再继续伤害自己关爱的人。身患绝症的他终于冷静的筹备了一场最后的有关生和死的战斗。

  当在老华特的葬礼上,神父说当初老华特说他是“过度教育的27岁处男,根本不懂生和死”,神父说老华特当时说对了,一直当他自己碰到了老华特,他才理解了什么是生和死。就在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当片尾的歌声响起,听着伊斯特伍德的歌声直到结束,我有些诧异自己为什么会在片子的最后会这么动情呢。是因为老华特的死去吗,好像不是,当片子拍到老华特倒下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比较平静的。为什么在神父的一席话之后我却有些情不自禁呢?

  晚上洗澡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前些日子翻看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其中第三部分是有关成长与宗教的。书上说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与信念,只是未必说出来而已。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只是不一定信仰有形的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而是信仰自己组合起来的教派,它没有名字,这对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作者看来,这更像是对世界观的定义。

  我们对于世界观的认识,大多来自父母,所以是“二手”的,事后别人的价值观可以是“二手”的,因为它似乎就是标准答案;但是自己的信仰没有标准答案,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思辨和探索,因为这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想要真正地活着,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语言,拥有独一无二的怀疑和挑战的意识。否则很容易在犹豫中彷徨。

  那本书上说,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宗教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从家庭这个小宇宙进入社会现实这个大宇宙的历程。最有活力、最适合我们的宗教,理应从我们对现实的经验和认识中产生。经由质疑、挑战、检验的“宗教”,才是属于我们的“宗教”。

  我相信电影中的老华特是有自己清晰的宗教的,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去教堂忏悔,他对这个世界的坚定一定多于有些看似虔诚的教徒们,这点也许是神父在最后的悼词中诉说的本意吧。

  在大学里我就一直和王昊翔在讨论道德方面的问题,我一直问他什么是道德。他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便是道德。而我自己当时比较偏向老子的解释:于己领悟世界的规律为“道”,如何对人为“德”。但是在日常许多的细节实例中,我发现我的道德感是动摇的(说得好听些就是宽泛的吧)。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我绝对不会去做的。我总觉得我们身边的道德说教也许正是《少有人走的路》中的某一种宗教,它是否能真正适合大多数人(或真正适合某一个人),让他们得到灵魂的安宁,我不知道。

  胡思乱想了一通,澡也洗好了,擦干了出来,想这段思路离开《老爷车》这个电影似乎也有些远了。

  看电影时也是有心理投射的,就像一百个人的心中就有一百种《哈姆雷特》。好的电影总是能折射出许多人们心中的内容,折射出他们关注的敏感的东西,《老爷车》也是这样一部的好电影。

  更多影评见下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01759514_6_1.html

  《老爷车》观后感(四):Father forgive them, 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 --《Gran Torino》觀後

  Walt Kowalski ,一個帶著美國保守成見的孤僻老頭,語言充斥著種族刻板印象。這種人在現今的社會,不管是哪裡都會惹人討厭吧? 不過除了這些,這老頑固好像也不是壞人。他生活簡朴,從不為非作歹,陪伴他每日的除了已逝太太的黑白相簿,只有一隻名叫Daisy的老狗。有些人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踏出與人相處的第一步,只是一直被誤解。有些人只是倔強,只是寂寞。

  他有一堆莫名的憤怒與埋怨。為什麼自己的左鄰右舍從何時起都變成了不說英文的亞洲人? 為什麼上帝要無情的從他手上奪走他的老伴? 為什麼當今的年輕人這麼無禮放肆? 為什麼自己總是無法拉近和子女的關係? 他自己也不明白。滿腔的疑惑與不平衡,只能化作排斥與憤世嫉俗。

  Walt的孩子並不是不愛他,只是他們從沒真正了解這位父親,甚至畏懼他。他們用自身的觀點去關心Walt,認為一個風光明媚、設施完善的養老院會使他高興,熟不知老人家祇想待在自己的老房子追憶老伴。和家人的關係漸行漸遠,或許也是Walt自己造成的。然而有句話說,當一個人被全世界放棄時,那個人也會開始放棄自己。

  對Walt來說,亞裔少女Sue扮演的是一把鑰匙,願意去打開這個被人遺棄、又舊又朽的藏寶盒。一個被邊緣化的人其實要的不多,只需一雙願意傾聽的耳朵和一隻伸出的手,一個陷入困境的善良靈魂很可能由此被發現,被感激,被拯救。而walt 雖然嘴巴上還是不饒人,在他孤伶伶的余生裡,終於有人出自內心的願意去接納他。於是鄰居們看到了Walt善良、熱心的一面,甚至他嘴裡吐出的尖酸刻薄的言辭聽久了,你也能漸漸體會其中的幽默。Walt並不是被改變,只是終於有人願意對他微笑。

  其實人和人之間沒有什麼理由不能成為朋友,只要彼此都有誠懇的心。

  而Sue的弟弟Thao在幫Walt做工的期間培養了忘年的友誼。Thao學會Walt修東西的本事以及 how to be a man (?),同時Walt也學著如何向別人敞開心房。他發現這個看似懦弱、娘娘腔的亞洲男孩本性其實還不壞。漸漸的,Walt把無法從親人身上得到的祖孫之情潛移默化到Thao身上。

  而當Walt意識到社區中只要有這群幫派份子存在的一天,Sue和Thao就永遠不會有未來,老牛仔心中做出了決定。那天他平靜的從睡夢中醒來。他去了往常會去的理髮店,和平常一樣和直率的理髮師以髒話互罵代替了問好。他買了身平第一件合身的西裝。然後他去了教堂懺悔,做了他老伴生前一直交代他要做的事。接著他回家泡在浴缸裡,點燃一根煙。夜晚來臨,Walt的破卡車來到一棟公寓前。他下了車朝公寓走去。屋內的小混混們看到他,全都站出來「迎接」老牛仔。望著這些年齡不到自己三分之一的小鬼,儘管隻身一人,老牛仔犀利的眼神不見懼色。此幕宛如回到了大鏢客的時代。Walt大義凜然的譏諷眼前的雜碎,小混混們羞憤相交卻又毫無還口之力。老牛仔將右手伸進外套口袋裡,緊張的小混混們全都拔槍對準了他。 "Kinda jumpy, are you?" Walt從口袋裡拿出一支煙 "got a light? Me... I've got light" 在他的右手再次從外套裡掏出來的剎那,六七個小無賴同時朝他開火…

  Walt不出一聲的倒下,右手握著的只是印有1951年 First Calvary隊徽的打火機。他躺在地上的姿勢,不正像甘願替世人受罪,被綁在十字架的聖人? 鏡頭漸拉遠,耳邊傳來James Cullum輕聲唱的主題曲,哀傷卻祥和。拔了一輩子快槍的瀟灑牛仔,最終選擇了更高尚的解決之道-- Sacrifise。老人知道唯有拔起毒根,這些住在ghetto的善良孩子才有希望。唯有引起司法警方的注目,這個社區才有真正的和平。老人明白快意恩仇只會得到更多殺伐。於是老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換了孩子們的未來。

  Clint爺爺在這部作品中表達的一個重點是「接納」--對家人、對不同個性的人、以至對不同種族的接納與包容。許多憎恨源自誤解然後變得盲目,寬廣的胸襟卻可讓你看到更多。還有影片中一再被討論的 Life and Death 的課題。年輕的神父認為曾在戰場上殺生的Walt只偏執於 Death ,後來卻是Walt讓神父明白 Life 的真諦。

  以自己腐朽的身軀,化為養份培育幼苗。這是無私的愛。

  而為什麼人們無知的愚行,總要在某人獻出生命後,才懂荒唐後悔。這是人性?

  quot;Father forgive them, 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

  25 FEB 2009

  《老爷车》观后感(五):老男人的魅力---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认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在08年。

  当时本着不浪费公司网络资源的良好愿望,我每天孜孜不倦地在网上搜索下载各种各样的电影。每天晚上10点半过后就是我雷打不动的“家庭影院”时间,显然这让我很快成为部门乃至公司毋庸置疑的”影帝“,以致后来部门的人都习惯了不去网上找电影而直接问我要。虽然我对他们这种不劳而获的坏习惯总是极度”鄙视“并多次声讨,但每次在听到他们对我推荐的电影赞不绝口时,我那可怜的虚荣心总是得到极大的满足,就这样那帮小子从我这里拉走了不知道多少部电影。

  要说推荐电影这可是项技术活,说白了你得了解对方的心理和爱好,对于文艺青年你得推荐像《面纱》或者《赎罪》这类的,显得对方特高雅,特小资,特有内涵;对于肌肉男你的答案只能是《终结者》,《生死狙击》这类的,保证对方看完之后肾上腺素的分泌立马噌噌噌地飙升;至于科幻爱好者那更简单了,好莱坞本来就好这口咱不愁没片源。

  可是有一种人最麻烦----看剧情看演技的。这种人一般都对帅哥美女不感兴趣,对动辄投资上亿的CG特效不屑一顾,只关心剧情和演员演技。碰到这个时候我一般会祭出我的法宝: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摩根.弗里曼、威尔.史密斯、罗素.克洛.....

  自从去年开始我的法宝里面又多了一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认识克林特.依斯特伍德老爷子是从他的一部奥斯卡最佳电影《百万英镑宝贝》开始(惭愧)。这位年近78岁的干瘦老头,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你把他和”伟大“联系起来。高高的身材,瘦销的脸颊,满脸如刀割般的皱纹甚至可以夹死飞过的苍蝇。说话的时候总是显得有气无力,沙哑的声音和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让你不得不怀疑他随时都有”挂掉“的可能。可是老爷子不但没有挂掉,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我们带来惊喜。

  克林特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就拍过无数的经典影片,从他的经典西部片开山之作《黄金三镖客》、《荒野大镖客》等,到后来的《不可饶恕》,再到后来的《廊桥遗梦》。老爷子年轻的时候留个我们的大多数都是风流倜傥、叱咤风云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大老爷子逐渐把眼光投向了人世中更为现实的一面,他开始关注普通人,开始关注底层,开始关注社会生活中那些隐藏在阳光背后的黑暗和无奈,这一点从他后期执导或主演的电影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硫磺岛的家书》讲述了二战中一个日本军官的无奈、挣扎、困惑。《父辈的旗帜》则为我们揭开了那高高飘扬的旗帜后面是如此的不堪,小人物如何沦为政治的工具并被抛弃,鲜花掌声和闪关灯掩盖不了内心几十年的自责和困苦。到了《百万英镑宝贝》这部电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把对人文的关怀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08年的《老爷车》则干脆把种族歧视都扯进来了!

  克林特的电影很奇怪,因为你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你总能在他的片子里面发现很多的元素:战争、暴力、悬疑、亲情、友情、理想、奋斗、挣扎、困惑、安乐死、种族歧视、贪污腐败....你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去给他的电影定性。每次看他的片我总是很惊讶地感慨他是如何把这么多的元素”塞“到2个小时的电影里面去的?更神奇的是居然每次他都讲得清清楚楚。这还不是我最佩服的地方,最佩服的地方是当每次人家问起你这部片讲什么的时候,我总发觉我哑口无言。因为他的片子更像是一锅浓缩的高汤,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熬这锅汤,这里面即有爱情的甘甜,也有亲情的温馨;既有战争的苦涩,也有生活的平淡;这么多的配料糅合在一起你怎么能够一一说清道明呢!你自己去看就是了。

  《百万英镑宝贝》和《老爷车》里面,克林特老爷子饰演的角色都很相似,这也是他最适合的角色。也许经过了岁月的磨练和人生经验的沉淀,这类角色对他来说都是本色演出了。同样都是沉默寡言,不擅言辞;同样都是爱在心头口难开还要装得一脸冷酷;同样都是那么好斗,脾气火爆,拒绝向上帝神父忏悔;甚至同样都遭遇了家庭亲情问题:《百万英镑宝贝》里面女儿和他断绝联系,《老爷车》里面被儿女说依然活在50年代,不懂他的子女。在同样这种亦正亦邪的表面之下,克林特的演出非常有张力,温而不火,娓娓道来。他扮演的拳击手教练和退伍老兵一开始都让你觉得冷酷无情,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发现在那冷酷的脸庞下隐藏的是一颗柔软的心。他独自承受痛苦,他倾其所有帮助所有他认为值得帮助的人,他像所有父亲一样教导你如何找到自信,如何发现自己的价值,如何找回做人的尊严.....。从这两部片身上你可以感觉到一种浓浓的父爱----温和却有力,深沉而厚重。之如《百万英镑里宝贝》里面的弗兰克对玛吉,《老爷车》里面的沃尔特对陶。

  也许描写人文关怀的伟大电影很多,但是能够把诸多元素都恰如其分地糅合在一起的却极少。在他的电影里面永远不缺少冲突,永远不缺少矛盾。玛吉的安乐死,沃尔特的被枪杀不都是这样吗?弗兰克发誓永远不会招收女子拳击手,却在最后亲手把玛吉送上安乐死的道路。沃尔特生前杀死了13个亚洲人,最终同样死在亚洲人的手下(当然这和他的带死赎罪心理有关,否则他就不会不带枪去单挑了)。他的电影结局永远都不会让你满意,如果你是带着好人有好报的愿望来看他的电影那恐怕每次都得失望而归。可是这不就是我们现实中的生活吗?克林特的电影更像是一部社会百科书,在2个钟头内把一段时期的现实摆在你面前,至于酸甜苦辣则让你自己慢慢地去品味。

  有人说过男人是一本书,老男人是一本百科全书。那么对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来说,他就是一部精装的人生百科全书。因为在他的电影里我看到了很多......

  《老爷车》观后感(六):你在生 走向死

  小时候,院子里的男孩们总是将手定格为“八”,做“打枪”状,配以嘴中“bang bang”的声音,我想那就是每个男人最本质的英雄梦。那时的他们可以随意把自己当作戴高乐,或是拿破仑。可是当残酷杀戮的战争仅仅因为人们的私欲被引起时,在当他们扣动手中的扳机,已不再是清脆的孩童的配音,而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和给自己带来的抹不平的沉重的后坐力。

  年轻人崇尚武力,以为四肢的力量可以让任何沉浮,殊不知,原始人也是这么做得。真正的生死,是用心来考量。

  人,可以没有宗教,而是为了满足亲人的愿望而去做象征性的祷告;可以没有昂贵豪华的福特车,却为了一些莫逆之交的小事儿而慷慨地拱手相送;但,人总需要有些什么,有些为之去生或去死的东西。

  伊斯特伍德,一位可敬的老头,无论是导演的才情,演出的专注,还是音乐的扣人心扉,都给了我们一些可以去思考的蛛丝马迹。这位习惯饰演硬汉的倔强老头,却有着比常人更柔软和细致的心。

  你也有血,所以会疼。

  你也有泪,所以会流。

  这些都说明,你在生,走向死。

  《老爷车》观后感(七):Gran Torino

  http://www.isweetriver.com/2009/movie-of-the-week-20090712

  Clint Eastwood真的是越老越牛,这片堪称完美,虽然他的片没看完过,但个人觉得这片真的是他导的最好的一片。片的内容和4年前的《Million Dollar Baby》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结局也更是神似,觉得这片在OSCAR上也会象《Million Dollar Baby》一样,很可能会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片的内容有点涉及到racial这种敏感的话题,据说还因此在某些地方被禁,但其实看下来真的没有歧视的内容,相反这种文化的差异和冲突给影片带来了更加强烈的冲突和感染力。片中的主角除了Clint应该说还有2个亚裔的小孩,但其实在演员完全是Clint一人撑起了本片,他在片中表演一个思想比较保守、很有正义感的老头,特别是他演老头不高兴时候面部抽动的表情真是精髓啊。但影片最成功的还是感情、人性的表现,中间和小孩相处的时候温馨,到最后结尾影片所有积蓄的力量都在那一刻爆发,非常感人,但却行云流水般自然。片中以的Gran Torino就和《Leon》中的那盆花一样,一个精神的寄托,一个贯穿影片始终的线索,虽然镜头不多,但是却始终抓住影片与观众的心。

  《老爷车》观后感(八):随便扯两句

  不知道编剧为什么没用反战最常用的越战,而用了朝鲜战争。不然我也不用看着一家说闽南语的“苗寨人”蜜汁尴尬。

  最后老爷子的选择很有意思,我想深化一下:到底是被教化驯服,还是年老衰微,亦或者反战思想的大彻大悟让他做出了这么“有价值”的政治正确的抉择?

  看中国古代历史的进化史,无论是五胡乱华,亦或者最后两朝都是天子守国门,无不是因为蒙古高原上的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太大。最可怕的,还不是突厥,或者柔然,或者女真蒙古,最可怕的是你赶走一波,数十年后又会来新的一波。

  在影片中,生活在社会较底层的苗寨一家,最优解是搬去好的社区,但显然的,他们没经济能力。所以老爷子只能亲自出马,解决“影片中显示的该区域唯一的黑帮”。事实上,老爷子亲自杀进去的解决方案更彻底,因为我不相信哪个黑帮会在自己家门前杀人,而且杀了人还不跑,老老实实等警察来抓。

  所以种种没有说清的问题,表明导演虽然把该片的内涵上加上“反战”的思想,骨子里的格局其实很小。因为唯一自圆其说的解释只能是:这儿可能不止一个黑帮,但这个黑帮只找这一家的麻烦。只要主角帮忙解决了这个据点,无论里面的人是被抓,还是逃亡,这家都能安生一段时间。只要他们本本分分,该地区其他的黑帮也不会找他们的麻烦。

  当然,一个落魄的老人能力有限,我不会苛责导演应该让男主改变社区,改变美国,改变世界。只是,大部分人都很渺小,他们都不过是顺势做着各种事情。老爷子前脚终于去忏悔,诉说着自己从来不了解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家人,后脚在遗嘱里又狠狠嘲讽了自己的家人。我不觉得他最后的人生让他反思了什么,他一直无非就是在做自己而已。

  +

  《老爷车》观后感(九):永远的牛仔~

  刚看完。完美!!!精彩!!!之前在看不可饶恕的时候就被伊斯特伍德圈粉了,太帅了,然后是荒野大镖客,他的西部牛仔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凌厉的眼神,潇洒的开枪动作,还有角色赋予的特性和情义,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男人!

  回到这部电影,也是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部电影,现代的社区和家庭,硬是让人产生了荒野大镖客的感觉,尤其是老爷子持枪瞄准的时候,让人觉得熟悉。也可能是老爷子西部牛仔的形象太让人难忘了,看到他总会想起一些相似点。热评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挺好的,他从来就没有放下过枪。

  这部电影也是,让人觉得,像老爷子这样的人,坚强,强硬,独立,勇敢,正直,才是真男人。而他训练和教导陶的时候,比如说话,比如把妹,比如让他不要怂,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闻香识女人,觉得有几分相似,他们都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

  最后,伊斯特伍德导演还是厉害呀,佩服!

  《老爷车》观后感(十):克林特的自言自语

  他更多的是在跟自己进行对话;

  他对别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WHAT DO YOU WANT?”

  他不能相信任何人,哪怕是妻子和孩子,上帝;

  在他的世界里经历过的死的体验远远深刻于生;

  他受不了别人对他好,冷漠的表情常常让别人都觉得他是个疯子;

  他看透了这个世界,但却就此无能为力;

  他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忠实的老狗和一辆和他一样古旧的1972年的福特老爷车(这是他参加朝鲜战争获得的奖赏);

  他唯一的弱点是心软。

  我想沃尔特也许就是克林特的某个潜在人格,又或者就是内心的自己。他在剧中的某些台词,我有感觉,那就是他想要说的话,想要向这个社会批判的,唾弃的,憧憬的甚至是追求的东西。他有时会说很多咒骂的话,让人畏惧却也十分不爽。他还会说一些欺骗自己的话,来麻痹自己不要动情。他更会说一些让人寒到骨髓的话,以散除于自己无关的事。事实上,没人能听他说什么,因为他的表达方式实在是有些难以让人接受。谁能忍受一个自以为是,脾气暴烈的古怪老头呢?所以在画面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沃尔特的自言自语,每次不多的几句话不留情面毫无顾忌深刻入骨,再加上他的特有沙哑低沉的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嗓音和标志性皱眉。显然的是他对现在的青年人很失望,抱怨不断。但这不能怪他,生活给了他那么多东西,他在心里已然容纳不了这么多了。我想当他看到年轻人的时候应该在心里都会想:幼稚。。。但还是不放弃的寻找着年轻的自己。

  面对死这个问题时,总能看见他面部表情僵硬的画面,这不意味着他害怕死亡,也不是说他没想过,在朝鲜战场亲眼目睹战友的死也许就是个最好的证明。看到自己吐血的时候他却慌了。一个一生坚强的人,一个拒绝别人命令自己的人,终于开始考虑起自己拥有的一切,开始对这个眼中荒谬的世界留恋起来。于是TOM,这个曾经被他抓住的想要偷车的男孩终于被他发现了,也许真的和他年轻时候很像,他在TOM身上放下了似乎是生命中最后的感情,教他干活,园艺,手艺活,甚至为了保护他去找欺负TOM的小混混算账。TOM已经变成了沃尔特的某种精神寄托,超越了友谊,接近于亲情,倾注似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当沃尔特看到TOM一家人被小流氓枪击,姐姐被欺凌,心中的愤怒烧到了顶点。他还能做什么?

  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竟然没带枪只身去找那帮人,他只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让杀戮者受惩,用了他仅有的生命。很宗教感的结尾,老爷车最终还是留给了涛,一个年轻的沃尔特。最后的场景,便是涛带着沃尔特的老狗在海边开着那辆1972的福特老爷车,伴随着克林特低沉的吟唱。整个影片没有特别的高潮,但就是给人一个冥想的空间,在自己仅有的有限生命里,还要做什么,是成全别人还是满足自己。

  每次看到克林特,总觉得心底被他软化了。一个表面看上去很和善,友爱的老头,却总能拍出人性的丑恶和纯洁,很极端。与此同时,就像迈克魁恩说过的:“黑暗的尽头是光明。”也许就是这样吧,当你看透了一切,累了,回归了单纯,也没什么不好的。

  阿Q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