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特蕾莎修女》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特蕾莎修女》的影评10篇

2022-03-23 03:05: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特蕾莎修女》的影评10篇

  《特蕾莎修女》是一部由Fabrizio Costa执导,奥丽维娅·赫西 / Sebastiano Somma / Ingrid Rubio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蕾莎修女》影评(一):爱是永不止息的真理

  哪里有绝望,就会带去希望;

  哪里有悲伤,就会带去欢乐;

  请允许抚慰他人,甚于被抚慰;

  理解他人,甚于被他人理解;

  爱他人,甚于被爱;

  因为,付出就是收获;

  因为在宽恕他人之时,我们得到宽恕;

  在死亡之中,我们得到永生。

  愿公义,圣洁,荣耀,满有权能的神,赐福赐平安给那些敬畏他的人们。

  《特蕾莎修女》影评(二):令人动容的爱

  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做一个住在穷人中间的穷人。”

  在这个社会是很难想象有人会这么说的。人人都想做富人中的富人,为此可以不择手段,挤破脑袋也要钻进这个圈子。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当德雷莎修女做出这个决定时,就连当时教会中的其他人也不能理解。群众中也有许多人攻击、抵挡她。但她没有退缩。她看到穷人或者生病的人那种怜悯的眼神让人敬畏。她把他们收容到一起,为他们建立收容者之家,提供食物和简单的医疗。她没有什么钱。这些食物最开始都是靠她去乞讨得来的。后来,一些被她感动的人越来越多,就都与她同工。再后来,又打破重重阻拦建立和平之城。

  真的很愧疚,觉得连她的百分之一也做不到。求主给我更多圣灵的感动,去怜悯和爱人。而最重要的前提是宽容。

  《特蕾莎修女》影评(三):爱人,甚于被爱

  寂寞、孤单、孤寂、无聊,每一个人都经历着。走在人海的潮流中,看着不同的面孔上同样的表情。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每个人都寻求着幸福,可是却少有人获得。身处潮流中,你会被一种强大的无力感束缚,你会觉得无力与这个世界抵抗,你会觉得照顾好自己就很不错了。

  可是,在特蕾莎修女那,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像她那样的。付出关爱,付出关心,哪怕是一件小事。重要的是去做,在做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在特蕾莎修女看来,那是天主的临在。

  去爱,甚于被爱。

  去理解,甚于被理解。

  学会微笑,在你的每一个动作里都充满爱。

  《特蕾莎修女》影评(四):一部值得日日重温的好电影

  曾经看了很多曾让我流泪的电影,也曾经以为当下的那部电影虽好但下一部一定会更好。就象我们遇见的人,友情,或者爱情。

  直到今天在上海去杭州的高铁上看完这部电影,我忍住眼泪,回到家,打开房门,放声痛哭。多少的感动,难过,苦难,在这一刻,都渺小得如微尘,跟Mother Teresa的一生相比。

  她的一生,充满苦难和斗争,哪怕在她的晚年多少人膜拜她,她还依然是那个只为成为穷人之中的穷人而存在的普通修女,从一个人抗争一个庞大的教会组织到人们心甘情愿帮助她,与她一起行善。这与我们身边包括我自己一直喊着的去支教,去公益,那种一时的冲动,是让我们有多汗颜?

  最近我的人生遭遇了很多坎,甚至想过停止抗争去做回主流社会要求的那个温顺乖巧的家庭主妇模样。感谢Mother Teresa,我想我应该做的是让自己更慈悲,更宽容,多付出,不求回报。在我不能离开职场以前,无论身边的世界如何纷繁复杂,我愿自己是那个真心对人好的简单真诚的人。

  而到我可以离开朝九晚五的职场的那一天,我愿自己更自由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爱我们身边的人做起,从不求任何回报做起。我将日日激励自己,in the name of Mother Teresa.

  《特蕾莎修女》影评(五):只有爱可以永生

  如果我有一间空置的房子,我不能让它空着,我可以把无家可归的流浪人请进家门;我可以问天桥上行乞的人你们愿不愿意到一个稳定的居所,然后开始新的人生;我可以让孤儿们住进来,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一起读书。它可以成为救助站,可以成为私人学校,可以成为独立诊所。它由一所空房子变成了爱之家。

  一直在想,如果一个组织做大了,它的本源可以保留多少?是组织扩大所谓的更有效的去帮助别人,还是从小做起,更实质化的去践行?我迷茫,我无法衡量。而她,只是默默的做就行,不会想多余,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一直贯行信念,执着的去爱,就可以了。当她发现组织变大变味,果断终止回归本源,也许是难以避免的循环,但就这样下去,不也是片中所谓的指引吗?不要思考这些外界所产生的变化,只要一直抱有那份信念,就能做正确的事。付出就是收获。有句话特别喜欢:“主最喜欢的是小的东西,特别是用爱做成的东西。”

  我曾也抱有广泛影响的想法,去做有效的事。也许我忽略了小的爱,而那,其实便是令我真切感动的,那便是让我真心佩服的,那是我应该去做的。那是所指引出的方向。

  爱是可以传染的,爱是可以感化别人的。不要让别人理解你,让别人去关注你所要保护的,也是爱的方式。

  抚慰他人,甚于被抚慰。理解他人,甚于被理解。爱他人,甚于被爱。

  在死亡中,我们得到永生。

  在死亡中,我们得到永生。

  感谢你,前行的途中被爱感动,朴实无华,却普照世间。

  不要迷失了方向。单纯的去爱,单纯的,最初的。不要忘记。

  只要爱才可以永生,只有爱才可以永生,只有爱可以永生。不要害怕,因为它一直都在。不要担忧,因为她一直都在。

  《特蕾莎修女》影评(六):昨天看的

  这是第一部让我自始至终沉浸在感动之中的电影。我很多年没有哭过,甚至有点怀疑自己已经失去哭的能力,但是这部电影让我热泪盈眶!

  平日里大家都会认为救助穷人应该由专门组织来做,红十字会啦,NGO啦……但是Mother Teresa在接触了穷人之后,发现自己不能坐视不管,要用个人的救助来改变现状!她觉得是主在召唤她,这就是她的信仰,她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人。并没有像中华文化里面的仙姑一样,自己感应到神的召唤,然后找一堆善男信女来帮助自己实现。她始终相信救助穷人应该是一个个体行为,而不需要高度的组织化——这个原则,她的助手要到三十年后才明白。高度的组织化也许能提高效率,但是本身也产生了许多内耗。高效不是行善要达到的第一目的,有效、把每一分钱用到慈善上才是目的。

  影片中的Mother Teresa并没有像介绍中说的——赤脚走到贫民中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和原则,赤脚与否无关原则。想到台湾的慈济,有期节目中,被访者说外国人不知道证严法师是谁,他就告诉老外说是台湾的Mother Teresa。证严法师在高度组织化之前可能和Mother Teresa差不多,在高度组织化之后就不能自称Mother Teresa,因为Mother Teresa代表的是个人的救助,慈济现在完全是组织化的。这是旁人对证严法师的称呼,希望她自己没有这样说过。她可以有她自己的做事方式,但不可以把自己比成一个和她有本质区别的人。

  有个疑问:Mother Teresa是在印度学的英语吗?因为影片中的她也是一口印度腔的英语?

  《特蕾莎修女》影评(七):■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有人说,Mother Teresa 一生“除了爱,一无所有”。

  写出来或许令很多不明所以的人失笑的句子,另太多拒绝装逼煽情的清醒人嗤鼻嘲弄的句子,却多么精确简练,足以充分注解,用做修女特蕾沙这个人物最好的定语。

  影片是近乎平铺直叙的展开,剧情编织整理上一点小小的笨拙,却不能丝毫有损人物的完整光辉。

  影片又是在一段《圣法兰西斯祷文》中缓缓结束,虽然看的是日文版本,但是字幕徐徐而出,这段祷文依然触动我心。

  絶望のあるところに 

  希望を届けよう

  悲しみのあるところに

  喜びを運ぶの

  慰められるよりも

  慰めることを

  理解されるよりも

  理解することを

  愛されるよりも

  愛するよ

  与えることは

  与えられることだ

  許すことによって

  私たちはゆるされ

  死ぬことによって

  永遠の生命を得るのです

  冬末春初时,有基督徒女友曾邮来一段不明来历出处的英文,嘱我将它们译成中文好供她每日祈祷用。虽然已经有不同版本的祷文网上流传,但是依然以自己对《圣经》的体味,重新译过:

  我主,求您令我成为容纳您和平的器

  在有仇恨的地方,撒爱的种子

  在怀疑之处,笃信

  在绝望之中,希望

  在黑暗里,有光亮

  在那忧伤之地,犹有欢畅

  我主,求您让我不求别人安慰,安慰别人

  不求别人了解,了解别人

  不求别人的爱,爱别人

  在施予中,有所获

  赦免别人的罪,正如您也赦免我们的

  当我们死的时候,也要活在您那永远的界

  整部影片中我没有看到过Mother Teresa的泪水,只有她那一双慈悲眼睛,时时在饥馑,病痛,与死亡面前流露出太多怜悯。倒是我自己,看她一袭白袍、赤足、凉鞋、缓缓徐行的身影,为之一再泪倾。

  想起亦曾经让我动容唏嘘不已的另一个句子:“我越来越不爱这个世界,越来越只爱自己”。在日益精致的自私和漠然里,无法辩解更多,也无从忏悔什么。只能对这部并不十全完美的影片,在心里,为它打了五颗星。

  《特蕾莎修女》影评(八):爱

  一部令人热泪盈眶深受感动的电影,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告诉学生的故事,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看的影片。天主教枢机主教单国玺、佛光山星云法师联合推荐。佛光山星云法师:德蕾莎修女以“贫穷为傲”,正是我向往“以无为有”的精神!

  天主教枢机主教单国玺:这部电影彰显了德蕾莎修女的慈悲奉献无私无我的精神,是整个人类社会最宝贵最值得分享的喜悦。 德蕾莎修女生平记事: 德蕾莎修女生于一九一Ο年八月二十六日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人。 一九二八年派调印度加尔各答洛瑞图修道院。 一九四八年因深感受印度贫民的苦况,而走出修道院济世救人。 一九五Ο年获教宗特准,成立了 "仁爱传教修女会"。 一九九七年六月在华府接受美国政府颁赠国会自由奖章。 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因心脏病发,逝世于加尔各答,享年八十七岁。

  德蕾莎修女虽然已返天乡,但她的德泽至今,仍持续不断绽放生命的光彩,包括她在世界各地所散播的仁爱、所行的善业,和思想上的真知灼见,一如以下问题中,她对世人各种疑惑所给予的解答: 最美好的一天?

  今天最简单的事?

  犯错最大的阻碍?

  害怕最严重的错误?

  自暴自弃万恶的根源?

  自私最好的休闲活动?

  工作最沈重的挫败?

  灰心最好的老师?

  儿童最优先的需要?

  沟通最令人快乐的事?

  帮助别人人生最大的谜?

  死亡人最大的缺点?

  坏脾气最危险的人物?

  说谎者最低劣的感觉?

  怨恨最宝贵的礼物?

  宽恕最不可或缺的?

  家庭最短的捷径?

  直路最使人愉悦的感觉?

  内心的平安最幸福的保单?

  微笑最有效的解决之道?

  乐观最大的满足?

  完成该做的事情全世界最强大的力量? 父母最大的喜乐之一?

  拥有真正的朋友-知道有人与你同在,即便他们不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世界上最美丽的?

  爱

  愿你我共同塑造与散播充满爱的世界!!

  《特蕾莎修女》影评(九):爱无止境

  看完特蕾莎修女这部电影后,我总是在想:是什么力看使一个爱美的女子几十年如一日,放弃了安逸的修女和教师生活,穿上了穷人的衣展,一天扎进贫民席、难民营和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中?是什么力量促使一个柔弱的女子勇敢地担起拯教穷人于水火之中的重任?换作是他人,偶尔为之尚可,一辈子像她这样,真的很难。为什么特蕾莎修女能够做到呢?我想大概是因为特蕾莎修女心中始终有一盏大爱之灯,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正是这盏大爱之灯照亮了阳光不曾照到的角落,驱走了人类的自私和冷漠,点亮了一个平凡女子的生命。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2016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支月英,她是一位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授予她的颁奖词为: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是什么让一位正处在花季的少女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踏上了远离家乡的路程?我想这也是爱,真是这种朴素的大爱之灯让她的单薄之躯充满了力量,她要将这种力量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谁说女子天生脆弱,支月英用她的大爱之心照亮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真正了解到大爱的力量,也给我们现代人做了一个很好榜样。 从现实回到电影里,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做一个住在穷人中间的穷人。”在这个社会是很难想象有人会这么说的。人人都想做富人中的富人,为此可以不择手段,挤破脑袋也要钻进这个圈子。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当德雷莎修女做出这个决定时,就连当时教会中的其他人也不能理解。群众中也有许多人攻击、抵挡她。但她没有退缩。她看到穷人或者生病的人那种怜悯的眼神让人敬畏。她把他们收容到一起,为他们建立收容者之家,提供食物和简单的医疗。她没有什么钱。这些食物最开始都是靠她去乞讨得来的。后来,一些被她感动的人越来越多,就都与她同工。再后来,又打破重重阻拦建立和平之城。 说实话,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向特蕾莎修女学习,不但是她的工作方式,态度,更是她的理念。她之所以能做这样,就是因为她是怀着对上帝的爱去做的。所以她创造这样的神话和奇迹不是偶然,是她的信仰的结果。这种信仰能让她超越现实的利益追逐,以宗教的行为把世界上的存在物统一一到一个伟大的意义之中,在这种意义中,已经没有任何世俗事物的意义。尽管身在此岸,心已经超越现实抵达被岸世界。人们也许还会迫间,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事实上特蔷莎精神告诉我们的是:人,作为意识的存在物,必须具有超越看得见的世界的精神支柱。这种支柱就是我们的信仰,只要这种信仰有益于人类和社会,就可以赋予我们的生活以伟大的、不同寻常的意义,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来。 她使自己成为穷人,然后选择为最微小的那一个而做—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 与此同时,以最微小的方式去落实她的服务。因为这种深信,所以特蕾莎修女在一切的事情上,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微小。在她看来,如果真正地要为最微小的那一个而做,就必须使整个教会在各个方面从始至终地保持完全彻底的微小。她说:“除非你过贫苦者的生活,否则你如何了解他们?如果他们对食物不满,我们可以说我们也吃同样的东西,如果他们说热,我们也有一样热。他们赤脚走路,我 们也是。他们只有一桶水,我们也是。他们排长队,我们也排。我们只有降低自己,才能升高他们。如果我们能用行动证明,我们其实也可以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 那么,他们就会向我们敞开心灵。” “有一天晚上,我们找回来四位流浪者。我把其中的三位交给其他姊妹,专门照顾剩下那位看起来最糟糕的。我尽力做了所有能为她做的事。之后,当我把她扶上床的时候,她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她拉着我的手,说了一句话就死了。她说:谢谢你!” 这是特蕾莎修女在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演讲中叙述的一个故事。对我们来说,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有人说,这个故事是悲惨的。特蕾莎眼看着那个人在自己怀里死去,那时她该有多么悲伤啊! 有人说,这个故事是感人的。那位流浪者在临终前,得到了人的待通,体验到了爱。这些都是令人信服的解读,不过我更愿意强调这个故事的另一个意义: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特蕾莎为什么能够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这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如何影响她的选择的。 我们都知道富人有很多财产,但是特蕾莎告诉我们,穷人才更能给予。我们都知道弱者需要别人帮助,但是特蕾莎告诉我们,弱者才更能助人。那么,穷人是如何给予的?弱者是如何助人的?特蕾莎说“衣食不济的穷人也很了不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特蕾莎曾设想过,如果自己处在那位濒死妇人的境地会怎样。是为饥饿而哀嚎,还是为寒冷而哭泣? 都有可能。但是,那位妇人不是这样。就像特蕾莎曾经救助过的一位男子,在临终前,说出最美妙的话,“不去抱怨任何人、不去诅咒任何人、不与任何人比较”。特蕾莎说自己获得了“真正的爱”。这句话是多么的真诚,我相信,这种爱便是特蕾莎坚守自己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并以此做出各种重大选择的重要原因。 1979 年,特蕾莎修女被投予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她离去了,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大雨流着热泪走上街头为她送别。是什么力量这样震撼人类的灵魂? 是特蕾莎修女用自己对世人纯洁无私的爱和博大的胸怀感动了世界、诠释了真情。她用如花的生命演绎了至高无上的人类信仰: 热爱人的生命、满足人的需要,唤醒人的尊严。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特蕾莎修女的生命,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一个“爱”字。让人们记住这位伟大的女性关于爱的真谛:成为真理一一被人传颂; 成为生命一一以生命见证; 成为蜡烛一被点燃发光; 成为爱一为人所爱; 成为道路一一让人在上走过; 成为喜乐赐人欢快; 成为和平一--四处洋溢; 成为祭牲一一-为他人献上。

  《特蕾莎修女》影评(十):愿我们都是高尚、善良、纯粹的后人

  小学的时候听说她的故事:1917年生于马其顿,18岁进入加尔各答修道院。1948年她走出修道院的高墙,到穷人中间去,开始为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服务。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9月5日辞世。初中的时候吟诵过某篇她的叫做《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哲理散文。高中的时候以她的故事为素材写过文八股。自始至终,我听说其伟大,却不知道其伟大。

  其间坚持与艰辛,全然不曾了解。直到看了《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

  影片情节不再赘述,是Mother Teresa一生的记述。这里说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一个是Mother Teresa第一次走出修道院,走在加尔各答的大街上,看到密集的乞讨的孩子、老人、妇女,看到躺在地上的干瘦的虚弱的人们。那个时候,她睁大惊恐的双眼,伏下身去听垂死者的呓语,最终却只能梦靥般抬步离去。坐在公交车上,外边错乱的行人、街上行走的大象,种种都缓缓退去。她心里一定是惊恐的吧,成长了二十年的加尔各答,却感觉像从未真正来过,居然还有这样一个世界,在她所成长的印度。此后,Mother Teresa便向神父提出了到穷人中去,为他们服务的请求。她坚信这就是calling,来自上帝的那个声音。

  另一个情节是在仁爱传教修女会开始承担了更多的工作、接受更多的资助时,神父曾对她说:为了继续你的工作,你必须要有策略,基金,有素质的员工。听到这句话,特蕾莎修女回答说:我们不需要策略,上帝最喜欢细微的东西,尤其是怀着爱来行动的。

  第三个情节,1995年纽约的一个募捐会议,当Mother Teresa知道会议的一瓶水价值3美元时,她喃喃地说,3美元我可以送一个印度的学生上一年的学。她当即宣布解散协会,关闭银行账户并当场退席。组织人员不解,解释收益将会如何之大。一手筹办此事的神父也最终放弃,他说,花了30年,我现在终于相信她是对的。爱才是最需要的东西。

  你不得不承认,听惯了影视作品中“爱”的泛滥宣传词,这一句话并不会那么深深触动人,甚至深刻映像都难以留下。可是稍一了解便知道,做公益,仅怀着爱来行动,是多艰辛不易又多崇高伟大。对于做公益,Mother Teresa有一段很著名的话,她说:“除非你过贫苦者的生活,否则你如何了解他们?如果他们对食物不满,我们可以说我们也吃同样的东西,如果他们说热,我们也有一样热。他们赤脚走路,我们也是。他们只有一桶水,我们也是。他们排长队,我们也排。我们只有降低自己,才能升高他们。如果我们能用行动证明,我们其实也可以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 那么,他们就会向我们敞开心灵。”

  于是产生疑问:做公益真的不需要组织吗?无组织而仅凭细微的爱去行动毕竟一无法保证有渠道,二不能保证有效果,三不能保证不伤害其他群体和社会利益。但是,公益组织又真的需要以效率之名而投入更多的组织运营成本吗,像3美刀一瓶的水,像四星标准的住宿接待,像海外度假式的会议筹办(想想我们发展项目管理的预算表)?还有,如果说Mother Teresa创办仁爱传教修女会是受到上帝的感召,是信仰,那么我们的公益秉持和坚持着的是什么样的原则呢?又是什么样的原则能够让公众的钱来承担9859的一餐饭成为“必须”?当我们的公益都在提效益、规模、实用主义时,你似乎产生一种幻想,公益似乎正在成为一项产业,新兴产业、前景广阔。

  那么,做发展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理念,制度,组织,行动又或是,爱与同情?

  “现代人迷失在制度里了,的确如此,我们对制度的依赖,已经远远超过对上帝的依赖,以及对人类之爱的依赖。”她批评了人们对于制度的依赖,然而在信仰缺乏、道德混乱,价值多元的社会,我们能以什么来组织和号召公众,能用什么使其信服?出一次9000+事件,整个公民组织就需要付出十倍努力来说服公众为你公益的“高”额组织费买单。我们的公信力到底是什么,在通往公民社会的道路上,它又走到了哪里?

  当然,让我触动最深的,莫过于于前文所述第一个情节。我能够想象、并且深深理解那种惊恐,像从未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中生活过一样。就如一切我们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所面临的,一个人曾反复被告知自己是未来的主人翁,然后有一天,不知道哪一天,突然,他必须开始接受自己的失败,接受公平正义美好之艰难,接受未来的不可预知。就像以前的生活不过梦幻。

  面对这种巨大的惊恐,我们该怎么办?

  看到乞食者怎么办,看到城管打人怎么办,看到乡村辍学的小孩怎么办,看到上访者怎么办……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多被恐吓、震慑住了,举步不前,然后多年后告知自己的孩子,什么叫做现实。

  这一点,乔治•爱略特也曾对我们做过提醒,世界上有相当多的人具有这位西班牙圣徒(Mother Teresa)类似的智慧与创造力,但没有能够把他们的素质用行为得以展示,其原因在于他们自身所犯的错误以及不利的社会条件,这些人的身份与他们内在的素质往往没有多大的联系。爱略特写道:“许多德雷莎降生到人间,但没有找到自己的史诗,无法把心头的抱负不断转化为引起深远共鸣的行动。他们得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充满谬误的生活,那种庄严的理想与平庸的机遇格格不入的后果,或许只是一场失败的悲剧,得不到神圣的诗人的歌咏,只能在凄凉寂寞中湮没无闻。”(《身份的焦虑》)

  Mother Teresa以穷人的身份,站在穷人中间,她微笑着面对着人们身上所承载的巨大苦难,勇敢的告诉他们来自上帝的话语,然而她内心的深处,却充满了黑暗。在我看来,明知这黑暗苦难的深不见底和庞大,却还坚定前行,这是她的伟大。这样的力量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所持有,但我们总是可以为这些伟大的精神、正面的力量所感召。

  《身份的焦虑》中有记录爱略特的另一段叙述,这段话语我视若珍宝,她说:

  她(Mother Teresa)那高尚纯洁的精神不虞后继无人,只是不一定到处都能见到罢了。她的完整性格,正如那条给居鲁士堵决的大河,化成了许多渠道,从此不再在世上享有盛誉了。但是她对于她周围人的影响,依然不绝于缕,未可等闲视之,因为世上善的增长,一部分也有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你我的遭遇之所以不致如此悲惨,一半也得利于那些不求闻达,忠诚地度过一生,然后安息在无人凭吊坟墓中的人们。

  愿我们,都是高尚、善良、纯粹的后人。

  附上那段著名的《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

  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

  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

  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