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讲不完的故事
尚书吧与书城的那道门打开了,有重要的客人,大家都知道。让我们烧水,准备泡茶;他们的普洱茶是用个小密封袋送过来的,我并没有多想就一个茶杯放了些,冲好给他们送上。可这一冲可冲出不少麻烦,客人还没走书城的人不很高兴对我说:“你有没有受过培训,普洱有这么冲的吗?你以为是绿茶。”她这么一说,我知道这件事我做的是有点不是那么回事,只不好意思的站那,听着。然后让我去给他们加水,透明杯中颜色红如酒,普洱少有这般待遇,加水一瞬却也浑浊,稍澄清,依然红色与茶叶分明,且数十杯颜色相近,(此法饮茶有何不可,不过错还是错。)偶尔会有些碎叶入口,本是茶滋味。有位朋友对我说功夫茶:“只壶、茶、杯、水,(同样今天,同样器物),却做出来大不相同,‘关羽巡城,韩信点兵’点点滴滴,各杯颜色也便是各中味道。”
大家都来上班,马刀让我们摆一下新来的水晶杯和醒酒器,看见摆放的有些随意,实在觉着有些不妥,自告奋勇的上前摆弄了一番。什么对称、对比、光线、视觉,第一感觉所有的审美,几乎是看家本领,十几件器物小心又小心,看了又看,对比了又挪挪,尽半个小时。“马刀回来还是会重新摆的。”他们说。“这是我的心意,我做我的就好。”他是带着不很友好,却善意的笑着看我完成的这个无用功。(并不是他说的完全不可取,方式不同,心态不同罢了。)马刀晚一点回来了,的确重新操刀,非常认真的修改和布置着,花的时间很长,(足见重视)完成了,很漂亮,我这么认为,我用欣赏的眼看着这些变化,(我的已然面目全非,我摆也还是有点意思)也许有人会觉着不就几个杯子几个瓶子谁摆不都一样?从我们的店这个层面上,可以说绝对不一样。当然我也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东西,可我反问自己,我接受别人的没有,自己怎么样?同样文字,不同笔下,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不同排列,是不同的美,可你真的确信手中的笔吗?
在摆放过成中我找到乐趣,变化之后同样看到了美,也许 足够。很多时候马刀会让我们喝一些红酒,慢慢的对红酒就有了初始、简单 也许幼稚却真实的感受。“是一瓶美国酒,开瓶有段时间 应该,颜色宝石红(大概,对酒的颜色我不敢说的绝对),香气依然(什么香味?)含了口在嘴里,中度饱满,(涩)单宁微弱能感觉到一些,没有骨架,不很舒服的酸占了主导,甜位被压制,(咽了下肚)回味短。”实在觉得次酒平淡。晚些时候,开了一瓶智利拉菲特级藏酿2006(CABERNET SAUVIGNON) ,14度。酌酒至杯,赤霞珠新酒的宝石红,酌入杯中时撞击出的水泡有明显的颜色,用鼻子凑近酒杯闻了一下,只感一些醇香,酒香,好像还有一丝丝如醋栗的,(是也不是?)含了一口,轻率入腹,并不强烈,回味还不错。“这酒不怎么样,”对旁边的大女孩说。话一出口便觉得有些可笑,自己对自己笑了笑。搁置忙其他的事情。又随手拾起酒杯,轻晃,一种熟悉的味道,入鼻,是青椒,我确信是的,我对大女孩说:“你闻闻现在的酒杯中是什么味道。”她闻了一下,还没等她开口,“像不像青椒?” (好文章摘抄 www.wenzhangba.com)
“你这么一说,到真像。”又将空气和红酒吸入口中,数10秒于口中,很投入的去感受。
中度(较)饱满,并不感到单宁很强烈,涩、酸、甜在口中都能感受到,相互对比,各自滋味,喝了下去,余味很足,想到两个字,“平衡,是一款不错的红酒。”这是我对这瓶酒的评价。很多细节对我这个初识红酒之人,太过苛求对错应该算是个笑话,写下不求认同,留下给自己真实回忆回味。
回去的路上,舒服的倦意,“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山里有座庙……”三个小男孩,很开心很默契讲着这个故事,讲着他们的快乐,我也接上他们说了一句,可他们没有理我,还继续走,继续说着,我的倦意一下被抽空了,想着好多有开始却没有结束的故事……。
“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听着走着想着书吧---讲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