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教师之间要互相补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教师之间要互相补台的相关文章

教师之间要互相补台

教师之间要互相补台 山东 魏国华 一天晚自习后,学生张凯拿着两份试卷怒气冲冲的来到我的办公室, 老师 ,你看看这两篇作文,我让其他几个同学看了一下,都认为李涛的这篇明显不如我的,可阅卷老师给他打了48分,而给我只打了42分,这是不是太不合理了? 细细的看完两篇作文,确实打分上有些不合理。这次期中考试是流水阅卷,我没有阅作文, 责任 确实不在我,但此刻我该如何回答学生呢?我可以说,高考阅卷也是这样,在一分多钟的

《 教师之间要互相补台》的相关文章列表

 乡村教师的糗事
乡村教师的糗事

日期:2014-12-14 19:02:21 点击:115 好评:-1

韦仁富与刘巧英在一起的时候,当然也会追忆高中生活,也会聊工作、聊家庭、聊人生,也会说说高中同学甚至满世界的趣闻轶事。 韦仁富已经成功摆脱了他的那个童养媳噩梦。 这是韦仁富亲口告诉刘巧英的。 听着韦仁富和他的童养媳束长翠的后续故事,刘巧英五味杂...

致敬人民教师——献给全天下的老师
致敬人民教师——献给全天下的老师

日期:2015-04-03 22:45:04 点击:86 好评:3

想前路漫漫,远渴未量;你说日月如梭,夏紧冬忙,终于星摇岳动,双载成伤。我想晨钟暮鼓,先做平常,你说历历题名几人清尝;终于残拖末笔夜雨潇湘。我想风月琳琅,谁寄所望;终于万语千言,一字断肠;管它晚风寒,独留满园香。 ———引言 在生命的纵横阡陌,...

感情出轨婚姻不散,教师夫妻难言劫后重生
感情出轨婚姻不散,教师夫妻难言劫后重生

日期:2015-05-10 19:45:46 点击:301 好评:1

袁晓兰和丈夫都是中学老师。一天傍晚,袁晓兰吃过晚饭后突然觉得浑身乏力,更奇怪的是,她的手指尖还出现莫名的刺痛。当她对丈夫杨烁诉说了自己的感受后,杨烁大吃一惊,也说自己最近和她感觉一样。带着担心和恐惧,夫妻两人连忙去医院做检查,经过化验,两人...

又到教师节
又到教师节

日期:2015-09-01 18:45:05 点击:38 好评:1

又到教师节 今天九月一日,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按照惯例,每年的教师节,我都要写一点文字,今年也不例外。 昨日看到几个所谓的教坛精英、优秀教师在谈到自己的教书育人的经验时,几乎都有这样的理念:对于父母,我不是好儿子(好女儿);对于妻子(丈夫),...

教师节感怀
教师节感怀

日期:2015-09-10 15:30:07 点击:40 好评:1

又一个教师节到来了,我的心底却隐隐作痛。感觉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不足以表达多年来内心的沉积,尽管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由衷的而不是敷衍的。想写几句话,来慰藉心中那可怜的、还未泯灭的一点良心,告慰生命里难忘的一个个曾经,也滋润滋润那一份几...

2015年教师节有感
2015年教师节有感

日期:2015-09-10 15:45:05 点击:47 好评:2

今天是教师节,虽然和往常一样过着每一天,但是心里总是会想着那含辛茹苦的、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安好?是否一样的会想起他们曾经教过的学生?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不太容易的职业,它需要身在其位的人拥有坚持执着、忍耐寂寞...

那一年,我与教师擦肩而过
那一年,我与教师擦肩而过

日期:2015-09-10 22:38:46 点击:65 好评:1

那一年,我与教师擦肩而过 ---原创,作者——湖北当阳陈于政 教师节来了,同学们在校友微信群里轮流问候离别三十年的老师,还有已经当上老师的同学。看着同学们真挚的问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的1985年7月,我们参加了高考。其实我十分明...

 那一年,我与教师擦肩而过
那一年,我与教师擦肩而过

日期:2015-09-11 06:40:06 点击:58 好评:0

那一年,我与教师擦肩而过 ---原创,作者——湖北当阳陈于政 教师节来了,同学们在校友微信群里轮流问候离别三十年的老师,还有已经当上老师的同学。看着同学们真挚的问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的1985年7月,我们参加了高考。其实我十分明...

教师畅咏
教师畅咏

日期:2015-09-30 09:45:40 点击:89 好评:0

教师畅咏 李云祥 前几年,教学指导中心的赵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篇文章,《激情昂扬做老师》。我喜欢。开学之初,赵局的报告《做好老师》,我也喜欢。 但是,做一个激情昂扬的教师,一个好老师,那恐怕需要一定的条件。最起码,得做到才华横溢,魅力四射,激...

乡村教育的责任不在教师
乡村教育的责任不在教师

日期:2015-10-30 16:07:12 点击:95 好评:0

乡村教育的责任不在教师 笔者是一名乡村教师,身处中国西部渭北高原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从事教育事业近30年,几经甘苦,守望乡村,深知乡村教育的真实状况。 先说两个现象。 一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笔者在远离城镇的一所偏僻乡村学校上学。学校设置1—7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