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理科普:催眠(附珍贵催眠减压视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心理科普:催眠(附珍贵催眠减压视频)

2017-12-29 21:30:39 作者:免费资料☞ 阅读:载入中…

心理科普:催眠(附珍贵催眠减压视频)

  

回复167 或 520 获取 海量免费干货▲

这是一段经典的催眠音频《马丁的花园》,好好听,照着做,可以减压,对身体的不适/疾病都有好处哦。

 01 

  什么是催眠

  《盗梦空间》里的陀螺,让人记忆犹新

  《催眠大师》中,莫文蔚与徐峥相互催眠的斗争让观众大呼过瘾。

  那么,什么是催眠呢?

  催眠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指在一种特殊情境之下,催眠师向被催眠者提供暗示,以唤醒TA的某些特殊经历和特定行为

  在催眠状态中,意识与潜意识沟通,整合心灵不协调的地方,达成深层治疗和潜能开发,对由心理失调引起的焦虑抑郁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还有止痛安眠等等的作用

   02 

  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完全催眠

  被喻为“现代催眠之父”的米尔顿·艾瑞克森大师,在一次上课时被一名不信催眠的年轻人质疑。

  艾瑞克森让年轻人上台,做出要和他握手的动作,问:“你叫什么名字?”

  但在年轻人伸手时,他却弯腰系鞋带。

  艾瑞克森系完鞋带,抬头疑惑地看着年轻人:“你刚刚说你叫什么?我没听见。”同时,他再次伸手。

  年轻人也跟着伸手,可艾瑞克森又去系另一边的鞋带。

  这时,年轻人整个人都愣在那里,接着艾瑞克森发出催眠指令,顺利地实施了催眠。

  想必看过这个故事的人,不是认为太假,就是因为相信而感到畏惧。

  我们也常在一些影视文学作品中常常看到,催眠师用左右摇摆的怀表、用语言、用开灯关灯等等手段将一个人催眠,被催眠的人会做出各种清醒时不会做的行为、说出许多心底话。

  有人担心,若是被催眠了,是不是就会暴露自己的全部秘密

  其实并不会。

  其实,催眠的关键就在于暗示的感受性。

  有资料显示,有5%~20%的人群不能完全被催眠,约15%的人群很容易被催眠,剩下的人介乎于两者之间。

  是否被催眠最关键的一点,是你自己的意愿——是否相信催眠师、愿意被催眠。

  如果答案为“否”,将难以进行催眠。

  艾瑞克森虽然成功了,但他的成就至今无人能及,而且他也花了一番功夫才将人催眠。

  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的人并没有完全丧失个人意志,依旧拥有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能力,甚至可以说谎。

  潜意识比你自己更清楚什么事情会给你带来伤害,它不会让你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03 

  催眠不等于睡眠

  如今,社会竞争大,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到处都有压力,许多人晚上容易失眠

  这时候,有人就会想了,如果有个人来把自己催眠了那该多好啊!

  然而,催眠不完全等同于睡眠。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脑电波有四种不同的状态:

  α(阿尔法)波(8~13Hz):灵感不断、大脑较活跃的状态;

  β(贝塔)波(14Hz以上):紧张、有压力的状态;

  θ(西塔)波(4~8Hz):睡意朦胧、打盹的状态;

  δ(德尔塔)波(0.5~3Hz):深度睡眠状态。

  在催眠状态下,我们的脑电波呈现的是α波、θ波,而睡觉时呈现的是δ波,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不过,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04 

  催眠无处不在

  美国有一座工厂,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招募的。

  他们不习惯在车间里工作,觉得空气太少,因此顾虑重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后来,厂方在窗上绑了绸巾,绸巾不断飘动着,暗示着空气正从窗户里涌进来。

  工人去了“心病”,工作效率随之提高。

  在我们生活中,类似上述故事的例子不少。

  自报刊、广播等媒体诞生开始,人类信息的接受更加快捷方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

  翻报纸、看电视、上网,我们都会看到大量的观点和广告,我们若受它们的影响,就有可能改变了自己的观念、行为。

  比如,你因一个广告拍的好而去买某件商品,买到之后才发现没什么用,那么可能是被催眠了。

  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大师,你们的言语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

  在“你好棒”和“你真是个糟糕的孩子”两种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新闻报导,少管所里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生长在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家庭中。

  父母、老师说的话,一次两次或许我们还有心存疑惑,但他们说多了,我们慢慢也会相信,现有的道德、三观和学识,离不开他们不间断的灌输。

  催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许多生活细节,其实就是一种催眠。

  END

  说说你的感想?

  (点右下“写留言”)

  心 理 严 选   

  婚姻|育儿|职场|治愈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