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社交指南:假装自己是个内向的人
我并不内向,甚至可以说是天性活泼,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和任何人都有话聊。后来我累了,明白说话其实是一件很费力的事。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有限的,光靠说话未必能获得对方的理解,不同观点的人也向来无法彼此说服。
曾经我以为那些安静的人都很寂寞无趣。其实不是。安静的人,只是没有把自己的有趣展现在别人面前。
我不是故作深沉,也依旧在好友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那些不熟悉、感到厌倦或者是我并不喜欢的人面前——我选择假装是一个内向的人。
比如过年的时候。
/ 如何假装自己是个内向的人 /
①
想插嘴的时候,忍住
想反驳的时候,忍住
距离产生美。不见时嘘寒问暖,见到时嫌这嫌那,完美演绎“善变”二字。
没回家之前,隔三差五地给你发个信息:买机票没,再不买就买不到了;早就让你订机票了,你看现在又白白涨了几百块钱;啥时候回家啊。
刚回家时:来来,这都是你爱吃的菜,多吃点。
回家几天:都几点了,怎么还不睡觉?都几点了,怎么还不起床?你怎么还不滚回去上班?
应对策略:
耐心听父母讲话,不管是在跟你抱怨七大姑八大姨,还是探讨你的人生大事;注意沟通时的态度和语气。不想听唠叨的时候,用诚恳的态度保持沉默;想插嘴的时候,忍住;想反驳的时候,忍住。
②
不得不说话的时候,配合恭维即可
名词解释:不太熟的亲戚
一年只得见几回的物种,饭桌上的主力军。
喜欢自称“过来人”,每次见面必问全世界都头疼的三大问题:成绩怎么样? 工作怎么样? 什么时候结婚?所有的提问里都暗暗包含了“关心”和“比较”两种情绪,涉及家庭经济实力、子女的工资水平、婚恋对象等多重角力。
他们关心你,但也谈不上多关心;他们希望你过得好,但又不太希望你过得比自家孩子好太多。
应对策略:
打完招呼,你就可以立马回房间了,因为“要看书、在准备考试、工作还有事要忙”等等,避免长时间的正面接触。
如果对方冒犯了你,回答面带微笑,简短有力;如果对方夸夸其谈,吹嘘自家孩子,那就顺口恭维几句。能吃饭就不说话,能喝水就不说话,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我们内向的人是有礼貌的,不爱夸夸其谈的,善良的。对于那些冒犯你的人,要理解他们,怜悯他们。闷声发大财,深藏功与名。
③
多笑笑,能打牌就绝不废话
名词解释:好久不见的老同学
你们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现在仍是麻将桌和牌局的对手和好队友。
你们有过温暖的往昔回忆,因为不同的人生选择而开始走向不同的人生。人生进度条迈得相对比较快的人,总喜欢催促进度条比较慢的人,他们关心的话题也更为接地气。
由于各种原因,你们逐渐开始说不上话了。也怕被问: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个对象?你能不能借我点钱?
应对策略:
《三体》中有这样一段话:“ 通过忠实地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
你要知道,多数老朋友真的没有恶意,但他们可能并不理解你的生活。少说话,多笑笑;喝酒喝酒,打牌,打牌。
④
我们不提倡暴力,
但酌情暴力可能比较有效
名词解释:熊孩子
熊孩子的年龄广泛,从5岁到25岁,只要年纪比你小,均可列入这个范畴。父母爱心倾斜的重点对象,去年抢你的iPad,今年抢你的任天堂。
有他们在,你就是“亲手捡来的孩子”。
应对策略:
根据熊孩子及其父母的态度,视情况而定。我们内向的人不崇尚暴力,但也希望讲道理有用,毕竟大家都不希望浪费口水。
⑤
能吃饭的时候,先吃饭
名词解释:相亲对象
名义上“父母朋友家的孩子”,潜意识里“傲慢与偏见”的重点对象。
年龄多半与你相仿,各方面资质普通,品性良好,工作稳定。当然了,你在对方眼里,也就是“资质普通、品性良好、工作稳定”三个标签。先看眼缘,其次看话投不投机,说不定也能成就一段良缘。
应对策略:
无意中步入了相亲的饭局,只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无趣就好了。如果你觉得对方实在顺眼,就考虑要不要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内向往外释放一些。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你微笑颔首,大家都说你变得内向了,他们不知道的是:世间所有的内向,都是因为无法忍受别人的无趣。
你见惯了大风大浪,也见惯了林子里的各种鸟,既不容易被冒犯,也不觉得对方不识趣,你不再像年少冲动时一句一句反驳回去,你独坐角落、睥睨一切,脸上浮现出蒙娜丽莎般微笑。
你用眼神传达出坚定的信息:我是一个温润如玉又内向的美男子/我是一个大方得体又内向的美少女。
附:一个内向者的社交指南
编辑:麻将 / 十三幺
投稿邮箱:storybook@storybook2012.cn
别忘了点开第二条推送
为今晚的告白活动打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