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0: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是一本由尼古拉斯·拉迪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14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读后感(一):自由竞争,藏富于民

  还好以前学过点宏观经济学,否则还真看不太懂《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这本书。对于我这种经济学功底很弱的人来说,感觉这本书的技术性有些太强了。以此观之,估计作者主要想面向的对象,应该是在财经方面有所根基的人士吧。

  让我吃惊的是,作为一个美国人,作者居然对中国的经济形势、经济政策了解得如此全面深入,分析得如此缜密,这非常值得肯定。也感谢作者给了我们一个能跳出山中,去识得庐山真面目的机会。从阅读此书的体会来看,作者从一个相对中立的第三方视角来审视中国的经济,给出的观点也比较中肯可信,从他深入浅出的分析中,我对中国经济有了拨云雾而见日月般的重新认识。

  那么此书到底在说些什么呢?

  首先,作者 尼古拉斯.拉迪 剖析了中国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从整体上来看,他还是比较认可中国对经济危机的反应,也以此引出了对中国经济现状的描述;紧接着,作者抛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中国经济实际上非常脆弱,发展很不平衡,不可持续”,还说这个也是中国高层领导的一致认识;然后,他为了解决前面抛出的问题,逐步展开对中国经济不平衡现象的深入分析:

  1. 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不平衡现象?

  2.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解决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

  而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阐述,恰恰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有些结论还是比较赞同的(此处只是简单罗列结论,至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建议参考原书;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分析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层层分析,还与其它国家进行了横向对比):

  1. 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消费、投资、出口并重;尤其是消费,想要长期可持续发展,经济应该更加倚重于消费的增长,主要是内需;

  2. 为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政策,增加国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简言之,藏富于民;

  3.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政府继续增加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性支出,这样会减少家庭为此预留的储蓄,提高消费能力;

  4. 同时进行利率市场自由化改革,或者至少提高存款利率上限,这样不但能增加家庭资产的收益,而且能遏制房地产业的过度投资;

  5. 将大型国企的分红,并入中央财政预算,增强中央财政的实力;

  还有些观点,我持保留态度,或者作者并未提及:

  1. 人民币升值 - 这个实际上是对美国有利的做法,虽然作者写了很多汇率方面的问题,但我并没看出来汇率的提高从哪里能符合中国的利益;

  2. 作者建议政府取消对关键生产要素,如电、油的价格控制,这个建议其实是从标去治,没治到本,根本应该在于打破这些领域的垄断局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果这个前提做不到,中央调控这些领域的价格,实际上可能还是有益的;

  另外我也比较赞同作者的预测:中国经济政策和形势,在未来2~3年内可能不会出现重大改革和变化。

  读后一点愚见,仅供参考,切莫当真。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读后感(二):洋医生的诊断报告

  ——木木勺

  中国人是难懂的,这似乎已经成了古今颇多国际友人的共识。大概他们不能理解的事情太多,比如面子问题,比如有话偏不直说,比如永远不精确,比如阳奉阴违,比如很多中国人自己也解释不清的为什么。

  谈到此类“中国特色”,相关的文章和著述历来都并不少见。分析的有之,抱怨的有之,试图改正的也有之。看到这类言论,国人在无奈之余,大概也有那么一点小骄傲——我们泱泱大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岂是谁轻易就能懂的。

  其实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了解自己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则是因为置身其中,难有通观全局的高度和眼光。就如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只缘身在此山中,难识庐山真面目。一则是事关自身,难免有根深蒂固的喜恶,缺了理智判断的冷静和清明。

  所以我们应该尊敬那些认真的批评者,听一听“外人”的闲言碎语,他们不置身其中,旁观者清,更有可能看清楚问题本质。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原名:Sustain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就是这样一本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在中国问题上,尼古拉斯•拉迪可以做任何人的导师。美国《国家周刊》语)写的书,谈的是中国经济问题。是一份洋医生的诊断报告。

  要谈中国经济,恐怕每个中国人都有很多话要说。

  房子怎么这么贵?存在银行的钱怎么越来越不够花?退休养老住院的时候能不能有保障?为什么人民币升值了买到的东西却变少了呢?中央一直说房价房价房价为什么就是不见降……

  关于这些疑惑或者质问,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R.Lardy)都给出了他的答案,依据的是庞大的、详细的经济学统计出的和官方公布的数据,分析透彻,富有说服力。而且并不深奥难懂,这一点尤其难得。

  尼古拉斯•拉迪认为,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采取了精心设计的,手段多样的应对之策,这些对策卓有成效,使中国的经济并没有遭受惨重的损失。

  通过对之前七八年的观察和总结,拉迪断言:小修小补的循序渐进的经济改革不会使中国经济从根本上实现再平衡。

  这种不平衡体现在高储蓄、低消费上,体现在对出口的严重依赖上,使中国经济变得极其脆弱,而且对整个中国经济出现的严重资源配置错误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没有停留在问题的严重上,还提出了对策。实际上,这位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确实对中国的问题十分了解,甚至对中央政策推行所遇到的地方阻力也能解释清楚。这就使这本书不仅有资料性、参考性、论证性,更有了难能可贵的针对现实问题的实用性。

  如今随着 “大陆游客”的名声日坏,料想国际友人心目中那个古老的、神秘的、费解的国度,已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形象。误解是从来也不缺的,我们不必太在意。改善国际形象的问题上,我们任重道远。但中国经济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中国经济的兴衰关乎国内十几亿人民的生活幸福,关乎一个国家的稳定繁荣,甚至关系到全球的经济,全世界人民的幸福。

  蔡桓公也许是极端自信,也许是只图吉利,喜欢说寡人无疾。他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神仙也救不了了。中国在面对这样一位洋医生的诊断报告时,要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吸取借鉴其中的远见卓识。希望改革者们能学学关公刮骨疗伤的果敢自信,可别像那个蔡桓公。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读后感(三):一本洋垃圾,书托真多,谁买谁后悔

  在书店买了这本书,觉得外国人写的可能会比较靠谱,回家一读大呼上当!

  首先说下LZ的从业经历,2010年初就职中国最大的一家钢铁厂。2012年初转行进入投行业。

  第23页“中国会发生产能过剩吗” 一章节, 其中举例“2008年年末,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能力在1亿~2亿吨之间,按百分比计算就是15%~30%。仅这个估计的过剩产能就已经大于位列中国之后的另外两个世界最大产钢国韩国和日本的钢铁产出” 紧接着作者比分一转“不过,这个分析未能充分考虑中国钢铁消费当量的增长速度,2000~2008年年增长率超过15%。2009年和2010年中国的钢铁消费当量分别猛增至1.57亿吨和8500万吨。简而言之,2008年年末呈现在外国观测者眼前的大规模过剩产能其实在2010年之前就被吸收殆尽”

  真拿读者当SB啊,还是作者是SB,拿2009年和2010年的钢铁使用量去抵充2008年的钢铁产能过剩量!你怎么不去和1998年比啊!2008年九月份启动四万亿计划,2009~2010是全国工程一片红火,钢铁消耗量能不涨么!你怎么不算算09年10年钢铁生产总量,比08年末又高出一大截。

  还好我从那家钢铁公司跳出来了,今年他们的日子很难过,工资福利、出差频度大幅降低,产能过不过剩瞎子都能看出来。

  其他地方还有很多操蛋的地方,就不一一评论了。

  尽然大家这么捧场我就多写一点。

  这书越看越觉得是官方养的宠物经济学家写得。很奇怪居然出自洋人之手,具体什么原因咱们且不深究。先看看我列出来的都没有道理。

  整本书充斥着这样的句式“虽然批评人士称,但是实际情况是”这类的句式,不是说批评党国经济举措都是好的,而是此书是站在唱红中国的立场上的,处处为党国开脱。

  其中夸耀中国ZF建设高铁对振兴中国经济的效果显著,详见P33

  国人应该都知道高铁的负面作用,以及其中巨大的腐败问题,彻头彻尾的外国货却被硬生生的打造成了“具有中国知识产权”。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读后感(四):既要指出问题也要提供方案

  这本书是用简洁语言阐述了中国经济问题的好书之一,有非常强的现实感, 既没有过多的空泛的理论, 也和现实贴的很近, 书大致的结构也就是每一章的主题, 分别是中国做了什么, 主要面临什么问题, 如何做能改变, 对世界会有何影响, 存在哪些困难。

  我关注的重点是在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

  作者在分析面临什么问题时, 采取了四个不同角度的分析方法,消费支出分析法, 生产分析法, 收入分析法, 储蓄投资分析法

  在讨论如何改变的问题时, 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汇率政策, 价格政策。

  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在资金, 贸易,资源消耗上的博弈矛盾。

  第五章, 我个人觉得是亮点,说问题的很多, 但能指出改变问题的难度具体何在的不多,作者对中国了解的深度也在这章体现,有三个可能的问题在影响中国的改革策略的选择, 通胀的压力, 非农就业的压力, 地方政府利益的压力,第三点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房地产政策的问题上。我自己的体会是在以上三个压力同时出现时, 优先的次序是就业, 通胀, 地方政府, 这几年以来的政策方向似乎也说明了这点。 就业是中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作者谈了三个层面说明就业问题的化解,一,服务业的劳动密集度大于制造业,二, 依靠国内需求推动的增长模式提高总就业率,三,延迟恢复平衡将大大提高调整成本,

  最后作者谈到了政治挑战,这里描述了中国的政治格局特点, 中央,地方和民营企业的关系, 不平衡主要动力是低利率, 货币汇率低估和生产要素定价偏低, 这些是中央控制的权力,一旦实施可以跨过地方政府的影响, 可以影响私营企业,特别是地产企业的行为。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读后感(五):诊断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衰退、欧债危机、跨国集团破产……全球经济进入了让人担忧的境地。国际国内对经济问题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对当下经济困境的对策等不断出炉。《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这本新书在众多预测类新书中略有不同,作者尼古拉斯•拉迪没有用预测、拐点、转型、崩溃等袭人眼球的词汇,而是立足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对策,分析了当下中国的经济形势,为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做了专业级别的诊断。

  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尼古拉斯•拉迪有足够的资本。美国《国家周刊》这样评价他:“在中国问题上,尼古拉斯•拉迪可以做任何人的导师。”尼古拉斯•拉迪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在华盛顿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并为中国经济学界重视。他不同于国内的经济学研究专家,也不同于美国政治学领域的专家,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数据出发,这在他的新书《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如在本书第二章,“本章材料多为技术资料,枯燥乏味,但很重要。经济政策要对症下药,如果对潜在问题的诊断错了,那么药方基本上没有价值。”

  与众多质疑声音不同,尼古拉斯•拉迪对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对策给予了较高评价。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固然不是完美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对金融危机做出了快速理性的反应,创造了强劲的增长动力。尼古拉斯•拉迪用了手段多样、精心策划这样的字眼来评价这些举措。经济刺激计划让中国成为最早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复苏的重要经济体,在美国、欧洲、日本及其他很多发达国家出现严重下滑的同时,中国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9.2%,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9.6%。

  尽管开篇即对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大加赞扬,但是,中国经济的不平衡一直是尼古拉斯•拉迪强调的重点。他引用温家宝总理对中国经济的著名论断——“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借以佐证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论述。尼古拉斯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表格,对中国的生产、收入、消费、储蓄—投资状况逐一分析,认为“中国经济高度不平衡,现有经济模式下增长不可持续。”“平衡”、“可持续”,恐怕是近几年讨论经济问题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了。尼古拉斯从专业数据分析的角度,向人们证实了这一点。问题的确存在,且不容乐观和懈怠。

  在“给出药方”这一步骤中,尼古拉斯首先提出了解决不平衡的第一个手段——财政政策。他提出要减少个人税收,增加政府在卫生、教育、福利和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提高国有企业上交给政府的分红等财政政策。其次,他提出要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这才是实现经济平衡的关键所在。他一针见血的指出:金融改革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引入复杂的金融工具,也不是加速开放资本账户管制,更不是拓宽外国金融服务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渠道,而是最简单的一点——政府停止重新确立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在这一点上,尼古拉斯重点分析了全民瞩目的房地产过热现象。

  尼古拉斯指出,中国人对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并不是城市化进程加速的结果,也不是住宅拥有率快速增长的结果,而是因为房地产投资成为民众最喜爱的投资类型。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银行存款的实际回报下降幅度非常大,在2004-2010年,房价平均实际涨幅比一年期存款平均实际收益率高出4.9%。在房地产过热可能导致的风险方面,尼古拉斯直言不讳:如果未来某个时刻,房产不再是中国人的首选资产,那时房产投资的剧烈萎缩显而易见,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是不可避免的悲剧。除了对房产投资的分析,尼古拉斯也对人人民币升值、价格改革、工资上涨等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为一个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的言论举足轻重。他对中国近年来的政策,尤其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论述,并分析了中国经济不平衡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他的观点必将引起新一轮关于中国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讨论。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读后感(六):书评之《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

  尼古拉斯•拉迪所著《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以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为切入点,引入中国经济应对危机的处置措施,并继而转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转型的讨论,同时在全球视角下讨论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最后,该书从政策决策层分析,讨论中国政策实施的幕后因素。通过翻阅全书,个人感觉,尼古拉斯•拉迪作为长期关注中国经济问题的一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所著《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数据翔实,资料充分,虽非严谨学术专著,但本书却仍可为经济学人参考,并可为官员乃至普通读者提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有价值的概论。

  个人认为,作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中国政治经济问题极为熟悉,这也是作者区别于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其他国外经济学家显著优势。作者在分析中国应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之时,对于中国政治体系快速理性的连续反映大为赞赏,而非纠结于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不完美。在讨论中国发展不平衡的根源时,作者以温家宝总理“中国的经济增长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为主轴,从消费支出分析法、生产分析法、收入分析法和储蓄——投资分析法四种方法全面评估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印证了中国经济高度不平衡,现有经济模式下增长不可持续。继而,作者主张实施综合政策,即主要依靠国内消费来实现经济增长,并提出财政、金融、汇率和价格政策四种可能的政策方向。在这一问题上,作者的这一观点并非独创,而是很多专家学者一直以来的倡导,但作者详细的数据和政策演绎分析使本书的分析逻辑和论证十分清晰。

  本书以经济问题为切入点,在分析经济决策时,涉及高层的政治决策过程和地方及各部分的执行过程。然而,个人感觉,本书在这一问题的阐述过程中,采取一种点到为止的方式,而没有剖析深层次的症结。如“尽管中国最高领导人了解经济再平衡的症结,但他们同样甚至更加重视维持低通胀、确保非农就业率稳步增长来维护政治稳定”、“还有一个可能阻碍更加积极的经济再平衡计划的因素是,中央一级的良性意愿和经济政策在下级行政机构那里经常受到地方领导人的阻挠,这些人有自己的政策偏好和目标”。毋庸置疑,这些问题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问题,但作者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并没有展开,而是选择绕过。这可能是本书的一个不足之处。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根本途径还是系统深入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小政府、大市场,终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之路。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读后感(七):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泡沫化生存

  很少有一本对中国经济的论著能像尼古拉斯·拉迪的《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一样,以翔实的数据就能让你触目惊心,而在读完后结合回顾中国经济社会过去这10年历程,它又能让你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和对这个时代的惊秫。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更加真实的反应了这种感受和中国经济的现实以及背后的原因。特别是对于房价高企,老百姓对于通胀的怎么存钱都不够的直观感受,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令人信服答案。

  作者严密理性的分析和全面数据,让人感觉密得透不过气,我不知道“痛苦”这次词是否能准确的来表达过去生活在这10年中老百姓所面临的许多压力。正如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前主任,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的推荐不假,他认为“尼古拉斯·拉迪作为中国经济政策最精密的观察者地位无人可取代”。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商业书籍的名人推荐话语更多的是给作者买个面子,所以我们习惯于对书籍前后一些名人推荐话语保持怀疑。读后,感觉到哈佛大学教授这句话的份量并不是恭维,特别当你作为中国人亲自体验了过去这10年的自我经验,再与本书剖析的“真相”对比后有一种强烈的,无可名状的愤怒和悲哀。

  本书的原名叫做《sustain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以2008年次债危机后的中国经济政策作为切入点,肯定了中国政府当时大规模刺激政策对于刺激总需求的有效性,肯定了中国对于金融衍生品保守的政策,使得中国有能力而且实际也事实上迅速走出了更加悲观的局面。

  作者也客观的给出数据,反驳了中国公知们“国进民退”的舆论,至少这些反对者至今没有可靠的数据和推理。书中指出,2010年,小型企业贷款增长率是大型企业贷款增长的2倍以上,而且前者的新增贷款的绝对金额也超过了后者。作者认为,纯私营个体和绝大部分私营中小企业能获得新增贷款很大份额是中国2008年后期开始经济刺激计划最明显的特征。所以作者认为,经济刺激计划实际上与舆论看法相左,并没有以牺牲私营部门来支持国企,反而私营企业在危机前后均保持了长期的增长,成为经济的推动力。

  当然上面这些,实际上都不是作者要论述的核心问题。作者以展望未来的态度来研究过去几十年特别是过去十年的历史,所以在这个更加长期的条件下看中国经济,他认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停滞的要素定价改革、人为的利率扭曲。

  自从2003年开始的实际上的负利率,导致了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同时因为收入效应使得中国家庭反而更多的增加存款,成为负利率下净存款的受害者。这相当于国家通过金融政策,对这部分人征收了隐形的税收。

  我们都知道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投资、出口和消费。中国经济严重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使得消费被压抑,这一问题被许多学者和专家论述,然而尼古拉斯·拉迪的分析,清晰、可靠并且有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而局外人能对中央、地方以及产业利益集团博弈看得非常清楚,当然对于普通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如何配置我们的资产,理解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以及更有效率的在泡沫下生存,避免未来的崩塌。

  中国存款实际利率为负的形成在于2003年前后,表面上是中国为了防止人民币升值预期开始实行的汇率干预。然而,央行同时在国内通过控制利率,以极低收益债券和准备金进行对冲,债券和票据的收益率极低是为了保证央行干预操作成本极小化,而购买者多是商业银行,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收益,更加强化了存贷差和负利率,这就最终中国2004年停止了1997年开始的渐进利率自由化政策,同时又为刚刚重组完成的中国银行业带来加到的息差收益。

  如果你的记忆没有上锁,应该可以清晰的知道房价开始快速腾飞式上涨,实际上就是从这一年时间点开始的。

  实际上,在中国早期的房地产投资热潮中,房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4%;2000-2003年增加为4.1%,而到2011年超过了9%。可信的证据表明,实际上这主要是受实际利率为负的影响,甚至相当一段时期贷款利率也为负,这加速的泡沫生长。

  而中国家庭唯一可以逃避掉这种隐形税收的方法就是抵押贷款购房。抵押贷款购房的家庭减少了他们在银行的存款净额,这实际上就是中国房地产投机的根本原因,因为中国没有其他资产可以投资。比如债券,央行认为的压低了债券收益率,毫无投资价值。股市的确在2004-2007年形成了历史性的牛市,但是从2008年中国央行出版的内部论文集可以看到一种观点,通过再融资手段从股市回收流动性成为一种长期的潜在政策选择。

  不过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不能提高实际利率来控制流动性呢。实际上,中国官方对于负利率政策的解释是防止国外投机资本流入,当然背后的原因在于负利率可以使得央行可以以最小成本进行对冲操作,缓解它的两个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两个政策目标是:保持利于出口的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和国内价格稳定。所以回收流动性,采用的政策工具,就是票据、债券以及准备金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

  实际上,金融政策主要是试图让中国制造业用于廉价的成本以及具有竞争力的汇率价格优势,但是光有金融政策还不足以构成强烈的正反馈循环。所以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中国对于能源、电力等领域的价格控制,这实际上也是为了保证制造业的优势,通过补贴能源、电力企业,使得制造业企业能够获得低廉的成本,使得产品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用户出口。这种要素补贴,挤压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相当于利用要素工具,使得沿海制造业可以对全国其他地区和非制造业征收一种隐形税收,这是一种典型的转移支付手段。

  一手控制资金成本,一手控制要素成本,两手都要抓,两首都要硬,至此中国经济的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循环便正式的构成了,国家通过要素控制和负利率的两种对于老百姓的隐形税收以及汇率的控制使得中国产品极具竞争力获得大量外汇,而因为金融汇率、资本账户、利率的操控,又反过来引导更多的资本进入制造业和房地产投机。

  所以我们看到,负利率、要素价格控制的政策又推动了房地产投资热潮以及相关制造业行业的投资,大量的投资导致制造业的行业出现竞争加剧和过剩,加上房地产投机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使得整体收益下降,经济使得更加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拉动。

  同时,负利率下的收入效应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反而飙升,可支配收入大大减少,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制造业只能盯着海外出口,无法启动内需。从而导致中国自2004年以来,严重依赖于出口和投资局面,在这种循环的运转下,外汇储备才获得了惊人增长,所以外汇储备的这种巨额增长,对于老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都被隐形征税了。

  所以只要这一循环模式不被打破,外汇储备越增长,出口越厉害,中国老百姓越受负利率政策的压制,国内消费需求会约少,只能参与房价投机,导致房价会越来越高,直到某天链条崩溃。所以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当外部需求减弱,中国这一循环被阻塞,中国只能启动规模的内部基建刺激。然而这种宽松的政策使用的恶果就是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负利率政策,这以影响延续到今。

  实际上,中国城市化的住宅拥有率2002年已经超过了82%,目前已经超过90%,这10年间的拥有率增长仅够10%,所以过去10年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不是住宅拥有率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导致的,而主要由于房地产的资产属性导致的,特别是2003年后,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后,加上中国没有房产税,导致房产的闲置成本不高,所以房地产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内部需求,这一需求是纯投机性的,中国家庭的债务整体也爆发性的增长。

  然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有2个恶果是目前政府担心,这两个恶果都在已经展示过它的威力。即,地产价格使得制造业企业的人力、固定资产成本快速上涨,这会抵消要素控制等手段带来的成本控制的好处;另外的就是已经在阿拉伯世界轰轰烈烈上演的通胀引发的政治问题。

  而要扭转制造业成本问题,必须放松对于利率的控制;这也是控制通胀的重要手段。作者在书中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有更加翔实的观点阐述,这种阐述既表现了作者的理论素养,又带着对中国政治传统以及中央和地方博弈的深刻理解,如果你对这方面有兴趣可以从书中找到你想要的数据和观点。

  我们老百姓更加感兴趣的是在现行政策下可以做点什么。作者暗示,18大过后,新任领导班子可能会花一定的时间来巩固权力,所以先行的负利率可能还会延续。因此,在这一政策引导下,房地产价格还有上涨的,由于有成本和汇率价格的优势,出口产品不会太差,中国需要一定的转变过程。

  而看得更远一点,中国的房地产价格风险已经积累不少了。特别是当以下条件发生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应该离场的时候。

  作者指出风险主要来自于:汇率不在盯住美元从而渐进的提升波动空间之后开始进行国内的利率自由化改革,从而终结负利率;证券投资组合资本向家庭开发后,中国证券交易市场加强管理从而让投资者相信证券是可靠的长期投资,使得房地产不在成为首选;或者房地产价格下跌20%从而导致房地产投资实际回报为负;对房地产采取更多的征税措施,提高房地产的持有成本;10年后60、70年代的人为了养老开始出手多余闲置的房地产投资,导致市场供给增加,从而降低价格。

  当有一天,我们看到新闻媒体上有关上述几个问题的苗头的时候,我们知道应该寻求其他安全投资或许泡沫时代就该终结了。认清泡沫的实质,帮助我们安全的读过泡沫的一生,这或许就是这本书对于我们家庭和个人最大的价值。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读后感(八):有关中国经济的一本好书

  有关中国的经济前景,成为了国际讨论的热点之一。目前国际上分为看涨派和看衰派。如斯蒂芬罗奇,罗杰斯一批都全力看涨中国的经济前景。但随着进入2012年来国际经济形势恶化,中国人力成本优势减弱等一系列原因。看衰论再次抬头。

  诚然,国内的经济前景需要来自国际专家的专业建议,但是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论著,为唱空而唱空,没有坚实论据,没有专业分析过程。这无疑将使国人失望。目前弥漫于企业和消费者的焦灼情绪日益浓厚,企业的投资信心不断降低,但是理论界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声音,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恰到好处的。

  这本书对于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的表现给与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在出口萎缩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化解了风险。但是存在着明显的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作者通过图表和数据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作者认为中国主要的是利率管制,通过利率管制使得人民投资渠道有限,人为的使得经济结构过于集中,房地产泡沫过大。使得企业的利率成本不能真实反映资金需求,企业的发展存在粗放化现象。

  在“给出药方”这一步骤中,尼古拉斯首先提出了解决不平衡的第一个手段——财政政策。他提出要减少个人税收,增加政府在卫生、教育、福利和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提高国有企业上交给政府的分红等财政政策。其次,他提出要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这才是实现经济平衡的关键所在。他一针见血的指出:金融改革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引入复杂的金融工具,也不是加速开放资本账户管制,更不是拓宽外国金融服务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渠道,而是最简单的一点——政府停止重新确立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在这一点上,尼古拉斯重点分析了全民瞩目的房地产过热现象。

  作者这边书不花拳绣腿,论据详实,言辞恳切。值得对中国经济关心的人一读。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读后感(九):编辑把脚注尾注都删了吗?

  本书编辑你好!

  这本书里那么多数据,基本上没有注释数据来自何处,文末也没有参考文献列表。我相信拉迪的原书不是这个德性的。国内引进的拉迪的其他几本书都没有这个问题,无论是九几年出的《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还是零几年出的《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是每章末尾上百条注释,每个数字都是有凭有据的。

  本来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生生让你们中信编辑弄成课外读物了。(排版花哨业余什么的就不谈了。)

  我想说的是,注释和参考文献也是学术著作的一部分,把这些删掉了,效用减少了一半。研究成果是讲证据的,你们把拉迪呕心沥血收集整理分析的数据来源都删掉了,变成无根无据来源不明的空话,拉迪知道了不会冲过来撕你们嘴吗!

  如果你们没有意愿或没有能力去好好做书,就把版权让给更严谨的出版社和编辑,不要糟蹋了书!你们搞出来这么个玩意,害得读者想看个完整正经版都看不到,你们家里人知道吗?

  亚马逊上买了这本书的用户几乎都在抱怨“作者用了没有出处的数据”,作者冤死了哇!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读后感(十):失衡的中国经济增长及其拯救

  失衡的中国经济增长及其拯救

  评《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

  当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还在争吵不休的时候,更多的人已经厌烦了这种争吵。当然,对于关心中国经济的人来说,更明智的办法是平静下来,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将其放到世界经济的平台上考虑下一步的战略规划。这本《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是用一位美国人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经济的成果,或者说是“第三只眼睛”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得失。由于是中立的研究机构及研究学者,书中没有任何的偏袒,对于中国政府引导中国经济走出危机进行了正面评价,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毫不客气的批评。这个客观公正,也许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也是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最好的注解。

  由于中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中的优异表现而举世瞩目,各国政府智囊和研究学者纷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但因为“屁股决定脑袋”的原因,很多分析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从研究一开始便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现象与问题,给读者也带来了一定的蒙蔽。即使是中国内部的学者或专家,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上至政府官员、专家,下至民间学者、普通老百姓,同样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有着各种切身的体会和不同角度的看法,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会代表一些集团或者阶层,而难以把事情看透、把问题说清。虽然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是对于中国的经济问题,我们还想听一听比较客观的看法和建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可以算得上一本好书。

  说是客观,主要原因是作者尽量引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说话,运用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而不增加过多的自我判断和预测。对于援引的大量数据,从经济增长要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去分析;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从一个研究学者的角度去推理和分析。对于近年来的金融危机,作者首先肯定了中国政府在危机应对中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判断:这种临时性调整的政策,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失衡”。作者进一步提出:在未来的经济改革中,如果不对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外向型经济进行调整,从增加国民收入入手振兴国内经济,这种“失衡”势必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我们自己的事情,应该是我们自己最清楚。当我们说起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今年的中国经济情况的时候,我们回想起什么?从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所说的“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可以看出大国总理对于问题认识的深度,以及对于改革迫切性的肯定。国内学者吴敬琏对于“上交所如赌场”的定性,也反映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成熟,一些行政手段的过多干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仅仅是一项房地产的奇迹性增长,对让其苦不堪言,其对于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的合谋更是痛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政府对其又很难有实际的举措来制止。这些事情在于中国人来说,可能容易引发出一些带有情绪的语言,但是在这本书中,却是没有。

  2012-8-3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