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雍正反腐启示录》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雍正反腐启示录》读后感10篇

2022-05-18 02: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雍正”和“反腐”都是热门词。受电视剧和网络小说的影响,雍正很忙。然而很多人关注雍正——甚至知道雍正这个人,可能都是因为那些虚构的风花雪月的故事。历史上的雍正和电视、小说中的雍正完全不是一个人。研究清史的开山祖师孟森虽然主张雍正篡位(当然这点我不敢苟同),但也肯定雍正的执政能力和政绩:

  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要之圣祖诸子,皆无豫教,惟世宗之治国,则天资独高,好名图治,于国有功,则天之佑清厚,而大业适落此人手,虽于继统事有可疑,亦不失为唐宗之逆取顺守也。

  世宗承圣祖宽大之后,宗理名实,一清积弊,亦未尝立予惩治,自能洞见外省情伪,此政治一大刷新......世宗初政,精核如此,久而不衰,雍正朝事,又是一种气象。虽多所责难,亦不轻于戮辱,一未视朝士皆出其下,予智自雄,较之高宗,尚为远胜。

  而反腐只是雍正诸多政绩中的一部分。“反腐”在当下的大热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雍正反腐”这个话题也是由来已久,近几年又得到某都宪的墙裂推荐,也大热起来。

  本书架构非常明晰,首先通过介绍朱元璋反腐、刘瑾严嵩贪腐、崇祯失国原因、康熙朝的贪腐问题来揭示雍正决心反腐的原因,然后着重说明雍正的反腐策略:打击朋党、清查亏空、建立相关制度、提拔反腐人才,最后总结雍正反腐的得与失,给读者以启示。作者对雍正的各项政策解说到位,从雍正打击允禩一党、年、隆巨贪说起,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对年隆的一生作了简要说明,并启示读者:雍正反腐极有决心,对贪腐零容忍,有遇神杀神之势,即使是年、隆这样关系密切、立有大功的亲朋好友也不例外。会考府对现代人而言是一个稍微陌生的概念,作者详细介绍了会考府的成立背景、功能、具体工作,同时又以雍正的十弟、十二弟两位亲人的亏空说明雍正的决心,对当下的反腐极具启发意义。雍正为反腐以铁腕手段力排众议改革以前地方官乱征收“火耗”的弊政,实行耗羡归公制度,又以这笔收入高薪养廉,一举多得,可见雍正头脑灵活。此外,作者对于涉贪的曹雪芹家族等“江南三织造”的败落也做了简单说明。雍正曾有名言:“从来君道莫大于用人、理财二端”。雍正对于用人很有一套,雍正一朝能吏辈出,作者仅以田文镜、李卫、杨文乾三人为例,让读者一窥雍正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

  反腐败既要靠人,也要靠制度,而且更需要制度的支撑和创新。法律作为制度的最高形态,应该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雍正反腐的决心很大。即便贪腐官员畏罪自杀,也不许其得到好处。他说,贪腐官员“料必以官职家财既不能保,不若以一死抵赖,留赀财为子孙之计”。为使贪腐官员的“狡计”落空,他令督抚将犯官“嫡亲子弟并家人等”严加审讯,“所有赃款着落追赔”(《上谕内阁》,五年二月初三日谕)。同时,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耗羡归公后,它的用途,雍正规定是三大项,一是给官员的养廉银,二是弥补地方亏空,三是留作地方公用,用以清补亏欠。明清两代,官俸都很少。雍正不要官员枵腹办公,“恐各官无以养廉,以致苛索于百姓,故于耗羡中酌定数目,以为日用之资”(《雍正朝起居注》)。养廉银制度实行之后,雍正对官员的约束就更严格了,“倘有再私受规礼者,将该员置之重典,其该管之督抚,亦从重治罪”(《朱批谕旨·王士俊奏折》)。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2016年12月号P122~123)

  ---------------------------------------------------------------------------------------------------------

  原创稿件,反对任何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号以及自媒体未经允许以任何形式不署名的转载,

  若转载或商用请致函致电商洽(qq:472176745)索取修改版。但是,欢迎转发和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翻开历史,鲁迅看到的是“吃人”,吴晗、王亚南看到的则是“贪腐”。

  千枝万叶,单表雍正。

  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看看雍正的反腐措施:

  1. 打击朋党,是为了粉碎团团伙伙、帮帮派派,拆散他们的联合势力,使众多官员紧紧围绕在以雍正为核心的清庭周围;无非是打击反对势力,打击离心离德的分裂势力,保住自己的权位。

  3. 高薪养廉,这是伦理、道德之外的经济手段,但官员根本不理你这一套,照样贪腐,说明道德约束、孔孟之道软弱无力。说明你只会用招,不知道进行制度建设,比如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并不是在你任职期间全部发放给你,而是留出一部分作为质押,如果你为官期间清廉,没有犯错,退休之后才可以领取。否则,除了法办你,一分钱也不多给你。

  二

  于是,这就很可笑了。两个盛世之间夹着一个恶世?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康乾盛世不过是驴粪蛋而已,而如果雍正一朝,经过反腐治理,没有一个官员不是清官的话,为什么不被同样称为盛世呢?所谓“康雍乾盛世”才对啊,因为雍正朝的腐败我认为后期应该是有所收敛的,相比之下,他这一朝要比康熙、乾隆朝贪腐要轻,难道反腐的朝不是盛世,反倒是维持外面光的朝是盛世?你反腐了,大家都知道你朝有腐败,而且很厉害,就说你这朝不行;你没有反腐,大家不知道你有腐败,或者知道有,但不知道如此严重,比如金银以吨计,钞票以亿计,你这朝就是盛世?

  难道就无药可救了吗?

  三

  相比之下,中国的官吏大都以当官发财为己任,当官做老爷,得有人伺候着,而美国的官员大都以为选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己任。有人肯定会跳起来说我是崇洋媚外,没办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我说:以洋为镜,可以知优劣,你不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你宁可代买外国的奶粉,也不愿意让孩子喝中国的毒奶粉?

  此人只能美国有,中国哪得见踪影。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中国人把做官当成是一种买卖来做的原因了。

  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在为纪念肯尼迪而写的One Brief Shining Moment一书中回忆道:只有家人和少数几个好友知道肯尼迪将其薪水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既包括作为众议员的薪水,也包括后来参议员和总统的薪水,并在新教、犹太教和天主教事业和相关组织之间加以分配,而条件是接受捐赠方不许公开捐赠者是谁。你可能会说:那是因为他爹有钱,可是一个富二代,为什么会免费为选民、为国家服务,而不是官商勾结拼命捞钱呢?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没有机会贪腐,那为什么没有机会贪腐呢?问题逐渐问到根子上了。因为官僚制度使然,官员都是民选的,一切都透明,即使你不想让他深入群众,拦都拦不住;即使有什么藏污纳垢,也会被揭露、曝光(当然,也有没有被揭露的)。新闻机构、选民、反对党、司法机关,甚至是上帝都在盯着你,你想捣鬼不容易。有人还会说:这是因为美国人受到新教教义的影响,自己努力打拼,然后回报社会。但肯尼迪是一位天主教教徒,他的这一宗教信仰一度成为他竞选众议员、参议员和总统的障碍,在美国这样每4个人中有3个多不是天主教徒的国家,一个爱尔兰裔的天主教徒竟然选上了总统,而且开创了美国现代政治的先河。

  在其为父亲的Profiles in Courage写的序言中,卡罗琳•肯尼迪写道:“我的父亲教导我们,无论年轻还是年长,没有太早,也不会太晚,什么时候都可以为大众服务。他在总统就职演讲时提出‘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这是对他整个人生和职业生涯的总结,直到今天,它仍然像40年前那样正确(卡罗琳是在2003年写的,现在应该是50多年前了),时刻回响在我们耳边。……现在轮到我们为自己所处的时代重新诠释那份承诺的时候了。”

  四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 Malik)在其新书Navigating into the Unknown中指出:“工业革命大约从18世纪中期开始,其关键性事件包括《美国宪法》的确立、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和拿破仑战争之前的法国大革命,而蒸汽机的改进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开始。这一转变也导致了现代大学和拥有各自思想体系的政党的创立。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结构,促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并用宪政民主体制取代了封建制度。”

  可中国在推翻了所谓的封建制度后,并没有走上宪政民主体制,从慈禧想鼓捣君主立宪,时至今日,民主宪政成了歪路邪路。不仅如此,中国人的思维还变了态,他们不相信富人、资本家还能做善事,纽约市长是一个万恶的资本家,肯尼迪是一个花花公子富二代,肯尼迪一家想把美国变成自己家的,他们花钱收买人心,假惺惺,不知从中捞取了多少好处回去。中国人也不理解怎么官员还要倒贴钱,工资少了都不行,别说往外掏了;不但不理解,还认为他们沽名钓誉,居心叵测。

  是什么让美国的官员成了高大上,让中国的官员成了穷腐贱?为什么中国的官员想到的索取,而不是给予;想到的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而不是为国为民奉献;想到的是争权夺利,而不是解决问题,踏实做事?这是传统文化使然,还是民族固有的劣根性?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信仰的问题?

  仅靠当权者的反腐不能解决问题。作者指出,雍正反腐的失败是由封建专制制度本身决定的。首先,君主是国家的最高主宰,君主的意志凌驾于一切法律和机构之上(或者说法律和机构都是为君主服务的),因此,封建专制就是人治,君主的品性会影响国家的政治决策和发展走向。其次,君主的任何行为都是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雍正反腐不过是维护皇权统治的手段。

  那中国如何跳出这个死循环呢?敢问路在何方?

  你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

  为什么要加以区分?因为不同的立场会对雍正反腐有不同的认识。统治者不用说了,就是所谓的“赵家人”,而被统治者分为官员和老百姓,其中不包括做官的赵家人。有些官员会自觉地认为“我也姓赵”,所以,他们会在“忠君”和“爱国”之间进行两难选择,就像岳飞(民主体制则无此忧,他们没有君,只有一个国;总统宣誓效忠宪法,而不是国君);而有些被统治者也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们会觉得“明君”和“清官”跟他们是一伙的,是他们的大救星,其实,在统治者眼中,官员是直接的奴才,随时呼来唤去地驱使;老百姓是间接的奴才,通过官员治理百姓。但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不是一时的气话。我就算玩烂了,也不给你们,想得美,你也配姓赵!

  话说,某地衙署落成,天朝的外派大员望着气派的衙门,口吟一副对联:

  说实话办实事一身正气

  不贪污不受贿两袖清风

  衙役们齐喝彩,但该大员苦思不得横批,正在尴尬之际,从围观的人群中飘过来四个字:

  查无此人

  ......

  反腐,雍正在做,我们也在做,从古做到今,不同的时间,同样的目的。不得不感慨雍正的铁腕。

  作者以细腻不枯燥,通俗不失专业,易懂不乏深度的文笔和史学功底为我们讲述了雍正反腐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可鉴之处,让我们从这个角度了解了雍正。

  好吧,言归正传,说歪了。

  看完此书,心情真的很不好受,雍正如此勤政,其反腐的力度,铁腕手段,各种措施,如此强悍,到最后也难免人亡政息,付之东流。看着那些打老虎被雍正一个一个拉下马,痛快至极。

  不得不说,在这个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下,作者对主题的把握,语言的组织,轻重的分配真的很到位,多一寸则太长,少一分也太短。

  康乾盛世百余载,除康熙乾隆二朝这一百二十年之外,中间还夹着雍正朝的十三年。与自己的老爹和儿子相比,雍正王朝过于短暂,他本人的寿数也不算长。不过确实正像作者所说,雍正这十三年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极为关键的十三年,若是没有这十三年,康乾盛世便会早早结束,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十三年,大清王朝才将衰弱的速度放慢,才坚持到了二十世纪初才结束。

  从书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康乾盛世的这段历史那是相当熟悉,随便一件史实那都是信手拈来,有头有尾,有果有因,让你读起来既看到了热闹,也抓住了门道。有了作者为我们的分析,读者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瞬间就递进了一个层次,没有以前那么肤浅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