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国种族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美国种族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5 20:3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国种族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美国种族简史》是一本由[美]托马斯·索威尔(Thomas Sowell)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一):美国种族简史——总结启发

  美国多种族但并不存在所谓“少数民族”的基本国情形成是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而非某一特定时期逐渐形成的,而且构成其国家的多种族也并不是分配在同一地区,正如书所说,美国民族的形成实乃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观,美国多民族的“融合”和“差异”也被称作“美国百衲衣”。所谓的美国的“种族歧视”也并非单纯地指美国白人和美国黑人之间的矛盾偏见

  书中分欧裔美国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德国人、犹太人)、亚裔美国人(华人、日本人)、非裔美国人(美国黑人)、拉丁美裔(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介绍了美国的种族构成,虽然不能涵盖美国所有的种族,但是已经尽量详尽的介绍了美国多种族形成的关键。在每个章节中,作者通过从原种族或原国家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社会地位发展、政治地位发展、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第三代对比体现的进步、教育以及文化价值观对该种族的影响等等角度力图全面介绍该种族在美国的历史、对美国文化影响和该种族在美国的现状尝试在对比中给予读者启示

  1、欧裔对美国文化的形成至为关键。

  爱尔兰人抵美后的早期历史,大体上奠定了之后的新移民在美国城市经济和社会中的营生的标准方式。爱尔兰人在美国打响的第一炮是在政治方面,一度在多个大城市连续几十年直接控制着市政机器

  而德国人在美国人工业、教育、军事防卫、饮食、娱乐活动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德国人在美国推广各式各样天真活泼而且适合整个家庭公开场合开展的娱乐活动。例如,和圣诞树一样牛肉香肠、汉堡包和啤酒已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必备之物。美籍德国人的正真历史,不在于他们为自己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们对美国工业、科学、文化、军事实力和娱乐活动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移民美国的犹太人不是来自某一国家或属于某一文化,而是来自许多国家兵分属不同的文化(塞法迪犹太人,寄居在西班牙、葡萄牙数世纪的犹太人;德国犹太人;东欧犹太人——正真大规模赴美移民的一代)。除此以外,美国犹太人的向上流动——跨越广泛的经济、思想、社会和政治领域——可谓史无前例无与伦比。从某种意义上说,犹太人是美国成功故事典型代表人物。虽然如此,其成功是罕见的,却不是独一无二的。

  今天都美籍意大利人,多数是从意大利南部移民美国的那部分人的后裔。意大利人具有严重地域意识,且北方的人一般瞧不起南方的意大利人,这源于其独特地理环境因素——农地被丘陵和高地分割,没有方便的水陆交通工具;意大利的南方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大部较贫困文艺复兴也是起源于工业发达的意大利北方地区;美国的黑手党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岛成立的黑手党,其发展随着意大利移民二散布世界各地;意大利人视家庭为最重要的社会组织,信奉着“与道德无涉的家庭主义”,不太重视教育,是“家庭血汗工厂”的代表种族;也是意大利移民为美国带来了“包工头”制度;意大利人与中国相处的最好,是因为拥有较为相似价值观和生活作风

  2、亚裔在这本书中单独分成一部分介绍让我觉得十分惊喜

  现实是,所谓的华裔、日本裔在美国种族只占了十分小量的比例,对美国文化的形成也并没有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之所以重点介绍,在下认为是由于这两个种族在美国的发展遭受了巨大阻力甚至是种族歧视级别待遇。如今的美籍华裔、美籍日本人取得了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水平高于美国平均水平的成就可称作是不利条件下取得的重大成就。(华裔在《排华法案》生效期间,对于在美的华人来说,过正常的社会或家庭生活的一切希望都落空了。1941年末日袭击珍珠港,导致在美日本人遭到集体隔离,遭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有的成果几乎一夜之间被毁,虽然后来看来,这样的毁灭是“不破不立”,给第二代在美日本人带来了新生。)

  3、美国黑人的历史——十分详尽的一章,也是理解美国黑人历史和美国黑白人种族歧视的重要一章。

  首先,美国的奴隶制,单纯从物质角度看,其标准和待遇都要好于其他地方的奴隶制。美国是奴隶制能够繁衍后代并按自然规律保持人扣增长的唯一国家;美国的奴隶通常能靠吃低质量食品来填饱肚子,其住房甚至好于同时代欧洲农民工人的住房条件。其次,美国南方和美国北方的奴隶制相差甚远,即使实在南方,75%的白人根本不拥有奴隶,奴隶大部分存在于需要集体大生产式的种植园,这种差压也导致美国南部的几个州,历来在种族问题上的态度都是最极端、最不能让步的。除此之外,在美国,将非洲人抓来奴役,从一开始便存在着激烈讨论,也因为如此,在美国社会条件下形成了一种为奴隶制开脱的种族主义理论——这使得即使林肯这样主张废奴的人士也对废奴的后果忧心忡忡。尽管在南北战争以前,就有过大量的废奴主张,但是在轧花机发明之后,这些主张和努力也只能化为泡影。最后,即使《解放宣言发表之后,也并不是所有的奴隶就能在一夜之间成为自由之身的,无论是自身没有形成摆脱奴隶主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还是被债务劳役亦或是因为没有受到教育而被奴隶主隐瞒《解放宣言》继续被奴役。

  第三类黑人——西印度群岛人。西印度群岛只不过是这群奴隶前往美国的一个中转站。当地的奴隶制度往往比美国本土的奴隶制度还要残酷。受私利驱使的监工往往不能像美国奴隶主一样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如何对待自己的土地和奴隶。当地还有更为严重的按照肤色深浅将黑人分为不同等级的制度。

  总之,无论哪个种族都不像黑人那样不得不从如此低的起点上赶上来,着实不易

  4、拉丁裔美国人——作者介绍了波多黎各人(Pluto Rico,原名圣胡安,由哥伦布发现,后被西班牙殖民400年左右,发生数次大屠杀,人口最少时只有原人口的1/10,美西战争西班牙失败后,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一部分。在航班通行前只有很少的前往美国本土的移民)和墨西哥人(1821年建国,在此之前一直被西班牙殖民统治,由于拿破仑战争导致了西班牙王朝覆灭,墨西哥人民争取独立得以成功。后来美国和墨西哥发起了一场争夺德克萨斯州的战争,墨西哥失败后,被美国割地占领了墨西哥1/3的领土,比如加尼福尼亚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等——这便是美国西南部出现大量西班牙风格建筑名称原因。墨西哥的移民浪潮至今存在~1981年出版的本书。)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中信出版社有太多好看的书,这本书就是其一。

  《美国种族简史》为美国托马斯·索维尔所著,中信的这本为沈宗美翻译全书按移民的地区来分,分为来自欧洲的、亚洲的、非洲的、拉丁美洲的美国人。

  美国历史之前在中学已经学过,包括移民和南北战争等,印象颇深。

  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触是,这是每个民族在美国的奋斗史,由他们的发展奋斗史想到国内的阶层奋斗史。

图来自必应

  当然,如果想移民或者想留学美国的国人,也可以看看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哪些地区哪些民族和我们稍微好相处一些,知己知彼,方好相处。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每一个民族的先祖要么是主动要么是被迫来到这片土地生存,每一个人因自己的身份或是种族经历了不一样的生活。如果说阶层是一个金字塔的云梯,每一个人都在往上攀登,只是时间或者捷径有点不一样。

  通往云梯的路上,需要收入年龄职业、教育、生育率、种族歧视、政治、抵达时间、定居地区等装备来给自己加分

  一下通过几个表格来看看移民种族分类情况:

  1:欧洲

来自欧洲的移民

  2:亚洲

来自亚洲的移民

  3:非洲

来自非洲的移民

  4:拉丁美洲

来自拉丁美洲的移民

  关于移民性质:最初的意大利南方移民、德国人、华人、日本、波多黎各人和墨西哥人移民都是试探性考察性的(其中日本不同于其他种族的是,靠政府支持去选拔一批严格挑选的优秀公民,非富非穷的中间层受过教育勇敢的青壮年去寻找经济机会)。青年男性居多,早期是劳工性质的准备攒钱回国发展的,要么是觉得生活质量比国内好,再赞助妻儿家人亲戚来美定居。

  爱尔兰人因为战争灾荒是举家迁移到美国的;犹太人因为压迫被杀害也是举家被迫移民到美国;黑人是被迫贩卖到美洲当黑奴的。

  关于对抗处事:在先祖们遭受外租欺压时,爱尔兰和意大利人,会用武力暴力组织反抗。但是犹太人不,他们是分散的零星的,这就造成了他们面对逆境时是靠智慧策略韧性来对抗。如果犹太人运用武力,寡不敌众鸡蛋骨头,只会带来更大伤亡。

  犹太人和华人、日本人面对歧视,所用的处事原则差不多,华人对于在外歧视,也是尽量低调不张扬,这和中国人的道家崇尚清净无味反对斗争思想有点渊源

  但是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反抗形式又有区别,主要在于爱尔兰是遭受外族(英国殖民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压迫,所以他们的反抗带有民族性质。但是意大利南方地区因为地理位置气候不同,南方的农民遭受的压迫来自本国人,他们采取的方式是以家族中心报复一些受欺负行动

  爱喝烈酒的爱尔兰人,可能是个大老粗,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会捅娄子,但是意大利人不会,他们大部分都会安分守己,这个从他们各自的历史经历有着紧密的关系。爱尔兰人可能就是个小混混,吵吵又能瞬间和好的无厘头类,但是意大利人,要是真打起来了,会涉及到人命关天事情。他们一般不惹事,一旦惹到了就是大事,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要轻易去惹意大利人,他们比较耿直

  在分析南方意大利移民时,早期移民体格瘦小,后来有所改变。分析原因是一方面可能是营养跟上,另一方面是意大利南方居民世世代代都群居在一个村落,近族通婚近距离通婚可能会影响到后代的体格。同样犹太人也有过类似经历。

  关于歧视:华人在1882年《排华法案》禁止在美的华人入籍美国国籍实施苛刻的移民限制,导致当时实际是试探性的青年男子,因遭受的各种职业歧视,既没有足够的钱回国见妻儿,也没有办法定居美国成为美国公民,而且当时禁止华人和白人通婚。这一点在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的《扶桑》里面可以看出当时在美华人的写照小说中扶桑就是被骗被拐被偷渡到美国被迫做了性工作者,期间有位白人少年对其情窦初开她也暗生情愫,但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是种族不同带来的隔阂,白人少年终娶她人,后来,相顾无言,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因为美国政府的歧视和移民控制,导致在美的中国男女比例失调,于是产生了随之而来的连带效应:偷渡而来的大量性工作者和各种妓院赌场鸦片馆的开设。我们不敢说,一种好的制度会带来怎样好的效果,但是一种不好的制度,势必会有其蝴蝶效应。终归,这些好与不好,都给历史去评论

  这种压制和歧视,直接导致最早一批去美国的华人孤独终老,没有后代,没有妻儿和家庭,也意味着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暴乱或者消极。1943年,美国撤销《排华法案》,期间历经61年。这也侧面反应出华人融入美国的圈子,足足断了一代人

  当然这本小说里面,也大量描述了唐人街的兴盛繁华以及暴乱。

  亚洲的华人和日本人,在美国遭受排挤之一原因是他们过于勤劳,干活任劳任怨。这就使得他们的到来,拉低了整体职业劳工的待遇水平,抢了大部分本土劳工的工作机会及待遇。这种竞争机制,遭受当地人的仇视和抵制。

  犹太人在二战时东欧所遭受的迫害,在影片美丽人生》和《辛德勒名单》里面有很深刻的描述。而黑奴所遭受的奴役,在《飘》里面也有描述南方的种植地和黑奴的贡献。

  大批的移民之间,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种族之间,因地理位置或是宗教信仰不同,去美国移民的时间不同,之间也存在矛盾重重。比如中国早期广东台山移民和后期的香港移民,早期的因为时间洗礼和融合,大部分已经在经济和社会上取得成就,后期去的移民,反而出现骚扰本族移民的情况,互相看不惯。

  关于求助:华人和意大利除了无法控制的事情,一般不会求助机构插入;日本人除了向家庭或者内部本族社区求救,一般不会向公共机构伸手;爱尔兰人在贫困时期依赖公立慈善机构;犹太人自己创办慈善机构;黑人和波多黎各人倾向求组慈善机构。

  关于婚姻家庭忠诚度:爱尔兰人抛弃妻儿很多。意大利人,因为自身价值观和家庭荣誉度影响,几乎不存在这种情况。华人和日本人、墨西哥人家庭稳定,离婚率低。

  关于妇女工作职业:犹太人妇女和意大利移民妇女在美国几乎不做女佣,甚至性工作者在后者种族中几乎没有。前者犹太人因为历史原因,不愿意离开子女,她们大部分选择在家务工;意大利南方移民是因为传统习俗不能抛头露面而且妇女的家庭主要职责是要照顾家庭。

  关于擅长:因为各自的文化和技能不同,移民后所擅长的技能也随之不一样,比如犹太人几乎没有农民,他们在欧洲散居的性质导致大部分犹太人善于经商,于是在美国改革派的煽动下去乡下开垦农田的犹太人几乎都是失败的;但是德国和意大利人就很擅长经营农业,大部分是当地开荒的农场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善于运用管理人才也是很重要的。

  关于教育:因为价值观不同,犹太人比较重视教育,即便在刚开始最贫困的时候,子女也会干活,但是不会耽误上学。父母不会让他们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犹太人因为世世代代散居以及遭受过的歧视迫害,对于家庭和子女,尤为团结和在乎。

  但是意大利人就不同了,她们大部分不太重视教育,认为上学改变不了现状,子女提前辍学提前打工更有利。

  不是所有民族是靠受教育去崛起,意大利人、犹太人、日本人就不是。第一批都是靠体力活农业商业等不需要受教育的职业取得经济成就,进而资助第二批子女去接受正规教育进入专业阶层。后来是通过教育优势来巩固经济地位。

  关于融入忠诚度:值得一提的是,一战中,有千千万万的德裔人加入美军与德军作战,指挥美军的潘兴将军是德裔人;二战中,指挥美军在欧洲登陆并打败德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德裔人;另一位空军上将卡尔·斯帕兹执行讲德国城市变为废墟的轰炸任务也是德裔人。

  另一件事情是:日本在最初以及20世纪,去美国移民最多的地区是广岛。随之而来的是,移民过去的日本人汇给家乡的钱很富裕,广岛因为这,被建成工业中心,后来也成为二战中的一个首要军事目标。是祸是福?终究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

  二战时,有30多万名日裔美国人加入美军参加二战,在太平洋战场,因日裔人担任翻译破解日军电报密码。

  关于代沟:随着第二代美国本土出生的移民子女的出生,第二代和第一代的代沟明显呈现,这表现每一个第一代移民人身上,他们先祖以及祖国身上的传统和文化以及价值观都深深地烙印在其灵魂里,但是第二代子女就不一样了,他们出生在美国,接受当地的教育,思维文化和价值观信仰都和父母们不一样,对于本民族认同感没有父母那么强烈,比如华人,华人第一批热衷于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但是其子女所受的文化氛围和教育远远不能认同这一点,双方只能互相妥协。

  日本的第一代结婚较晚,与第二代土生土长的子女年龄差距大,代沟更深,体现在语言上、宗教信仰、政治观念、婚恋观。

  关于文化和价值观不同:同样住在贫民窟或者集中居住地,爱尔兰人酗酒不讲究卫生导致传染病和瘟疫爆发;但是犹太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犹太人注重整洁卫生。

  总结:从金字塔式生态继承格局来看,按照时间来统筹,爱尔兰从底层慢慢往上攀爬,底层的空缺会由后一批接踵而来的移民来填补,每一个移民的先祖几乎都是从底层开始过渡,慢慢地,从最低薪酬待遇最累最脏最危险的工作岗位过渡到稍微轻松的收入高一点的职业。爱尔兰人从贫民窟走出,爱尔兰人成了房东和老师,意大利人搬入成了租客和工贼;意大利人后面是犹太人黑人波多黎各人来接替(搞笑的是在黑人迁入意大利人地段时,意大利人不愿意搬走,与黑人摩擦较多)。

  没有技能的移民,靠农业或是最低岗位慢慢渗入上层或是专业层;有技能的熟练工移民靠着自己的手艺或者技能打拼家族企业;第二批移民子女基本被同化;通过经济取得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以供子女接受良好更高的正规专业教育,然后通过通过政治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在文化上、职业、居住成功融入美国社会。不管怎样,都在奋斗中。美国种族简史,是各民族的奋斗史,上一代留给下一代的,不仅仅是储蓄,知识文化和价值观等也是一笔遗产。在融合的道路上,有快有慢,掌握技巧,融入地过程更能轻松一点,这不是一部轻松的奋斗史,背后有无数无奈勤奋的印迹,后来者是踏着先人的脊背走向高层。

  最后用一位著名史学家的话结束:我们并不沉湎于过去,但过去却纠缠着我们不放。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三):美国种族简史——简单总结

  第一章 美国百纳衣

  美国作为一个种族熔炉国家,包含了各色各样的人种、文化,各族在收入、职业、失业率、生育率、智商等各方面也有非常大的差距,种族之间的斗争也时有发生。美国的种族不是同一时间到达的,相同的种族也没有分布在同一地区。种族的地理分布差别影响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方式。人们提到美国人,不会去想他是来自于哪个种族,只是想到他是美国人。然而深层次的种族差异并没有真正消失。

  来自欧洲的美国人

  第二章 爱尔兰人

  爱尔兰人是从城市行业最底层做起的,几代人的挣扎最终在政治上打开了局面。爱尔兰人备受英国的剥削和压迫,贫困饥饿的生活让他们走上了移民美国的道路。

  爱尔兰人走到哪里就把教堂和学校建在哪里,但是酗酒和打架斗殴的恶习一直难以根除。移民后是而爱兰人依然从事着最艰苦贫困肮脏的工作,而后慢慢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经济状况仍然进步缓慢。爱争强好斗的爱尔兰人与其他种族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能和谐相处。而今的荷兰人以及非常的美国化了。

  第三章 德国人

  德国人移民到美国中仅次于英国人的种族,当时德意志人离开家园很多是靠着做契约奴来付清自己的船费。虽然初到美国历经磨难,但是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勤劳、做事周密、节俭的美誉。不得不说德意志民族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民族,各种发明改变了世界。德国人在教育、艺术、科学、医学等各个方面都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第四章 犹太人

  犹太人不是来自某一个国家或属于某一种文化,而是来自许多国家并分属不同文化。犹太人很早之前就作为少数在欧洲各国生活了几百年。犹太人不信奉基督教几百年了不断遭受迫害,他们散落在欧洲各地的孤岛之中,但又竭力保持着犹太的传统,欧洲犹太文化的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和敬仰,犹太人的品德有好多后来都成了美国的道德规范。犹太人被欧洲部分国家驱赶然后陆续到达美国,在美洲大陆上犹太人做货郎发家。最早到达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和19世纪80年代到达美国的东欧犹太人长期存在着种姓般的区分。犹太人虽然非常密集的聚集在曼哈顿地区,但是和其他贫民窟不同的是犹太人聚集的区域拥挤而又健康整洁,,犹太人格外重视家庭。犹太人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面对各种不公正待遇各种打压,犹太人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不断的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因此,当今社会的美籍犹太人取得了罕见的成功。

  第五章 意大利人

  移居到美国的意大利人多数市来自意大利南部的居民,意大利的先天的地形造成了意大利各地文化差异,农民和工人在那个年代地位非常低下,教育进展也非常缓慢。意大利南部移民是非常独树一帜的,迁徙美国后又大批返回祖籍,这在美国是非常奇特的。意大利人在美国的居住模式仍然具有意大利地区主义特征,多半是劳工,包工头制度在意大利移民中短暂兴起。意大利人的崛起并借助于教育被人视为必经之路的教育等相关职业,他们苦干节俭。

  第六章 华人

  华侨的存在是一种世界现象,美籍华人是世界华侨大军中一个极小的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对华人是爱憎兼具的,时而鼓励时而限制,许多华人作为合同工或者依靠向美籍华人借钱来到美国,美国人对于华人的态度是非常苛刻粗暴的。华人在夹缝中求生存,互相照顾自己同胞中的贫困者。今天的美籍华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在职业和居住方面融入了美国社会,但是他们仍然保存着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种族认同感,

  第七章 日本人

  德川家族的军阀统治被推翻后,日本从一个闭塞的小岛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变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的国家,明治时代的日本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是非常包容开放的。众多美国移民中,日本人坚定执着的争做模范公民,与其他国家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是日本的移民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优秀公民。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之后很多日裔美国人遭到了拘留,对他们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日裔美国人在二战中被派往最惨烈的战场,参与到二战中去。这种忠诚的精神赢得了其他美国人的接纳和支持。目前的日裔美国人就业率和教育水平都非常高。

  第八章 黑人

  非洲黑人

  黑人是在违反其自身一直的情况下被强行带到美国的唯一种族。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奴役中,他们的语言和文化逐渐消失,新的文化几乎完全在美国土地上形成的。关于黑人被抓来美国做奴隶自始至终都是非常有争议的,但是为什么黑人会沦落为永久的奴隶。南北战争之后部分黑人仍然遭受到一段时间的迫害。二十世纪大批的黑人迁徙到北部城市,引起了当地黑人和白人的愤懑,他们的起步是非常艰难的,黑人的教育发展非常晚,总体来,他们的经济地位是缓慢而稳步的上升的。

  西印度群岛人

  西印度群岛人和美国黑人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他们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西印度群岛的旧奴隶制度比美国南部的旧奴隶制度更加严酷,死亡率也非常的高。

  现在的黑人从极端贫困的境况到凭借财富、知识和权力三个方面进步,上升到与其他种族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谋求生存的伟大斗争中历经磨难,但最终市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第九章 波多黎各人

  波多黎各是巴哈马以南几百英里处的一个岛屿。热带岛屿、曾归属于西班牙。后来美国对波多黎各采取了军政府形势的行政管辖。他们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们的人口结构一直是所有种族中最年轻的。

  第十章 墨西哥人

  墨西哥人是最早和最晚来到美国的人,包括三次大浪潮及中间的两次大造反。第一次,铁路使大批墨西哥人去修建铁路。后来经济大萧条时期大批墨西哥人被遣返回国。二战时期美国人投身于战争中,农业劳动力短缺,就促使墨西哥人再次来到美国,战后大批墨西哥人来到美国最终也以遣返告终。后来移民法条有了明显改动,美国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没有非常严格限制。墨西哥人的教育发展非常慢,政治上也非常不起眼。

  第十一章 内涵

  种族继承关系、种族差异、文化、族内差异、歧视、身份和同化。

  美国种族史说到底也就是美国人民史,是一部由复杂种族和个人所组成的复杂集合体的历史。酗酒热爱政治又粗鲁的爱尔兰人;自律严谨肯干的德国人;善于经商重视教育富有的犹太人;苦干节俭重视家庭的意大利人;勤劳坚韧的华人;执着本分的日本人;懒散历尽磨难的黑人;格格不入而又追求男子汉气概年轻化的波多黎各人;一波三折生活艰辛的墨西哥人。这个复杂集合的过程交织着痛苦、成就和自豪。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四):想要了解美国大熔炉的可以一读

  一部美国黑人女权励志电影引发了我想要了解美国种族歧视,看完了托马斯索威尔的这本《美国种族简史》印象更为深刻,原本幼稚到以为美国种族歧视只是单纯为黑人的认识也让自己汗颜。美国是个大熔炉的观点是这个来的,这本不失所望。

  “肤色等级使西印度群岛的黑人民众内部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其程度比美国黑人要严重很多。“ 看书可以开阔思维和眼界是对的。以前对于黑人的认识过于狭隘,现在改观挺大的。

  “这个尚武的阿兹特克民族,征服并统治过许多其他的印第安那部落,包括哪些生活在后来成为墨西哥的那个地区的部落。战俘们被用来祭奠阿兹特克人的神灵,在修建精致的庙宇前,阿兹特克人当众挖出他们的心脏,尔后将骷髅头依次安放在架子上。“距离这么远又这么近,去年去了墨西哥刚好有机会去了阿兹特克文明的中心地带特奥蒂瓦坎的太阳月亮金字塔,漫步在死亡大道上,很遗憾的是自己就对于这段历史了解甚少。今年四月看了电影《启示录》讲的就是玛雅文明,里面一段展示祭祀的镜头就如这段文字所描述的这样真实展现。

  “存在于美国较为一般的状况是,黑人分为普通大众和肤色较浅的精英分子这两部分,而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起领导作用的人物多属后者。“这说明了啥?肤色较浅?言外之意还是说因为白色人种的基因比较优异?讲真,歧视无处不在。以前人在温州还没出过温州地界的时候,温州算是新富起来的地方,所以外来打工者特别多,当时温州本土人应该有一种特别的优越感,只要是外来打工一律称为“外地人”,这一称呼在我的印象当中带有贬低和低人一等。以至于我出了温州之后的开始几年还常常会有做为温州人的自豪和骄傲。但是在外没过多久,这种优越感就消失殆尽,因为我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外地人”,也算是一种“歧视”。对于黑人而言,美国历史上,黑人历史太过复杂,原先作为奴隶被抓过来,要说美国有200多年的历史,那黑人就更长久了。芝加哥有黑人区,芝加哥大学那一块区域黑人出没泛滥重灾区,路上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的黑人乞丐,若是独行还是很危险的。今年6月中国留学生遇害也正是发生在芝加哥这块区域。人可貌相,穿着正式得体的黑人站我面前,是一点也不会害怕,我的客户当中也有混血的黑人,但是一个衣衫褴褛的黑人在身边就觉得不怀好意,让人害怕。这也不算是歧视,众多因素形成的吧。所以美国黑人各种混血太多了,基因上早就说不清楚,由于历史、经济各方面原因,所受的教育也有限,所以普众黑人感觉智力偏下并不是基因遗传。就拿奥巴马,他出生的时候爹都不在身边,一辈子就见过黑人爹几面,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白人圈,除了皮肤以外,哪儿都是白的。接受的是白人的教育,所以比纯黑孩命运更好。

  “犹太人最突出的一点,还是他们对待教育的态度,被借阅过的书籍有53%为非小说类“。犹太人这点上似乎有目共睹,但也并非在所有但领域都出类拔萃,经营农业就一败涂地,对于体育也不出类拔萃。犹太人寻找或创造属于自己都机会,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为了改变别人而耗尽自己都精力。穷则思变,但仍和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有关,要不这么多穷乡僻壤,创出天地但只有寥寥无几呢。犹太人也算是比较惨烈的一个种族了,到哪哪都被迫害。

  看完,感觉美国种族史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世界民族史,包括所有的人类,欧洲的意大利人、爱尔兰人、德国人等,亚洲的日本、中国华人等、拉美的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等等都有涉及,移民也有不同的目的和方式,有迫于无奈寻求庇护目的的移民、有寻求财富为目的的移民等,难民和高级人才都有,层次参差不齐。正是因为这些种种的因素综合在一起,美国才能发展的如此强大,包容性比一般国家都强。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五):历史相似可以跨越民族和地域

  无意间看见的这本书,买来读读发现居然很有意思,作者虽然说是简史,但是引用了很多数据支撑观点,感叹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的一些数据就有了详细的记载,19世纪每年的移民入境、遣返,种族居住地变迁等有都有详细的资料可以参考,不得不感叹,当读到华人部分的时候发现作者分析的很准确,内心不得再次感叹美国人把中国人移民和境遇分析的很透彻,而且是在一本81年出本的书中,鉴于作者曾经是美国政府经济顾问,在美国的高层中是否有更详细、更深入的“内参”或对华人的分析呢?全书看似简单的描述但是语句中透露出作者的严谨与细致,分析和考虑问题时思维缜密,美国移民历史中的一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和历史中不由发现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谈及爱尔兰移民善于搞政治,是和他们在爱尔兰时被压迫时就善于钻研和规避政策,善于组织政治小组对抗等,而华人在美国政治地位一直很低的原因明显就是从未有过这方面的行为,因为是禁止的红线;谈及美国历史上真对单一族裔最残酷的1882年的《排华法案》,禁止华裔获得美国公民身份,从而将土地买卖和租赁等一切复利与公民身份挂钩,以此来排挤华人,因为来到美国淘金的华人勤奋、聪明、刻苦、节俭,对anglo的利益产生了冲击,不由想到某些地区用户籍将购房、教育、医疗等福利捆绑,限制外来人口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仅在同一民族同一片土地,读完此书发现原来是可以跨越民族,跨越地域的。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六):美国种族

  最初是在老罗的推荐下才知道这本书的,后来在图书馆里借到了,一直拖着没有看,最近才看完。

  本书运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移民民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和融入美国社会的历程,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

  来自欧洲

  爱尔兰人:最初最低层干起,住宿条件差,卫生差,酗酒打架厉害;种族内部团结,和黑人关系差;

  德国人:契约奴,;多数以“集居”形式住在一起,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技术工人多;啤酒;在美国推广了各式各样天真活泼而且适合整个家庭在公共场合开展的娱乐活动;

  犹太人:不是来自于某一个国家或者属于某一种文化,而是来自许多国家并分属不同的文化。塞法迪犹太人(第一批),集居,擅长经商;德国犹太人,散居,零售商和专业人员,犹太货郎;东欧犹太人,集居,举止粗俗,老K;重视阅读,自学艰深知识,借助公立图书馆提升

  意大利人:意大利北部高度工业化,南部贫困以农业为主,差异十分突出;包工头制度;酗酒率低,红酒;家庭观念强;种族团结性小;

  来自亚洲

  华人:第一批,广东台山,手工洗衣店,歧视严重,黄祸,堂,六公司,勤劳;香港华人,部分西化,青年参与帮派活动,影响唐人街的旅游业;

  日本人:早期以精英为主,很快融入;歧视,黄祸;勤劳肯干,就业率高;教育水平高;

  来自非洲

  黑人:奴隶,自由人,歧视;内部能有肤色歧视,浅者高贵;地位显赫或引人注目的黑人,迄今为止大多出身于黑人精英世家或西印度群岛人家族。

  来自拉丁美洲

  波多黎各人:生来就是美国人;流动性强;男子汉气概;早婚和高生育率;从事非熟练或半熟练职业;年纪轻;选民投票率低;

  墨西哥人:边境挨着,非法和合法移民难民都很多;第一次移民浪潮,修铁路,多数返回,生育率高,随大萧条降临而告终,以贫穷为标准遣返;第二次移民浪潮,二战,农业劳动力短缺,合同工,文身帮,战后遣返不具有美国公民身份的;第三次移民浪潮,现在仍在进行,移民法改动,边境压力,非法翻越边境增多;集居;

  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混合,不仅贯穿美国的历史,也贯穿着今日的美国社会。没有哪一个种族是完全独特的,但也没有哪两个种族群是完全独立的。通向多元化和各民族融洽相处的道路,是漫长而崎岖不平的。

  美国种族具有超出种族本身的内涵。在一个重视个人价值的社会里,种族史提醒我们,每个人都生长在世代相传的特定文化模式之中,这种文化模式对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点不可忘记。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并不沉湎于过去,但过去却纠缠着我们不放。”此外,种族史还反映出人们之间的相处是何等困难——不仅在他们作为广义的美籍犹太人、华人或墨西哥人时相处很困难,在这三个种族或其他种族内部,因为分裂为许多支,相处也是困难的。

  推动或阻滞种族进步的因素,绝不是在品德上或者其他方面给各个种族划分优劣等级。从钱财、经济、政治、种族差异、种族继承关系、文化、基因等方面并不能来判定一个种族或者一代人的优劣,时代进步,整体都在发展,适应着,融入着美国这个大社会中,身份认同和种族异族通化,文化交融等等,将加快一个种族融入美国的速度。每个种族都是不同的,自身的发展和融入美国的模式也是不同的,找不到一个通用的模式。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七):《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

  个人认为,本书具有几大特色:哲学性,深刻剖析,地理决定论,横纵比较

  书中阐释了各移民种族间“同”与“不同”的辨证统一

  同:

  每个种族除了带有自己的基因,更受到天时和地的影响,因为各时期迁入的各族移民在移民国家的发展史,更像是同一种命运的反复重演,故事没有变,只是演员在交替,而每个演员对于同一个情节又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处理方式。

  我们对各种族抱有的成见,其实也许只是移民在某一时期所必经的阶段。

  不同:

  书中所说,“在一个重视个人价值的社会里,每个人都生在世代相传的特定文化模式之中。”

  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并不沉湎于过去之中,但过去却纠缠着我们不放。”

  抛开种族自身具备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德国)不说,历史上的遭遇,是移民发展的局限, 但同时也令他们穷则思变,激发其改善现状、向上流动的斗志,提高了种族的内聚力和自主性(非洲);而从移民伊始就境遇尚可的种族,反而缺少继续向上的动力(波多黎各)而一直徘徊在社会的底层。

  “人种”和遗传不是决定一个民族表现优劣的因素,更多的是在长时期的历史和经历作用下所形成的观念、文化和习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