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失败的帝国》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失败的帝国》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34: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失败的帝国》的读后感10篇

  《失败的帝国》是一本由[美] 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6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败的帝国》读后感(一):非常有深度的一本书

  虽然有了不少描述苏联崩溃的图书,但是纯粹从苏联本身特别是从苏联内部各方思想、意志等进行分析得书还不多,而这种分析角度才真正是客观的角度。因此,本书在这方面卓有成效。本书充分利用了最近解密的政治局记录、密码电报、日记和谈话录音,对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和苏联精英们的利益、抱负、幻想、恐惧以及误解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得到了不同以往的结论,或者是新的分析路径。

  不可否认,一个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包括个人性格、好恶、优缺点可以对国家的发展、决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书正式从这一角度进行了论证。作者认为,自斯大林始,长期对苏联领导人的对外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革命-帝国范式,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和追求成为“社会主义帝国”这两大因素主导了苏联领导人在冷战中的决策。直至戈尔巴乔夫的出现,这一点才发生改变。

  作者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Vladislav M. Zubok)是著名的冷战与苏联—俄国历史学家,曾获得莱昂内尔•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与马歇尔•舒尔曼奖(Schulman Prize)。译者李晓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爱书、教书。读书之余,亦以译书为乐。

  《失败的帝国》读后感(二):注定失败的帝国吗?

  读完后,其实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因为心情有点复杂。这几年每年冬天都读两三本关于苏联的书,就是想知道一个超级大国为啥就突然没了,苏联崩溃前期到底发生了什么,苏联人在冷战期间的所思所想,等等。总之,苏联的一切我都很好奇。

  这本书叙述了整个冷战期间苏联的内政外交,并认为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是失败的。所以才有书名叫失败的帝国。关于苏联为什么失败,我看了这几年的书基本上是两大类解释,制度论和人事论。这本书力图在两论之间平衡,当然还是以制度论为基调。这当然也符合主流学术界的话语。另外,可能由于作者在伦敦任教的缘故,书中在评述苏联外交政策时当然免不了时有指责和讥讽。

  看完包括这本书在内的这些书,我现在不想探讨那些制度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有太多的研究了,而且大家都知道症结在哪里。但我就一个疑问,为啥斯大林之后整个苏联高层领导集团的整体素质在不断下降。每次换人都不令人满意,换到戈尔巴乔夫简直就换上了苏联版的白左小清新。当年苏联人对斯大林的独裁问题批判这么多,反思这个多,为何不反思组织人事制度问题,为何不建立任期制?

  去冬今春的苏联问题阅读暂时到此为止,且待今年冬天的苏联阅读季。

  《失败的帝国》读后感(三):ioracode上线,请订阅关注!

  甲骨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ioracode(oracode为甲骨文品牌英文名称)现已上线!甲骨文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关于书、关于文化的传播、交流平台。欢迎各位书友订阅关注! ID ioracode

  Ioracode招募公告

  ioracode 是甲骨文即将推出的甲骨文微信公众号。甲骨文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关于书、关于文化的传播、交流平台。ioracode正在寻找志同道合者,诚邀加盟。

  成为ioracode 书评家

  ioracode是一个以书为媒的平台,我们希望在这一平台上刊登各种“好书”的书评(不局限于甲骨文的图书),如果你自信自己可以写出关于好书的好书评,我们邀请你成为“ioracode 书评家”。

  成为ioracode 观察家

  甲骨文所出图书以翻译类图书为主,我们尤为关注国外思想文化界的动态。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关注此类动态,有阅读和翻译外文的能力,能够给读者提供新鲜、有料的信息。我们邀请你成为“ioracode 观察家”。

  成为ioracode 翻译家

  一个时常困扰甲骨文君的问题是,一部好的翻译作品出版后,往往难以约到与书匹配的书评。而这些作品在原出版地往往有不止一个“大家”写书评评价。如果你有阅读《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国外媒体书评版的习惯,并且有能力翻译这些书评,我们邀请你成为“ioracode 翻译家”。

  成为ioracode 鉴赏家

  好书值得看,但时时刻刻都思考这些博大精深的内容是不是太枯燥,太乏味?而且,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如果你经常关注国内外那些好玩、有品的信息(比如设计、电影、戏剧、绘画、游戏……)并能对其加以评点,我们邀请你成为“ioracode 鉴赏家”。

  关于报酬

  作品一经在ioracode平台上发表,高大上的甲骨文新书送你,如果是有限量版的,非限量版不送。

  志同道合的你,准备好了吗?如有意,请将个人简历及相关作品(作品要与应聘职位相关,且保证原创)发送至oracode@163.com 。

  《失败的帝国》读后感(四):从苏联到俄罗斯:一个“政治决定经济”的国家

  文/严杰夫

  今年来,随着与乌克兰冲突的升级,俄罗斯这个横亘在北方的巨大国度,再度吸引了国人的目光。由此,今年出版的有关俄罗斯的著述就汗牛充栋。例如,俄罗斯当代作家雷巴斯的《斯大林传》、美国政治学家迈克尔•麦克福尔的《俄罗斯未竟的革命》、军事专家威廉•奥多姆的《苏联军队的瓦解》,历史学家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的《失败的帝国》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祖博克的《失败的帝国》是一部特别的作品。这本书的叙事跨度几乎跨越了整个苏联时代:自斯大林统治一直到戈尔巴乔夫时代。跟随祖博克的文字,我们既能够看到苏联是如何在二战后开始它的扩张步伐,最终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帝国;也能够看到,为何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苏联却突然转向衰败乃至于走向崩溃。祖博克的视角是典型的“伟人视角”,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四位苏联领导人,成为本书的主角。梳理四位领导人在观念上的承递和变化,成为祖博克探究苏联帝国失败原因的方法。

  毋庸置疑,“革命”是列宁时代以来,苏联就无法摆脱的烙印,它是苏联国家建立乃至于对周边卫星国的影响和控制的“合法性基础”;那么,“帝国”则是斯大林上台后,向沙俄进行“招魂”的结果。进行这种“招魂”,一方面与斯大林自身的成长背景有关。祖博克的“记录”是从二战时代开始,对斯大林早期成长时代并未有太多涉足。但是我们在雷巴斯父女所著的《斯大林传》中,可以窥见一些端倪。

  斯大林早年就读于教会学校,贫困的家庭背景让他不得不选择走上神甫的道路。正是在教会学校学习期间,这位格鲁吉亚人却被俄罗斯的帝国往事所感染。尤其是沙俄末年的改革家,斯托雷平未竟的改革愿景,触动了年轻教士的思想。在参加革命后,斯大林一度被政府流放到西伯利亚,辽阔的帝国疆域进一步强化了斯大林的“帝国梦”,可以说在他的心里,俄罗斯帝国的复兴梦想已经与无产阶级革命并驾齐驱了。这样的“帝国梦”让斯大林甫一上台就开始“修正”列宁的思想遗产。另一方面,斯大林对于“帝国”的“招魂”,客观上也与新的红色苏维埃从一开始就受到西方世界的孤立和敌视有关。面对这样的国际局势,斯大林不得不采取现实主义的策略,在国内实行权力集中和军事战备,在国外则借着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寻求扩张的机会建立防御圈。从此,扩张主义就成为苏联政策中的思想核心。

  所以,“帝国梦”的选择不仅是斯大林主观的意愿,也有客观因素的倒逼。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苏联从斯大林时代起,就在指导思想上确立起了一种“政治决定经济乃至于一切”的观念。即使此后随着领导人的更替,苏联的权力集团会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解和阐释变化反复,却始终都秉持着这种“帝国梦”,直到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

  赫鲁晓夫之后的勃列日涅夫时代,帝国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苏联统治集团的内部。尽管勃列日涅夫想尽可能地在外交上展开“缓和政策”,但“帝国梦”已经成为了苏联政策中的惯性。祖博克提到,“苏联在军事上大规模扩充战略实力的过程并未中断”。尤其是到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在中亚,特别是入侵阿富汗之后,更是在再度滑向“地缘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扩张主义,陷入了与美国对抗的零和游戏”。

  直到末尾,“帝国梦”都盘旋在苏联的上空。戈尔巴乔夫倾心推进的“新思维”之所以遭遇失败,正在于他太过急于抛弃从斯大林时代开始,就成为官僚体制运作指导思想的观念。祖博克认为,这种努力的背后,是戈尔巴乔夫带有许多大的错觉,他认为在摆脱了“革命与帝国范式”后,苏联会变得更加强大。历史却证明,这样的方式,其实就是在这个几乎已站在悬崖边的“迟暮帝国”的背后推了一把。

  这样来看,“帝国-革命”的范式实际上才是斯大林以来,近70年的苏联史中最核心的“意识形态”。这种观念让苏联的领导人始终都认为,维持苏维埃邦联的传统疆域,在军事上保持对西方的优势,才是最核心的利益。而普通公民的生活,知识分子的文艺创作和国家的经济生产无一不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运转。这样看来,苏联这个曾经全球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事实上并没有遵守马克思所提出的“经济决定政治”的唯物史观,却走出了一条完全相反的 “政治决定经济”的道路。

  有趣的是,祖博克认为,苏联道路与西方道路实质上属于表兄弟关系,它们都产生于欧洲人对现代性的探索。只是,苏联不幸选错了方向而成为失败的一方。而我认为,作为欧洲后发国家的苏联,是它对现代化的极度渴求,让斯大林和他的后继者们迷失了方向,并陷落在 “帝国-革命”的定势中。二战中的军事胜利以及由此带来的丰厚地缘利益,更是让苏联盲目地认为这条道路,能够同时通向帝国的复兴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当然,不得不注意的是,资源对苏联在历史上取得的那些偶然“成功”中所起的作用。丰富的油气资源让冷战时代的苏联,仅仅依靠资源出口就可以无限接近于 “帝国梦想”。二战后的苏联依靠着油气价格的上涨,承受起了扩张的代价。祖博克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71年到1980年,苏联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分别增加了七倍和八倍。从这里,我们就能找到冷战时期的苏联,不用发展内生经济就能实现与美国的抗衡,甚至一度出现阶段性优势的局面的原因。遗憾的是,苏联利用这样的禀赋优势实现了军事和政治扩张,却没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基础。这一点类似于17世纪完成殖民扩张的西班牙帝国。

  于是,如同西班牙帝国一样,苏联的“黄金时代”也稍纵即逝。今天的我们都清楚,这是因为依靠资源出口而维持的经济基础是十分脆弱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苏联的扩张步伐戛然而止,甚至于其在东欧的霸权地位也频频受到挑战,这一现象的时代背景正是国际油价大幅跳水。1980年代末期,国际油价已经从高位一路跌至了10几美元,苏联被严重的财政危机中扼住了喉咙”。苏联扩张的基础崩溃了,并不得不把同样处于危机中的东欧推向西方的怀抱。经济危机最终成为助推器,加速了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击溃苏联帝国的进程。

  祖博克的“帝国-革命”论,不仅为我们理解苏联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线索,同样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今天普京的俄罗斯的内外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普京的俄罗斯依旧承袭着斯大林的“帝国梦”,政治先行的思维仍主导着俄罗斯的方向。今天的俄罗斯,尽管已经位列“金砖国家”的行列,但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的是,它的经济结构还是靠着几大国有资源垄断企业在支撑。也正是今天维持在100美元左右的国际油价,帮助普京的俄罗斯得以拥有了因循“帝国战略”的资本。更幸运的是,今天的俄罗斯比冷战时代的苏联多了一个优势——它的邻国中国作为持续崛起的经济体,让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拥有巨大的需求市场,而不用再担忧西方的封锁。基于这样的背景,普京有了足够的底气,在乌克兰事件中坚定地捍卫俄罗斯的利益边界,并毫不犹豫地对西方的挑衅还以强硬姿态。

  这样来看,起码在俄罗斯领导人的心中,遥远的彼得大帝的黄金时代,依旧像一个迷梦在吸引着他们前仆后继,而不管身后的“滔滔洪水”。只是,最后的问题在于,这个曾让苏联崩溃的“政治决定经济”的模式,在今天就能让俄罗斯完成复兴并实现“帝国梦”吗?这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失败的帝国》读后感(五):抛开历史教科书读读真正苏联史

  《失败的帝国》读后感(六):极权帝国的失败

  以苏联为本体的冷战,描述了苏联红色帝国从二战胜利到九一年崩溃的历史。同样是极权帝国兴亡史。正好和《第三帝国兴亡史》对照阅读。

  同样的极权帝国,同样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垄断控制,对人民进行洗脑教育。都有强大的暴力机关和秘密警察部队。两个帝国因为共同的领土贪婪曾携手合作。希特勒毕竟棋高一着,蒙蔽了苏联,以致德国发动侵略早期,兵锋直指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不同的是第三帝国希特勒占用了舞台绝大戏份。短短13年而自我毁灭。苏联的红色帝国却是经历了列宁,斯大林一直到戈尔巴乔夫轮流登台进行统治的帝国。各人都在某一时间充当了主角。

  苏联的诞生本就来源于与帝国主义的妥协。战后苏联的扩张也是来源于雅尔塔协议对于世界的瓜分。在书内可以真切体会到“大国无主义”含义。所谓“意识形态”也是大国内政外交工具而已。

  关于冷战全书有精彩描述:“美国的政治自由与市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跟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完全一样,具有一种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和自以为救世主的性质,在这种意义上,冷战演变成两个自以为救世主的中心之间,你死我活的战斗,他们把两极对立的逻辑强加于世界,并把其他国家运动和意识形态都挤到了一旁。”

  实用主义至上的斯大林,甚至在战后想利用纳粹党主义者,来加强对德国占领和统治。斯大林反犹太人,极端的民族政策让战后欧洲民族进行大迁移人民流离失所;赫鲁晓夫粗鲁自大,推行去斯大林化一半是天真自负,一半是政治斗争的需要。赫鲁晓夫尽管公开指责斯大林,但他也感到,在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作为美式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有效代替品,在全球推销的时候,有必要证明,他能够洗去这种制度中的斯大林主义的罪恶。也是由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自由主义开始抬头。赫鲁晓夫擅长进行核恐吓,古巴危机由其导致。勃列日涅夫是缓和主义者,寻求与西方共识。任内美苏军备进展到高峰;戈尔巴乔夫和赫鲁晓夫一样是盲目而天真的农民,乐观主义者,盲目亲信西方化(如作者所言实际上戈尔巴乔夫,思想更靠近西方的社会民主主义而不是马列主义)让共产主义在苏联国内外权威不在,国民经济快速崩溃,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趁势而起,造成了苏联帝国快速崩溃。

  在苏维埃的兴衰史中。意识形态有着十分突出的影响。意识形态等因素对苏联的垮台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就像充满就是热情的戈尔巴乔夫那样,倡导新思维,拒绝把武力,作为强权政治的基本手段来使用,哪怕是为了维持国家的秩序,在历史最终的反讽中,以革命的暴力,作为意识形态基础的苏联社会主义帝国,却死于非暴力的意识形态。

  看到当年中国对于“老大哥”苏联还是有过硬气的挑战的,捍卫东北和大连。甚感欣慰。在苏联历史中,除中国之外,古巴,阿富汗等小国,通过革命和意识形态的互相捆绑,某种意义上也在影响着苏联帝国的兴衰。

  全书读完,能对苏联战后的兴衰有基本了解。但缺乏经济因素的解剖跟描写,这是本书不够全面的遗憾,此外领袖人物上下台,承继关系和原因描述有些简略。本书精华的在于前面的英文版两个序言,以及最后的结束语,全书提纲挈领和作者主旨点题的作用。值得一看二看三看。

  《失败的帝国》读后感(七):“苏联帝国”为何瓦解?

  文/贝叶文,编辑,广州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史教授、冷战史专家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的《失败的帝国》一书,旨在研究苏联从斯大林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苏联帝国霸权,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并探索苏联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站在苏联角度、立场的冷战史和外交关系史的总结性著作。

  苏联为了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90年以来,经过官方调查,人员损失数量达到2660万,其中穿制服人员约866万。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认为,赢得胜利后的苏联理应成为一个新的“帝国”,大国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倾向成为克里姆林宫的领袖与苏联精英之间的一条共同的纽带。苏联大肆扩张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并最终建成一系列社会主义卫星国。在斯大林统治期间,苏联划定了“社会主义帝国”的基本蓝图。冷战局面的形成除了与二战后苏联意图建立“帝国”霸权的新世界格局有关之外,苏联与英美之间意识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震惊了世界,在苏联看来这是一种用武力震慑别国的“原子外交”,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对斯大林和苏联在欧洲的扩张行为进行批评和警告,而苏联这时却更坚定地选择了一种陈旧的安全观——你得到的领土越多,你就越安全。斯大林动员全国开始“备战备荒为人民”,为了备战,苏联继续增加税收,战前的生活水平已经很低,但到1946年看来,却像是无法企及的梦想。而二战时打开国门的苏联军队发现了自己祖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斯大林塑造的神话正在人民心中悄悄瓦解,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在赫鲁晓夫领导下开始“新”对外政策,试图打开莫斯科在冷战前拥有的外交空间。战争和革命阶段必然到来的斯大林主义命题让位于一个新命题:资本主义体系与共产主义体系长期的“和平共处”和非武力竞争。尽管赫鲁晓夫开始了与西方对话,但并没有放松军备,反而与美国开始了核武器的军备竞赛,成立一个新兵种——战略火箭部队。他还多次承诺,要赢得与美国的经济竞赛并使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然而事实证明,既要生产枪炮又要生产黄油的承诺,要比赫鲁晓夫想象的要困难。“古巴导弹危机”成为了美苏军备竞赛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苏联从冷战的强势一方逐渐滑向弱势一方的标志性事件。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开始奉行“缓和”的外交政策,努力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达成和解,避免再次出现类似“古巴导弹危机”那种事件,尽最大力量避免战争是勃列日涅夫外交政策的目标,美苏之间的核对决成为勃列日涅夫拼上性命也要避免的噩梦。在他努力下,美苏两大集团达成了多个限制军备的条约、协定,军备竞赛终于可以缓口气了,而实际上苏联的国内经济也渐渐无法承受军备竞赛所需要的巨大开支。以苏联的经济实力和计划经济体制,在军备竞赛中追赶美国是一种自杀倾向。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起,苏联每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GDP被用于扩军的经费。“这一政权通常都是靠挪用人民的储蓄、出售伏特加和暗中积累预算赤字来填补漏洞。”苏联的经济利益要求削减给中欧各国的如此慷慨的援助,但“社会主义帝国”的利益以及集团内部的义务却要求加大援助的力度。

  最后,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大权终于从斯大林主义的受益者那里旁落到新的、相对没有经验的领导人手中。他在外交政策中首次提出了“新思维”,并很快成为彻底重估意识形态的同义语。像戈尔巴乔夫这样带有理想主义和天真气质的政治家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大概只有我国历史上的王安石和日本历史上的平清盛可以跟他相提并论吧?戈尔巴乔夫宣布放弃全球性的权力游戏,承认苏联的安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是不可分割的,也是可以部分共存的。他计划彻底改变苏联的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体制,并使苏联真正地对外开放。对于苏联的解体,祖博克在《失败的帝国》一书中认为,戈尔巴乔夫负有最主要的责任,他认为苏联失败的原因有三:一是,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没有计划和步骤,行为缺乏连贯性,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戈尔巴乔夫则是希望一蹴而就地转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二是,激进的改革使苏联社会内部制造出种种失控的政治离心力。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苏联国内经济与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当时的学者和政治家都认为不废除苏联的旧制度,就没有办法进行改革,但这种激烈的“休克”疗法的后遗症是非常巨大的,在叶利钦执政的时候,共产党的书记和部长们摇身一变,成了银行家和富有的寡头。三是,苏联领导层内部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从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开始的,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从民间到官方,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早已失去兴趣,他们明白了苏联永远赶不上欧美发达国家。

  祖博克说:“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其实美国的政治自由与市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跟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一样,具有一种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和自以为救世主的性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本来就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一体两面,没有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天生的残酷和不平等的缺陷?没有市场调节的经济和民主、法制的保障也注定社会主义不能长治久安。祖博克认为西欧成功之处在于,“将市场的好处与社会规划结合起来。在经济一体化以及最终在政治一体化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做得也比苏联集团的所有国家成功得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想把苏联反对资本主义的试验与西式的民主融合在一起,虽然失败了,但从历史上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反叛的表弟扣着远房兄弟的门,要求和解。

  见报链接http://epaper.nandu.com/epaper/C/html/2014-11/23/content_3348773.htm?div=-1

  《失败的帝国》读后感(八):苏联缘何崩溃

  在这本受到广泛好评的书中,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认为,西方有关冷战的阐释,错在要么夸大了克里姆林宫的实用主义倾向,要么夸大了它的侵略性。通过说明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和苏联精英们的利益、抱负、幻想、恐惧以及误解,祖博克对这个20世纪最大的僵局提供了一种苏方的观察。除其他资源之外,他还利用最近解密的政治局记录、密码电报、日记和谈话录音,使本书成为从苏方出发对冷战进行完整地描述的第一部英文著作。《失败的帝国》呈现出的历史与西方胜利者所写的大不相同。

  祖博克在此书中认为,自斯大林始,长期对苏联领导人的对外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革命-帝国范式,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和追求成为“社会主义帝国”这两大因素主导了苏联领导人在冷战中的决策。直至戈尔巴乔夫的出现,这一点才发生改变。另外,此书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作者认为在历史事件中,领导人的个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比如,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太过于“浪漫主义”,正是他在追求与西方世界的“和平”这一问题上的天真导致了苏联的崩溃。如果换一个领导人,苏联还是会在全球范围内收缩,但可能仍然可以继续凝聚各加盟共和国及中东欧的部分国家,而不至于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的突然崩溃。

  《失败的帝国》读后感(九):苏联失败

  苏联自二战后,关于东欧卫星国的势力范围与欧美发生分歧。斯大林在世时积极推动东欧共产党上台执政,当然与苏联在当地有驻军有关。柏林市东西分治,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划分了战后欧洲。斯大林是强势的。赫鲁晓夫之后的苏联维持强大军备保存武力均衡的战略和平,其本意不错,欧美也是一样通过扩军保存战略平衡。但苏联的负担太重了,卫星国的政治决定经济的情况,自我发展都不可能,苏联还得维护卫星国的发展。另外共产世界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求同存异,各自争正统,导致纷争不断,苏联疲于应对,在东南亚与非洲的代理人并不听话,苏联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下降。苏联的经济又需要引进西方技术以发展,导致在谈判期间长处于劣势。总体讲,斯大林去世后,苏联被自身,卫星国,代理人不断的拖累。最终冷战战败。

  《失败的帝国》读后感(十):为何非要走已经过时的帝国之路——读《失败的帝国》有感

  苏联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付出了几千万的生命,他们似乎为胜利失去的越多,就越感到自豪,这是不是亚洲人自有的脾性,我赢得很痛苦,对受伤害得我深刻,我绝大多数靠意志取胜,似乎精神力量不可战胜,虽然无数的个体为之而毁灭。苏联太大了,横跨亚欧大陆,这样的一个国家,要么就像加拿大一样,与美国结为同盟,这也是要在一定的文化相同种族相通的基础上的。但是苏联离美国太远,斯拉夫民族与欧美人之间文化差异,以及苏联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上对抗欧美的资本主义,这造成苏联不可能与美国和平共处,最起码要较量一下,或者对地球进行分割而制,必须是在对抗下的分庭抗礼,动态平衡。而最要命的是根本上的意识形态的冲突。一想到这个问题,占有阶段性优势的欧美必定会时刻盯着苏联,特别是叫嚣着要向全世界输送无产阶级革命的这样的痴语。而貌似相对弱的一方总是以前一名为对手,这样是激发自身追赶前进的最有效方式。

  两者相斗,除了共赢之外,就是对抗,就是拼谁能够笑到最后。苏联最后是输了,没有扳回来。苏联在冷战与美国的对抗中从来没有触及到美国的核心利益,最多是欺负下美国在欧洲的盟友或者利益所在地。在苏联面前,美国拥有更强大的实力,和更远离欧亚大陆是非之地的天然优势。而苏联想着靠军事力量的跨域式发展,牺牲一切地军备竞赛,向美国展示下自己不是好惹的,但是也就仅仅于此,且美国买不买账还是另一回事。对于国内的发展,苏联的领导人似乎都不是太在乎,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而总是想要从别人家那里拿东西,总是想着干掉美国自己就是老大,那时候呼风唤雨,国内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苏联国内的发展问题是其衰败的根源,而加速其衰败的是几任领导人的视而不见和最后一位戈尔巴乔夫的妥协与摇摆。最终列宁、斯大林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倡导和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轰然倒塌,他们再也不会相信和拥有类似的意识形态,他们抛弃了共产主义信仰,投入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的阵营中。

  抛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阵不谈,就苏联和美国的争端而言,苏联的领导人一直处于弱势和战战兢兢的姿态,他们一边叫嚣着自己不是好惹的,秀自己的武器肌肉,另一方面又担心向二战那样爆发较大规模战争又会拖垮自己的国力。对于其周边国家而言,没有所谓的能够对其产生威胁的敌人,即使是美国,也从没主动想要灭掉苏联。只是苏联自己臆想出的对美的零和博弈,还有建立自己的帝国,将周边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让他国当小弟,或向其低头,输送源源不断的贡奉。这一套古老的发展思路在资本主义起家时就已经开始玩了,西方国家比俄罗斯玩得深多了。在这方面苏联不是欧美的对手。但是苏联对此种发展思路以及外交思路的执着,牵扯了其大多数的精力,且收效甚微。苏联人应该明白,在自己国力并不强盛的情况下光靠恐吓和威胁他国,而不靠背地里潜移默化地渗透其思想,是永远都会引起反抗的,后者美国人玩得很成熟。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共产主义的理想无法取代现实中遇到问题应该采取的更为符合实际的方案。思想可以指导行动,但是思想也是要从现实行动中提升总结出来的,否则就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苏联人如果真的想要向外输出其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就应该一心一意地发展,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制度优势最有效的证明。就像苏联人去欧美旅行,发现自己的生活水平较之相差太多,就不得不产生对自己的政治体制怀疑的心理。

  在苏联举国集权的体制下,如果能够集中优势力量发展工业、农业和重工业,定会取得举世成就。从冷战时期苏联军工业的发展来看,只要国家下力气下功夫,也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甚至在太空领域等探索还走在了美国人的前头。苏联人的普通老百姓的忍受劳苦的能力也是优势,只不过现在的俄罗斯,这种优势应该是用完了。

  看今天的中国和走过来的我们的发展之路,应该是吸取了苏联人的教训。自毛时代结束之后,小平同志就奔着务实主义去的,只要是别人不要侵犯我根本的主权问题,如台湾,那么我就一心一意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后起优势,谋发展,强国力。我们也是大国,不仅是人口和地域面积,不仅是历史文化和曾经的辉煌,建国初期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国人民的奉献中,我们用我们的才智和能干,奠定了我们国家安全的基石和支柱——核武器。自此,我们不需要向苏联或者美国投奔,我们有理由有自信挺起腰杆,向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国家那样,满怀豪情。只是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地球上还有其他的先进的文明等待着我们去追赶去学习,但是休想让我们成为别人的附庸,这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是不允许存在的。当今,我们的意识形态也是受到冲击和挑战,但是我们用发展成果来说服自己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卓有成效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那是很久远的未来,需要用现实和可看得见的未来的成果来奠定。我们不应该在那些远在天边的目标理想牵扯太多精力,实用一些,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追赶的心态,这是我们欠缺的,但是我们做到了。而苏联人永远都不愿稍微看下脚下的路,只管昂起那头,蔑视地看着周边,似乎唯一吸引他的是远方的山峰,也不管口袋里的干粮还能坚持几日。

  苏联的瓦解根源在于其国内的发展矛盾,在自树敌人与其差距越拉越大的时候,也没有采取可行可信的措施,只管秀肌肉。而后人者似乎想要尽快弥补前辈们因为漠视而耽误的时间,放任那些与传统思想对立人的激进行为,首先他们自己就不再是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和信仰者了。我不敢说,苏联的解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似乎好事的成分更多一些,尽早结束冷战对世界何平有好处,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小的国度对中国极其周边国家的发展有好处,西化学习西方对以前被集体剥削的原苏联人民有好处。但是人们还是想要搞清楚,为何其结束得那么快,似乎正常的逻辑应该是打出一手好牌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理很多年才是。可能还是其政治制度过分依赖于强人政治,一旦选不出合适的领导者,那么其集中主义的管理体制就会内耗太多的精力,何况选出的最后一任还是一个完全与斯大林一流风格迥异、具有理想主义亲西方的戈尔巴乔夫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