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2022-06-27 00:38:03 来源:网络 阅读:载入中…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故乡味道通用作文,能对您有帮助。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篇1

  那沁人心脾的清茶,勾起心底深深的眷恋。

  ——题记

  每当我失意彷徨时,我总是不由自主的回想起故乡那种独特的味道,像一缕清风,吹去我心中的浮躁与不安。

  还记得那个地方,记录着每一抹阳光,没一缕请烟,没一个生命,每一次微笑。记录着纯真年华的我们。在草地上,在小溪边,在树丛中,那天真烂漫的笑颜,那份对生活傻傻的热爱和向往。那时的我们裹爱这净土,那种味道,像极了美味的冰淇淋融化在嘴里心中那种甜甜的滋味。

  故乡的味道,静谧中带有泥土的芬芳。那崎岖陡峭的山路,烙下了我抹不去的足迹。行走在这条熟悉的山路中,依旧可以捕捉到童年的倩影,依旧可以找寻到儿时一点一滴美好的回忆。山路的两旁,是形态各异,单个具有特色的翠树,他们是看着我们长大长高的,在我记忆中,我犹记得那生长在坡边矮小但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每逢八月的到来,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沉浸在她飘逸的馨香中,难以自拔。这是故乡的山路,一条对我而言意味深长的山路。

  故乡的味道,是不用平添任何色彩,便足以使人回味无穷。在我的故乡,美丽但不奢华,那儿的一草一木,一竹一花香,一条小溪,一片茶园一片香,一望无垠的田地都是我心之向往。虽然没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房屋,也没有城市的繁华和昌盛,但这里,充满着原汁原味的自然香,十几栋干净可爱的小楼房,几个破旧却别具温馨的小木屋,十几户人家,几十亩田,几十个熟悉安详的面孔,一砖一瓦都足以让人舒心,那充满诗意的竹林,潺潺的溪水,清甜的茶。酸酸的橘子,还有那破旧的菜园都注满了我深刻的记忆,久久不能忘怀。

  现在的我,仍然记得故乡的味道,似一杯酝酿许久的美酒,浓烈却不失醇香,似一杯清澈的龙井,苦涩中带着令人沉醉的暗香,似一抹青春的阳光,充满活力和希望,似冬日的白雪,融化那心中缕缕忧伤。

  每当想起故乡的味道,心中总有一股力量——教我勇敢乐观坚强。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篇2

  前几天奶奶回了一趟靖江老家,给我带来了老家的特产——蟹黄汤包。那无法形容的美味,又一次唤醒了我对童年的回忆,这就是故乡的味道。

  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每年秋天,爷爷奶奶总要带我去吃几次蟹黄汤包。吃汤包很有讲究,必须要遵循一些特定的步骤,比如“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之类,稍有不慎便会弄得皮破汤漏。一家人在饭店围桌而坐,“小心翼翼”地品尝着汤包,边吃边笑。在老家,吃汤包这件事看起来有着很强的仪式感,仿佛是每家每户年年都要过的一个节日。

  除了汤包这种“贵族点心”,我的故乡还有更多的家庭美食,如菜肉馄饨、蟹黄粉皮、烩芋头等等,也是我的最爱。来到南京以后,奶奶也经常制作这些美食给我解馋。当我狼吞虎咽的时候,奶奶脸上也乐开了花,但临了,她却总要不无遗憾地抱怨一番:这里的皮子太厚,没有靖江的薄;这里得粉皮太烂,没有靖江的韧;这里的芋头太软,没有靖江的“粉”……仿佛一个能工巧匠苦于没有最佳的材料而做不出最完美的作品。

  于是,寻找机会获取来自故乡的食材也是奶奶的一件大事。每每自己回老家带来、或是委托亲友捎来馄饨皮子、粉皮、芋头之类的东西,奶奶总是如获至宝,必定要配上上好的菠菜、蟹黄等配料,细细地操作一番。当裹着靖江皮子的馄饨、配上蟹黄蟹肉的靖江粉皮、烩得热气腾腾的靖江芋头端上桌,奶奶才会心满意足、充满自信地说上一句——这才是故乡的味道!

  是啊!故乡的味道,在他乡也可以模仿,但舌尖上的感觉总会差那么一点点;故乡的味道,只有故乡的人才能迅速捕捉它的与众不同,只有故乡的人才能品出它的一丝微妙。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篇3

  我的故乡有一所院子,院子的一角,种着一棵柿子树。

  它的树干是弯曲的,比较粗壮。分叉的枝条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叶子,远看像一把大大的绿雨伞。每年的夏季,树梢上的绿叶间,开满了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鲜艳美丽,像在对我微笑。

  到了中秋佳节的时候,柿子树上结满了柿子,这些柿子先是青绿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浅黄色,再慢慢变成金黄色,最后变成了橙红色。远远望去,枝头上像挂着一盏盏小灯笼,煞是好看。

  没成熟的柿子硬邦邦的,味道又涩又麻,是不能吃的。熟透的柿子看起来橙红透亮,又软又甜。摘下一颗,剥开它的皮,就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咬上一口,是那样甘甜,那样可口。即使吃完以后,那香甜的味道也会在口腔里停留很长时间,久久不会散去。

  这棵柿子树是我对故乡最深的记忆,树上的柿子有最香甜的味道,那是我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篇4

  故乡,这个词离我已遥远,但故乡的味道,我仍记忆犹新。

  我的故乡丹东分外独特,因为在那里没有菜市场,都是摆着地摊买菜的。独特,就独特在这儿。

  那是好几年之前了,我回到丹东,姥姥领我去那条摆满了地摊的小街买菜。正是早晨,来买菜的人挺多,小街上熙熙攘攘的。

  走在小街上,四处是卖菜的吆喝声。“卖螃蟹喽!”“卖洋柿子啰!”充满了浓浓的东北味儿。各种各样的菜、肉、水果琳琅满目,在南方见过的、没见过的都有。那菜篓子里,若装的是菜,一闻就满腔是香味儿。若装的是这临海小城盛产的海鲜,则仿佛就置身于几公里之外的海边,闻着都是大海那有点腥但很新鲜的味道。若装的是水果,就不得了啦,只要是路过的人,不管是不是要买,都会说上一句:让我尝尝这水果甜不甜,然后拿上一个塞到嘴里。

  与其说这里是卖菜的地方,不如说是聊天的地方。人们买着菜,就和菜贩子聊上天了,一开始还是在说这“海兔子”鲜不鲜,小青菜脆不脆,到了后来就聊到了家里的孩子和养的小猫小狗。聊一两分钟也就算了,若是遇到了能讲的人,有可能说个十几分钟还不罢休呢。那菜贩子大多也脾气好,不嫌他们烦,陪他们聊着。小街上充满了人情味。

  那有着菜香味儿、海鲜味儿、水果味儿和东北人的人情味儿的小街,充满了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篇5

  我虽然没有去过妈妈的故乡,但故乡在我心中应该是这样一幅画卷:青砖、灰瓦、石槽、绿萍,一只狗慵懒地躺在屋前,房顶上升起的白色炊烟,慢慢融入山色暮霭之中,那是勤劳的人们在做着晚餐。

  故乡的食品我只吃过一种,那就是外婆包的包子。外婆包的包子个头虽小,但却皮薄馅多,一口下去,就能吃到馅了。

  其实包子刚蒸出来的样子并不怎么好看,因为包子馅里的汁透出来了,就像姑娘白净的脸上青紫了一大块。刚蒸出来的包子冒着热气,让人看了都忍不住要下手拿起一个就开吃。可我每次下手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时,都会被烫得直叫。有时不甘心,用牙齿叼着包子,被包子冒上来的热气闷得慌,外婆总会拿出一个盘子,把包子放进去,说道:“不急,不急,放凉了慢慢吃。”我则乐呵呵地端着盘子,去房间里享用我的独食了。

  我最爱吃的包子便是外婆蒸的青菜豆腐包和萝卜羊肉馅包。青菜包子,想吃时都能吃到,可萝卜羊肉包子可要盼一年才能盼到。每到冬天,爸爸在内蒙古的朋友总会寄来一大包羊肉,外婆就用刀把羊油切下来,放在热锅里把羊油煎出来,加入鸡蛋炒,最后放入羊肉和萝卜调成馅。放上点盐,真是香气扑鼻呀,惹得我在厨房门外直流口水,恨不得将馅吞进肚子里。

  有次寒假,我们去了泰国,在大年初一时,并没有回国,而是在异地过了这个年。当晚上吃饭时,妈妈讲起她小时候过年时,外婆总会蒸上一大锅包子、馒头。每家每户的房顶上都冒着袅袅炊烟。小孩子们穿着棉衣,在院子里嬉戏打闹。一旦包子出笼,就一股脑地围到灶旁去了。每当人们吃包子时总会感觉很幸福美好。当旅程结束回到成都时,外婆已经蒸上了我最爱吃的萝卜羊肉包子了。包子入口,面的柔软加上馅的鲜香,在口中混合出美妙的滋味。热乎乎的气,在口中升腾、盘旋,仿佛形成了一朵美妙的花。带着微咸的萝卜与细嫩的羊肉鲜味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叫人吃了一口忍不住要吃下一口。

  外婆的包子里包的不只是肉和菜,还有一股浓浓的家乡情。每当此刻,我不仅尝到了包子的味道,更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家乡上空婀娜的炊烟啊,你们能否化成一群白鸽向我飞来,把家乡的问候给我捎来,也让我为亲人带去祝福呢?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篇6

  清晨,第一抹阳光洒进房间,轻抚着我的脸。听!窗外的鸟儿们在树枝间卖弄着清脆的歌喉,使人心情舒畅。拉开窗,阵阵清风扑面而来,清风中夹杂着幽幽清香,让人爽心、悦目。

  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

  许久没回老家,有些想念我的爷爷奶奶了。我一溜烟儿地奔向爸爸的书房:“爸,咱们回老家吧。”爸爸欣慰地笑了:“好啊,马上!”

  我们开着车快速向老家前进。风儿轻轻吹动,鸟儿欢呼雀跃,花香阵阵扑鼻而来,如此美妙的生活,真好!一分钟,两分钟……不知不觉到家了。我欣喜若狂,好似脱缰野马般飞奔过去。

  家,依然是曾经的模样,那般熟悉,那般亲切。奶奶同往常一样早已做好了家宴,等待我们的归来。满桌的美味菜肴,让我眼花缭乱,最耀眼的便是色泽金黄油亮的口水鸭,令我垂涎三尺。开饭啦!我一手抓住肥美鲜嫩的鸭腿,轻轻地撕咬一口,熟悉的老味道,让我忍不住大快朵颐。

  我边吃边忙着点赞奶奶的厨艺精湛:“奶奶,您做的口水鸭可真称得上是天下美味!”奶奶被我逗得合不拢嘴,笑脸像绽放的鲜花般绚烂。奶奶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微笑着对我说:“你这小嘴儿啊,甜得像抹了蜜似的。以后奶奶常做给你吃。”“嗯!好的,奶奶做多少,我就吃多少!”我如一只温顺的小鹿,乖巧地点了点头。

  品尝一场特别的家宴,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午饭后,我们一家人就在屋外散步、晒太阳。奶奶则带着我去渔人岛游玩,她娴熟划着船桨。阳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清风拂过,不时泛起波纹。瞧!湖面上有几只野鸭,轻轻拍打着水面,显出一副高贵的姿态,在水上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另几只野鸭在河中拍拍翅膀,“嘎嘎嘎”地叫,显摆自己,互相媲美似的,甚是有趣!依稀记得小时候我曾与同伴来到河边,往水中扔石子,惊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野鸭,群鸭“嘎嘎嘎”地鸣叫抗议,惹得我们哈哈哈大笑。这画面如今依旧鲜活……

  到了岸边,我和奶奶陆续上山,来到了张奶奶家。想起童年时,我总是和奶奶到这儿游玩。张奶奶和蔼可亲,面目和善。同往常一样,一见面,两位奶奶聊起了家常。张奶奶又热情好客地端出各种甜美可口的水果,我尝着鲜嫩水灵的葡萄,听两位奶奶聊天。忽然,两只小狗跑出来,撒欢似的在草丛里打闹,滚来滚去,那叫一个有趣!还记得我小时也曾发了疯似的与它们同在草丛中滚来滚去,总会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一回家,难免要遭遇奶奶的唠叨,有时还要挨一顿打。谁叫我太调皮呢?

  山美,水美,人更美,回忆着一天的生活,仍和以前一样鲜活,那般熟悉、亲切。故乡的美留在我心底,故乡的味道让人难忘。

  原来,生活如此美好!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篇7

  还记得五年级时的美术课要求画场景画,当时就把在简阳羊肉汤铺子上的一幅场景画了下来。画上有用LED灯拼出的“汪二哥羊肉汤”的店招;有从大锅里沸腾出的阵阵雾气,还有赤裸着上半身的胖大叔,围着一条“金宫鸡精”的围裙,正熬煮着诱人的羊肉汤。

  我喜欢简阳的清晨,雾蒙蒙的清晨,简阳的街是静的。这一座小城,冬天是这样的:妇女们穿着厚厚的家居服,拖着棉拖鞋,打着哈欠,拐向家门旁的老巷;老乡中腾起的“白雾”其实并非雾,而是从开了30多年的包子店的蒸笼里跑出来的蒸汽。这里算是清晨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了,买完包子的人们提着大袋的包子。里面的包子,一个个玲珑可爱,有人已经从中挑几个,吃下肚,暖手,暖心。

  中午时分,锅里开始翻腾的才是羊肉汤,从清早就开始下料的羊肉汤,总要临近中午,她才散发出自己的独特魅力。一锅将近一立方米的汤,想把它煮透熬浓,确实需要多花力气。

  小时候馋嘴,一见那鲜香的白雾就会停下脚步。胖厨师总是很和蔼,从大锅中挑起一块羊肉,放在垫板上,割下一片,用牙签挑给我。然后用大手摸我的头说:“回妈妈身边吧,别让她等急了。”当然回去后又听着妈妈一顿臭骂:“外人给你的东西说了多少次别吃!”但是后来还是照吃不误,因为每次遇见一家的羊肉汤店,守店的好像都是那个胖厨师。后来才知道原来一直在绕圈子。

  在简阳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孩迷路,去问路,那个路人直接说:“教你一个经验,一直向前走,抵拢倒拐,然后你就能回家。”小孩听信了他的话,不出两个小时,果然就回了家。这个故事的用意,就在于说明简阳的小和人们的友善。

  晚上的简阳是羊肉汤的天下,不管你去哪家店,不管是“汪二哥”还是“杨大孃”。家家店都闹哄哄,热腾腾的。还有一些老板家的大哥哥大姐姐,回家过年和父母一起做生意,桌边有高龄的老人,姐姐们便帮着老人舀汤。她们离桌时,老人们会夸赞:“这女娃子真懂事啊!”她们羞涩地笑笑,有时看向我,我也会傻乎乎地冲着她们笑。我喜欢晚上吃羊肉汤的情景,很快乐。店里到处都是鲜香的肉汤味,从来不像火锅店那么呛人。每次和大人吃火锅,吃完后立刻逃离似的离开餐桌,跑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至于饭局那边,就不关小孩子的事了,我们总是拿起手机去“五五开黑”。

  但吃羊肉汤的时候,几乎不会有这种状况,我们听95岁的祖祖和我们谈人生大道理,听外婆讲妈妈辈时的趣事,听舅舅们谈着世界经济走向,听哥哥们创业时遇到的艰辛。当然,我们十分有默契,绝不把话题扯到学习上去,更没有人会当众问:“期末成绩怎么样啊?”

  当然,这是过去的事了,尤其是在去年冬天祖祖走了后。

  现在,每一次舅舅从老家回来,一定会带来羊肉汤。但今年我一次都没有喝到。甚至冬至那天,因为发烧,都没尝上一口。

  过年又要回老家了。这些天,我总在心里默想着:“故乡的味道还是曾经那样的吗?”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篇8

  故乡的味道

  “吃饭喽!”随着阿太的吆喝,飘来了一阵香味。不用说,又是阿太烧的米糕,才有这么好的味道。这米糕是阿太从老家带来的,我从小就特别爱吃。

  小时候,我不懂事。整天跟着阿太要吃米糕,吃了一个还要吃一个,一般来说,阿太都会尽量满足我。有一次,也许是阿太做累了,也许是她想考考我,直接扔给我一个糯米粉团,笑着说:“你自己做做看!”我愉快地接受了挑战。我把这当成是玩橡皮泥,一会儿揉成一只小兔,一会儿做成一把小椅子。完了再撒点粉,我自认为大功告成,咬了一口。“啊——呸!”这是什么味儿啊,一点也不香,还粘牙齿。阿太笑了,说:“傻孩子,光好看是不行的;再说,还要油里煎一下才好吃呢。”于是我跟着阿太,重新揉粉团,一直揉得又松又软。接下来,阿太在锅里放点油,烧热后米糕下锅,随着米糕在油锅里发出的“嗞嗞”声,那熟悉的而又诱人的香味立刻在屋子里弥漫开来。阿太再来了一招颠勺,米糕立刻换上了金色的“衣裳”,可以出锅了。邻家的几个孩子也闻着香味就过来了,我们那时候个头都不高,只好踮着脚尖,勉强让下巴搁在桌上,每人都是一手一个,迫不及待塞进嘴里。那米糕,脆脆的,咬起来“咔嚓”、“咔嚓”响,颇有饼干的口感。吃到里面,却又是韧性十足,使劲嚼,甚至用手撕,也不会断,又有点像口香糖。而故乡米糕最绝的,就是那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的味道。有时,一小块米糕不小心掉地上,不等小狗来叼走,那些受不了香味诱惑的“小馋猫”可不管卫生不卫生,立刻弯下腰,捡起来就往嘴里塞。

  这一切,虽说只是回忆,但那米糕的香味,却一直在嘴里回味,一直在心头回荡。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篇9

  一直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她就像拥有魔法一般,总能使一颗跳动不安的心渐渐恢复平静。对我来说,故乡的味道,才是最美好的。

  最喜欢初春的夜晚。那时,悄悄绽放的栀子花在黑夜的衬托下,香气格外纯粹,淡淡的,轻轻撩绕在身边。远处的人家、灯火,近处的小路,偶尔的行人,都仿佛迷醉了一般,沉没下去,栀子花的香气浮上来,若有若无,天地之间只剩它的香在游走。小时候,栀子花的香味总是引来一些萤火虫,带着淡绿的、微弱的光在花朵旁翩飞。这时,全世界都寂静了,只有那馥郁的香气,那是故乡的味道,我爱这味道,爱她的芬芳。

  最喜欢家乡的春卷。每逢春节炸春卷时,家里便立马沸腾了。好不容易待春卷出锅,光瞧着,也觉得心满意足。炸好的春卷如同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大衣,透着些韭菜的翡翠。俯身轻嗅,韭菜的清香,肉丝的浓香,便久久在鼻腔内缠绵。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细细品着春卷,谈笑风生,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这时,空气中弥漫着春卷浓浓的香气,也弥漫着浓浓温情的味道,这时故乡的味道,我爱这味道,爱她的温馨。

  最喜欢家乡的孩子。春天总能听到孩子银铃的笑声,忍不住循声前往,总能看见一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欢乐场景。他们是那样开心,咧开嘴毫无拘束地笑着,两手扯紧风筝线,扭头望着那高高的风筝,肆意地沿着小路奔跑,小脸涨得通红也毫不在意。这时,空气中充满了孩子笑声的味道——没错,笑声是有味道的,它是甜蜜的。这是故乡的味道,我爱这味道,爱她的淳朴。

  故乡的味道是芬芳的,是温馨的,是淳朴的。她荡漾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不会忘怀。

  故乡的味道通用作文 篇10

  我对故乡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美食入口的那一刻,酸甜苦辣咸在舌尖上竞相绽放,在味蕾上跳起了绚烂的舞步……

  一、马奶味

  还不到六七岁时,我最期待的莫过于看到满脸皱纹的老妇人牵着一匹马,在人群熙攘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的身影。马的腥膻味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飘入鼻翼,但我从小到大就没有嫌弃过,而是快跑几步,叫住那位老妇人,她娴熟地牵马转身,取个塑料杯挤奶给我。

  也许,对现在的人来说,生马奶的味道非常奇怪,但那卻是我当时最迷恋的味道。

  妈妈是从来不喝马奶的,但平日里总在我耳边絮絮叨叨:“马奶性味甘凉,蛋白质又多,补虚强身,清热止渴。现在喝马奶身体倍儿棒,长大后病就少了。

  可每每这时,我便开始厌烦妈妈的唠叨,只得端着马奶躲到门外去喝。

  夕阳携手余晖,照在远处那位老妇人干枯黝黑的手上,为她和她身边的马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看上去自有一种神秘的美感。渐渐地,我便忘却了手上马奶的淡淡膻味,只留下唇齿间荡漾的一抹清甜了。

  二、灯盏香

  稍大一些时,便喜欢上了灯盏糕。灯盏糕是浙江温州的特色名点,也是温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元末明初。灯盏糕流传大街小巷却又不沾染任何俗气,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美食。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灯盏糕着实是一面较鼓,而另一面较扁的,便认为“灯盏糕”这名字取得甚有几分微妙,像极了灯盏。不加蛋的灯盏糕是我的最爱,酥软的油皮配上香甜的萝卜丝,简单而不单调,一口咬下去,便满口生香了。

  妈妈也做过灯盏糕。每每心血来潮时,便是在断雁叫西风的时节,上街买几张饺子皮包上萝卜丝,放入油锅几分钟便炸好了,滋味绝对不亚于街上卖的。我夸赞时,妈妈便笑道:“这可算不得什么绝技,把饺子皮拿来直接做,算是懒人的方法了呢。”听了妈妈的话,我默不作声,不变的依旧是拿起灯盏糕往嘴里大口地塞着,于是,一家人便和和气气地笑成了一团。

  三、鱼肉鲜

  我父亲是七里的人。七里港位于瓯江入口处,具有港阔、水深、浪小、不淤、不冻的特点,是中国沿海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不过最重要的是,那里有着做海鲜美食的各式餐厅。

  我们去得最频繁的那几日往往是每年的春节。也许是因为水质冰凉,让鱼肉比往日吃起来更加美味。鱼肉是一扇扇的,通透如琼脂,入口即化,让人吃完后仍忍不住要舔舔嘴唇。

  冬日是没什么鸟儿的,只有天际偶然划过的一只落单的孤雁,不知要如何回故乡。

  吃鱼往往没什么技巧,不外乎是一口连肉带刺地吞下后,再吐出细长的鱼刺。不过,吃白鱼往往最麻烦,骨头密密匝匝;但我也吃出了些门道,知道鱼背上的哪块肉含的骨头大,味道更好。“鲜”字由鱼、羊拼成,大概就是因为鱼的鲜美吧。

  说来也愧疚,我仿佛从未真正亲身体验故乡的味道是如何产生的;但故乡那熟悉的味道,大抵是镌刻在我的心头,一生也无法抹去的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