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醉马时刻》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醉马时刻》观后感10篇

2022-03-23 03:33: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醉马时刻》观后感10篇

  《醉马时刻》是一部由巴赫曼·戈巴迪执导,Ayoub Ahmadi / Rojin Younessi / Amaneh Ekhtiar-din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醉马时刻》观后感(一):骡子醉倒在雪地

  侏儒的眼神满含昨天

  那里是波斯人的童年

  谁都是孩子,谁都不是

  疯子们在边界跳舞

  骡子醉倒在雪地

  我们总是陷于两败俱伤

  这是姐姐带来的希望

  来自远古不懈的脸庞

  消失在脚印回家的路上

  我们可以微笑接过练习册

  急促的朗读

  写下蜿蜒和嘹亮

  《醉马时刻》观后感(二):孩子,不哭……

  不得不说,看哭了……不是应为泪腺发达,而是真的被他感动,尤其是最后,卖骡子的桥段,遇到劫匪,小小的身躯,背着哥哥,一边要扶起骡子,一边求助,最后放下哥哥,雪地里没有交集的哭泣,让我恨不得进入电影里去帮他一把,可是我只是一个观众,唯一能说的,就是:孩子,不哭……其实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家庭组合,各自有各自的无奈,只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更多的帮助这类人群……

  《醉马时刻》观后感(三):亲爱的人儿,你不是非哭不可

  涉及到中东问题、两伊问题,总是要想着怎么在不漏痕迹的政治高墙里嗅出黎明百姓的受难与疾苦。可是这片儿的疾苦倒是有种不漏声色的纪实感,跟拍、手持摄影,各种纪实的风格赋予这部伊朗电影一座戛纳金摄影奖杯的同时,也赋予观影者对战争中贫瘠土壤下“无处安放”的人一种比对性的关注,不断的与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比对,也不断和安逸下依然自找神伤的自我比对。不煽情,不夸大,只是展现,这是一种对于生活本质自尊式的诚实体现。其实,对于别人的苦难和自封的苦难,不是非哭不可。

  《醉马时刻》观后感(四):他们不会停止为保护他们的语言、文化而奋斗,继续努力生存下去

  巴赫曼·哥巴德由于拍摄了《醉马时刻》伊朗本土和国际影坛一炮而红,这部赫赫有名的影片使他晋升为伊朗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与莎米拉·马克马巴夫齐名。

  这是一部获得广泛好评的杰作,库尔德人民的苦难,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折射出来。库尔德民族的问题,是长期困扰中东地区的第二大民族问题。库尔德民族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国家,长期生活在极为落后、闭塞的边境里,直至被分裂成几个部分隶属于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前苏联高加索五国这个地区的人民得不到政府的重视,连年动乱,极为艰苦。

  影片就以简约的风格展现了该地的生活状态,摄影机下,人们绝望而顽固地奋斗着,生命在边缘状态触目惊心。

  《电影手册》有一句评论极为精到:“感伤地令人难以忘却,却是一部以独特方式感动人的美丽电影!”此片荣获第53届夏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醉马时刻》观后感(五):不管多艰难,还是要活下去啊。

  影片开头通过妹妹阿娜美稚嫩的嗓音,黑底白字揭开了电影苦涩的背景,我有一个穿着黄衣服的侏儒哥哥,干走私的父亲娶了我的大姐,哥哥阿勇承担着家庭的重担。

  三兄妹混迹于喧闹吵杂的人力市场里并未显得格格不入,当阿勇前往争取工作机会的时候,你能透过冷静的镜头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阿勇,那个眼神坚毅的孩子。

  当兄妹三人在雪地里前行时,小娜美和阿勇悉心地照顾着侏儒哥哥马迪,那充满爱的吻仿佛这纷然大雪下最后的温存。

  父亲死了,可是我们还得活下去啊。主人公阿勇辍学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此时,妹妹需要新的练习本,阿勇要让妹妹学习,即使这是一个多么看不起女性的国家,可她是我的妹妹。努力工作要给马迪治病,即使做了手术还是会死,但他是我的哥哥啊。姐姐为了马迪再嫁,阿勇比谁都难受。影片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将这几个孩子的故事娓娓道来,阿勇、马迪、小娜美、姐姐的眼神说明了一切。当醉马倒下的时候,所有人仓皇逃走,无助的阿勇大喊,我一定要带马迪去伊拉克。

  影片在跨过边界线的时候戛然而止,尽管我们明白,还有更多的苦难在等着阿勇。

  《醉马时刻》观后感(六):需要一盆冷水的社会,却只有足底按摩

  不知道该称它是电影还是纪录片。真实,残酷的真实。

  相比而言,【一次别离】就太白领,太中产阶级了。

  这样的故事我相信,在甘肃,在宁夏,在西藏其实是天天发生着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A3航空楼的恢弘,奥运开幕式的排场以及天上人间的声色犬马。

  这是一个活在虚空中的国家,政府存在的法理依据已然消失,繁华的假象是它唯一可以拿来贴金和炫耀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炫耀有意义吗?

  看完【一次别离】和这本【醉马时刻】,越发对伊朗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迷糊了。在一次别离中,它的中产阶级有着高尚的道德和坚韧的信仰,即使是城市底层的摩托车阶层,也有着异乎寻常的尊严,但是在临近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地区,却是这样贫乏而没有尊严的生活。

  真实的力量,真实也是虚假者最为害怕的东西,唯有真实可以击溃谎言。可是,我们电影书本的真实在哪里?

  从雷锋到韩寒,国家机器和商人合谋制造了不同时代的两个偶像,前者让我们感受虚幻的道德,后者告诉人们这个社会似乎有独立的思想,但拆解开了,同样写着两个字“虚假”。

  一个天天高呼道德的国家是可怕的,那恰恰表明它的堕落;同样,一个虚假的偶像,除了给人民一些足底按摩的疗效之外,就是让他更进一步的麻木和沉湎。

  《醉马时刻》观后感(七):愿所有善良勇敢的孩子都有好的回报

  比起外部环境的恶劣,亲情无疑是整部片子中最令人暖心的部分。阿勇和妹妹在雪地里帮侏儒哥哥以雪代水来“喝药”,妹妹不停地亲吻哥哥,三个被淹没在雪里的孩子,没有用过多的对话、巧妙的拍摄技巧和感人的音乐来渲染氛围。用的是他们最真诚的亲情温暖彼此的心,这种朴实无华的画面,更像是童话中才有的内容,着实让人感慨。

  孩子们在破旧的教室里学习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而窗外的漫漫雪野中因家贫辍学的男孩正在用骡子托运货物努力挣钱养家,先进文明似乎与这个孱弱的国度没有丝毫的关系,库尔德族习惯了肆虐的战争带给他们的意外伤害,习惯了在这片寒冷贫瘠的土地上用力气换取钱财,死亡和贫穷弥漫在村庄的角角落落,那些只有在教科书中出现的新型事物,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且一无是处。

  姐姐想用自己的婚姻来获得为侏儒弟弟治病的机会,结果事与愿违,还没到婆家就离婚,婆家送了一头骡子,而这头骡子也成了救侏儒兄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当阿勇义无反顾地告别姐姐妹妹,去伊拉克买掉骡子为哥哥手术时,冥冥之中也预示了这次告别凶多吉少,但这是他们能为哥哥做的最无可奈何的决定。

  在中途因遇敌而遭到同伴的抛弃后,阿勇最终带着哥哥,赶着骡子,独自跨越伊朗和伊拉克的边界,影片在此刻戛然而止。其实从当时的客观实情来看,结局很明显,但我们还是心存希望,即使这样的希望渺茫到不能想象,我依然相信每个善良的人在孤注一掷时都会有好的回报。亲情可贵,而为了至亲能奋不顾身,这种强韧的心志和坚定的勇气,配得上所有美好的希冀。

  《醉马时刻》观后感(八):我能站起来么

  看到电影的标题《醉马时刻》时,还没怎么懂是什么意思。当地的天气严寒。为了让负着重物的马儿更有力气就在出发前让马喝些掺了酒的水。当走私途中 忽遇埋伏,大人们都四散逃走。主人公阿勇的马跌倒在雪地里。在酒精的麻痹和重物压力下怎么也站不起来。阿勇拼命扯姐姐用幸福换来的马,伏兵就冲过来了。可是阿勇是断然不会放弃这漂亮姐姐的幸福,侏儒哥哥的生命的。

  我不知道这个名字是不是直译过来的。另一译名《大不了的童年》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倔强少年在苦难面前的不屈与坚强。而看到《醉马时刻》我就禁不住想去臆断下。为什么不叫马醉时刻而要叫醉马时刻呢。也许导演是想说的就是醉马的那一刻,而不是马醉了倒下的那一刻吧。从辍学的那一刻、亦或是父亲被炸死的那一刻、或是母亲过世的那一刻、也许是从出生的那一刻,阿勇就成了一匹醉马了。醉马用酒精支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却也付出了无尽的痛楚与辛酸。

  阿勇这匹倔强的马儿坚强的站了起来。幸运的躲过了伏兵的埋伏。背着哥哥跨国了象征两国国界的铁丝网。当镜头回头看他走过的路时,马身上的行李掉落在两国国境上。影片戛然而止。阿勇的前面是什么,是高价卖掉的骡子、是哥哥手术的成功、还是曾炸死其父的地雷。我不敢在想下去了。但愿生活比我想象的好。

  “岁月催人老。令我到处流浪。翻山越岭,带领我更接近死亡。”一群少年在从工地回家的卡车中唱道。

  《醉马时刻》观后感(九):切肤之痛的真实

  在两伊边界交界处,自然环境恶劣,生活着一群更为艰苦的库尔德族人。某日,当父亲在走私路上误踩了地雷,年仅12岁的阿勇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在这重担之中,还有一个大包袱——罹患侏儒的哥哥马迪。

  贫穷可耻吗?生活多磨难可耻吗?一点儿都不!可耻的是因磨难而自暴自弃的堕落。贫穷却坚强、勇敢,不但没有丝毫值得羞愧的地方,反而让人佩服、值得骄傲。

  导演巴赫曼•戈巴迪出生于库尔德地区,几乎整个童年都留给了库尔德,见证了伊朗、伊拉克战争的残酷历史,也见证了库尔德地区民众的生活困苦。正是因为童年生活景象的深刻,所以在巴赫曼的诸多作品当中,不难发现其主题都只是为反映库尔德地区的生活景貌。

  《醉马时刻》同样是作为伊朗的儿童题材的电影,但很明显的是,导演巴赫曼与阿巴斯、马基迪所关注的点完全不同。巴赫曼将视点放在了更在真实、更为残酷的伊朗现实一面之中,虽然像阿巴斯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和马吉德•马基迪的《小鞋子》足够让我们感动,但是如巴赫曼这样以现实主义风格的拍摄手法,带给观众的更多的是震撼力上的感动。

  在巴赫曼的电影里里外外之中都是流露着现实风格的影子,他期许自己的电影完美呈现出库尔德族多年以来所遭受过的苦难,他用自己的切身体验诉说着整个库尔德地区的伤痛。

  电影最好的东西就是真挚的感染。在当下商业大片充斥片场的年代里,观众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停留在技术的眩爆层面上,相对于那种赤忱的感动很少被翻来品尝。导演巴赫曼以拍纪录短片起家,《醉马时刻》是他首次执导的长片,并荣获了2000年戛纳影展金摄影机奖的殊荣。虽然在片中的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多都是当地群众,但人们的那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却足够撼动每一个看过此片的观众。

  库尔德族人深受他们的地理位置和诸多政治因素的苦难,现今很多库尔德人已经被迫散居到各国,然后他们不会停止为保护他们的语言、文化而奋斗,纵然生活依然艰苦,但是他们就像影片之中所展现的一样,继续努力生存、生活下去。

  这个世界上,虚拟的弥天大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那种切肤之痛的真实,巴赫曼做到了,这种同始自他的生活,也传递到我们的内心之中……

  《醉马时刻》观后感(十):人活下去勇气最重要

  少年干着大人的事,甚至比大人承担着种种的生活压力。这就是电影《醉马时刻》的阿勇,导演巴赫曼·戈巴迪 拍这样的电影需要极大的勇气,虽然涉及两伊冲突、民族矛盾等相对尖锐的政治话题,但是还是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生命的残酷与人生的折磨。

  首先谈身份问题,比如阿勇及其其他兄弟姐妹都是库尔德人。库尔德人在伊朗,好像并非受欢迎,生活在两伊边界恶劣的环境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记得把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身份》看了两遍,都没看懂些什么道理,只是明白了男女之情在作家的笔下是有纠结情绪的。小主角阿勇不仅仅是库尔德人这一身粉限制着他,还有他面对双亡,哥哥患有先天畸形病同时兼有癌症等等的悲剧命运。对于姐姐扮演的母亲角色,阿勇可能还是一个弟弟。可对于家庭的贡献与责任来说,作为男孩子,阿勇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父亲。

  和妹妹的感情构成了整部电影最为温暖的晕色,那般透明又那般脆弱。阿勇独当一面的乞丐,着实令现在那些躺在蜜罐子啃老的老大不小的男孩子汗颜了,我自然也在其列。当然,我们不能排除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客观元素,但是我们也不能对自己麻木而缺乏自觉性的个人意识含笑而过。叔叔强迫姐姐嫁给有钱人,这是阿勇无法决定的,因而他选择了哭泣,暴露他的软弱。娶姐姐的一方违背诺言,只给一头骡子,也是阿勇无从选择的,但是他没有选择哭泣,而是背着自己的哥哥,经营着这一头用姐姐身体换来的骡子为生。

  虽然影片并没有交代阿勇及其哥哥最后的结局,但是显然而见的是阿勇不会再选择哭泣。可能就算哥哥做了手术,七八个月过后会离开他死去,也不会使阿勇失去对活下来的勇气。因为还有他可爱的妹妹,在哥哥出行前,妹妹送来了面包,这对于阿勇来说是极大的温暖了。叔叔虽然和他有亲属关系,可只是利益上的关系,就算求别人给自己侄子找工作,也是碍于亲属关系这一层面,而并非亲属感情层面。

  人类最大的可爱,就是拥有个人意识;人类最大的可悲,就是把个人意识置于利益至上的高度。这个世界没有爱会怎么样?那肯定是一番世界末日景象。所以说,这个世界爱是存在的,只是现在的爱连一丁点的风吹雨打都消受不起,更别说面对天崩地裂的时候了。人活下去,真的需要勇气。而这种勇气更大程度不来自于对自己的爱,而恰恰是对于别人的爱。一个人仅仅爱自己是无力的,因为只有在别人的身上才能看到自己的存在感。虽然海德格尔说,存在就是时间,不是别的什么。我想补充的是,存在就是时间,还有我们一起度过的时间。我们的关系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兄弟,可以是恋人,当然是亲人最好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