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019-07-22 11:46:15 作者:勺布斯啊 勺布斯 勺布 来源:勺布斯 阅读:载入中…

如何阅读一本书

  写在前面:

  这篇文字很长,但不必望而却步

  重要信息,是开头的原则,和结尾的论述

  如果你能抽出几分钟的时间,那么跳着读一读就很好。

  中间后半段讲述不同的书的阅读方法的文字,属于技巧层面

  这些技巧并不是万古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在改变。它们可以带来启发,但绝不能代替原则。

  这篇文章我写了两天,如果你来不及一口气读完,可以先收藏,等到空闲时,再拿出来读一读。

  希望能够在阅读这件事上,对你有所帮助

  下面我们开始

  【正文共:7607 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好了,我们聊聊读书这件事。我这十几年来的读书心得

  我会从原则和技巧两个方面去写。

  原则具有某种永恒性。

  而技巧则会随着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变化

  原则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阅读的原则

  我忘记自己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个原则的了,它非常简短,但对我来说十分重要。

  这些年来,至少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一直都在这句话中受益。

  并且,我也预感到,在未来属于阅读的时间里,它也将会一直成为我的“阅读之道”,为我带来许许多多的精神食粮

  下面这个可以贯穿你整个属于阅读的生活的原则,你应该是听过的: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这句话的意思你一定明白

  但我还是要解释一下,它的意思是说,那些你不能够立刻读懂的文字,只要不断的,重复的阅读,文字的含义必然会慢慢在你心中了然

  这是一件神奇事情

  但神奇的事情,并不代表其不会发生——它常常会发生。

  只要你阅读,且不厌其烦。那么,你就是能够慢慢领会那些艰深晦涩的文字。

  也许你想知道为何如此。

  我没有找到这方面科学研究论文,但我想以我自己的经验理解,试着让你清楚原因

  首先,你一定要知道,“文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它是属于人类创造,是一种抽象符号

  但,无论它有多抽象,文字所代表的,一定与真实世界存在着某种关联

  原因很简单,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想象完全没有见过的东西。

  如果你对此有怀疑,你可以试着去想象一下,你没有见过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

  ……

  ……

  这几个省略号留给你想象的时间。

  想完了没有?

  OK,你想不出来。

  在你脑海出现的任何东西,即使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的怪兽,它身上也肯定有你见过的东西的影子

  讲这些不是为了科普大脑,而是为了让你明白一件重要的事:

  就是无论一本书的文字有多么艰难晦涩,它都不会脱离一个正常人类的正常经验。

  可能那本书的内容是他的特殊经验——比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样研究观察的经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经历的。

  但,仍旧没有脱离一个人类的范畴

  既然同样是人类,那么就没有读不懂的道理

  而“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原因,其实正是来自于,当你进行阅读的时候,这本书的文字过于晦涩,还无法让你直接关联到自己的生活

  但当你阅读过后,你去经历生活本身,同时书中的文字在你心中内化。

  你不断的阅读,不断的经历,就如同你在书中,将一个一个的文字放在心里,然后去现实的世界里对照着拼图.

  接着忽然有那么一天,你明白了那些文字,到底指的是生活中的哪些事,哪些普遍规律

  然后你就能够霍然开朗

  当然,这一切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主动发生的,而是被动发生的。

  它更多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套用脑科学家的论述,就是你的左脑负责你的意识,你的右脑负责你的无意识。左脑负责罗辑思考,右脑负责整体整合

  哦对了,上面的例子还是不严谨的。

  因为人除了他的真实生活,还可以发挥他的想象力

  比如读《物种起源》,你不必去经历一番达尔文的人生,也能够依靠想象去领会。

  如果你觉得上面那段文字比较晦涩,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易经》这本书,出了名的难读。

  它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讲述变化本身的书籍

  大多数的知识都告诉你变化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但很少有一本书去描述变化。因为变化一直都在变化,如何能把握,如何能描述呢?

  并且,这本书充赤着大量的隐喻

  也就是说,你不光是要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还要去理解其对应的生活中的某种规律。

  比如,“亢龙有悔”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出自《易经》乾卦的四个字——不是降龙十八掌里的那个。

  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你肯定理解,就是说,一个“在天上高亢飞舞,傲气凌人的龙,会立刻遇见让它后悔挫折”。

  但它还有隐喻。

  当你将这种隐喻,对应对你真实生活的经验,你就知道到,当自己特别顺利,特别特意忘形的时候,灾祸总是随之而来

  这会让你提醒自己常怀戒惧之心。

  但其隐喻之后,仍有隐喻。

  即所有卦象所描述的“变化”。

  那是隐喻的终点

  当你理解了变化,自然就不会再有所执。

  比如《资本论》中提到的“剩余价值”,刚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你一定不知道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但随着你一遍遍的阅读,一次次的体会,你自然就会明白,它说的是一个被雇佣的工人,在他不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额外的,被资本家拿走的那部分价值

  好了,这样的例子举起来没完没了,我们还是就此打住。

  主要是能够明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是一件会真实发生,且常常发生的事就好。

  它只是需要你有一些耐心

  并且相信这件事。

  原则就讲到这里。

  现在我们聊聊技巧。

  这些技巧,大多来自于莫提默.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开始讲述之前,我还是要再重申这样一点,就是“道”与“术”的不同。

  道是原则,是相对永恒的。

  而术会随着具体情况,时代不同,而有所改变。

  但一个人不能重道不重术,若是如此,便总是流于空谈。

  也不能重术不重道——很容易就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术”入门轻松见效奇快,很容易令人失去敬畏之心。

  下面这些技巧,不必当作必须要遵循的规则。你可以做为一种启发。

  我们分节来讲述。

  阅读的技巧

  1.阅读的层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把阅读大致上分为三种层次。

  基础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不用多说,这是属于识字的阶段

  主题阅读则属于学术范畴,指的是就同一主题,广泛阅读不同的书。并对其进行比较、论证与分析。就如同把每本书的作者请过来,让他们开始自己的辩论一样。并由此得出某种结论

  这样的阅读,虽然属于很高的阅读层次,但大部分人——而且是绝大部分的,是不需要的。所以这篇文章也不讲。

  我们只讲分析阅读。

  这是一个人,在一生的时间里,最重要的一种阅读方式

  2.什么是分析阅读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到底什么是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指的是你一遍读不懂的东西。

  这篇文字让你难以理解,然而你却渴望理解,并且不借助任何人,只依靠你的智力去攻读的文字。

  在这种阅读的过程里,你是主动的,是富于思考的。

  你玩味着作者的文字,而后慢慢又读不懂,到读懂了十分之一——这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也许要读十几遍。

  最终的结果,是当你把书放回书架上,心中再也不会对这本书有什么疑惑

  你与作者的理解力,达到了同样的水准,你完全能够领会作者的意图

  然后,你就完成了一次分析阅读。

  3.分析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始分析阅读之前,你至少还有两件事要做。

  首先,就是你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什么书——也就是给这本书大概分出类别

  它是一本历史书,一本理论书,还是一本诗集故事

  不同的书,所解决问题是不同的。所使用的读书的技巧也有些差别

  这应该是件很容易理解的事。

  比如你走进一个教室,你至少要先知道这个老师教的是什么课程——当然,他有可能是在开家长会。那你最好还是调头就走。

  大致上,我们可以给不同的书,区别出这样几类:

  想象文学实用、历史、社会科学哲学、诗与故事,以及神学

  在某些特别的时候,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那么明显。比如有的历史写的像故事。

  只是大概区别出来就好。

  接下来你要做什么呢?

  没什么特别的工作,就是东翻翻,西翻翻。

  或者用你能够做到的比较快的方式,将这本书快速浏览一遍。

  尤其是当你不确定一本书是否值得分析阅读时。

  不过,即使你确定一分书值得分析阅读,我也会建议先进行一次快速阅读。

  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二三小时的快速阅读,能够让你大概掌握这本书的整体脉络。知道作者在讲的是什么。

  这样,当你开始分析阅读的时候,你就能够抓住这本书最杨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找到其给出的答案

  4.不同种类的书的阅读建议

  好了,最后我们来说说,不同种类的书,所需要用到的不同的阅读方式。

  因为篇幅有限,我只挑最需要注意的点去说。

  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方式。

  至于如何划线,如何做标注,如何肯定或者否定一本书,如何与作者探讨,我认为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略过不讲了。

  【如何阅读故事书】

  我猜,一个人在离开学校之后,所读的最多的书,应该就是故事。

  而好的故事,是可以带给人以启迪的。

  好的故事所塑造人物,会生活在你的心里,会在你的生命里发生作用

  他们的品质会一直陪伴着你。

  比如我一直非常推荐的那本《杀死一只知更鸟》,斯库特的父亲阿蒂克斯就是一个有这样美好品质的人。

  他告诉自己女儿的那句话,会在我一生的时间里反复咀嚼: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一个人的良心

  阅读故事书,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

  就是,你要让那本书,在你的心里发生作用。

  也就是说,你需要一边阅读,一边运用你的想象力,让书中的人物,在你的心中活起来。

  慢慢的阅读,想象着文字中所描绘场景,想象着人物的样子,他们的表情语气

  如此,这本书就在你的心中流淌,书中的人物,就在你的生命里发生了某种作用。你就感受到了故事的“脉动”。

  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说,读故事要一口气读完。把它压缩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否则,你会将书中的情节遗忘

  我却并不这么认为,你有时间去读固然很好。可当下人们的工作生活,总是很难拥有大块大块完整的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说技巧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的原因。

  可是只要你愿意想象书中的人物,愿意让他们活在你的心里,即使每天读上那么一段,你也不会忘记书中的情节——就如同你可曾忘记过你那些久未见面的朋友

  甚至有的时候,那些好的故事,读得慢一点会更好些。

  因为这样,你就有足够的时间,被书中人物的美好品质影响了。

  【如何阅读诗】

  诗是什么?

  诗是一个人,向内心探索后的创造。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是一片神秘的创造之泉。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只要处于孤独敏感状态,都可以创造出诗句来。

  诗是有关心灵的,一首好诗可以用心研读,一读再读,并在你一生当中不断地想起这首诗。

  你会在诗中不断找到新的乐趣启示,对你自己及这个世界产生新的想法

  阅读诗的第一个技巧是,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

  因为任何一首诗,都有一个整体大意

  记住“整体”两个字,它很重要。

  你要把握的,并不是诗的词句,虽然它们总是很优美

  你要把握的,是这首诗本身,是它的整体。除非你一次读完,否则很难理解大意是什么,也很难发现诗中隐藏的基本感觉与经验是什么。

  尤其是在一首诗中,中心思想绝不会在第一行或第一段出现的。

  那是整首诗的意念,而不是在某一个部分里面。

  阅读诗的第二个技巧是: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

  诗不只是关于文字的,也是关于节奏韵律的。

  那是一个诗人内心的节奏和韵律。

  当你开始朗诵的时候,你会发现似乎说出来的字句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这首诗,你好像对这首诗打开了心灵,与作者发生了某种神奇的联系

  现在你就可以朗诵一下曹操的这首《观沧海》。

  记得读出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当你慢慢朗诵出来之后,你是否能够感受到曹操观沧海时的雄壮情感?是不是比你默读的时候,感受得更直接,更强烈

  再读一首吧,是李觏的《乡思》。

  “人言落日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假如你此时是他乡游子,阅读完之后,你是否立刻涌起了对故乡,对父母的思恋?

  还有些翻译的诗,虽然很难把原诗的神髓百分之百还原,但当你去朗诵的时候,你也会比默读更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

  比如莎士比亚的这两句十四行诗:

  “我曾窥见时间之手的残酷,

  被陈腐的岁月掩埋就是辉煌的代价。”

  你有没有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以及我们的面对无情的时间的无奈与脆弱?

  好了。对读诗说得有点多。

  但诗是文字的宝藏。

  要了解一首诗,一定要去读它。一遍一遍地读。

  阅读任何伟大的诗,都是一生的工作。

  当然不是说你一生都在读,而是说,它总是值得再三玩味。

  它对你生命的影响,可能也会超过你的认知。

  【如何阅读实用书】

  当一个人,离开校园之后,无论他是想要学习新的技能,还是在原有的领域里继续深造,他都必须要读实用书籍。

  虽然几乎所有的书都无法离开你的生活经验,但实用类型的书,会更直接一些。

  实用类型的书也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讲规则的,比如某种菜谱,操作手册等等。

  其中无论谈到什么问题,都是根据规则来的。这类书很少有伟大的作品。

  另一类的实用书,主要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道德巨著,就属于这一类。

  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

  只是偏重不同。

  实用书籍总是令人望而却步,但至少在我的认知之中,它其实是没有诗和故事那样难读的——当然,我指的是好诗和好的故事。

  因为实用类的书籍,很少有隐喻。

  它如此直接,会把它的结论,明明白白地写在纸面上,并且用十分清晰明确的语言告诉你,那就是他们的论点。

  比如,这些书中的论点,会经常用这样的句式:

  “读书的作用是…………它的意义在于……”

  “如果你这样读书,那么你就一定会……”

  它们要么是叙述句,要么是命令句。

  但总而言之,它们都是在建议你,某件事是值得做的,而且是一定会有收获的。

  而无论这本书是在讲述规则,还是阐述原理,它都是在解决实用的问题。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什么状态下,可以做得更好,或更糟糕的问题。

  读这样的书,有两件最重要的事。

  第一,就是你的判断。

  你是否认同这个作者所阐述的论点?你是否被他的滔滔雄辩所说服?

  这是件很难的事,尤其是当你读了很多书之后,有时候很难克服心中已经有的意见。

  如果你出现了这种状况,那么我的建议是,即使你非常不同意,也可以先假装同意。这会让你少一些偏见。

  但读到最后的时候,如果你经过深思熟虑,还是不同意,你可以试着写出你的论点,对作者进行辩驳。这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思考。

  第二,既然所有的实用书籍,都是讲一个人在什么状态下,可以做得更好或更糟的。那么当你做出了你的判断之后,你就一定要去行动。这也就是实用书籍的目的,它就是要让你去行动的。

  学了没做,等于没学。这是很明显的一件事。

  【如何阅读哲学】

  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实用类型的书。

  之所以把它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它与其他的书不太同样——就是哲学类的书,它所要解决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哲学听起来似乎是很高深的一门学问,但真实情况并不是那个样子的。

  哲学恰恰是最普遍,与每个人人最息息相关的学问。

  比如在古希腊,人们是需要依靠哲学为生的。因为他们的生活太苦了。

  那哲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它要解决的,是人类的普遍问题。是你如何度过你的一分一秒,如何衣食住行,以至于如何思考。虽然所有的哲学书,并不会写下这些,但这就是它要解决的问题。

  它要解决的,是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问题。

  如果我们给哲学和其他实用性的书籍做出区别,比如物理学家如果他要解决问题,那么他就一定需要实验。

  而哲学家并不需要,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思考。因为他要解决的是人类的普遍问题,所以不需要什么额外特别的经验。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许许多多著名的圣人,可以依靠“顿悟”来得到答案。

  对于哲学书,我认为当你搞清楚它所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了。剩下的,也只能是一遍一遍的阅读。

  当然,也不是没有建议。

  既然哲学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

  那么哲学家,他就一定是“以身载道”的。

  如果一个哲学家在教授人们他所领悟到的哲理,你就可以去观察他的一生。

  他有没有将他的哲理,贯穿他的一生。

  有没有统一的,完整的一致性。

  对此,我不会带出我的见解。你最好自己去观察。

  【如何阅读神学】

  对这一点,我就没有什么发言权了。虽然我也读宗教的经文(为了避免争议与不敬,我就不写宗教的名字了),但我大多是当故事来读的,又或者是某种哲学。

  总之,我对此并无信仰。

  艾德勒和范多伦的建议是,你要把那些经书中的内容,当做是神说的话。

  当然,这其实是件困难的事。

  但我想多说一句,哲学与宗教,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他们都是关于善恶对错的。

  只不过宗教带有某种强制性,所以有一些宗教会用神的旨意。

  但哲学则认为神明在每个人的心里,它敬畏的是人心,相信的,也是人性的至善。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这篇文章从周末写到周一。还有一些种类的书籍没有写全,比如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如何阅读历史,如何阅读社会科学等等。

  大概原则与实用性的书籍差不多,但假如你很想知道,可以把《如何阅读一本书》买回来,看一看。

  这是本很好的书。总会对你有所启发。

  在这里,我还是想把开始的那句话重申一遍: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如果你不喜欢这些技巧,也没关系。只要记住这个原则就可以了。

  毕竟,其实我也不是每次阅读,都严格按照规则来的。有时候,我就是想躺在床上,懒散地看上那么几页书。甚至有时候什么也不想,眼睛看着字,任凭思绪飘荡。

  我只是想告诉你,文字的意义,其实就在于,它可以让你摆脱所有的干扰,只用你的心智去增加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它可以让你主动的思考,得出属于你的答案。

  好的书,是关于知识的。

  在这里,你要注意的是,知识与见识的区别。

  见识是你一看就懂的东西,比如报纸上的娱乐版面,比如某本畅销小说。虽然这些文字,自有其意义,可以帮你消耗掉一些枯燥的时间。

  但因为它让你一看就懂,也就是说,它并没有超越你现有的智慧。

  如同你在脑海中,把你走过的路,又走了一遍。就像你每天去工作那样。当然,可能在这个过程里,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小小细节。

  可阅读知识,就像是你去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旅行——这个比喻,我觉得是恰当的。

  首先旅行并不轻松,这与理解知识一样。

  你需要规划目的地,需要长途跋涉,如同你需要下一翻刻苦的功夫,去搞懂书中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次,旅行和理解知识一样,都能够让你领略更多的美景,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只不过,它们有一点是不同的。

  那是内心的领域,与真实世界的领域的不同。

  真实世界的领域,你或者有天会失去。

  就比如你现在居住的房子,无论它看起来有多牢固,它都不是永恒的——要知道,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世界和平,一切欣欣向荣。但其实没有战争的时间,比你所感受到的,要短得多。

  纵观历史,一个人在他一生的时间里,不经历战乱之苦,是件幸运的事。

  并没有几代人,能有这个福份。

  所以你总该居安思危——假如你很难接受这一点,你可以想象安史之乱的前夜,整个大唐是如此富丽堂皇,看上去千秋万代。然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整个长安城,生灵涂炭。

  然而,内心的领域,却并不一样。

  它的领域一旦被打开,就再也不会回到曾经那个狭窄的领域中去的了。

  最后,我还是希望你能明白这样一件事:

  今天的书,读不懂没关系。

  甚至,读不懂还要更好一些。

  因为那本书的智慧,必然已经超过了现在的你。

  只是尽己所能的去阅读。

  那些超过你的,读不懂的东西,会在很多很多年后,成为你智慧的源泉。

  lt;END>

  文/勺布斯

  微博@勺布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