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08-15 23: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读后感精选10篇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是一本由大唐遗少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读后感(一):人生就是相互成就

  最近电影《哪咤:魔童降世》引起了广大群众热议,其中哪咤的父亲,托塔李天王李靖也倍受青睐,都说这样的父亲才是好父亲。这个神话中的托塔李天王,实际上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凌烟阁是个什么地方呢?它表面上是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一座不起眼的小楼,但它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而建的。阁里供了二十四位文臣武将,各个都在历史赫赫有名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讲的就是凌烟阁里的其中八个: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尉迟敬德、李靖、李勣。作者大唐遗少用幽默诙谐的现代语言,为我们展现出这些名声赫赫的大人物们背后的喜怒哀乐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看完本书,我不禁有些感慨,无论在什么时代,每个人都有悲伤烦恼恐惧理想丰满的,现实确实很骨感,是消极对待将一切寄予他人的怜悯,还是面带微笑坚强的奋勇向前,这就看各位的选择了。

  能进入凌烟阁里的,自然都选择了奋勇向前,但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我想还有一点运气,那就是他们都遇到了一个好领导。我们可以把当年的李世民看成现在的老板,每一家企业的老板都号称重视人才,也有很多老板愿意花高薪用人才,甚至牛逼一点的老板,特别善于发现和招揽人才,但是,绝大部分老板就是用不好人才。老板们的通病凡事喜欢大包大揽,生怕放权,认为其他人都不如自己懂得多,怕对方做不好会给公司带来损失。我们再回来看看李世民,难道他就不怕其他人做不好会给他带来损失吗?对于李世民来说,一不小心丢的可能就是性命啊。

  所以在《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里,让我体会最深的不是哪一个功臣,而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宽广胸怀和识人、用人的能力。每个功臣都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李世民深知,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就能产生核聚变这个道理,这正是广大老板们所不具备的。“房谋杜断”,以其说李世民是拥有了这两个人,才成就了其大业,还不如说是李世民发现了这两样东西,是成就其伟大事不可或缺的。 一个是对复杂时局的准确判断,另一样是超乎寻常决断力。

  “下属走的远,上司登的高,人生就是相互成就。李世民给了杜如晦无与伦比地位荣耀,杜如晦托举着李世民,开始极目四方。”这样的气度,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读后感(二):看的不是历史,是人

  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后,相似的历史书籍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家好像一瞬间找到了窍门,但在我看来这些跟风作品大都徒有其形,没有神

  这部《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先不去说内容到底有多好,但有神。感情充沛,在不经意声泪俱下,写的是古人旧事,却如在和读者聊家长里短,感慨他们的努力上进,也为他们跌入谷底而忧伤

  给我的最大感触是作者都给自己写哭了要,并且是哭出了声那种。

  当作者有了感情文字也便有了感情,进而这些高高在上的文臣武将们也有了感情,他们不再是凌烟阁里的一个符号,而是真切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曾哭过,也曾笑过,更风光过,努力过,享受过,也黯然过。贴心大管家长孙无忌、聪明王爷李孝恭、果断男人杜如晦、唱皇帝反调的魏征、大唐奠基者房玄龄、属于战场的尉迟恭、大器晚成的李靖、还有低调的李勣……

  凌烟阁功臣一共24位,本书只写了以上8位,却写的非常絮叨。作者就像村口大槐树下晒着太阳讲故事的阿爷,摇着蒲扇,喝着浓茶,絮絮叨叨,唾沫横飞的说着长杜如晦那个人啊,熟,也算是杜甫的祖上了,当年跟着李世民之后就是云从龙,风从虎,每次都能在房玄龄给出的几十条计策中准确的找到最佳一条,然后君臣三人所向无敌

  就是这种感觉,本书作者是带着爱在写这些人,尽管他们有各自的缺点和低谷,但朋友嘛,眼中自然多是他们努力上进的身影和历史尽头饱含深情的一个回眸。故而在本书里我好像又重新认识了这些名人,他们不再板着脸高高在上,而是微笑着走下神坛,然后就坐在阿爷旁边,谦虚的听着阿爷说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过往,可能还会摆摆手,看口型分明说的:没这么夸张。

  印象比较深的是魏征,之前只在历史书中匆匆一瞥,知道他喜欢劝谏,但看了本书他的故事才很明确的感到,魏征是真的什么事都要劝诫一番,我都看乐了,养鸟不行、封禅不行、这不行那不行,要不是知道他本人本性便如此,可能还会以为魏征是为了报复李世民呢,大笑

  说不清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本身让天下激荡,从本书凌烟阁中的这些人物来说,好像的确是他们自身的努力上进,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自我修养,但如果不是隋末天下大乱,我认为可能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吧,尉迟恭,没准一直在铁匠铺,叮叮当当,一直在打铁……

  历史成为过去,但岁月依然年轻前辈们已经用自己的人生给我们指出了千万种不同道路,我们有什么理由迷茫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读后感(三):山色不改旧时青——重新认识这些初唐功臣

  凌烟阁真实存在,在唐皇宫三清殿旁的小楼,毁于战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始于公元643年,45岁的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建立大唐中的有功之臣,命大画家阎立本画功臣像藏于凌烟阁,初为24位,画像真人大小

  大唐遗少的《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估计应有三本,手上这本是最先写完的第一本,共八人: 赵公长孙无忌、河间郡王李孝恭、莱公杜如晦、郑公魏征、梁公房玄龄、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英公李勣。在作者眼里,这些唐初名人将相如同身边可亲近之人面目清晰可辨,音容笑谈宛然,魂梦中色与神授。在这本随笔集中,作者读懂了这八人的喜怒哀乐,进退得失,用现代且调侃的语言梳理了他们的功过是非,也让我们读者在愉悦之中重新认识这些初唐功臣。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少年时便是好友一生紧紧追随李世民,善于趋利避祸,在玄武门之变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在李世民去逝后,作为四大托孤辅臣之一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而受到诬陷自缢身亡。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亲王口才好,善于不动刀兵而屈人之兵,在他的带领下大唐少费很多力气就收复了巴蜀,俘获朱粲,灭萧梁,破辅公祐,平定江南战功赫赫,所以位居第二。这个人的矛盾之处在于善于自保,不想挤王权斗争的独木桥,过着宽恕谦让又奢移豪爽生活,街头暴毙,不知是不是吃多了五石散。

  杜如晦与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合称房谋杜断,一个善长规划谋略,一个善于从中挑选恰当实用的一个。当县尉还是成为秦王幕府谋臣,年轻的杜如晦做了一生最正确的决断,追随李世民成为高参,运筹帷幄,从此开创贞观之治,可惜事必躬亲,病逝。聪明人选平台很重要。

  魏征得遇李世民是他的幸运原本以为反正站错队伍要掉脑袋而出口不逊,不想李世民大而化之,反而重用他,从此魏征开了挂,口才好上更加直言不讳。再加上有长孙皇后支持,犯颜直谏,死后谥“文贞”。良臣得遇明君佳话

  房玄龄,能诗善文,博览经史,是良相典范。为报李世民伯乐知遇之恩,房玄龄竭尽全力辅佐筹谋,为李世民笼络了一大批人才。谥号“文昭”,陪葬昭陵。

  尉迟敬德,即尉迟恭,爱打铁,且自有打铁哲学。尉迟恭,一代名将,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登基后被噩梦困扰时,尉迟恭和秦叔宝殿外守候,从此高枕无忧。这慢慢变成民间贴尉迟恭和秦琼画像作门神习俗

  《哪扎闹海》里那个不尽人情的李靖其实也有原型,原是名将之后,韩擒虎的外甥,虽有文武才略但被杨广猜忌,不受重用,后效力唐朝,大器晚成,立下赫赫战功。

  李勣(jì),原名徐世勣,唐朝初年名将。瓦岗军出身,义字当头,可是在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上和稀泥选择自保退缩,其他托孤重臣死残。历仕三朝。

  大唐遗少的《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一书风趣幽默,八人的故事亦正亦趣如闲聊般非常有滋有味,值得一阅。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读后感(四):一切事业需要的不过是互相成就。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凌烟阁那些大人物》

  我所有的历史知识储备,不是来自于上学时的教科书老师教诲,就是来自于电视剧了,笑,所以在看到这本《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凌烟阁那些大人物》,就让我联想起很久之前看过的《隋唐英雄传》,那些只出现在画本里的名字,又一个个浮现在眼前了。

  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李靖、尉迟恭等等,我对于他们的好奇,因为这本书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

  我不知道怎么的升起了一种强烈熟悉感,觉得自己就像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同风雨,共进退,一起创建了大唐的千秋大业。当然以上纯属个人yy,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看了这本书的确有些上头了,不知自己是谁,就想钻进书里去,想亲眼看一看那个贞观盛世,亲眼认识一下那些只存在于历史书里的名字,还有那些曲折离奇的故事。

  本书的切入点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用诙谐幽默的语句,给我们描述了一副大唐初立之时百废待兴奇妙场景,把读者对于人物的好奇一点一点勾起,再一点一点释放信息,而这些刚好就是我们最想知道的,哪怕是八卦好过生涩难懂说教,我们在看完书后,自然会有不同的启发,作为上位者,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下属,作为下属,怎样高效率完成工作又不会引起上司的猜疑妒忌,其实都是学问

  现在不会像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高情商表达,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只会做事不会说话是傻把式,只会说话而不会做事嘴把式,都不可取

  我们先从怎么做好下属说起,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一步登天者有,但是少,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是在罗马的。比如杜如晦,他是李世民的左膀,初唐时期伟大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三,书中说道

精明的人看形势,聪明的人看趋势,英明的人看大势

  杜如晦无疑是个聪明人,他看到表面歌舞升平的隋舟之下,已经暗流涌动,不久以后,一定会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作为下属,需要会审时度势,不要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多找几棵树试一试。

  同时奋斗拼搏废寝忘食间隙,还要保重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本钱,没有了身体,再多的丰功伟绩,都是白搭,而杜如晦年仅四十六岁就因为积劳成疾驾鹤西归了,不可谓不可惜。

  说完下属说领导,书里有一句话让我非常认同大概是在社会里沉寂得太久,总有些心酸委屈吧。

聪明的领导会让下属撒开脚丫子奔跑,不聪明的领导却喜欢给下属穿小鞋,搞得人连走路都成问题

  初出茅庐时候,遇到这样的领导大概率就是立马提离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90后有自己的骄傲,哼。

  不知不觉在职场呆了也有八年了,我开始从抵触人性黑暗面,到明白人性的缺点,到理解人性的不足,最后是接纳人性的不完美,只要在大是大非上,有自己的原则,我基本都能认同,然后积极的去完成工作,只是我希望自己如有可能得到晋升,可以成为那个让下属撒丫子奔跑,能够引导他们做出一番成绩的人,而不是嫉妒憎恨,给他人穿小鞋,让人连路都不会走,还责怪别人为什么不跑起来,生怕被取代的上司。

一切伟大事业,需要的不过是互相成就。

  那个盛世大唐,是李渊、李世民博大胸襟远见卓识激励赞扬各类名臣们创立起来的。

  而那些名臣们何尝不需要遇到这样一个伯乐,才能发光发热、名垂青史,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吖。

  End。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读后感(五):读后有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对于凌烟阁的第一次认识,就是在“诗鬼”李贺的这首《南园十三首·其五》诗中,而后才知道凌烟阁的功用,以及里面的二十四功臣。

  如果一个人想走的快,那就靠个人;如果一个人想走的远,就要靠团队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从太原起兵,一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在众多谋士大将陪同下,把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一众豪杰踩在脚下摩擦,尔后“兄弟阋于墙”玄武门一战定乾坤太子李建成老四李元吉一命归西,老头子李渊识时务的退位当上了太上皇,从此一代“天可汗”登上历史舞台

  李世民的成功,有自身的能力以及魅力,但是也少不了身边文人武将的生死相随,所以在荣登大宝之后,李世民分封有功之臣,按照贡献大小,就有了上面的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

  《唐朝功臣的自我修养》,作者就先选取了二十四个人里面比较为人熟知的八个人进行了讲解,画风有点儿皮,周星驰电影里有演员的自我修养,唐朝的功臣们有个自我修养,好像也是理所应当的。

  书里面有8个功臣的成长之路,就不再说了,感兴趣也耐人寻味的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两次邀请房玄龄杜如晦,才请来了两位大神,而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却是一直催促李世民先下手为强。

  在玄武门事件中,李世民对向亲兄弟和老爹下手一直犹豫不决,而身家性命已经跟李世民绑在一起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就清醒也冷静的多,多次催促李世民动手;尉迟恭,作为李世民的一员悍将,晋阳之战把李元吉打的面子丢进,在一对一对站上又狠狠羞辱了李元吉一把,再加上很不给面子的拒绝了李建成的重金和礼贤下士的收买,尉迟恭的身家性命也跟李世民绑在了一起。所以,这两位是玄武门之变的忠实支持者。而那个时候的李靖和徐世绩却是耐人寻味的保持中立,包括青史留名的“房谋杜断”两位大神,刚开始也是表示中立,架不住第二次手持宝剑“要命,还是要中立的”代表李世民的尉迟恭的威胁,才加入了玄武门事变的谋划中。

  一起打拼过来的重要文臣和武将,却在一场具有决定生死的事件中保持了中立,虽说后世人说他们是不想搀和帝王家事,忠心的是大唐而不是某个人,但换个角度来讲,他们是不是也担心李世民会失败,然后受到牵连?

  这是人性的趋利避害,还是说他们有着更高格局的大忠大义?

  还对我有感触的是作者在后记里说的几句话:

半个小时的无精打采,十五分钟的想入非非,十分钟的左顾右盼,五分钟的抠脚丫子,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不抽烟,不打游戏,不看抖音,不刷八卦,我很无聊,于是开始写作。

  “想入非非”“打游戏刷抖音”“抽烟喝酒”,这不是我们现代人的通病,坐在北京的地铁里,看书太费眼,看抖音信号不好,什么都不干保持脑子的空灵状态吧,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神游八荒,尽是一些不着脑的想入非非。我不写作,但是时间就这样浪费的时候,内心总会有一些惶恐。

  一本好书,不仅让你学到知识,还能让你产生思考。二十四功臣,作者只写了八个,既然作者的爱人都已经准备好了成箱的牛奶,我们就耐心的等待其他功臣的新鲜出炉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