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蜻蜓少年》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蜻蜓少年》影评10篇

2019-08-30 23: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蜻蜓少年》影评10篇

  《蜻蜓少年》是一部由陈志敏执导,胡凯翔 / 胡凯浩 / 李力持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蜻蜓少年》影评(一):童年影子

  很期待这部影片的上映,从mv里看到很多镜头还原了我们小时候场景,让我们一看就能回到小时候记忆真心不错片子,乡下的景色漂亮,从镜头里看,感觉格外美。这也是进贤县第一部院线电影,希望全国朋友能通过这部影片能对江西进贤有多一点了解。这部片子讲述了两个双胞胎自行车经历,通过两个小孩对学车不同情况反应实现状况

  《蜻蜓少年》影评(二):野味童年

  当我长到十四五岁,就开始意识到,我的童年真的过去了。无论如何,我再也无法心安理得得过儿童节了。年龄越来越大,就总会回忆的时候给我的童年添加某种浪漫色彩。这部电影,可以说让我的童年越来越清晰了。舔冰淇淋沙滩凉鞋乡村的路,带很多好吃的回家的爸妈,跟奶奶赌气,早上七点就要离家坐长长火车爸爸,这些都是我的野味童年的一部分。一部赣语片,让我找回了童年真实质感

  《蜻蜓少年》影评(三):片子的真实感亲切感绝对是不可置疑的。

  有幸能提前看到这部片子。一个半小时的剧情“波澜不惊”,没有5毛特效,没有“豪华级别演员班底,也没有“超高水平”的拍摄手法.......本因为会看不下去的,结果内心平静,偶尔嘴角上扬,偶尔有些小伤感的看完全片。片中芝芝像极了小时候刚刚去乡下外婆家的我,但是我一去就是12年,双胞胎的哥哥又很像在乡下"摸爬滚打"多年的自己.渴望和大家一样,但始终不一样~片子的真实感、亲切感绝对是不可置疑的。

  《蜻蜓少年》影评(四):小回忆

  难得的一部电影。很简单,很清新,很欢乐,又有点小伤悲。它很简单,但又将什么都展示给了观众,因为它很真实。观看的每一个人都能在现实或回忆中找到自己的原型记得八岁那年学会了骑自行车,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骑着我妈的大号自习车和小伙伴一起走街串巷。记得隔壁老王总是挑拨我和我闺蜜让我俩打架看谁能赢,也就有了背后被闺蜜咬的伤疤。记得哪里有拆迁哪里就有我们拿着个塑料袋收集破铜烂铁,最后在十字路口吃炸串。

  这部电影是部有温度气味的电影,透过屏幕,仿佛让人闻到水稻芳香,透过屏幕,仿佛让人感受到了似火的童心

  《蜻蜓少年》影评(五):飞舞的蜻蜓少年

  昨天晚上,深圳降温光明区的风有点冷,群体中心国际短片节。一场机缘,看了《蜻蜓少年》这部电影,总体而论,这是一部有情怀的电影。艺术统一评价标准,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一部比现在许多在电影院大卖的国产贺岁片好了太多。

  记得卢梭曾说过,一颗早熟的爱情意味着一颗热爱优美艺术的心灵。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想到对这部电影最贴切的评价。

  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据当晚导演陈志敏介绍,这部电影的创作灵感源于他一次切身的经历。

  电影讲述的故事是以一群农村少年展开的,情窦初开,年幼无知天真烂漫,中间穿插离别相聚感动欢愉

  电影的许多画面宛若西方油画,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澄澈的湖水宽广田野,还有淳朴人们

  经历过少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幻想的她,寄托着我们单纯情感,这与爱情无关,她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真纯。

  在那个炎热夏天过后,一场大雨四季轮转,时光逝去,这份小小时候的情感,会在我们老去的时光中,永远年轻,永远亮晶晶。

  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杜树木

  2018年11月29日于深圳光明

  《蜻蜓少年》影评(六):要不是抄袭可以给三星

  模仿(抄袭)泰国电影《小情人》。死罪。

  如果全部采用方言原生态拍摄会比较真实。

  电影围绕自行车来展开,放在几年前的中国农村还可以,但这些年,小孩子关注点已经不在一辆自行车,而是一部手机、一台平板或者一台电脑。我们乡下,村里的士多专门因应需求提供免费WIFI,常常一堆小孩子在那里玩,过节回去,见到小孩子们多是玩手机,已经很少炸碉堡、烤番薯、钓鱼抓田鼠、斗牛什么的了。

  小孩子多次下水库、河,没有大人在旁,这对小朋友是很不好的示范,现在每年学校都一再强调戏水安全问题,每年因为玩水淹死的青少年比大人的数量还多。内蒙古有小朋友曾经模仿灰太狼捆绑喜羊羊烧烤情节。所以,国产片与时俱进不要给小孩子坏的示范是应尽的义务。你加一句大人劝他们上岸,玩水危险,也总好点。《地久天长》最大悲剧就是小朋友玩水造成的。

  还有放手骑自行车这种也是很不好的示范,很容易对小朋友造成伤害

  小孩子分帮派(尤其在乡下)是很正常的。童年时在乡下同村两个不同生产队的小孩子就分成了两派,还有点小冲突,但群架没打过。

  电影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都有提及,不过都很空泛

  李力持出镜。话说他这位无厘头导演和星爷反目后,在内地混的比较差劲,拍的片子已经没有灵性(当然他和星爷是有化学反应的),没有票房,也吸引不了大明星参与(不像刘镇伟名头在,而且偶然有虽然烂但票房不错的片子),以致不得不开编剧、导演培训班来赚点小钱。最近他还因香港的逃犯·修订条例而作了首打油诗刷点存在感同时表达一下立场

  《蜻蜓少年》影评(七):《蜻蜓少年》圆一个故乡

  《蜻蜓少年》让人感慨每个人都有回不去的童年和回不去的故乡……

  朋友说:“看龙猫找童年,不如看《蜻蜓少年》找童年!”她不是江西人,却觉得好像在演她的童年。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笑,也在想念想念我的幼年时光,想念那时身边的爷爷奶爸叔叔……那么多人曾经在我的生命里,怎么后来就不见了?

  电影里的方言格外亲切,电影里妈妈责备,外婆的教训都让我仿佛看到了童年挨批评样子。同一个世界,同样的妈妈,同样的恨铁不成钢,同样的爱之深,责之切。儿时不明白道理,做了妈妈之后仿佛全都明白了。

  电影里这对双胞胎兄弟演绎的很好,不服输倔强的凯武和后来认清自己的凯文,电影很好的诠释了每个人都是不同于别人的宝石,不一定非要和别人一样才算优秀。能够发现自己优点重要,而往往人在现实里喜欢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去比较,所以始终不会快乐

  电影里孩子朦胧好感,最单纯的情感如此美好。电影里凯武去取自行车载之之去她外公那一段让人捧腹又动容。凯武去取自行车的时候,顺便换上了干净衣服,还把发型整了整,自行车后座垫了软软的毛巾。喜欢一个人就是让自己变得更美好,童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在喜欢的人面表现美好,做更美好的自己。后来长大了,怎么那么多人就迷失了?反而把最坏的脾气最不堪的一面在爱的人面前表现?爱你,就是要让你感觉世间美好,这么多年,我一如儿时这般做。也许这就是初心,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说到爱情,双胞胎妈妈的爱情让人感叹。为了家庭丈夫分开,一个人的肩膀扛起了家里所有的农活教育孩子的重任,没有自己,没有女人本该有的灿烂笑容。这不正是中国很多妇女真实的写照吗?她们内心愿意吗?不愿意!屈服吗?必须屈服!否则生存都是问题,哪来爱情?凯文的一句他宁愿爸爸不回家,只愿妈妈健康平安。乍一听很感动,仔细一想觉得不对,其实爸爸妈妈本应该陪伴他们成长,他们应该享受的是父母的爱,而不是这种近乎单亲家庭般的抚养

  一部电影,简单而快乐的讲述一个故事,反应的是小众人群,但其实是很多人的生活现状。去遇见更好的自己,有更好的能力才能让爱的人无拘无碍的一起享受人生

  苦难是一种财富,但谁不想绚烂?愿我们大家都好!感谢导演,为母校有这样的人才骄傲

  《蜻蜓少年》影评(八):谁的少年不是蜻蜓一般

  每个男孩的心中都有一个明媚女孩,和那再熟悉不过,却又渐渐陌生父亲母亲。蜻蜓少年,少年的纯真,梦一般的人生。虽然江西进贤土话听上去不熟悉,但那山野,那村庄,那乡里乡情,那花生,那藕塘,样样都引起了故土的熟悉。故土的一切,化生了生命的记忆。

  整部影片除了开头一段小孩说话过于台词化的缺陷外,整体上很流畅,以少年的 视角讲述故事,格调清新、素朴亲和,故事简单、轻松愉悦,符合少年的心思。慢吞吞的老水牛、绿油油的稻田野地、叽叽喳喳的小伙伴、浩瀚无边的头上星空,这静谧喧闹的乡村里,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兄弟,最惹人注意。凯文、凯武兄弟俩和村里一帮小伙伴喜欢骑着自行车窜来窜去,两人的自行车掉链子,太慢,被玩伴嘲笑,缠着妈妈买新自行车,以不吃饭相要挟。妈妈拗不过,答应给他们买一个,小家伙立刻喜笑颜开狼吞虎咽地扒起饭来。

  相对而言,老大凯文虽然胆子小,但懂事更多些,更懂得疼惜母亲,会帮忙干活,不舍得花钱,老小凯武在大家的关爱里,更调皮些,和邻村对头康康比赛松开双手骑自行车,哪怕摔的浑身乌青,也要天蒙蒙亮就起来练习,非要练会不可。为的什么?为的是那个城里来的小美女---苏之之,谁要输了就不许同那个女孩讲话!起先,小男孩争抢着骑自行车载她回家,难以言状开心弥漫心间。暑假结束了,漂亮女孩要回城了,凯武赌气不见她,汽车开远了,少年想到她爱吃莲子,摘了一把莲蓬,骑车飞奔去追那汽车,要亲手递给她吃。少年情愫啊,最是真切,也最是可爱。

  片中两个小家伙的妈妈,很辛苦,没读过几年书,丈夫在外打工,家庭里里外外,全是她一人操持。拔花生,运花生,晒稻谷,被雨淋了,狼狈地扒拉起来,气得骂老天爷。整日劳作,累得头晕眼花,给孩子洗衣服时,失足落水差点淹死……偶或孩子惹是生非,还要上门赔不是,回头教育孩子,却又舍不得打孩子骂孩子,母爱淋漓尽致可亲可敬

  不知是谁写的这个故事,影片如流水一样,哗啦啦过去了,清澈见底,似乎不知 表达什么,分明,又有许多言外之意。倾听少年,会有一天长大成人,或许也会像父亲一样离开故乡,到外地打工。小伙伴们,也会为了生计各奔东西,那自行车、那暗恋对象,甚至那乡村印象都会统统失去底色模糊起来。也会为了活下去,忍受跟家人孩子长期分离的苦楚,忍受妻子孩子在家里孤单过活,劳顿辛苦,心里痛苦夹杂着麻木。但恰如成人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小孩,在匆匆忙忙的奔波间隙里,在家里出事不得已回乡之际,在重又离乡背井,返回到高楼大厦异乡时,心头,或许会慢慢融化,慢慢浮现出那一件件,一桩桩,少年的事,少年的梦。

  城与乡,她与我,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蜻蜓少年》影评(九):我曾是蜻蜓少年

  

长文多图警告

写这篇影评的初衷大概是这部影片有太多的点触及到了我的记忆和情感。所以想写点东西推荐一下这部影片,顺便借这篇文章,做一件我最近很想去做的事情,那就是同人讲出我自己的过往。有一段时间,我视它为伤痛、疮疤,隐藏掩盖,从不与人谈起。

  故事背景发生在江西进贤县,鄱阳湖岸边。剧中的所有景物与我的家乡,与我童年所处的环境一模一样的,那熟悉的稻田、矮墙小院丘陵山上的树林小河小桥……而主角双胞胎的家庭、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这一切都把我带进了无尽的回忆里。

  剧中的主角是一对双胞胎,但在我眼里,他们既是独立个体,又更像一个人的两面。而我,曾经也是一个蜻蜓少年,我更像他们中的哪一位呢?我觉得我更像凯文,喜欢看课外书,喜欢新奇知识,喜欢名人名句。看电视,我一向都是喜欢看央教频道碟片也是动物世界之类,而这一切都是早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寄回来的,这些启蒙教育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偌大的帮助。大多数时候,我像凯文一样老实怯弱;但是我认为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凯武,有些时候他会跳出来成为真正的我,那便是任性不懂事、冲动好胜的我。五岁之前我住在外婆家,外婆家在江西铜鼓,一片大山里的林厂,门前有柏油马路河水流过的鹅卵石滩,菜地……但是那些早已在时间模糊不清,在那段时光里,关于父母的记忆只有一丝两缕,直到陌生的父亲背着我回到了湖南老家浏阳。

  父母依旧外出打工,和奶奶爷爷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爷爷中风、去世。然后是和奶奶一起生活,后来母亲患了慢性肾炎,回家养病,那是因为她给我生了一个弟弟生育女人消耗男人难以体会的,活生生从她身体里掏出另一个生命;而弟弟过继给了住在市区的无儿无女大伯伯母,弟弟比我小7岁,我们自此过着不同的生活。母亲回家养病,与奶奶有着中国自古以来无法调和的婆媳矛盾。我至今不知道她们的矛盾是因为什么,而奶奶已在几年前去世。母亲久病不愈,做了一场手术,大出血,但医生抢救了回来,而年幼的我只知道一天回家,母亲的面色差得可怕,毫无血色,坐在大门前,那天的天气是阴郁的吗?我生涩地挤出了妈妈这个称呼,爸爸也回来了。过了一段时间,母亲身体好转了一些,父亲又出去打工了,而母亲和奶奶的矛盾似乎愈演愈烈。我家的房子很旧了,父亲和另一个早已经在外生活的叔叔商量了,父亲打算买下他家的房子,但还未付钱,我们便搬了进去,果不其然直到几年后,我们搬出那栋房子时,小伙伴当初嘴里我不愿意相信的事实,终于被我接受了。而同影片相似的我的生活,也从我们搬进那栋房子开始了。奶奶也住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又搬回了老屋。

  影片开头的景物,犹如我在登上家附近山顶的太子庙时所看到的一样,青山薄雾,镜水绿稻,长草野花,白鹭黑牛。

  陈家康康偷雷家村的梨。一如当年邻村的孩子偷我们村的野樱桃,我们摘其他村的熟柿子一样。

  入耳的江西话,虽已时隔多年,但那深植于我幼年潜意识里耳濡的语调语音,每年过年时又会回江西外婆家复习一遍,江西与湖南又互为友邻,还是多多少少能听懂,但没有字幕,怕也会有些糊涂。想起当初我刚刚“回家”,村子里的孩童们还取笑我的江西口音,我也不好意思与众不同,在读到某些字词时会特别注意发音,以此矫正,慢慢地也融入了大家。

  乡村的灰色水泥路,路面总是会有些泥巴、牛粪,路边疯长的野草,稻田里歪歪斜斜的水泥电线杆和供麻雀们歇脚的电线,都是记忆里最熟悉的场景。

  少年穿着的双色仿牛皮凉鞋,踩在砖砌的井边,拉起绿色捞渔网里的冰镇西瓜。村子里夏天透心凉的井水总是被各家各户抢着打回家,排队是一说,若是用水用的多,还得等井水沁上来,底下的水往往水草太多,用起来不太方便。

  用发黑的老菜刀切开汁水饱满的西瓜,用竹竿竹耙翻晒水泥地上的稻谷,吃出砂砾的米饭多是那些晒在水泥地上的稻谷,而更多时候,谷子还是铺在竹编的晒谷垫上,只有农忙时节,在垫子不够用时,好天气是过一天少一天,水泥地才会成为晒谷子的次要选择。我没做过太多农活,我家里虽然有田地,但是没有劳动力,多是给别人租去种,秋季收获了,租户便推着独轮车送来这一年的“租金”。

  吃西瓜看书吹电风扇,对我来说,大概是夏日里最惬意的时光了。墙上的奖状多是凯文的吧,我幼时的奖状贴满了客厅正对着大门的墙壁,围绕着毛主席的画像,满满的都是一片红,那是我和家人为数不多值得骄傲的东西。发旧的风景画和过年时贴的对联;长板凳四角木桌;门槛里的木椅;门外的用来清理晾晒好的稻谷的风车;放在箩筐上,晒着红辣椒和不知是橘皮还是木瓜的簸盖;竹林和砍好放在院子里的竹子;摆放着锄头、铲子等农具的房间里,除了斗车、木楼梯和自行车,也是安放西瓜的好地方。

  被孩子们嫌弃的旧单车,总是毛病很多,轮胎漏气、钢圈撞歪了、刹车不灵、链条总是掉、驻车架松松垮垮……于是想要一台新单车,自然而然成了孩子们心里的久久不能散去的念头,但想要勤俭持家的母亲轻易给你买,那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你必须要学会讨好她,帮她分担家务,不能惹她生气,还必须经常在她耳边念叨,提醒她,必要时还可以使用绝食、假哭等特殊手段,让她疲于应付,总之你要明白她终是会给你买的。

  即使如此,这法子终究是有些弊端的,那便是你永远会赶不上村子里伙伴们的玩具潮流。起先一家孩子的父母给他买了双轮滑,然后一个两个三个,大家都有了,你自然不想整日蹲坐在旁边看着他们,你便缠着母亲要,可是等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来了一双轮滑,哦豁,他们又开始玩起滑板了,不过问题不大,至少大家还是可以一起滑,你同时可以再缠着母亲买滑板,哪天赶集的时候,母亲心血来潮,大发慈悲给你买了滑板,你连卤菜、水果和干货都不要了,自己径直夹着滑板跑回家,准备同小伙伴分享你的喜悦,可不巧的是小伙伴们的父母同样也心血来潮,给他们买了崭新的自行车,这大家伙你都不会骑, 你会发现轮滑和滑板追不上自行车,跟着他们屁股后面吃扬起的灰尘,每次你喘着粗气看着骑着自行车远去的伙伴们,你只能默默驮着滑板回家。这次母亲义正言辞地大声宣布:“绝对不行!太贵了,还得去县城里买,咱娘俩怎么弄回来呀,不行!”你原本就燃的不大的希望之火顿时被熄灭了,但是留下来的火星终究还是点燃了你内心的欲望草原,一场孩子与母亲的战争又将开始……

  家里虽然不务农,但是母亲开了一大片菜园,养了鸡鸭,可这些活对于养病的母亲来说,依旧是负担,经常也会累的头晕,小时候的我远不如凯文凯武两兄弟懂事吧,总是在母亲的万般催促下才会帮着洗个碗、到菜地里帮会忙。

  苏之之,城市里来的女孩皮肤白皙、眉目清秀干净,说话文文静静,总归是讨男孩喜欢的。小时候村子最南边在县城里读书的小女孩过暑假回来,白天里是不出来的,所以大家总是傍晚成群结队的去找她玩,我的兴致倒是不高,只是大家都去了,我便也随着去了。

  夜里,躺在竹床上,蛙声蝉鸣,明月繁星,听着身边大人们的交谈,不时伸手拍打脑门上的蚊子,慢慢的也就进入了梦乡。如今,躺在空调房里,空调外机的聒噪声,手机屏幕发出的光,耳机里循环的钢琴曲,没了蚊子,但总觉得身子总是躺的不舒服,翻来覆去的总也睡不着。

  水库和大河里玩水我们是不敢的,大人们、学校老师每年暑假对我们最严厉的管教就是不准去水边。但是我们还是会到山里找条小河小溪,或者小水塘水池。潜到水里摸石头、从高处一跃而下,不过这些都不是我干的,我不会水,只敢在水边或者浅水里玩玩水,但有时候大孩子会拖着我往深一点的水里去,甚至把我按到水里,“我牙老子当初就是这么教我游泳的!”我只会在众人的笑声里,慌忙往岸边走去。

  村子里总是会有骑着三轮车收破烂的老头来,有一次,我把放在阁楼上久久不骑,都已经生锈的儿童四轮车,和小伙伴们提着下来,老头开口价十五元,我们都觉的少了,隔壁的阿婆对我说:“伢子,你婆婆回来会打死你的咯。”我便没敢卖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那东西别说十五块了,十块卖了都值,能给我和大家买上两三次冰棍了。最后它的命运便是呆在阁楼上腐朽发烂。

  后来,我母亲还是带着我到了县城里的批发市场给我买了一辆绿色的脚踏车,我那时的心情大概就像飞一样吧。后来那辆脚踏车陪着我上了初中,前面放东西的篮子掉了,挡泥板也烂了,驻车架掉了,链条也发了锈,就被我忘在了楼梯下。

  终于我也能和大家一起四处骑车闲逛了。至于片中花大手笔叙述的松双手骑车,我们也曾追求过,有几个孩子会了,当我摔过两次,便怕了痛,早早放弃了。凯武那般勇敢、争强好胜,那少年的意气,我想是年少时最好的气意了。

  农村里的老人们会早早的请木匠,弄些好木材,替自己造好死后的归宿——棺材,你也许会觉得不吉利,但棺材又叫做寿材,提前置办好寿材,意为“添寿”。幼时,我们也曾飞檐走壁进了没人居住的房子二楼,那上面摆着的红漆棺材,我们是万万不敢靠近的,这跟我们平日里不少看的僵尸鬼神的碟片脱不了干系。

  犯了错跪在地上,我幼时也有过许多次,也许是去了山上的水塘玩水被砍柴的樵夫看见,告诉了家里;又或是贪吃好玩,偷拿了哪家的东西,被人家告状……

  锻炼,平日的玩耍便是最好的锻炼吧,但有一阵时间,为了进小学的长跑队,我也拼命锻炼,最后选拔时得了第一,但复选时,那些身子更好的孩子还是轻易就淘汰了我。

  玩耍撞破了头、扭伤了脚,大概是经常有的事,不过各家各户也不会互相找麻烦,大概是知道孩子们之间没有太多的对错吧,就像我被打了,定是我去招惹别人了;别人摔伤了腿,定是别人想打我追我……

  看到凯文帮妈妈分担活计,担心妈妈感冒,我便会感慨,那时的我若是能像凯文一般关心母亲那该多好呀,而不是像凯武一样整日在外面做些自己觉得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晓得我怎么那么不听话啊。

  双凯的母亲,在洗完衣起身的时候倒进了水里,是如我母亲大出血一事吗?不,是如我母亲在几年后,检查出来了病情恶化,尿毒症。同剧中一样,外婆来湖南照护母亲,父亲赶回家里。

  以前父亲回家于我都是快乐的,因为父亲会带回来许多新奇的吃食,我的第一部手机便是从父亲的挎包里拿出来的,还有望远镜、磁带机……父亲的包一如叮当猫的神奇口袋。每次父亲归家的年末时节,傍晚吃饭前,我总是到村口等候,直到母亲喊我回家吃饭,我才沮丧地低着头回家,一连好几天都是如此。

  但是这一次我不快乐,在大人们的要求下,我哭着打电话给父亲,央求他快点回家,母亲第一次拖着我主动到老屋找奶奶,我在奶奶面前亦是止不住眼泪,奶奶训斥我:“男子汉大丈夫,哭什么哭。”我那日其实什么也不知道,之前母亲一直觉得身体不舒服,那日她一早就到县城里去做了检查,我与暑假来村子里度假的几个男孩们一同到了镇上玩,回来时,大人们便围坐在我家门口,他们训斥我贪玩,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我在众人的奇怪的目光里害怕恐惧,尿毒症,这个名词第一次闯进了我的生活,而我却完全不了解它,我只看到母亲一如当初大出血的惨白脸色,后来母亲给我讲述她得知自己病情后,是如何拖着步子,走上公交车,搭上回家的车,又是如何从集镇走回村子里的,然后回家后发现我不在家,她没钥匙进门,我那一瞬间竟然能够完全体会得到她的绝望,因为那日她的绝望就刻在了她的灰黑的脸上,如同刀斧砍出的一样,而我替她流出了她憋在心里的眼泪。我是那时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而我在茫然失措地流泪。

  母亲病后,我始终无法接受,虽然照护着母亲,偶尔也会发发小孩子脾气,对着虚弱的母亲发脾气:“你是装病对吧,你就是想爸爸回来。”母亲气得喘粗气,叫来阿叔把我大骂了一顿。至于父亲,我那时猛然觉得他好无能呀,好没有责任心呀。无法给我们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的家,无法照护好母亲和我。

  直到我听到片中雷爸诉出自己的苦衷,而这些话父亲从来没有讲过,他只会在教育我要努力读书时,才会提起一辆句:“你爸我就是读书读得少。”对呀,他才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可他是怎么娶到读了师范学校,小学语文教师的母亲呢?又是如何可以让母亲放弃了铁饭碗同他一起去沿海打工?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是二婚,她只想找个人好好生活;我甚至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而那位姐姐,在母亲病情最危险的时候,也不肯与母亲相认和好。而我的弟弟,还在老来得子的大伯大伯母的宠溺里日益骄纵。只有我要照护母亲,还要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承受着亲戚们“你要努力读书,什么都不要管,你要有出息。”的关心。

  村里的一些老人们总是迂腐的,他们舍不得剩饭剩菜,总是同别人计较着毛头蝇里,他们不愿丢弃被农药毒死的鸭子。同时他们还会谣传母亲得的病是传染病,或者不吉利的帽子扣在我家头上,会计较着我家父亲为什么也能享受一个月几百块的低保。当然也会有善良的人,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帮助。前者是我想要逃离村庄的理由,后者是我想要走出村庄成长的动力。

  小时候为了自己的欲望,也曾把手伸向了父母的钱包,被发现后,长跪挨竹条抽打,但还是忍不住,我想应该是自小就被拘束的过低消费水平吧,小学时我没有零花钱,奶奶只会每天早上给我买个包子的钱,剩下的父母寄回的钱和姑姑给她的钱,她都送给了牌桌上的其他人,所以大家总是乐意叫她打牌,乐意留她在家吃饭,奶奶似乎也乐意接受这样的“好人缘”,以至于没钱的时候,奶奶就会让我拨通父母的电话,亦或带着我去县城的姑父家找姑姑。到了初中,母亲会给些零花钱,但是自从母亲病了,搬去县城,我的零花钱大半要用来作为周末来回的车费。高中亦是如此,父母给的钱里除去饭钱水钱,生活用品文具,车费,能剩下的还不够我周末上一次网。只是后来不知何时,突然醒悟,就算是我没钱去网吧,我站在别人身后看着别人玩的时候,别人口袋掉下的钱,一块五块的有,五十一百的也有,我竟然都会捡起来还给人家,现在想起来,十一二岁,喜欢从父母荷包里偷拿几块钱去买吃食和上网的我,在十六七岁的时候竟然会拾金不昧。

  康康和凯武的对决,少年间的对决,那才是真正男人的对决吧,不掺杂其他任何因素,实力就是实力,哪怕有那么一点意外,也是运气问题。赛后,之之对康康说的话其实挺残忍的吧,但是她把握住了机会道歉,可我们年少时对他人的言语伤害,又有多少道了歉,并得到了原谅。

  凯武挑战成功之后,凯文的表现再正常不过了,哪个小孩不希望被人崇拜,得到大人们的称赞的言语和目光,尤其是自己的双胞胎兄弟,那种对比无处不在。可有时候有些事情我们确实做不到,我们或许会为此感到烦恼,但渔夫不是说的很对嘛。人生嘛,总有一段日子是你熬不出去的,但很快就会过去的。幸与凯文有了渔夫和外婆的开导,喜欢看书的他,也明白了,弟弟凯文做到的事情确实很棒,但是你不可能要求一块冰热烈,你也不能评价一团火不够清凉,我就是我,我不喜欢的事情,我才不要强迫自己去做。

  影片末端,少年凯武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差点错过了年少时最美好的情感,很多时候,我也是如此,时常困在自己的小情绪里,因此错过了许多事和人,我们都需要少年凯武的勇气,骑着人生里的自行车去追逐我们内心最渴望的事物,而不是留下一次又一次的遗憾:之之对明年暑假是否还会再来的问题,面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她回复康康的是明年暑假可能要去参加夏令营,但是她把画用头绳绑着送给了他;面对凯武的莲蓬,她笑着说:“明年你带我一起去摘吧!”

  至于明年会怎样……把问题交给时间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