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疼痛的麦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疼痛的麦子

2019-12-26 23:23:30 作者:张福艳 来源:张福艳投稿 阅读:载入中…

疼痛的麦子

  疼痛麦子

  张福艳

  麦子有脚,繁体的“麦”是“来”字下面多一个脚印符号,在甲骨文里,麦与来是同一个字,3600年前,古人就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我们,麦子是舶来的。麦子的祖先,叫草更合适,一穗麦只有一个麦粒,在风中飘摇,一不小心,便从脆而易折的穗轴上滑落。那时的麦子弱弱的,像风中的女子,走不快也走不远。一粒麦不断地驯化,生息繁衍,从一粒麦到两粒麦再到节节麦,最后进化成五六十个麦粒的复式花穗的麦。有了穗,麦子便更有麦子的模样麦穗也成为丰收与喜悦象征,从此,麦子行走有力,用了5000年,它走到了我国西北,用了10000年,它征服全世界

  麦子走走停停,它对河流无限亲近。从“流着奶与蜜”的肥沃西亚新月地带干旱的辽西丘陵,没有了两河流域湿润环境,麦子有些水土不服。麦子在辽西与水为邻,在大河两岸生长,在春天里顶凌先行,变成了春播夏熟的一年生春麦。清明过后,绿意从丘陵的麦地上浮起,苍莽中的一滩滩绿玉,湿醒目,它们在阳光下私语,有风过,麦苗倾斜成波纹状。麦子种在哪块地,哪块地就是幸福的。蛙声不断的麦畦,水在唱歌的晚上,麦子的心事水能听懂。喝足水的麦子,箭一般窜出芒。青青的麦芒紧紧拽着阳光,麦子佩剑的方阵整齐威武,所有的叶片都上冲,天空大地能量也在向一块一块的麦田汇聚。在七月玉米绿色舞蹈里,麦子逶迤成金黄的绸缎。一只只金色的鸟从麦地上起飞,麦芒是蜜糖般的金针。

  麦子一直摇着自己的芒,那锋利的芒却直戳乡村痛点。二弟在两次高考失利后,和父亲收了一场麦子,之后毅然背着书包再次补习去了。麦子,带刺的粮食,有收获时的幸福,更有收获时的无奈。麦子高不过腰,密密匝匝,铺天盖地是它的阵容。割麦子时,要猫腰撅腚,热风烘着,热汗浸着,芒的尖刺毫不留情地在胳膊手腕上划出紫红色的血道道,那虽不是切肤之痛,也许因为肉嫩,也许因为还没经历人生风雨少年痛的记忆幻化成麦芒的尖刺。捆麦子扎手,扛麦子刺往脖子里钻,打麦子时,伴着尘土飞舞,打碎的芒屑却依然坚硬锋利,即使全副武装,脖子围上了毛巾,扎上了裤脚衣袖,只留下眼睛,麦芒还是直往肉里钻,它无比亲近人的身体,它却不知道人肉体接纳它时,是怎样一种折磨。一层一层的汗,一阵一阵的疼和痒,夏天痛楚刻骨铭心。二弟懂得读书虽苦,可还有比读书更苦的事情经过岁月洗礼,我们更懂得,麦子看似温顺,其实它给每个种麦人都留下痛苦快乐的记忆,只不过,这浅浅划痕,被父辈们抚平了、忽略了,被收获的幸福冲淡了。

  我再一次被麦子的芒吸引,不是在麦地,而是在几张图片里。很多年没有亲近麦穗,原来麦子依然是仗剑前行的。田野里麦子的芒是指向天空的,图片里因为角度不同,麦芒斜亘着,有光在聚集,交错。一条有光的路,一缕缕诗意率真,麦芒总是给人无限的遐想,抑或是屋顶上的电视天线,抑或是传说中能赐予力量宝剑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收麦,麦芒的纠缠困扰早已划上句号,留在心底的不再是如芒在背的感觉了。

  麦子的一生有无数次自我绽放,拔节、挑旗、扬花,灌浆、落黄,生动形象。最喜欢落黄两个字,那是饱满丰盈姿态,是金色的时刻,饱含天空的厚意和大地的柔情。落黄色相好的麦子,没有青枯与早衰,籽粒饱满。“千万别小看这一根根细细的麦芒。”种麦的老人说,原来麦芒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来装饰的,它的锋芒不是意气使然,它有自己的使命担当小麦落黄的色相越好,麦芒的功劳越大。此时的芒就是小麦体内的交通运输部长,它通过自身调节产生“泵压”,麦子灌浆就有了动力。以往只知道芒是锋利的、前卫的,但现在才知道麦芒是有隐忍与大局意识的。此时,麦粒上顶着的一根根芒刺,仿佛变成了一双双手,让人想起一句歌词: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

  芒是对干旱等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是麦子自己冲出的一条路。芒是麦子外稃或颖片的延伸部分,幼嫩的芒是柔软的,被旗叶紧紧包裹着。很想知道它经过多遥远的岁月,收缩,变窄,终于变成一根根芒刺,为了适应而异化自己,变身的过程经历多少阵痛。新麦初熟,银质的虫鸣清亮高远,仿佛那虫不是振翅草丛而是悬浮于夜色里。麦子能承受生命之重,并能在苦痛成长。它懂得那些生命中的痛都是为了成熟铺垫,它传递给我们的是希望和美好,而不是痛的经历。露白的麦芽是微闪的星光,它在黑暗泥土里做着天使的梦;青青的麦苗是人间最初的美好,邻居家刚出生的女儿取名麦苗,怜爱之情自在其中;青灵灵的麦穗是触手可及的青春年华姑娘巧手可以把长发编成麦穗样的辫花,人们甚至把女孩垂在前额短发叫作麦穗。麦子,总是让人想起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它用物质颗粒精神内核哺育着人类

  春种夏熟,辽西麦子要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完成生命的接力,它的生长急促热烈。麦子开花短,除了麦农,只有风知道。“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可在麦子起身前,它不急,它要在泥土里安静等待春化。小麦的种子不经历春化就一直停留在分蘖阶段而不结实。春化是对麦子的自然历练三叶期的压苗则是对小麦人为的控上促下,青苗碾破受伤,流出绿色的浆汁,根系下扎,麦子更有后发之力。这好像是小学生挫折教育一样,麦子在沉潜,在积攒自己的势,之后势如破竹。麦子的春化与压苗,有点诗意,也有点苦行的味道,种在冰上,收在火上,辽西麦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炼狱,终于在夏天里晾晒诚实的籽粒。

  麦子的行走可以借助风、借助鸟,它真正的行走源于人类的行走,它漂洋过海,有时处处碰壁、原地踏步,有时风驰电掣、席卷一切,它只顾行走,其它的交给时间。异化、变身、融合、吸纳,重塑,麦子打开自己迎接这个世界融入了这个世界。麦子的潜质一次一次被挖掘,一次一次涅槃,一次一次华丽转身,从粒食到粉食,麦子打破一个魔咒。从只能果腹的水煮麦粒到雪白的面粉,再到一块块精致面点,麦子感谢鲁班发明双扇石磨,感谢大自然时代赐予的种种机遇面团在阳光下膨胀松软,麦子的世界变大,一派金灿灿。

  麦子能贵为五谷,能与稻谷平分天下,它的崛起是一个典型励志故事。岁月赐给麦子碧绿的戎装,金黄的盔甲和不变的初心。一棵庄稼如此,一个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当遭遇围堵和打压的时候,我们去想一下麦子,风雨、干旱、病虫、偏见,甚至习惯都曾羁绊它的脚步,麦子疼痛过后,灵魂升华,它的每根麦芒上都顶着一颗星。于是,当我们咀嚼着美味的面点、面包面条时,会想起一个密集的方阵,一场场風中的舞蹈,水、风与麦子一起领跑春天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疼痛的麦子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