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体的代价》影评精选
《肉体的代价》是一部由沃尔克·施隆多夫 / 玛加蕾特·冯·特罗塔执导,安吉拉·温科勒 / 马里奥·阿多夫 / 迪特尔·莱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一次都很佩服德国的女演员,他们体内就是有一股任性、韧性和野性。这操蛋的媒体。
●并非简单的讲述社会中强势对弱势的侵轧,而是曝露了自由民主发展安全这些冠冕堂皇之词背后的虚伪贪婪。而与其对抗的,只是个体自私的爱而已。
●<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 从药家鑫到最近豆瓣上的大懒糖就是这个故事的翻版。媒体或者个人如果不考虑人道关怀去报道一个事件,这本身就披上了利用公众群体盲目而达到个人目的的外衣。
●3.5
●当个人的情感与政府与社会道德风向产生了分歧,是应该随波逐流还是应该坚守自我,女主的答案显而易见,最后的枪击入狱会面是必然的结局呈现。 媒体的自由和私人生活的自由
●还以为又是东德政治片,没想到最后竟然成了讽刺滥用新闻自由片,西德那时候也没好到哪儿去啊……越来越觉得德语好听是什么(洗耳洗脑)水平?还真吃冷美人那一套
●男权符号太强烈,施隆多夫的旁观者视角太冷酷……借媒体暴力隐喻纳粹恐惧,借男女主人公投射东,西德国的情愁,满屌的……就是看得难受
●每个生命都隐藏着一些难言的、不透明的材料,在审讯制度面前,这些部分都被揭露出来,它们就像一个人被剥光了衣服站在众人面前,他的裸体呈现出一种怪异的、我们不熟悉的样貌,被人指指点点,众人甚至反而认为这裸体是不真实的。我们对待别人身上的秘密也是如此,普通的社会交往往往是在我们只了解对方的一部分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旦都解开了,才发现这人看起来是多么怪异,而我们的‘文化’中能表达的又是多么浅的一部分。被逼问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更发现自己是多么陌生而异己……
施隆多夫的铁皮鼓让我惊为天人,尤其是开场处逃犯钻进裙子里躲藏的震撼,但其实,仍旧是原作者的功劳。
一如这一部,我相信原作会更好,而拍摄尤其是女主角的表演经常性的涣散,仔细看,眼神有很多呆笨的部分身体也僵硬,虽然算是美女一个,表演上的火候扔欠缺拿捏。
让我注意的是开场的船上,一个人拿手拿摄像机偷拍男主角的镜头,侧面看,仿佛是在进行暗杀。
至于影片主旨,爱情只是小调料,反应专制与民主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恍惚和过度,而已。
《肉体的代价》影评(二):施隆多夫 - the lost honor of katharina blum(卡特琳娜失去的名誉)
媒体, 爱情, 左派政治
施隆多夫改编自伯尔小说的作品
katharina blum与左派激进份子在右翼德国媒体与警察围堵下的爱情故事
70年代的施隆多夫作品总是这么好看, 1年后他拍了改编自尤斯奈尔小说的<死刑>, 和the lost honor of katharina blum用的拍摄手法就完全炯异了, 很难想象是同一个导演在连续两年中拍出的作品, 但又都如此出色
施隆多夫曾当过法国新浪潮运动主将雷乃和马勒的助手, 他的风格是德国与法国的交界, 德国新浪潮四杰各有各的味道, 赫尔措格, 法斯宾德都是一看画面就能知道是他们的作品, 走不了调, 完全个性化无法拷贝, 温德斯就要复杂一些, 他的混合风格, 和施隆多夫多少有些类似, 不同之处在于他受到的当然是美国文化(尤其是公路和西部电影)的影响.
《肉体的代价》影评(三):老戏骨云集,一定很好看,想去看。
12月11日,林志玲现身南京为其代言产品造势,一身白衣优雅现身的林志玲戴着大串镶钻耳环优雅亮相,颇为抢眼。作为超级名模,林志玲一直是许多男性的梦中情人,当日更是随性起舞助兴,如仙女下凡引台下粉丝尖叫。
摩根·弗里曼倾情加盟
即将于12月29日登陆内地大银幕的《奥林匹斯的陷落》,是由蝙蝠侠双面人,《洛杉矶之战》艾伦·艾克哈特、《斯巴达300勇士》杰拉德·巴特勒主演,好莱坞老戏骨《肖申克的救赎》摩根·弗里曼倾情加盟的年度史诗级灾难巨制。而片中由艾伦·艾克哈特饰演的美国总统,被恐怖分子百般毒打羞辱,这也是影史上美国总统首次被虐待。
《奥林匹斯的陷落》主要讲述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特工迈克·班宁在白宫被占领以后,孤身潜入白宫之内,独自迎敌并力挽狂澜的故事。本片剧情扣人心弦,主题骇人听闻,恐怖分子利用军用大飞机占领了白宫,企图操控毁灭世界的核弹发射系统,引发的危机难以想象,而孤胆英雄应运而生。这很像电子游戏中设定,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主角迎头痛击匪徒,利用空间和环境的特点,加上智勇双全和武器装备把匪徒逐个击破。整个过程就很嗨,动作场面和爆破戏份足够震撼观众的眼球,导演把一些情绪点也控制的比较好,让故事情节很好地烘托出紧张的氛围。片中饰演拯救世界的特工由获得土星奖《斯巴达300勇士》的最佳男主角好莱坞新生代影星杰拉德·巴特勒担当,蝙蝠侠双面人、《洛杉矶之战》主演艾伦·艾克哈特饰演被虐待总统,而好莱坞老戏骨《肖申克的救赎》摩根·弗里曼首当黑人临时总统,他们组成的“超级三人组”,如何化解这场人类危机,是本片的看点之一。
而片中最大的看点之一是美国总统首次在白宫内被虐待。恐怖分子攻陷白宫后,俘虏了总统、国务卿和白宫的大批官员,他们为索取代号为“地狱犬”的核弹发射密码,对总统进行毒打、恐吓,乃至严刑逼供,如此这般地虐待总统,这在世界电影史上尚属首次。有网友戏称“马上过年了,看看总统被虐待,也是一件乐事”。
《肉体的代价》影评(四):自由的反抗-浅谈肉体的代价.
这部改编于国诺贝尔奖作家海因里希波尔的同名小说,其实取材于小说作者自身的经历.通过想象,超越现实,将自身的经历所表现出来.
故事的时代背静其实是1968~1970年的越南战争,不断的有北约的战斗机从德国领空上飞过,让刚经历了二战的后德国人民(很大一部分都是二战出生的,年龄在25岁左右的青年人)承载了历史的愧疚感,对于和平有着更为强烈的向往.
于是他们走向了街头,反对抗议战争.
另一方面,美式消费主义的侵入也同样激起了当时欧洲一些有知青年的抗议.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国电影新浪潮中尤其是戈达尔电影的一个主旋律.
当然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欧洲和美国的这种关系是在一种对抗和合作的平衡态中发展的,因为他们有一致的价值观.
政客们往往会对一些事情反应过于敏感.对于反战运动的往往采取极端的镇压而非面对面的谈话.
这在电影里很多方面能够表现出来.比如:
1)电影开头,士兵手枪走火,引起的过度混乱.
2)出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等却只为抓一个人等.
电影的另一方面也是电影的主旋律吧,就是记者对于卡塔琳娜的捏造所造成的伤害,这也是取材于现实中小报记者污蔑海因里希波尔为恐怖分子之父荒谬言论.
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影中,所谓的自由与民主的国度里对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迫害,与以卡塔琳娜为代表的一类人的无助.
导演的拍摄手法上非常值得称道,阴暗的色调将镜头对准了一幢幢钢精水泥的建筑与暗无天日的监狱,以及周遭人在虚伪报道下那种无情,从而表现了这种民主国家的冰冷.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政治控制下,或者说是金钱控制下报刊媒体(又回到了本片的两个主旨)往往猛于真枪实弹.
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是当事人所遭到的迫害.
另一反面也是更另人寒心的,电影从一个侧面来反映的社会周遭人群缺乏自我的思考性和基本的同情性.往往缺乏站在当事人角度上去思考一下对放的处境,更甚至落井下石的小市民心态.古往今来到处有之.
电影的结局非常的有意思.卡塔琳娜击毙了那名记者,与结局的那个演讲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讽刺.是的,这颗子弹并不是只是射向这名记者,而是射向那些为个人权欲的虚伪记者们.更是对那些新闻记者职业操守的鞭笞.
补充一点就是,结局那名记者说:让我们从做爱开始吧.结合全片来看充满隐喻.这就是那些狗崽子们与警察以及他们背后的政客们对与人民的隐私的侵犯以及讽刺.
《肉体的代价》影评(五):《The Lost Honor of Katharina Blum[丧失荣誉的卡特琳娜]》我们在恐惧什么
http://axinlove.com/2010/12/the-lost-honor-of-katharina-blum/
《The Lost Honor of Katharina Blum[丧失荣誉的卡特琳娜]》我们在恐惧什么
y @xinl.ve 101210
Movie Rating:7。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把没有富裕起来的人消灭,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早已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国崛起之梦,大概也只能靠消灭贫穷得以实现。德国导演施隆多夫的《The Lost Honor of Katharina Blum[丧失荣誉的卡特琳娜]》,按某些剧情的介绍,“围绕一个无辜无助的弱女子被社会和媒体诬陷的故事,向社会的不公和丑恶进行讽刺,同时还对新闻自由的滥用大加抨击···”
除了少数诸如英语、韩语或者亚麻爹等,其它听不懂的语言一概归结为外语。需要字幕才能观看的《The Lost Honor of Katharina Blum》,结合它的内容与影片的发行时间(1975),德国电影的猜测得到了印证。一部记录当时德国社会现实的电影,必然会有绕不过去的评判对象。“社会的不公和丑恶,以及新闻自由的滥用”无非是人眼所能看到的表象,让电影中正反人物都感到不安的根源是集权及集权所代表的政治形式。
Why, if Joe McCarthy were working for the Communists, he couldn’t be doing them more good!”
东德、苏联、共产主义,这些让自由世界谈虎色变的关键词,正是McCarthy若干人等借以攻击他人的标靶。定义卡特琳娜影响国家安全,所以警察与媒体从业人员可以肆无忌惮地跨越过一道道界线。防“红”的人行使专制、独裁和无限侵犯个人权力的自由,恐惧红色的国度让自由的人民恐惧,Katharina的冲动之举获得观众的谅解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的论调纯属太过敏感。从电影内容看出德国制造倒是不假,牵强至“红色恐惧”实在是有点过分解读。新闻从业者和警察等拥有权力的人越界的主题,在这样一部电影内显得比较小,勾不起太多话题,就如每天世界打仗、饥饿和自然灾害死了多少人,邻居家的谁和政府扯皮的小事仿佛不值得一提,纵论世界大局的心不会去扫一间小小的房屋——多少人得成为那个不说话的神父!
The.Lost.Honor.Of.Katharina.Blum.1975.720p.BluRay.x264-CiNE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