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一家人》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们一家人》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0-03-16 22:5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一家人》经典观后感1000字

  《我们一家人》是一部由吴皓执导,纪录片 / 短片 / 同性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 / 美国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一家人》观后感(一):真实。前路依然漫漫

  男主要不是在海外生活多年,在中国恐怕现在都未必出柜。也是因为在海外生活,结婚(借种)生子才那么“水到渠成”,但母亲曾经说过接受不了,一旦儿子借种她就和父亲离婚,不过孩子真生下来,生米成熟饭,她也只能笑纳。

  母亲经过三年才接受儿子是个GAY,有半年非常痛苦。这跟大多数中国GAY出柜时母亲的反应一样

  为了人的面子,为了爷爷,男主生子回乡,撒了一个美丽谎言

  但一家人无论怎么开明,到最后都不敢告诉爷爷。害怕刺激到他。这就是中国的现实。不过聪明的爷爷大概已经猜到了什么。最后的全家福就是证明,一个外人是不可能参与全家福的。

  中国人会演化成担忧,而担忧进一步变成控制

  《我们一家人》观后感(二):一部有罕见勇气让人感动纪录

  《权力游戏》最近一场戏里Sansa说,families are complicated。看似轻巧的话里带着难言的伤痛。这部戏讲的都是贵族豪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人生一个也没有见到。人的成长道路充满荆棘,有幸逃脱伤痕累累童年的,也难躲开青春期的惨烈,然后进入中年危机挣扎出来已垂垂老矣。majority尚且如此,对minority更痛苦

  吴皓导演的纪录片《All in My Family》,讲自己出柜后同母亲和原生家庭情感挣扎。可以感受到背后艰难的情感历程隐私保护我们自己的一层壳,作者把这层壳剥开,暴露在一个依然有敌意文化氛围众目睽睽之下,这是罕见的勇气。最勇敢凡夫俗子也多是求助决绝的反叛,为自己求得一条生路。而作者以悲悯面对亲人,希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是一个关于同性恋和原生家庭,子女父母,挣扎和爱的故事

  《我们一家人》观后感(三):无

  今天把这部纪录片看了。电影的整体基调还是比较欢乐,可能和导演的心里状态有关。 电影以第一视角记录了自己和原生家庭的现状改变。 我和父母及部分亲戚出柜,可能由于都是中国传统家庭,有很多地方感同身受。父母的担忧,自己的一些心里状态。 我看到豆瓣的一个影评,“国内大多数同志自怨自艾、一味抱怨环境不好,却不去付出行动完善自我、不断成长,就算环境好了照样是扶不起的阿斗。出柜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但前提是,如何做一个独立的、大写的人。” 关于出柜是自己走出来让父母走进去的说法。我始终认为,如果父母是真的爱你,那他们回去了解方面知识科学认识同志,那也就不存在于走进柜子里。因为他们知道,同性恋并不可耻。 最后点,出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当然也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当然最后的的最后,作为一个成年人,选择了就要承担后果。

  《我们一家人》观后感(四):字数多了 就是吹

  直男落泪!私影像的亲切没有距离感,各层次的太极式的碰撞,故事的节奏把握,优秀。导演应该李安的粉丝,有喜宴中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碰撞,有断背山里的狰狞和直面,片尾的全家福就像喜宴结尾的举手投降。1.导演本人,中产家庭,从小先锋叛逆,留学,搞电影,出柜,是敢于认知追求自我的,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对传统有排斥有不妥协,但在中国家庭之下,意识到热闹地传宗接代比安安静静的出柜要给家人造成伤害的多,并且确确实实就是伤害,在触碰边界的过程中不断再有更多。2.妈妈对儿子给自己二次打击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抗议,虽然终于只能再接受现实,但仍然觉得说不出来的怪,担心孩子/这个个体家庭在社会里站不住脚,有一种悲凉无能为力的爱和伤。3.爸爸对孩子妈妈的假设,爷爷的静默,上一辈始终难接受,全家福也是一种投降。4.私影像的亲近感,无论是导演掌机还是团队掌机,这个家庭一直都自如自在,就像这个家庭对这唯一的儿子的疼爱和包容,你一个博士搞电影去,没问题嘛,就怕你搞 不成器。家庭成员的张力太好了,过度/包容/克制的爱。

  《我们一家人》观后感(五):厨房里的秘密

  厨房外的成年人是最不自然的。但在厨房里,他们做回了自己,既充满兽性,又充满好奇,常常无端思考起自己的琐事。

  而厨房因其隐秘和吵闹的特性,又是一家人讨论秘密的最佳地点。

  导演带着两个儿子回家后,女性家庭成员在厨房忙前忙后,带着责任感做着饭。时不时会有仓皇失措的家人闯入这个隐秘繁忙的空间,谈论着面子上过不去的事。

  厨房里,导演妈妈、姨妈和姐姐忙来忙去,不断试探着出柜的底线。有时候,是否告诉亲人,并非同志本人可以决定。

  影片中的那种尴尬和无奈,很触动人。因为经历过的国人同志,都知道那种既害羞又不甘的心境。

  明明自己没做错任何事。

  这个羞耻感即来自男性气质的压迫,又来自家庭面子的裹挟。就好像夏日暴风雨前的那种粘腻闷热感,压在头顶和胸口,久久不能平息。

  打开柜门,比悄无声息地躲在里面难太多。国人同志这种生活方式的两面性(“正常”与“不正常”)正是更广大普通中国人生活的缩影,你以为作为异性恋你就不用受压迫了?还是看轻了中国式的情感和压抑。

  《我们一家人》观后感(六):另人窒息的亲密关系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家庭内的亲密关系另人窒息,一方变成施虐狂,一方变成受虐狂,父母除了养育儿女之外,无其它追求,把希望和梦想全都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儿女的人生当成自己的人生。

  看了这部片子除了痛苦就是窒息。她姐姐的表情有一种压抑和痛苦,但后来她又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

  她的母亲很难取悦,那一代的母亲很多都难取悦,她们认为她们付出的多,所以她们是权威和上帝,她们只关心你吃的好一些,工作稳定,对你的 精神和想法是否快乐不不在意,觉得那并不重要,毕竟他们在那种缺吃少穿的环境下长大,他们觉得吃饭喝得能生存本身就是生命 的意义,显然儿女并不满足只是生存本身,他们有自身生存的想法,于是儿子逃到了美国,相对有了自己选择的人生。

  多少儿女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呢。但是能怎么样呢,毕竟这是你自己的家,你最后还是会回到这里,逃离只是身体上的,最后你会把他们的希望变成现实,你会按他们的想法生两个小孩。

  最后,主角说:也许将来儿子也会想离开他,但是他希望无论他走多远,都会记得自己有个家,有个可以回来的地方,几个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大家庭的父母,中国的父母要么控制得令人窒息,要么冷漠得冷人流血

  家是心中永远的痛。

  《我们一家人》观后感(七):也许对亲人多一点耐心和宽容

  很多地方让我感同身受,但又有一点不一样。

  一样在于我作为一个以后可能想要宝宝的lesbian, 妈妈说对孩子保密没有爸爸这件事,我始终无法从两性完备可以让孩子成长更好的角度或者受到其他人更少的歧视的角度去理解这个观点。后者可能是我缺乏经验导致的。

  还有妈妈也是成都人。所以看这篇听四川话真亲切啊。

  妈妈在一开始对于我是同性恋的看法也是表示哗然、伤心、不可思议、痛哭。觉得自己优秀的女儿怎么会这样呢?甚至产生愤怒,伤心。让我千万不要告诉亲戚。从我角度一开始会觉得妈妈不爱我、觉得我让她丢脸。现代很多quick judger会说自私。但是也许可以等一等再进行判断。(我指的是对一个触到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就马上不问三七二十一跳起来反对你怎么能这么这么想的现象)母亲的反应有她真实的背景原因导致:片中母亲说“过去从来没听说过同性恋”(即使听说也是敬而远之吧)。群体性对于同性恋的认知缺乏+对于子女的期待导致听到子女是同性恋时异常哗然。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我指的是有时代性的前提下导致这样的结果非常自然。所以作为子女也许不该马上责备父母,我们也应该宽容一些,陈述事实,等待他们慢慢理解。也可以看出,片中最后妈妈其实是在慢慢接受的。

  不一样的是我妈妈即使在我告诉她我是同性恋以后自己很伤心,也很爱我,也在默默消受和最后想开。我觉得我们都需要给对方一点耐心。就像我们小时候一开始不懂什么东西,父母也没有因为我们不懂就反目成仇,而是慢慢地等待,慢慢地教导。

  最后感谢导演呈现非常多元的话题供我们观看。

  《我们一家人》观后感(八):很认同导演想法

  对长者的绝对敬重为了保全面子的谎言和假惺惺除了食物之外,家人无法沟通还有被迫进食,因为都是为了你好 在我的中国家庭中,爱意味着担忧而担忧有衍生成控制这些都是我急着想逃离的一切可惜实力不够的我们,只能从家乡跑往大城市,也终究逃不出这个文化传统的束缚。

年轻的时候会觉得the tru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else但现在年纪大了就觉得what is important is not just the truth but also the other things better as important, for example, other people's feelings.as long as i don't have to living in a lie and also as long as i'm not been denied to live the way i want to live my life

  导演迟疑了一下,还是用英文说出了这些话。

  《我们一家人》观后感(九):“一家人”里面有谁

  父母有一点贯穿全片的,就是在讨论孩子长大了如何面对她们自己,她们的两个爸爸。母亲担忧“以后小孩长大后如果问起我妈妈呢?你要怎么回答?”儿子说:“虽然她们没有妈妈,但她们有两个爸爸啊。”母亲喃喃到“这可不行啊,我还是觉得你们这个家庭不健全……”

  就我所知,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就算有好男色的的同性行为,也会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到了现在,老一辈的人也总是渴望家里有一个男丁来延续香火(家里是有没有皇位要继承,有什么非得继承的?超人基因么?)。那么,自私点说是为了家里人的愿望,往好里说,是为了拥有有家庭的幸福,同性恋的家庭,为何就得遮着掩着?编造出谎言说“她妈妈走了。”“她妈妈去世了。”“她妈妈忙。”

  不,她有妈妈,只不过她妈只不过是帮了一个忙,让我们两个男人有能力享受抚养孩子的幸福!然后就离开了。

  一家人,这个定义好模糊。说到这个词,总是慈祥的妈妈,严厉的爸爸,可爱的孩子?已经缺一不可了?不能再挤进别人了?我们都深知,不是,可我们不敢违背普遍的大众家庭的组成方法。中国是一个特别严重的人情社会,家族社会,地域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总会被人拿来家长里短,成为谈资,加以耻笑。“我孩子那么乖,我没想到他会成这样子啊!”母亲的疑问,是她自己冒出来的么?不,他的孩子是谈资,是荣耀,如果这个美好的东西被玷污了一点点,在他人眼里就不名一文了。所以,深知这种事的导演选择了逃离。

  可,一家人这种观念还是把他扯了回来。他在最后说我现在知道了,有些东西比正确更重要,例如,家人的观念。

  我的心在那时缩了一下。他是在美国20年的人,为何家人的目光还比自己更重要。总说环境会改变人,可刻在骨子里的宗族观念,为何没有被抹平,反而浮起来到了表面。我一直以为风筝断了线就不会再回头了,可是,逆着风,它还是飘落在主人身边;落叶并不趁着秋风飞开,而是回到根部。唏嘘,却又无奈。

  回到家里,家人说着“我理解。”可是到了晚上,却又暗自落泪,互相fight。不,你们没有理解,你们只是被迫接受,你们只是把希望投到了后一辈中。互相试探,始终说不出心里话。看到有人落泪,就无限自责。那张笑着的全家福,包含着多少忍耐。

  一家人里面到底有谁,我觉得,只是一群互相喜欢,互相帮助的人,终有一天,一家人会离开,组成更多的“一家人”,旧的关系,就此别过,互不愧疚。也许还会有一起一起养的小动物。无关性别,无关年龄,无关他人喜好,什么东西都可以说出来,坦坦荡荡。

  给我自己,一个胆小鬼,一个想要努力逃离的人,却深知自己已经被锁住了。

  另,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两个爸爸》(泰国的电影),儿子被其母亲认领回去,在生母和养父间,他以为没有了“两个爸爸”这种奇怪的标志,他会更快乐,可其实,并没有。孩子并不会介意他的家庭是爸爸妈妈,还是父亲爸爸,亦或者是母亲妈妈,他/她需要的只不过是爱。其他的为何无法接受,无法理解?

  我依旧认为,自己快乐最重要。纵使,原生家庭为此得负伤。也许,我仅仅只是自私,但我不能退步。

  《我们一家人》观后感(十):亲情柔化不可接受之事

  因为这两天微博上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和代孕的争论,而看的这部影片。不过影片倒没有涉及到代孕伦理之类的讨论,讲的同性恋和代孕孩子对传统大家族的冲击,聚焦在亲情层面。

  导演吴皓是成都人,移民美国二十多年了,在成都有一个很大的家族。爷爷奶奶九十多岁了,有六个女儿。吴皓的妈妈泼辣、强势,在家里指挥他爸拖地,说自己完全接受不了(儿子同性恋)。爸爸温和很多,观念也更开放。

  影片前面吴皓的爸爸在家里拖地,对着镜头笑说:“现在唯一的不舒适就是啥子喃,***情节标准整得一天…”话音未落,妈妈立马回击:“放你狗屁,我哩清洁标准,你算咯~” 吴皓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这意味着大家族”传承香火“的欲望会更集中在他身上。影片开头爷爷过完大寿后和导演吃饭时,说希望吴皓有孩子,而且不要领养,最好要是自己的。吴皓说你都有两个重孙了,爷爷说那是你姐姐的,我要看你的。

  问题在于吴皓和他的同性伴侣Eric想要孩子只能通过代孕。而妈妈坚决反对代孕,爸爸好一点,只说希望卵子是中国人的,孩子”纯种“一点。看起来吴皓和Eric也蛮想要孩子的,后来两个孩子通过代孕妈妈出生,问题变成了如何向爷爷和其他人解释孩子哪来的,孩子的妈妈是谁。

  吴皓想要实话实说,妈妈觉得老人肯定接受不了,要说妈妈去世了。直到回国过春节,和爷爷奶奶坐在一桌吃饭时,大家依然没有讨论出来怎么解释。爷爷已经坐到客厅里,吴皓的妈妈、姐姐等好几个人聚在厨房讨论到底该怎么讲那段画面真是溢出屏幕的窘迫。

  最后也没有讨论出怎么给爷爷讲,爷爷问孩子妈妈老家在哪,吴皓只说是美国人,再问就只有苦笑。给爷爷介绍Eric也只说是好朋友。不过最后全家人去外滩拍全家福时,吴皓和姐姐说爷爷应该是明白了,”你看他都不问"。

  影片完结于全家(包括Eric)一起在外滩拍全家福,一团温馨亲情的气氛中。传统家族对于同性恋、代孕带来的冲击,也以爱和亲情柔化了过去。单独访谈里吴皓的小姨说:“晓得的时候我神魂都莫得了,那天晚上我觉都没睡着”,如此巨大的冲击,但年夜饭时,刚刚得知孩子来历的小姨也热情地招呼Eric,告诉吴皓对她们多么重要。小姨在单独访谈里接着说:“但是不可逆转了,是不是嘛”。

  影片后面吴皓对妈妈的单独访谈:

  吴皓:花了好久才慢慢走出来的?

  妈妈:嚯哟我自己可能还花了两三年,至少。最痛苦的是半年,前半年痛苦得很。真的我想不通,前半年,我想不通我那么乖一个儿,不晓得咋个哩。因为我本来生了一个儿,很珍贵,很喜欢。又加上我一个儿一个女儿,我喜欢得很。又加上我的儿女都那么乖,真的说老实话,我的心里高兴得很,外观上也很满足了。但是从来没想到,我的儿子会变成这个样子。从我心里来说,我真的接受不了这种现象,很痛苦。所以我一直不敢给你爷爷讲,你爷爷说我们张家啊有了后代了有个儿子了,所以直到现在你们爷爷都还不晓得。

  最后去外滩合影的路上,妈妈和吴皓挽手走在一起,还说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梗,担心他们两个这么走下去能不能把小孩一起带大。担心异性婚姻都容易离婚,而且孩子长大了问妈妈在哪里怎么办,还担心孩子没有母爱总有点问题。

  不过,访谈最后妈妈灿烂的笑容,亲情似乎柔化了不可接受的事。如导演最后所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