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狱之行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地狱之行读后感精选

2022-04-10 03:05: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狱之行读后感精选

  《地狱之行》是一本由[英]伊恩·克肖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狱之行》精选点评:

  ●无论怎样,这世界还是会好起来。哪怕我们身处这残忍暴行的深渊,带着黯然而破碎的灵魂几乎像盲人一样来回摸索,我仍然不断地抬起头去看那些往昔的星辰,他们曾经照耀了我的童年。我用这些从前辈那里继承而来的信念安慰自己:这些倒退不过是永远向前的旋律中的一个音程而已。

  ●两次世界大战,深深改变了欧洲。

  ●飞机上一口气读完,写得太好了!

  ●纳粹是极左,这是不能动摇的事实。书里……花花。

  ●通往地狱之路的门口,立着一块“通往天堂”的大牌子。

  ●8卷本欧洲史。充满了期待与崇拜。先简单浏览。2020年的阅读计划,要以历史作为主题之一。

  ●我最想要了解的几个世界史阶段,首先就是一二战时期,其次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是冷战时期;虽然看的历史类书籍很少,但还是可以判断这一本写得非常好,这一套应该也很值得去读读吧,可我就是暂时对其他阶段的历史还提不起兴趣

  ●“我们借此不仅能更清楚地看到欧洲的过去,也可能看到一点欧洲和世界以及我们自己的未来”

  ●写的真好,简洁清晰且深刻。

  《地狱之行》读后感(一):地狱之行

  2019年 第29本 应该是本年度读过的年度好书前三 对一战,二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了解了欧洲这种复杂多变的局势。作者引经据典,很多话读起来都是感慨颇深 读历史,能够让你使用自己的视角看待事物,比如德国纳粹,真的是一无是处吗?读历史,有助于培养自己正确的三观,当然了,这可能和现在的政策格格不入的 希望也有类似笔力的作者,能够从公正的角度(当然这很难)描述二战时期的亚洲国家,毕竟我们对于自己国家被侵略的细节知道的不多,对于其他亚洲国家就知道的更少 最后,看历史有助于了解现在的国际局势,对很多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现在的情况也是危机四伏。当全世界经济都不景气的时候,当很多国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鼎盛到已经开始偏离的时候(不买XX不是中国人)我觉得都无比危险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地狱之行》读后感(二):内容充实的史学作品

  这套书的选题和写作还是比较赞的,入了已经出版的四卷,从装帧到翻译都很满意。

  这一卷主要讲述了从一战爆发到冷战渐入的史事,详略得当,读起来很流畅。

  为此,我把这一卷的中文版与英文版的前三章(截至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简单对比了一下,尤其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弹和喀琅施塔得事件的表述,译文都完整保留了,感觉基本没有删节。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地狱之行》读后感(三):魔兽世界

  “恐惧”在麻痹的大地上率领着战争,灾祸,悲伤,阔步而行,它在战场上停一下,细心听了听,便疾驰而去,让“地狱”与“死亡”来横行——雪莱 关系最近的类型,由于具有近乎相同的构造,体质和习性,一般而言,彼此间的竞争也最剧烈,结果,每一变种形成过程中,一般对其同类的压迫最甚,并倾向于将他们斩尽杀绝——达尔文 个人而言,整个企鹅欧洲看下来(除了4跟9),常常有身处魔兽世界的感觉(虽然不玩游戏),常常有这样的图景:人类砍伐树木,挖掘地球的煤矿铁矿,采伐地球的各种资源,造船造各种先进武器,发挥人类的各种智慧,从而自相残杀。这样的人类群体,真的是文明的群体吗?

  所有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在哪里?是为了多占领一些土地,一些城镇,战场上多推进一公里,为了某些人的荣誉,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

  记得“爱死机”有一集,一对情侣在一个冰箱里发现了一个微缩文明(类似地球),他们每次打开冰箱,都发现里面的人在打打杀杀,虽然打杀的双方从蛮荒的原始人,到衣着讲究的文明人,到装备先进的现代人,可是不变的是一直的打杀,战争,而在最后,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及闪耀一切的白光,整个文明消失了。也许有一天,地球也会经历同样的命运?在热核武器的发明及使用后,这样的未来也是可能的吧。 两次欧洲战争,马后炮的眼光来看,欧洲各国两次的应对策略完全反了,一战本来没有必然性一定会发展成欧洲大战,却由于各国积极,跃跃欲试的战争态度,从而导致了战争的爆发,而二战,英法各国,尤其是英国,原本应强硬回应希特勒的一些挑衅举措,却谨慎的一味容忍,采取绥靖政策,最终导致希特勒野心的不断膨胀。

  如果说一战是欧洲各国为争夺帝国霸权而起,那么二战是欧洲这个巨人罹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发起的疯狂的毁灭报复之举。

  《地狱之行》读后感(四):沟通、对话和妥协

  社会各阶层重视沟通、对话和妥协是西方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阅读的主线。

  诉诸沟通和对话,而非暴力和战争,确实是欧洲文明保持活力和持续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与国之间如此,国家内部政党之间、各民族裔之间、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都是如此。

  思想文化的活跃是文明走向繁荣未来的前提。

  一个声音、一套思想、高压专制或许可以逞行一时,但终将被民众、被历史所抛弃。

  一战的对话机制让位于焦虑于统治地位的当权者的利益,为国内激化的阶级矛盾找到了宣泄口。一战虽然以协约国最终获胜,但代表着对话的《凡尔赛合约》并没有解决战争的根源问题:即极端民族主义、种族纠纷、阶级矛盾等。反而带来了更混乱、恶劣的民族斗争生态,产生了更为复杂、混乱的领土问题,政治形态问题,甚至因为苏俄的崛起,意识形态之争也开始甚嚣尘上。“这不叫和平。这叫停战20年”。

  二战也是如此。“通往地狱之路由良好的意愿铺就。”

  在二战打响之前,西方民主大国完全有机会,通过有效对话遏制住希特勒的疯狂野心。但是他们错误地百般迁就和妥协,就像为扩张的野心施加了化肥;

  同时他们对于希特勒的一步步试探:进军莱茵兰、西班牙内战、奥地利合并、慕尼黑协定...只是软弱地被动回应和让步,迫使整个欧洲都在观望中陷入了日夜焦虑的军备之中,大家都惧怕战争,但绝望地发现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二战结束后的东西欧洲分裂、对抗。固然形成了意识形态上的天然壁垒,但同时也再次开启了国与国之间的对话,尤其是西欧之间。把欧洲分为两半的“铁幕”反而成为欧洲(主要为西欧)稳定和复兴的基础。尽管它让东欧人民付出了几十年的沉重代价,但因为苏联的坚持控制,加速了美国援助欧洲与之抗衡的决心。

  同时意识形态的相对统一,为西欧扫除了政治上的隔阂和偏见,尤其是德法的“和解”为欧洲走向军事、经济共同体打下了基础。在美国的保护下,西欧得以寻找到以对话实现团结的方式,开始摒弃不久前还造成了巨大威胁的民族主义,欧洲复兴的大幕至此拉开。

  《地狱之行》读后感(五):地狱之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一直保持乐观精神的原因

  借朋友的光,抢先阅读了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的这一卷,对1914-1949年两次世纪大战发生的背景和主要影响有个更清晰的概念。读完给我带来了更多的疑问,也带来了一些想法,汇总如下: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在20世纪初在全欧洲范围内,不仅仅是德国,会突然产生对“犹太民族”的大规模迫害?除德国国外,尤其是东欧和苏联对他们也有着非常大,甚至更严重的偏见。仅仅是对犹太人经济地位的嫉妒,或者是宗教方面的原因,严重缺乏说服力。

  第六个,英法等国经受一战的巨大人员和经济伤害,再加上美国29年产生的“大萧条”对欧洲经济的冲击,两国完全没有对战争做好任何准备,且两国在二战前的历届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尽量避免可能的战争,这是他们在一战后对德显得软弱无比的重要原因。

  第七个,二战后美苏两国引起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峙,是欧洲在二战后各国,尤其是各个战后才新独立国家迅速整合战争创伤,重建经济和政治秩序重建的重要原因。

  第八个,美国“马歇尔计划”和北约成立,及美国在战后欧洲驻军,主要起到的作用是象征性的。欧洲本身经济在战后的自然反弹为主要力量,欧洲14个师中美国驻军仅有2个,而苏联还保持着250万人的规模,军力对比为12:1,是美国参与主导欧洲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表态发挥了根本性作用。否则,单靠英法两国来重建欧洲,在斯大林的苏联威胁下,就十分危险了。

  第九个,国家之间没有友谊,只有利益,所有矛盾在利益的诱惑下,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一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君主制沙俄的联合,防御同是君主制的德意志帝国;而这种联合,在一战中,由于俄国国内革命,新产生的共产主义俄国割让了巨大,领土和经济利益,给君主制的德意志帝国;二战中,盟军由资本主义的英法美和共产主义的苏联之间的联合,超出了意识形态的矛盾。西方社会达成更普及,更通用,更有同情心的普世价值观,也是在产生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冲击下,二战后才逐渐产生的,二战的经验和“核战争”的恐怖后果建立了全球范围内长时间的和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