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一公里》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最后一公里》的观后感大全

2020-03-26 22:54: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一公里》的观后感大全

  《最后一公里》是一部由李伟执导,李彦锋 / 王晗 / 徐晨耀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一):路转粉

  开始进入电影院时候不抱一点希望,看完之后发现惊喜。整个过程笑中带泪。正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要想团结一心做成一件事情,确实很有难度。但是很多事情不是因为难才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事情才会变难的。 周围也有同事做了其他特困村的第一书记,也到过特困的其他村庄代入感强烈。 再说说电影本身,有剧情有冲突,周大奎这颗雷埋铺垫恰到好处,越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时候,越是孕育危机。在最后手撕条时,达到了一个很好的高潮,情不自禁的抹去眼角泪水……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宜宾人,可能最大的槽点就是李双洪的珙县话说的一点都不周正 ̄^ ̄゜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二):喜剧呈现真实脱贫故事

  毫无疑问,《最后一公里》是一部展现农村脱贫攻坚的主旋律影片,如《十八洞村》一样出现是众多农村题材影片中的一个好的代表,以往这样题材的影片总是一味的高大全塑造代表人物,而这一部用一种喜剧化的呈现方式,为我们展现出在农村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个奋勇争先的人物代表。

  有些农村因为消息闭塞思维禁锢,长时间挣扎贫困线以下,走出去可能只需要一公里,从贫困到富裕其实也并不遥远也可能只有“一公里”,缺的只是一个带头人和领路者。电影《最后一公里》根据宜宾脱贫攻坚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川南珙桐村青年干部李双洪带领乡亲们不仅打通贯穿山里山外的最后一公里路,也打通了村民通向幸福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的故事。致富的路上很艰苦也很周折然也足够感人,电影用一种轻喜剧形式来抒写脱贫路上的众生相。有些帮扶是输血式的,这并不能从根本改变农村贫困的面貌绝大多数的贫困地区需要从思想转变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方案,用造血性前瞻性思维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让贫困的农村彻底摆脱现状走向共同富裕。

  在这场浩大的脱贫攻坚战斗中,涌现出来像李双洪这样的基层干部,用艺术手法展现具体的人物,而为了真实再现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苦辣酸甜,展现基层扶贫人物不平凡先进事迹和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攻坚的可贵品质,《最后一公里》摄制组先后4次深入宜宾珙县、兴文县、长宁县、翠屏区和南溪区5个区县采风。编剧团采访了史进洪、田洪、邵升、刘江、晓琳等十几位脱贫攻坚典型剧本经过30多次修改,用艺术化的手法成功塑造出李双洪、邵云峰、周晓莉、周彤彤等一批扎根于脱贫攻坚前线的先进人物群象。人物是鲜活的,事迹是生动的,为了整体摆脱贫困,李双洪带领着朴实的村民,依托茶叶种植的天然优势走出“最后一公里”,抒写了一条特色、特别的致富路。

  致富路上并非全是苦,还可以有笑有欢乐,以往农村题材的电影总是苦哈哈,但《最后一公里》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欢笑中走上致富路,电影将川南农村各色人物塑造得真实生动,笑点泪点自然可信,生活气息十足,用平实的人物,平凡的生活传递出“脱贫攻坚”脱的是贫困守旧的意识,打通“最后一公里”打通的是农民群众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通道。

  致富的路上很艰辛,正如陈旧的思维很难转变一样,贫困落后归根结底是思想落后,以李双洪为代表的年轻干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让朴实的农民从思想上发生根本转变,打通的不止是最后一公里的路,更重要的是从陈旧到先进,从贫困到富裕最后一公里的思维。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三):脱贫攻坚 智斗懒汉 《最后一公里》这部主旋律比喜剧电影还好看!

  文/桃妖不是妖

  提到主旋律电影,许多人的印象里,都是刻板、苦情,走进电影院几乎提不起精神。可纵观近几年国内电影的飞速发展,主旋律电影也逐渐走向大制作、商业化,在电影市场迅速攻城略地!《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都是商业大片中的经典,硬汉风加上扣人弦的爱国情怀,让影迷们看得爽翻天。

  主旋律电影可以拍成酷燃的动作大片,也同样可以欢脱、搞笑、自在,玩儿一把喜剧艺术。比如11月16日上映的《最后一公里》,李双洪脱贫攻坚、智斗懒汉,这部主旋律电影简直比喜剧还好看!

  认真的说,摆脱了以往脱贫干部高大全的形象,《最后一公里》中的李双洪长得憨厚,实则猴精儿,反差萌也是满屏笑点。要知道,男主亮相的第一场戏,就是跪在野地里给乌鸡刨坑烧纸下葬,场面简直不要太好笑。以至于,满村的人都叫他“瓜娃子”、“憨包”,就是傻的意思!李双洪在别人眼中的傻气,看在慧眼识人的书记眼中,却是难得的执着,那股子“带头搞创新,一心求致富”的精神,正是年轻人身上的朝气,也是转变思想、精准扶贫的乡村原动力。

  新官上任三把火!可电影里呈现出来的,却不仅仅是“瓜娃子”当村官的威风,那简直就是一部与懒汉、刁民、富贵叔斗智斗勇的奋斗史。这部影片,没有放大个人的闪光点,而是塑造了珙桐村的人物群像。头脑精明、敢想敢干的李双洪,踏实肯干、科研创新的邵干部,还有性格坚毅、人淡如茶的七叔,泼辣干练的富贵媳妇儿、馋酒的贫困老赖……而最令人捧腹的,当属上窜下跳的老村长富贵儿叔。他是珙桐村的老村长,做事固然勤谨本分,但总有些小农意识,耙耳朵、爱计较,有一套自己的小九九,还爱在背后搞点小动作。这个老村长的形象够颠覆的吧?可人物的性格,却真实、鲜活,特别接地气,简直就是影片里的搞笑担当!

  富贵叔和李双洪,一个老派,一个新派。两个人斗智斗勇,最好笑的是村里重新开发茶园,富贵叔专搞破坏还不出钱。可李双洪的小算盘却打得噼啪响……为了带动全村人的致富热情,李双洪的鬼点子贼多,简直算计的富贵叔心服口服~至于怎么算计的,自己电影里找答案呀!保准谜底揭开的时候,李双洪和邵干部这两个人的小表情互动,笑翻场子!

  没有苦哈哈的催泪弹,《最后一公里》用明朗欢快的画风,讲述了珙桐村的致富生意经。15年前的天灾人祸,交织在现实与回忆里,让前路格外崎岖。乡亲们的伤痕之痛,负载着利己主义的原罪,那是思想的桎梏,更是精神的贫瘠!致富之路,在最后一公里的地方,戛然而止、希望破灭。15年后的珙桐村,在新时代新政策新思路的带领下,终于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希望。一次勇敢的挑战,更是一次人心的审判。真正的富有,不仅仅是钱袋子鼓起来,更应该是思想的转变。这条致富之路,布满了崎岖与荆棘,但只要大万众一心,便没有炸不开的山路,更没有富不起来的乡村!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四):脱贫攻坚战斗机的传奇逆袭

  文/赤叶青枫

  乍闻电影《最后一公里》的片名,想必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一部和赛跑有关的励志类体育运动题材电影,而实际上,你只猜对了一半。《最后一公里》确实很励志,但和体育运动无关,它是一部以中国农村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电影。

  珙桐村曾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山村,为了脱贫致富,村中的唯一留守青年李双洪临危受命,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后,他想因地制宜重新推行茶叶种植及销售,孰料外有特困户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内有村里干部周富贵的阳奉阴违,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不过他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邵云峰及周晓莉等人的帮助下,大家同心协力,一同奋勇向前,最终带领全村人顺利脱贫致富,并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对于这样一个故事,也许此时又有些人会猜想其风格定是那种典型的主旋律式正襟危坐、板起面孔地说教或介绍,但实际上,它和我们之前看过的同类题材的影片有较大的不同,是一部风格偏轻喜剧、时代气息浓郁的接地气之作。

  片中的男主李双洪完全摆脱了观众们以往印象中脱贫干部的高大全形象。在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前,他在村民的口中,就是个笑话,是个“种树树枯,养鸡鸡瘟,干啥都干不好的憨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临危受命之后,毅然挑起重担,大胆革新,即便困难重重、阻碍不断,也始终不改初衷。

  在李双洪任职期间,他先是用计迫使拖后腿的周富贵出钱一同重振茶园,接着又以德报怨与狭隘偏激的特困户化敌为友,之后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资金困难时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他做的这一切令珙桐村困难重重的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动前进。他本人能有这样可喜的成长变化,是因为责任越大,能力越大。同时在他身上,也体现了80后村官敢打敢拼、勇于探索进取的鲜明精神风貌,令人眼前一亮。

  另外,最初的珙桐村比较贫困,村民的生活也较为窘迫,但影片并没有拍得过于悲苦沉重。譬如即便是李双洪的发小因为彩礼不够而没有结成婚这么不如意的事情,导演李伟也加入了“抢亲”这一桥段为影片增添了些许喜剧感;再譬如周富贵与妻子的日常相处,“耙耳朵”的他经常被泼辣的妻子整得苦不堪言却还不得不陪笑脸……这些桥段呈现并非闲笔,而是生动、艺术地再现了当地人有苦亦有乐、五味杂陈的日常生活,令影片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从而也就愈发打动人心。

  至于影片中所提到的那“最后一公里”,即是指地处深山之中的珙桐村欲穿山修路通往外界所差的最后一公里路,也是指因为十五年前修路意外失败导致多人丧生的悲剧给村民们造成的心里暗刺。而想要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生活,不仅路要通,刺更要拔!所以《最后一公里》一片并没有只单纯呈现李双洪等人在行动上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过程,更试图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凸显片中所有人思想转变的细腻过程。相信看完此片后,你会对中国新农村以及相关的脱贫攻坚战有个全新的认识。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五):《最后一公里》: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导演李伟执导,李彦锋、王雨晗、徐晨耀、陈依莎、钟卫华、苗苗等知名演员主演的脱贫攻坚主题电影《最后一公里》,于11月16日登陆全国院线。昂扬进取的精神内核,质朴可亲的精彩演绎,幽默自然的喜剧桥段,鲜活独特的巴蜀特色,是一部接地气又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统一的作品。《最后一公里》不仅是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珙桐村“里仁之美”,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自古以来,华夏文明便有“天下为公”“小康与大同世界”的自我期许。从尧舜禹到孔孟,从传说中的圣人到儒家的人文图景,中国人对于共同富裕的诉求其来有自。《最后一公里》便以当前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村支书作为带头人,以“我要富裕”和共同富裕的路径阐述了新农村全新的现实场景。电影的开篇就展现了大山深处的四川某农村,山势崎岖,与外隔绝,生活惨淡,人心思变,却又茫然无措。待在山村的知识青年李双洪,经常进行科学农业的尝试,临危受命担任村支书,共产党员以模范带头作用率先进行茶叶种植,村民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合作。修好路打通最后一公里,既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思路,也实现了村民集体的共同富裕。

  影片《最后一公里》的戏剧冲突,在于如何面对当年修路时的失败。李双洪的父亲,便死于那次塌方事故,这成为藏在村民心理集体的伤痕。大家既保留了当年主事人写下的欠条,又对新班子保持着一定的怀疑和警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是一个人也不能落下,然而每个村都很可能有“赖汉”和破坏者,在赖汉的“举报”和鼓动下,李双洪被纪委查账、被村民逼迫“还钱”。李双洪勇敢面对当年和现在,以个人的积蓄来“报销”当年的白条,将心比心的将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进行了比较,村民感动之下纷纷撕毁了欠条,这是不忘初心的胜利,也是化解矛盾的积极方式。

  影片《最后一公里》讲述的是一个村庄的故事,从“里仁之美”到“天下为公”,由“推己及人”到“大家一起来的美好生活”。影片中珙桐村的发展变迁,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路,是可以复制的康庄大道。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六):走过这《最后一公里》,就是致富的康庄大道

  《最后一公里》这是一部真实而有趣的农村题材电影。整部影片以四川宜宾珙县珙桐村为背景,以喜剧片的形式讲述了年轻共产党员李双洪临危受命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在困境与摸索中、带领全村民众一同探索、一同实践脱贫致富的故事。

  李双洪(李彦锋饰演)是珙桐村唯一的留守大学生,每天以“科研养殖”为生活目标,是村里有名的“憨瓜”。比如影片开始的一幕,李双洪挖了深坑埋葬为他科研事业牺牲的乌鸡,不仅声泪俱下、而且还焚烧书籍为小动物做陪葬。李双洪对农村科研的执着性格,也必定成就了他一根筋、为了脱贫致富走到底的倔强性格。

  以李双洪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村干部,不再是以往印象中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大人物了,他更像是一位邻家男孩,与生活与我们都很贴近,亲切且熟悉。 因为珙桐村处于四川宜宾深山中,难进难出,交通不便。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生活,一个个都走出了农村,去城市谋生发展。而李双洪恰恰是全村唯一的异类,他不愿意离开农村,一心一意想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数。他每天会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挑着粪便、挽着裤腿穿梭全村,也会挨家挨户串门聊天、与村中的老人打成一片。

  影片中曲折蜿蜒的山路、茂密的森林和神秘的悬棺,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还原拍摄,摄制组专门在宜宾主城区、长江公园、临港码头、李庄古镇、僰人悬棺多地取景拍摄,展现出宜宾秀丽宜人的山水风光和人文风采。而主角珙桐村正是位于这古老且深邃的深山包围之中,震撼且神秘。也正因为如此,也展现出李双洪带领全村民众脱贫致富的难度。

  担任村书记后,李双洪也有过彷徨与无措,当面对村民和其他干部的质疑时,他没有退缩,而是凭借强有力的信念,他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集体作用,集思广益,带领全村百姓积极探索共同致富的途径。“最后一公里”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是影片的一个重要的症结。多年前,为了打通贯穿山里山外的最后一公里路,村里发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悲剧,因为这“最后一公里”,成为了全村人心中的坎,村民们都在刻意回避,而李双洪的任务却是必须带领全体村民勇敢正面的面对。《最后一公里》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虽然过程曲折坎坷,却充满了正能量,在浮躁的生活中,为人们带来满满的阳光与热情。

  《最后一公里》充满了浓郁的“川味儿”,而四川话则是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生动而有趣。影片从头至尾都用四川话来演绎,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喜剧风格。像“耙耳朵”这类的四川方言就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众所周知,四川男人是有名的“怕老婆”。

  片中,老村干部就是名副其实的“耙耳朵”,平时在村民面前高大权威,而在老婆面前却胆小怕事,经常被揪耳朵、跪搓板,用他的话来形容自己,那就是“耙耳朵也是种美德”。而片中的川妹子们,眉清目秀、肤白貌美,性格却是辣味儿十足,在家中干农户、料理家务,会为脱发的男人头上抹生姜助其生发,而在外做起事来也风风火火,丝毫不犹豫不拖沓,比男人们更加直爽而果敢。

  文/崔汀

  �6?o�r?H|׼�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七):《最后一公里》诙谐生动的扶贫攻坚战,波澜壮阔的大片即视感

  八万彩礼只交了五万、娶亲变成抢亲、泼辣的村干部老婆大喊敢吃老娘豆腐、两伙村民在山路上打成一团……电影《最后一公里》开场就展开一幕生活的闹剧,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生活,虽然有钱不见得快乐,但是没有钱一定是捉襟见肘,寸步难行。城里人一放假就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放松。而在乡村,很多人坐守青山秀水,却为了娶妻生子和脱贫致富而烦恼不已。

  由李伟执导,李彦锋、王雨晗、徐晨耀、钟卫华、陈依莎主演的电影《最后一公里》,把镜头对准了这群渴望脱贫致富的国人。影片以脱贫攻坚为主题,讲述了在四川山区的一个乡村里,年轻的党员李双洪没有投身繁华的都市,而是甘愿留守家乡,带着乡亲们共同探索致富的方法。就像开篇所说的抢亲一幕,影片以喜剧的手法,把风俗民情与创业故事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诙谐轻快又激励人心的效果,是近期难得一见的现实题材精品。

  影片没有刻意的高大全,也没有贩卖苦情,而是通过富有生活质感的镜头语言,描绘了贫困乡村的真实面貌,以及扶贫攻坚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一切都非常鲜活。村干部只照顾自己的亲戚。擅长炒茶叶的七公淡泊名利。贫困户整天在家捣鼓旧放映机,还死要面子活受罪,把来扶贫的领导拒之门外。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为了生活远走他乡,而废弃的茶园,多年前修到半途而废的路,让留守在故土的村民们已经有了消极的情绪,扶贫工作格外棘手。

  当这份棘手的工作又交到了之前一直在研究猪粪养蛆的李双洪手里,年轻的他能撸起袖子,带领乡村们告别贫困走向富裕吗?影片在这里给出了一个强烈的悬念,以及一连串艰巨的难题。而年轻的李双洪没有退缩,运用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一点一点的调动乡亲们的热情与信任,终于把茶园经营得有声有色,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最后一公里》不讲官话、不发奖状,而是扎扎实实讲故事,细致地刻画出一群面目鲜活的人物形象。无论正直的李双洪,一度不思进取的贫困户,还是带着怀疑眼光的村民,都没有进行脸谱化的塑造,而是展现他们的真实状态与精神世界,几乎每一个桥段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质朴情怀。而在李双洪被举报后斗酒赎欠条赢民心的桥段,则演绎得热血沸腾。虽然是一方乡土上发生的故事,却有了波澜壮阔的大片即视感。

  虽然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但是乡村与我们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如何帮助贫困人口富起来?把贫困村变成富裕村?其实不仅是扶贫干部要完成的任务,更是所有人都要呼吁和倡导的一件大事。科技时代,所有人都没有距离,也不应该有距离。所谓“最后一公里”,就是让每个人都连成一片,形成一个相亲相助、贫富与共的整体,明天才能变得更美好。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八):脱贫需致富更需“志富”

  在十八大之后,“最后一公里”成为了一个新热词,它的意思是:要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就要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今,就有一部关注百姓民生,聚集如何突破贫困这“最后一公里”的电影,在国家提倡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使这部影片堪称是上应天时,下恤民情。可以说,它代表了如今很多地区的真实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机遇,是我国贫困地区的一个集体缩影。作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在看完这部影片后感触极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部影片懂农村,懂农民,为咱老百姓提供一个致富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我们不仅要在经济上致富,更要在精神思想上,在志向与斗志上“志富”!

  故事发生在川南地区的一个村落,而影片中的男主李双洪,则是村子中唯一一个留下来的青年,本来是做啥啥不成的他后来却成为了村书记。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强则国强。这位青年将如何带领全村致富,打破现实与思想上的桎梏,成为了影片的核心主题。

  《最后一公里》并不是我们既定认知中的主旋律电影,而是一部有血有肉,展现了一幅乡村浮世绘的深度之作。影片中,在李双洪带领村民脱贫的过程里,他不仅要面对现实的困境,更要面对村民的考验。这部电影对于村民群像的塑造极为出色。有便宜时大家占,有损失时没人担,甚至会落井下石,隔岸观火,影片将这片热土下,祖祖辈辈在农耕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质朴中掺着一些小聪明的“小农”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特别是影片对于农民性格的展现,会让人想到黑泽明导演的经典影片《七武士》。但这部《最后一公里》在人性的挖掘上,导演最终选择了正能量的传达。具体表现在:当李双洪自愿要偿还十几年前欠给乡亲们的债务时,村民的善良终是战胜了贪欲,他们统一地把欠条或撕碎,或退还给了李双洪。这场戏是整部影片的高潮泪点,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要知道,中国自古便有民为水,官为舟的说法,民本无错,重要的是为官的要如何去领导与引导。在这里,李双洪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种意象,是一种少年强的力量。同时,他的成功也发出了:希望更多青年人回乡发展的号召。

  从某个角度来说,一个村子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社会体。在这里,有要坚持改革的先锋人物李双洪,有墨守成规的村主任,还有“破坏分子”大奎……影片将这个小天地的人情世故生动地展现了出来,真是精彩。上次有过这样观影感触的影片还是去年上映的那部口碑之作《不成问题的问题》,再往前数可能就是更为经典的神作《背靠背,脸对脸》了。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极具时代烙印的影片,展现了国家在脱贫道路上从曾经的授之以鱼,到现在的授之以渔。它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更记录了我们的生活,凝结了我们的乡土情深。

  在这里,也希望这部《最后一公里》在11月16日上映后,村级的领导干部们来看看这部佳作,或许就真能突破自身地域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九):《最后一公里》:脚下的路易修,心里的坎难平

  看过不少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影视作品,但这部《最后一公里》还是比较有特色的。影片没有一味的贩卖苦情,更没有大肆强调致贫的客观因素,而是从人的心灵深处,思想层面着手,将脱贫的重点从简单的发放贫困补助金转变成技术扶贫,科技扶贫,思想扶贫,心灵扶贫,从而真正找准了贫困的根源,摸准了扶贫的脉门,最终让广大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共同富裕的自强之路。

  李双洪原本是四川珙县珙桐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作为一名留守青年,他留在本地的初衷是照顾家里的老人周七爷。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是做什么都失败,更因此遭遇了不少的嘲笑和讥讽。在脱贫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李双洪身上那种不服输、打不败的精神,加上他本身所拥有的科学技术,使他临危受命出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至此,他开始了领导村民脱贫致富的崎岖坎坷路。

  尽管是一部以脱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的影片,但《最后一公里》既不苦情更不悲情,影片反而充满了诙谐的喜感,将笑与泪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将四川人民乐观、积极的心态展示的淋漓尽致。

  《最后一公里》轻松愉悦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人物角色的精彩人设。耙耳朵的周富贵和辣婆娘向海姣是一对夫妻,也承包了影片的大部分笑点。周富贵虽然是村主任,却思想落后,不通情理,一心只想为自己,更看重自己的面子,是脱贫攻坚战中一颗难拔的钉子。向海姣则恰恰相反,与周富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这对夫妻的生活日常充满了磕磕绊绊,嬉笑怒骂,也成为影片的特色之一。而片中最难拔的一颗钉子则是周大奎,想脱贫致富的他,却一心只想靠政府靠救济,好吃懒做,还居心叵测,他心里的那最后一公里才是李双洪等人最难打通的。

  李双洪也并非十全十美的高大全人物。他优点丰足,但也有自身的缺点。这样的人设,反而让李双洪看上去更加的真实可信,也更容易将人设和剧设带入到观众的心里。除去以上几个角色之外,周晓莉、周七爷、邵云峰,以及周晓莉的姑姑周彤彤等,人物角色也都非常的饱满鲜活,立体丰盈,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了一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群像。

  精彩的演绎,丰富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后一公里》的出彩程度,进而让这部主打脱贫攻坚的主旋律电影更加的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感染观众,励志人心。

  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光靠资助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下,影响致富的最后一公里,即便是穿山越海也不是难事。但是,要想打通好吃懒做者心理的最后一公里,彻底拔掉他们心中的那根毒刺,却难上加难,甚至难于登天。而这,恰恰也是最考验李双洪的。事实上,脱贫攻坚胜利与否,关键就在于在物质扶持的同时能否转变农民固有的封闭思维。《最后一公里》在这方面则给出了良好的示范和积极的借鉴示范作用。脚下的路易修,心里的坎难平,脱贫攻坚战,就是要设法打通贫困者心底的那“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十):最后一公里:官方认定的精准扶贫工作困难

  主旋律里涨见识,你要盯着负面人物看。

  负面人物的表现,是官方认定的精准扶贫的工作困难。

  困难,从来都是,最难得的,见识。

  《最后一公里》中的两个关键困难,是靠这两个负面角色体现的。

  村赖:贫困户,周大奎。(演员:戈滨)

  村贵:村干部,周富贵。(演员:钟卫华)

  【村赖】

  1. 村赖,也懂政策。

  他知道,扶贫政策是“一个都不能少”,你们不管,向上级交代不了!所以,敢闹敢赖。

  电影里,周大奎,高喊:谁敢动老子的扶贫款!

  2. 村赖,不怕大官。

  他知道,官越大,越要面子,不会跟他计较。

  电影里,周大奎,当面,给带摄像机来送扶贫慰问品的大官一个下马威。

  他不开门,不配合。

  他问:还是老三样?!

  他喊:放门口吧。

  3. 村赖,晓得纪委。

  村书记,歇了他的帮,(歇帮,就是暂时不扶他一个让你的贫了。)

  他就上纪委,告村书记贪污他的扶贫款。

  4. 村赖,敢挑事儿。

  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能利用村民对风险的恐惧,造谣搞出大事情来。

  电影里,纪委来查书记,茶厂资金周转困难,他就成功鼓动了群众来讨债。

  【村贵】

  1. 村贵,工作没毛病,搞鬼有权力

  一直从事一线工作,熟悉全村各项人事,全力配合你,你也一点儿力借不上。

  稍微耍个小心眼,你能一个跟头摔死。

  电影里,大奎去纪委告状的路费,是他三叔村干部周富贵给的。

  2. 村贵,最擅长代表村民,给你挖坑。

  村民要是能自己脱贫,肯定不用扶贫。

  需要扶贫的,一定是需要外来的资金、外来的能人。

  电影里,好不容易产业扶贫,组建了合作社,周富贵代表村民说了:不是本村的,不能入股。

  干净利落地过河拆桥,把提供关键茶叶技术和销售渠道的姑娘,给踢出了。

  3. 村贵,一直在分享胜利果实。

  他是基层组织的一部分,完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他就合格。功劳,有他一份。

  他是村民,村里的产业,他有权参与。分红,有他一份。

  电影里,有周富贵夫妻数钱的一个镜头,一叠一叠,都是现金,都是合法劳动、合法分红的款。

  4. 村贵,在村民眼里,还不是坏人。

  电影一开场,村干部周富贵可以抹成花脸,扮丑角跟乡亲们一起去接亲。

  电影给周富贵的定位,还是个粑耳朵。

  他在家跪搓板的那场戏,好看的很。

  【花絮】

  扶贫,是国家的事。

  个人替国家分忧,风险巨大。

  电影中的悲剧人物,主角李双洪的小姑,周彤彤,为了全村致富,疯了。

  建茶园、修路,她搭上了自己丈夫的命,她欠了全村人的债,她是被村民逼债逼疯的。

  【备注】

  电影龙标:2018年601号。

  周大奎:演员戈滨的新浪微博 @戈滨15601263897

  周富贵:演员钟卫华的新浪微博 @演员-钟卫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