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衡水中学刷屏: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疫情下的衡水中学再度刷屏,屏幕背后投射出来的依然是那两个字:自律。
5点40,起床晨读;
6节网课,涵盖语数英物理化;
疫情之下,有人荒废,有人尽力维护日常,有人每天坚持读书,有孩子在寒风中听网课。
而衡水中学的孩子的坚持,让人深感敬意。
这句话听着戏谑,但却真实。
成就一个学霸,给他一个长假期就够了。而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让他放纵地度过长假。
成全自己,需要极端的自律。
当一个人自律到极致的时候,即便你起点不高,即便你受尽嘲讽,全世界依旧会为你让路。
山本耀司说: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而自律的人,势必靠决心认真地活着。
说到底,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唯有自律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说到自律,大家可能不知道,曾国藩的一生,完全是一部“古代素人逆袭记”。
而他逆袭的秘诀,其实就是自律。
“曾国藩的一生是一个“从笨人到圣人”的过程,一生有着无数传奇。”
曾国藩起点很低,家境一般,资质平庸,连考7次才中秀才,经常生病,年轻时性格乖僻……
他之所以能成为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靠的就是他的努力、坚持和极致的自律。
他立志成为圣贤,但发现自己性格烦躁,生活不规律,为人傲慢,他决心从新改变。
那他要怎么做呢?
他向晚清理学大师唐鉴请教如何自我管理,唐鉴告诉他写日记是“入圣之基”。
于是,曾国藩开始坚持写日记。
唐鉴向曾国藩推荐了另一位理学家倭仁的日记之法:“用功最笃实,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
曾国藩从此,不放过日常生活任何一个细节,在每件事上反省和改进。
戒烟,早起,规律生活,直到去世前,早已年届花甲、功成名就的他,依旧在日记中批评自己精神不够振作,做事不够努力。
从“笨人”走向“圣人”,曾国藩的一生不断地自省,从自律到自由,成就自己。
检验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都花在了哪里。
时间都来看直播、玩游戏的人,注定事业上不会有大成就;
时间都来创业、工作的人,注定其他角色不会扮演地太出彩;
时间都来学习、提高的人,注定会比别人更有竞争力一些。
一两天的努力,也许不会马上有结果。
但是时间不会说谎,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能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这是刻在法国牧师兰塞姆墓碑上的话。
年轻人总以为时间很多,偶尔偷个懒也没关系吧。
但其实,除掉睡觉和日常应付的琐事意外,最后属于我们的时间远比我们想的要少。
哪有那么多的借口,哪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
不留遗憾的生活,努力成长为自己的想象的样子,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付出。
大家还记得那个曾经冲上热搜的清华本科生的笔记吗。
工整的字迹,密密麻麻的日程计划,满满当当的学习任务。
凌晨1点睡下,清晨6点起床,40分钟的洗漱加早餐,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
上午两节课,下午四节课,除了午休,几乎一心扑在学习上。
连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除了完成每天固定的课程,还有每周两次的讲座充电。
社会工作、体育锻炼,什么都不落下。
时间不等闲人,看似风轻云淡的优秀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苦行僧般的自律。
“生活中的不如意总比如意多,而对此的恪守、热情,恰恰也缘于自身的坚韧。时刻提醒自己,要自律,要保持内在的从容与安静。”
先有自律,懂得隐忍和克制,放弃一些不重要的。
坚持一些优秀的,而后才能因此获得真正的自由,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坚持一件能够让自己变好的事的确不容易,打磨自己的过程也总是充满了艰难和迷茫,但只要你在朝前走,只要你在朝着更优秀的方向拼搏。
即使最后失败,也是最难能可贵的经历。
思考、行动、自律、坚持,共勉。
要相信,勇于大步向前走的人,总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亮光。
读书让人明理,许多事书中自有答案
你的格局,藏在你读过的书里
40本海外重磅好书的独家深度解读
40个最前沿实用的知识/工具/方法
40天帮你阅读进阶,高效成长
?点击图片,马上订阅学习?
点个“在看”
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