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女儿经典读后感有感
《彼岸的女儿》是一本由[英]玛格丽特·列罗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刚开始觉得一般般 后面觉得情节写的很好 给我一种逼真的感觉 也推荐给大家
●因为看了一眼就实在喜欢上封面,所以冒着根本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的风险就买下了。好在读完以后也没有觉得后悔。没什么重大主旨也没有跌宕情节,根本算不上悬疑惊悚,只是掺杂了一些轮回说这样超自然的元素。但对女性心理的把握、母女间感情的描写非常好,爱和恨都很真实,不做作。虽然是译作但语言也很好,真的很有画面感。
●有评论说是现代版的蝴蝶梦 我不以为然 女儿到底只是三四岁的灵魂还是藏着前世十几岁少女的灵魂 如果是三四岁 故事后半部分成熟的举动显得莫名其妙 我三四岁可做不到泰然自若指挥母亲逃离危险 如果是十几岁 脾气差到不分时间地点惊悚尖叫真是讨人嫌 答话也是戛然而止 莫非是三岁和十岁的人格分裂 鲜有的几次非常不舒服的读书体验
●一个关于母爱令人心惊、着迷并给与人启发的故事!这本小说会让你想要熬夜读完的一部小说!
●仿佛有种魔力,能把你带入到情景之中,一切是那么的真实,就发生在身边一样。从开始的不解,猜测,怀疑,最后的痛心,感动,放下。如果形容这本书的话,可能就是“真实”二字吧,不是说轮回,而是人在遇到一些不能解释的事的反应的真实,人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的真实。甚至,生命也夺不走想念的真实。
●“我爱你,但我却对你一无所知。”真是这句话吸引我读这本书。带着前世记忆的女儿,从不叫妈妈为妈妈的女儿,她让我一阵阵的头皮发麻脊背发凉,但文字的基调很温馨,也难以忘怀。
《彼岸的女儿》读后感(一):更多的时候我们愿意相信谎言,是因为我们不敢面对真实
一口气读完彼岸的女儿,压抑,烦闷,心痛伴随了我整个阅读阶段,放下书,也久久不能平静,有种很久没有感到的纠结,一个矛盾而痛苦的单身母亲,一个沉迷前世记忆不愿醒来的女儿,我们不认识这个世界,不认识身边人,也不认识自己。更多的时候我们愿意相信谎言,是因为我们不敢面对真实,即使我们心中早已接受了那才是对的。
那些我们自以为熟悉,实际上却并不怎么了解的人,从他们的眼神,口吻,就可以看出我们是不是有了可以与他接近的可能。
不敢面对真实,所以才不断的自欺欺人,最后果然还是要什么都撕破,摔破之后才会有坦诚。
还有一些道貌岸然的人,明明不能体会别人的苦痛,却还一直说着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火烧不到自己身上,就不会知道到底疼不疼。
《彼岸的女儿》读后感(三):亲情与桎梏
我们自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是每个父母会犯的通病。初读几页,真的很震惊,我们执着的认为我们是爱孩子的,我们可以给他们想要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固念的爱却会伤害心爱的孩子。
适当地疏离,给孩子一个他们想要的空间,那是天使与天使的对话。那些天使可以是书,可以是树,可以是一段并不传奇的音乐,或者是一朵并不娇艳的花儿,一幅有些许遗憾些许残败的画儿。。。。。。。可以是一个人静静地在角落发呆。。。。总之,那是他们的世界,一个我们或曾走过却已经走过更至忘却的世界。。。。。。。
我们在寻求什么?孩子在想念什么?成长是痛苦的,追寻与舍弃的过程痛无可避。
亲情终归是一个爱最后的回归。。。。。。。
《彼岸的女儿》读后感(四):母性使然
真的有人记得前世吗,而且会被前世的记忆所困扰,如果是自己的宝宝这个样子,我想我会发疯的!文中的妈妈是个单身妈妈,虽然是作为第三者而且是婚外情才生下的女儿,但是对女儿的爱,一点都不比其他的妈妈少。而且非常坚强!面对女儿有时的突然爆发,歇歇底里的喊叫,她只打过一次,估计要是我,早就打过好几次了,而且会给宝宝冠上不听话的恶名。
其实有时你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了解你的孩子,文中很多次提到这点,但是我想最了解自己孩子的还是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因为她选择去爱她,所以选择去帮她一起去了解事情的原因。不管什么原因,都愿意去陪着她,去爱她,去呵护她。看过一部电影,也是类似女儿被附身的,也是勇敢的妈妈去带着女儿去寻求原因,爸爸只是作为一个陪衬,是母性使然吗?
哎,我怎么老是跑题!
《彼岸的女儿》读后感(五):不可的,所以一直寻找
一个从小缺少父爱的年轻女孩和一个老到足以当她父亲的老男人出轨,生下一下有着前世记忆的女儿。
有关女儿的章节,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震撼。类似的书看太多也许就是这样。反而看到妈妈为了帮助女儿去见老男人的时候,老男人逃避不负责任还一副道貌岸然的摸样心情就没办法平静下去。这得是多恶心的人啊,才能在引诱年轻女孩之后还很开心的和对方谈论自己的家庭孩子多么幸福可爱,而对方还有一个在外人看来有社交障碍的女儿。
我并不是觉得只有老男人是错的,那个年轻女孩就没有错。年轻永远都不是我们犯错的借口。弗若伊德把人生所有行为思想缺憾都归结于童年,显然作者很同意。否则女主人公不会爱上那个老渣男。可惜她不是那么理智的人,陷入一场迷恋,付出太多代价依旧无法醒来。可是这场迷恋里,有多少是因为得不到父爱而将对父亲的爱投射到这个老男人身上?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老男人与女主人公的父亲在某一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比如,他们都不服责任的把孩子扔给了母亲,而后一个人逍遥去了。
我痛恨女主人公不可自拔的迷恋。明明清楚明了他的无心还让自己陷进去。一个巴掌永远拍不响。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有太多女人这样放纵自己偶尔的心动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虽然为女主人公认真宠爱女儿而感动,但是这也是个自私的主啊。一个孩子,如果可以,请在你最完美的时候给他完美的降生。每个小孩都应该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