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藏书》读后感锦集
《私人藏书》是一本由(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页数:1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尔赫斯要是上豆瓣一定会很红的
●翻译很suck!
●“让别人去夸耀写出的书好了,我则要为我读过的书而自诩。”----高一买的书,图书馆也有。不禁想起以前的日子。我记性不好,但有关她的部分都记得很牢。
●书目集。妙谈。
●我爱的作家写他爱的作家。译得很好。很多篇目的最后一段都很美妙,如果最后一句不是该作家的死亡日期的话。可惜他提到的作家有一半我都没听说过,于是我读这些篇目的时候老是走神,心里想着四只脚的动物和两只脚的动物哪种更好吃
●借错了书 不过准备把上面提到的书都读一遍
《私人藏书》读后感(一):作家的藏书
阿根廷最有名的作家的私藏,他说他不是以评论家的身份来看书,而是以读者的身份,那么和我们是一样的,所以他只选最好看的书。当然这里有些根本没过名字的作者,而且很可能很多书都没有中文译本,就是英文版都很难买到,但有机会一定要找来读读。
博尔赫斯本身是一个冥想者。记忆力超群的他记得自己读过的大部分作品却会忘了自己写过的东西。
这本书是和诗歌,评论,小说,完全不同的文本。其中有一些是为阿根廷以本作的序。很明显里面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作品的喜爱之情的流露。
其中有很多名著,很多则是名作家的“非代表作”,比如陀氏的《群魔》,还有些书国内甚至没有译本。这些书不是十全十美,但却都有其独到之处。每个作家都个性十足,无一雷同。
《私人藏书》读后感(三):有力的评论
人做一件事的动机可能很简单,就像我读Jorge Borges的《私人藏书》为我打开文学欣赏的窗一样。
短小精悍是这本文学评论集的特点,作者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收藏,精辟地点评众多名家名品。不但为读者有效地提供了一份阅读清单,更是将多位不被常人所知的优秀作家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体现了本书的实用性。
Jorge Borges说阅读是为了追求纯粹的愉悦感觉。任何力求标新立异的阅读方式都是一种“有闲阶级的奢侈”,自然脱离阅读的基本精神,变得物质化了,庸俗化了。
《私人藏书》读后感(四):私人藏书
博尔赫斯
一本书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物,是存在于这个与之毫不相干的世上的所有书籍中平平常常的一册,直到找到它的读者,找到那个能领悟其象征意义的人。
博尔赫斯的私人藏书是记录了让他领悟到了象征意义的书,形式上以记录作家事迹为主。就像书名展现的那样,这是博尔赫斯私人的阅读,以读者的读者的身份去看这本书,透过一个作家的书去了解更多的优秀作家作品是很奇特的体验。博尔赫斯简化了书内容的介绍,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作家身上,感觉就似一个个讲述的是一个人眼中的书和作家的缘分小故事。去了解更多的作品,我要为我读过的书而自诩。
《私人藏书》读后感(五):读《私人藏书》札记
◇随评
·找寻解读博尔赫斯之“艺术密码”,不可不读《私人藏书》。
◇摘抄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脑海中会有一套浩繁的藏书形成,那是由曾经让我们爱不释手并且极想与人分享的书和文字组成的。这一私人藏书中的每篇文字不一定都很有名。原因很清楚。传播名声的是大学里的教授,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文学的美而是文学的运动、年代以及对一些作品的繁琐分析(那些作品似乎不是为了使读者愉悦而是为了让人分析而写的)。”
·“一本书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物,是介于这个与之毫不相干的世界上的所有书籍中平平常常的一册,直到找到了它的读者,找到那个能领悟其象征意义的人。于是便产生了那种被称之为美的奇特的激情,这是心理学和修辞学都无法破译的那种美丽的神秘。西里西亚的安杰勒斯曾说:‘玫瑰是没有理由的。’几个世纪后,惠斯勒又宣称‘艺术是自己发生的’。”
·“卡夫卡的命运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处境和挣扎化为寓言。他用清澈的风格来写污浊的梦魇。”
·“所有的虚构都是瞎编,重要的是要能感受到那些虚构来自真诚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