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玛丽》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玛丽》读后感锦集

2020-12-03 01: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玛丽》读后感锦集

  《玛丽》是一本由[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玛丽》精选点评:

  ●处女作~

  ●如果写作者在描述虚无,倒可能是他在努力写爱情。爱情太抽象了,需要假以容器显形。纳博科夫是写情欲的高手,情欲很具体,可以和任何经验粘合。总之这个小说因此显得青春,因为有勾勒抽象的爱的痕迹。

  ●骚情四溢的处女作!

  ●味道很浓,但是节奏太让人烦了。

  ●重看;处女作便已如此强劲,的确天才;随处可见的后来名作影子,已娴熟运用的通感,乡愁和怀念,黄昏的光线和蝴蝶的振翅,记忆的绵延和气味的不可复制;他在四天内重构了一个过去和现在完美融合的新国度,然后又义无反顾地离开;无论小说结构技巧,还是文字流畅流丽,都奠定了大师基调。那些美妙的比喻,俄国的夏日和秋阳,初恋的甜蜜与苦涩,未出口的言语差点脱口而出,就像针轻轻扎在心上。

  ●26岁就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而且还是处女作,不愧是文学巨匠。流亡柏林灰暗的生活现实交织着对往日玫瑰色的怀念,故国广袤原野上的白桦、冷雨和冬雪,与初恋的情怀交织在一起。这种凄迷哀婉的美令人难以忘怀。然而,故国不再,昔日恋人已为他妇。记忆的菁华缺乏新的养分,在开花以后就会立刻枯萎。青春的力量再度苏醒,它绝不会允许加宁像老人一样在回忆中了缺残生。

  ●异乡人,克拉拉对加宁的暗恋,加宁对初恋玛丽有如面对原乡般的心情,这些都很打动我。语言太美了,纳博科夫对季节、环境、物候、自我情绪的感知力都太强了。

  ●处女作。睡前边喝葡萄酒,边念完。它舞台剧似的念白适合诵读。不归的思乡者,玫瑰色的初恋,而事实如此,生活才刚开始呢。

  ●月台上的加宁,望着空际,终于明白自己对玛丽的爱恋早已终结,跳上汽车赶往另一头的火车站。初恋固然值得回忆,现实必须拿得起放得下。

  ●一场为期四天的,与自己的回忆恋爱的过程。饱含流亡者式的忧伤气氛。值得注意的是那一对跳芭蕾舞的同性恋者被描述的如此明晰,以至于我能分辨出来攻受,哒。

  《玛丽》读后感(一):回忆

  回忆仅仅是回忆,回忆没有任何力量去改变任何事物

  初恋纵使再美好

  也不过是你藏在心里

  那个叫做回忆的小角落里

  所以,该爱的时候

  就去爱吧

  《玛丽》读后感(二):似曾相识

  似曾相识的带着优雅的少年和男子,似曾相似的苗条或俗气少女和姑娘.

  原来有很多东西在一开始就已经存在,里面和外面,都是如此.

  命运和姿态是顺着时间在蔓延,所有也会重新开始.

  《玛丽》读后感(三):灰暗背景里那道光亮

  一栋膳食公寓里,一群无望的俄国佬。

  可是,“一个女人的面孔在多年单调无聊生活的湮灭之下重新复活了”,

  只有在那般灰暗岁月的背景里,那个灰暗的加宁,

  才会回忆出这般明亮的一个玛丽,

  仿若她并不存在。

  《玛丽》读后感(四):加宁最后的选择

  的确回忆起了往昔。

  感觉如果比较人生,是那些拥有初恋的不枉此生。

  之后再病态,再超乎寻常的激情也只是对初恋的不肯罢手。是人生路上的停步。

  故事前边所有的戏剧的巧合,和加宁最后的现实冷静的选择的强烈冲突让我费解别扭了一阵。

  《玛丽》读后感(五):说好的玛丽呢

  作为纳博科夫的小说处女作,绝对值得肯定的是他20几岁就洋溢出来的非凡才华。书中关于柏林流亡生活的描写很出彩,那座膳宿公寓,轰鸣的火车,房东太太和几个租客,在他笔下都鲜活极了。但看到后面,仍然是大段大段的描写而很少情节的推进让我有些疲倦,当然我承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太想看到玛丽的到来,期待高潮和转折。而小说却一直徘徊在加宁对初恋和俄国往昔岁月的回忆中,看的我好心急。可能因此更觉得他的初恋并没有很深刻很美好。但当我发现书读了过半,玛丽还没出现,开始有点沮丧了。直至最后一页,玛丽至始至终都没露面。。。就这么结束了。好吧,老纳你赢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