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与创造之时》读后感锦集
《谋杀与创造之时》是一本由(美)劳伦斯·布洛克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谋杀与创造之时》精选点评:
●文体与哲学的进化
●当时的布洛克尚显拙稚,但文风已成。
●所有的事情都是拐弯抹角,并且棘手。勒索犯的意外死亡牵出三人可能的杀人犯,马修用他自己的准则去找答案。隐秘黑暗的过去不会被掩盖,那是你无法一耸肩就摆脱的负担。它们迟早会翻出来,赤裸裸血淋淋,也许最终等待你的就是那把塞进口中的手枪。
●这一本的情节不算离奇精彩,但是它的确揭示了一些很深刻的东西。
●“移动的手指在写,不断地写。用尽你的虔诚与智慧,也无法将它删掉半行。用尽你的眼泪也洗不掉一个字。”
●要称为推理小说很牵强,仅仅只有排除法的些许运用而已,是个好故事,虽然开篇与悲剧系列最后一作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无罪无可赦的恶人,作者想表达的大概是这样,很现实也较正确,然而仍停留在一些偷懒的思考,主角也只是执行自我满足式的信条罢了。也不知是讽刺了谁的何种伪善。
●典型的美式硬汉派小说。
●马修3
●图的不是血腥味儿,是男人味儿Z_Z
●不睡姑娘的马修不是个好侦探。
《谋杀与创造之时》读后感(一):给自己的救赎
这本马修系列的书其实不算出彩,只是氛围一如既往的让我沉迷.一个退休侦探远离妻子独处,貌似自由的身体加上永远无法摆脱孤独的灵魂,和酒有不解之缘,只是因为一个承诺,就可以为之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代价.侦破的过程也还是那么平淡,通过以往的关系获得资料,分析以后去逐一拜访,然后获得真相.如同一贯酒加咖啡的搭配,马修可以让人信赖的地方就是可以给雇佣者一个承诺和答案.可是别忘记他总是将十分之一的酬劳丢进募捐箱,还有为死去的人所点的蜡烛,他也需要救赎!
《谋杀与创造之时》读后感(二):诗意 的正义感
这是马修斯卡德系列的第三部,那时候马修已经习惯了将收入的十分之一捐赠给教堂,去“酒又纯又好”的阿姆斯特丹,喝波本加咖啡,和“今晚只提供咖啡和陪伴”的服务员暧昧,接听旅馆的电话留言,看一早的《纽约时报》社会新闻版,过着不知黑夜黎明的都会生活,还没有酗酒,也没有试图戒酒。
封面上写道:那是你无法一耸肩就摆脱的负担。
看了开头会觉得这是对被勒索的人而言,但故事到后来,马修开始为他身边死去的人点起一支支蜡烛,马修背负着他人的秘密与罪恶,自己同样重负不堪。
好在,薄薄两百页不到的故事很快就结束了,最后凶手对马修给出了欣赏的评价:诗意 的正义感。
或许我们还能套用一个格式说:每个人都有无法一耸肩就摆脱的负担。
《谋杀与创造之时》读后感(三):失败的责任感
很早以前就读过这本,但当时感触不深.草草读完,也难得地不想写些什么留念。很奇怪,近来的我却总是想起这本书封面那句话——那是你无法一耸肩就摆脱的负担——我无法一耸肩就摆脱的负担。
“为什么你觉得我不会不管?”
“因为你说过,杀人和其他的犯罪不同。”
马修这奇怪的正义感,差点要了他的命。他这邪恶的正义感,毁了几个人的生活。包括他自己的生活。
马修深深吸引我的是他的固执。固执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固执于不能称之为信仰的信仰,固执于咖啡加波本的组合,固执于自己深藏的善良和扭曲的正义。我一向羡慕这种身体和灵魂同时自由的人,然而作为这种人,他们一定不感到“自由”吧,因为他们被自己牢牢禁锢。身体不断纠缠于思想的控制,思想又被身体局限。
对自己负责是最难的,就像小时候用来提醒自己的那两个字——慎独。倒不如让别人来束缚轻松。现实中的人——特别是我自己——总是陶醉于别人加到我们头上大帽子、小帽子中,过高或过低地看自己。总是去看别人瞳孔中自己的倒影,从而渐渐迷失自己。并为完成别人交给自己的任务而感到有成就感,却忽略了自身的需求。
马修做了件错的事,至少在我看来,他错了。
我也做了件错的事,像他一样,过于重视别人加之于身的“责任”,想对这个那个全部都负责,最终没能对自己负责。最终没能对任何人负责。
《谋杀与创造之时》读后感(四):存在的意义
阅读时间:2012年10月中旬
书籍来源:青番茄
一个人不想被杀死,但是死了。
另一个人不想杀人,不仅杀了,还不止一个。
有些人想好好活下去,很可惜。
还有想做州长的,想继承遗产的。统统没能如愿。
随便选了几本书看,这本书暗血红色的硬皮包装和烫金字貌似显的比较有技术含量,也比较符合他侦探小说的内容,所以第一时间看完了。
整个故事里面幸福了谁?没有。悬疑吗?貌似。我一早就猜测也许不是只有一个人参与了杀“陀螺”的计划,因为作者一直在强调找出一个人为其他两个人洗刷罪名这一点。但是结局貌似还是跟我想的有些出入。后续系列我没有看过,也许他收获了一个好助手,也许他逃离了警局,家庭以后,又收获了一个好情妇~~谁知道呢~每个人都有无法选择的过去和负担,是谁在迷茫的时候抓住别人的过去不放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事情的方式呢?又似乎是没有。如果处在他的位置,我会怎样做呢。那些证据存在的意义,似乎又是没有意义。正如那最后的信里面写的话:“如果你不这样做,我也不会知道。”
介绍说呢这是一部硬汉侦探小说,可是我只是看到了一个莽撞的比较幸运没有死的迷茫退休嗜酒警探。可是可是,也许福尔摩斯那种人真的不存在,存在的仅仅都是像这样优缺点并存的普通人吧。
也许我以后应该选择厚一点的书,这种厚度看着不过瘾哈。
《谋杀与创造之时》读后感(五):《谋杀与创造之时》——你做不了一个好州长
看完这本书,我实在是太想把布洛克推荐给我的好朋友。他笔下马修颓废下的伤心往事和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略微有一些严苛的哲学,竟然这个退役警察有了些许哲学家的味道。正好今天路过了一家叫做“第欧根尼斯”的希腊餐馆,和马修竟然形成了鲜明的衬托。这个世界是这么的平淡无奇,人生也是趣时无多,在这样感觉不到快乐的生活里,人也许真的需要一点简单的生活哲学来作为精神的支撑。第欧根尼斯把平淡和无趣本身当作了快乐,而马修把快乐建立在对生活没什么激情的看待上。但是,杀人终究是马修心里的业障。有时我真想穿越40年时光,回到1970年代的纽约,跨过现实和书本的距离,让马修放下那些沉重。他的对待世界的态度不得不说是一种玩世不恭、混不吝的感觉,和纽约千千万的男男女女并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你可千万不要在马修涉足的案子里杀人,不然,他真的会夺去你最想要的东西作为报复。
从故事本身来说,我觉得布洛克一定是受到了水门事件的启发。同样的竞选、同样意气风发的候选人、同样猪一样的竞选团队。侦探小说竟然也能变成一部政治讽喻的故事。正如绊倒尼克松的丑闻,在这个竞选团队当中,必然都也有一些边缘人物:他们汲汲营营,时刻寻找着进入团队利益核心区的机会;他们地位低下,众星拱月的团队领袖甚至都不认他们;他们手段卑劣,往往留下话柄,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就是权力所让人着迷的地方,话一出口便会让别有用心人的人记在心里。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搞定权力的喜爱就是下面人的最大任务,可是往往对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无论是对于书中的竞选人还是尼克松来说,也许他们都清楚了“一粉顶十黑”究竟意味着什么。
而对于马修来说,杀人者的寻找,则是套着案中案的双重迷局。这就是大师所以为大师,国宝级侦探小说所珍贵的地方:他的故事在思想性之上竟还覆盖着一层雾气。当马修在布洛克笔下灵光一现,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反转而站在哈森达尔面前时,那句“”你不会是一个州长,原因是你‘知人善任’的结果造成了谋杀。“如同一道晴空中的闪电,击中了我的身体。太帅了。这个感觉就像是第欧根尼躲在桶里淡然地挑战权力的本身:”请你让一下,你挡着我晒太阳了。“这就是深深植根在一个人心中的属于个人的哲学。当然这本书如果以这里结尾,那可能就是中国的主旋律侦探书。真正的硬派侦探,必然还有着在结案后花天酒地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