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之书》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生命之书》读后感100字

2021-03-08 02:38: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之书》读后感100字

  《生命之书》是一本由[美]舍温·B.努兰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之书》精选点评:

  ●专业医生眼里的“生”与“命”,果然别具风味。

  ●思考生死

  ●SKP送了张¥50的礼金券,所以最后花¥8买了~1997年原版,2002年海南出版社译过一次,现在中信又来……

  ●如封面所写,我正在使用一套精密无比的系统却毫不知情,即使看了书依旧不知所以,科普部分的硬知识难以理解,但是几个案例足够惊心动魄,充分展现出人体系统的复杂程度,套用作者对心脏移植的思考——医学应该不只是一种因现代科技进步而司空见惯的科学。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个瞬间、每个细胞都是如此令人惊叹,这是自然的神圣造物,对待它需要一种呼唤自然直觉的艺术。最后得反驳的是,这套系统并不免费,养护成本还是挺高的。

  ●描述人体各个系统的工作,无比精妙;中间用各种病例串起,惊心动魄。 病例部分适合轻阅读,身体系统适合静心阅读体会,找感兴趣的专题深究。

  ●科普加讲故事

  ●用各种案例来说明身体部位为追求平衡而做的各种调整 客观的说明了医生对于生命的影响 只是帮助生命机体达到最佳的动态平衡 尽管谁都有这个么一套精密绝伦的系统 也并非谁都了解其中奥秘 了解生命为何物 才能不妄上天赐予我们的这一趟神奇旅程

  ●很好的科普书,把身体重要的器官、系统都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而且也不觉得无聊。

  ●“我们活在韵律里,是因为我们体内有着韵律。”人的每一次呼吸、心跳,各组织、器官协调起来维持身体的自然平衡,就是一曲天然的生命乐章。

  ●医学内外 故事感人

  《生命之书》读后感(一):生命的脸

  写于1997年,2002年海南引进台湾译本,书名是外科医生手记,一本是这本“生命的脸”,另外一本是“死亡的脸”。

  第一版翻译是医学专业人士,除了医学术语的正确,也第一次让我知道医护关怀到底是个什么样概念。这20年间,经历了直面的生死离别。对疾病,对身体和照护有了切身的体会。2019年,这两本有关人体和医疗照护的书第三次再版。除医学科普知识外,增加了更多的医疗照护和自我锻炼的内容。

  作为外科医生,除了介绍全身各大系统的运行和身体讲究“平衡”外,作者一再强调我们寿命的延长不是取决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而是公共卫生和营养供给的提高,延长“有效的寿命”(能自理,有活力的活动)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不是呆在养老院床上过上几十年。而要达到这个有活力的寿命(无论是否有疾病),最首要的就是有规律的运动来保持肌肉的肌力和骨密度。再者做有效率的智力活动:读书,参加演讲,搓麻将(打桥牌)等等。

  过去了20多年,作者介绍的人体基本知识基本上没有过时,也没有啥时髦的新玩意。新版讲的多的是对自己身体的影响和调教。现代医学发端于科学的解剖和病理分析,最终站在医疗照护/关怀上。

  《生命之书》读后感(二):求生的身体

  生物体总是对内外无处不在的危险保持警觉,不断在全部组织、体液、细胞中发出互相能够识别的信号,这是一种负责任的保持一致的动态体。在数以万亿数不清次数的以能量为驱动的修正作用下,不适合的变动得到平衡,变化要么被容纳,要么被修正——一切都是为了那份平衡的稳定,这是复杂生命体秩序与和谐的必要条件。 ——《生命之书》舍温·B·努兰 《生命之书》,与努兰医生的另一本书《死亡之书》联袂为我们呈现了一部人体大戏。我还没看《死亡之书》,但从目录来看,感觉那本才是正题。这本《生命之书》更像是通识,这多少让我有点不满足,因为80%的内容都是已知的了。 不过,因为舍温·努兰是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亦是外科学、医学史、医学伦理学教授,这样的生涯背景使得他这本《生命之书》有不同于生物科学家角度的趣味性。 因为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人体内环境是如何工作的,也能获悉当身体遭遇疾病侵袭,又是如何“战斗”以求恢复平衡,而医生在其中扮演的又是如何的角色。 我想努兰医生最想传递的信息莫过于:身体是一个整体,它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是局部带动整体,整体协调局部的工作方式。所以关于医学的认识,也必须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狭隘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从细胞层面就无时不刻为保证我们的健康而“努力”着,我们自己又如何忍心一而再再而三的用伤害这种努力的方式生活呢。

  《生命之书》读后感(三):似曾相识,津津有味

  拿起本书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细品才知道本书是身体基本知识和手术案例的有机组合。既有专业的医学硬知识,又有许多作者亲历的救死扶伤的手术室故事。 身为生物系毕业生的我对书中的生物学知识很认同,又同时佩服作者对手术案例的文学性描述。其实,我也边读边敬佩翻译的精准到位,把对很多人来说有些乏味的理科文献,翻译得津津有味。

  《生命之书》是努兰医生个人行医生涯和人生经验交织而成的记录与反省。作者以医生的身份带领读者开启一场探索生命的旅行,以医生的双手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以疾病为切入点,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讲到生殖系统,用作者处理过的真实病例,让读者知道各个系统如何运作。另有章节专门讨论血液、遗传、心脏,以及人体细胞浸泡于其中的组织间液,还有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本书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人体的精妙,更讲述了使生命延续,以及人存在的意义。

  每个章节里都有医学知识和病人案例的分别讲述,让读者常常想起生物课本上的人体知识,却比生物课本更有人文关怀和故事性,有一种理论联系实际之感。

  很多读者会觉得第六章描述命运和自由意志和地十二章中描写心理神经免疫学的部分夸大了人体精神的力量,让人感觉作者夸大其词,形而上学。我觉得其实不然,这恰恰说明了我们人体的精密,神奇,潜力无限。就好像我们经常会看见的患癌或者其他重病的人,放松心情,锻炼身体,最终存活时间远远超过医生预期,甚至自愈了。

  本书也让我相信了读书时,书上说人体原来就携带原癌基因,只是在特定刺激下才表现出患病。我相信,人体的染色体上携带的种种基因,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可能性。身体带给我们惊喜时,我们要感恩,带给我们伤害时,我们要坚定胜利的信念。

  医生见惯了生死,总给人一种冷冰冰之感,所以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本书作者舍温努兰医生在书中处处流露出的对病人的关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激情,以及作为一名职业医生的使命感,也常常让人心生敬意。这样医术医德并重的医生是受欢迎的,对生命敬重的医生是人们最需要的。

  《生命之书》读后感(四):读了这本书,你才真正的懂生命

  《生命之书》乍一看书名会以为是一部关于生命的哲学著作,而实际上,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关于人体的科学著作。作者舍温.B.努兰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临床学、外科学、医学史、医学伦理学教授。在这本书里,作者描述了由器官组成的各个系统,比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并通过他从医数十年所积累的大量临床案例让读者知道各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人体会设法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并不断地保持身体各个系统的均衡。一旦这种均衡状态被打破,人就会生病。医生的作用就是协助人体重建平衡状态,供给身体所欠缺的成分,或把过多的成分排出体外。人体共有约750万亿个细胞,其中只要有部分稍微失去平衡,身体就会自行采取相应的行动展开修正和应对,作者把身体的这种自发的行为称为“身体的智慧”,作者曾经打算以此作为书名。作者通过十一个章节对人体的各个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包括系统的基本情况、运行机制、注意事项等,既专业又通俗易懂。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要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地把失衡的身体状态调整回来。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身体不适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是生活起居不规律造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持续损害人体的“系统”,人体的自愈系统便忙得无暇休息,最终身体这套“系统”程序乱了,生病是自然的事情。作者在《生命之书》中指出,身体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发出的信号。我们的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地闹脾气,如果有不适感,那么必定是某一方面出了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身体的指示行事,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该发的脾气发出来,该看开的时候就释然,只有顺应了身体的自动性,健康就会自然地向我们走来。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普类书籍,读者可以从中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运行机制,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从而确保身体的总体平衡,帮助读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同时这本书建立在作者行医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基础之上,能够为医疗行业从业者、医学专业师生等群体提供一些专业的理论观点和经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生命之书》读后感(五):透彻自我的阅读

  我有个毛病,在看到或者是听到破坏身体的事件(车祸现场、大型手术等)有特殊的生理反应(我的神经系统给了我大量的电信号),感觉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在拧巴中,好像经历了同样的撞击和切割,而且四肢开始发软。

  所以读这本书是一件通透又煎熬的事儿,你从未经意的自身运作被解释清楚原理和病理,突然间好像是意识与身体器官有了纽带,很奇妙的感受,这本《生命之书》无疑解剖了我自己。它把人体(生命体)的各大系统讲解的极为透彻,有大量的临床科普知识以及实用性的健康理念。还有真实的手术案例,每一个故事都展现了生命的极致和神性(很难解释清楚的生机)。我们还在追逐自己的本源,即生命的出世与意义,在现有的医学领域里,复杂的生命好比一台精密维系达成的平衡舱,搜索着物种间的千变万化,创造出了这个喧嚣的宇宙空间。

  我们的身体其实与我们人类活动一样喧嚣——我们活在韵律里,是因为我们体内有着韵律。它们无时无刻的都在运行着,沟通着,达成身、心、大脑、神经协作的稳定。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作者努兰虽然是一位外科医生,但是著书的能力也可以看成是一位专业作家,他把每一次手术还原的非常真实,我的感官很多次发生反应,很不舒适(却读起来有些上瘾)。当脏器破裂缝合、神经递质传导、开颅手术这些紧张的进行着,好像是发现了生命真实面貌,它不像皮囊看起来得习以为常,而是一种特殊的亲密陌生感。

  我想不会有人要和自己的内部构造一一认识一下或是打声招呼,几乎一生都不会有这个可能。但是在这本书里我们能近距离的感受生命的机制,很大程度上我们更加实质的了解了自己,了解了自身价值与意义。造物者总是隐藏起他精妙的创作构造,让我们有一种普遍的错觉,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简单与自然,实际上那些复杂性是多么的难得与令人敬畏。

  在看到第八章节《子宫的演出》时又被人性的诗意所感动——没有人是座孤岛。我很难想象在母亲分娩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与痛苦,似乎人性在出世的一瞬间就注定悖论下去,在情欲中运生、在母体中挣扎、在挣扎中得以新生。我们看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纽带,也在脐带分离开来感受了强大的人性羁绊。

  读这本书是透彻自我的、真实的心灵震撼,很难忘的阅读体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