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读后感100字
《梵高》是一本由[荷]芭芭拉·施托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梵高》精选点评:
●I563.45/0254
●“我遇见一个问题重重的未来,但对此并不悲观。我经历了顺境和逆境,而不是只有逆境。让该来的事情到来吧”“我们将会拖犁前行,直到动不了为止。届时我们会带着惊艳之情凝视雏菊,刚犁好的土块,春天的新芽,静谧清朗的夏季蓝天,秋天的厚厚层云,冬天的枯树,还有太阳,月亮和星星。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属于我们的。”理解别人对梵高的不解与嫌弃,所以更为提奥对梵高的兄弟情感动。理解为符合大众改变画风的艺术家,所以更为画中带个性和自我感受的梵高震颤。
●从“艺术之家”到奥维尔,描绘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小说图像简朴却又生动,大致讲清了梵高人生起伏的缘由。结尾的淡处理很聪明,既让人感到善意却也留下某种想象空间。梵高的赤诚与信仰,顺着他的孤独流入读者内心,让人感知与痛心。
●【JD¥47】2019.2.12 封面中毒系列 可爱又治愈的画风 被通篇的高饱和度以及幽默线条所打动 最最重要的是似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太一样的梵高
●作者画的梵高有时候特别搞笑,比如巨大的牙缝和发怒的样子,有时候又让人很同情,高更不理解他,他的弟弟对他太好了。这本书只写了梵高在法国的日子,还好这段时间是梵高比较顺利的一段,我也不忍心看他后来的结局。梵高犯病的感受画的特别好。
●超乎意料的好看,小表情画的太好了
●呃,天才跟疯子之间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吧
●给我的瘦哥哥
●最后一幕自杀图,没有血,没有人,只有麦田中惊起的乌鸦,却让我在大夏天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梵高的事迹都知道,但这个梵高也太可爱了吧
《梵高》读后感(一):简单深刻的一句话
在梵高未被赏识、画卖不出去、生活拮据的时候,在商人和梵高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您愿意改变画风,符合大众的胃口吗?”
“我不是骗子。”
很简单的回答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梵高坚持自我、自尊自信,也体现除了他对艺术、画画的尊重与热爱。
如此简短的回答却足够让人有理由相信即使他一直不出名,他仍就不会迎合市场,他会始终做自己,画梵高的画。
《梵高》读后感(二):旷野之下,仰望星空
这是我的第一本与画家生平有关的书,之前对梵高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幅《向日葵》上,读完最深的感觉是一种压抑和孤独之感,果然想要与现实作对就要承受不寻常的质疑和无人理解的孤独。还好,梵高还有弟弟——一个即使会吐槽他但仍然爱他支持他相信他的弟弟。家人的支持永远都是那么重要,在这群港湾里好像连愧疚都会变成是一种坚强。
每一次,整幅的画面占据书页,金黄色的麦田大片大片,没有一句对白,我都能感受到梵高奔走于自然又陶醉又孤单的心情,或许独处的静谧过后,我们能走进紫罗兰色的神秘世界里,那里所有的真善美都纯粹的让我们心疼心动又欣喜。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等待好友到来的那段日子,在向日葵地里,他采下几株娇艳的向日葵,插入瓶中,又精心对照、勾勒,最后完成可以装饰卧室的温馨之作,美丽且永恒。在生活中我们也曾这样等待,无论是那个放在心间的朋友,还是那个被世界接受和理解的机会。
最后,分享一句最触动我的句子:我希望你将拥有的家庭之于你就像大自然之于我一样。我没有妻小,孑然一身,当我看着麦穗、松枝和草叶片时,却感到无比安心。当我来到当我来到郊外作画,我就能感觉到联系我们所有人的共同之处。
最大的治愈也许就是离开这些喧嚣,走进自然吧。
《梵高》读后感(三):【梵高的艺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在读书群里被种草的,头一次看这种类型的图像小说,很吸引人。
梵高的艺术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割耳和精神问题也常被人提及,但其生平却很少有人知悉。这部书图画与文字结合,生动有趣吸引人一口气看完。
印象最深的就是,梵高曾表达的他愿意为艺术为画作奉献的热情,但是不愿意为了迎合人们而改变自己独特的画风,说自己只是这艺术长河中的一环,只要能为之奉献出很小的一部分,他自己就满足了。
在他死前,卖出了第一幅作品。
个人浅见(梵高是不是认为,原本不为人理解的作品,如今真的被理解了,也就是他所热爱所追求的风格被大众所熟知了,才放心的离去?又或是认为自己的作品成为了有商业价值的那种作品他自己不能接受?)
无论死因为何,当初那些不看好他的,认为他的画作没有价值的人或事,都渐渐远去。而他的作品却普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想起杜甫有诗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此时用在梵高的身上,倒十分适合。
《梵高》读后感(四):原文感悟两段
我希望你将拥有的家庭之于你就像大自然之于我一样。我没有妻小、孑然一身,当我看着麦穗、松枝和草叶片时,去却感到无比安心。当我来到郊外作画,我就能感觉到联系我们所有人的共同之处。
我们将会拖犁前行,直到动不了为止。届时我们会带着惊艳之情凝视链菊、刚犁好的土块、春天的新芽、静谧清朗的夏季蓝天、秋天的厚厚层云、冬天的枯树,还有太阳、月亮和星星。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属于我们的。《梵高》读后感(五):梵高的身边人
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不一样的梵高。 ——2019-05-04
之前只是知道梵高的「星月夜」和「向日葵」以及他的「割耳自画像」,其余好像也没有过多的了解。这次看这本图像小说,算是对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有了初步的探索。
一直以来,包括我在内,大家对梵高的艺术天赋津津乐道,并认为梵高为绘画史留下了一笔珍贵万分的财富。当然,这是事实,梵高在绘画艺术上的见解,我们望其项背。夸赞梵高的文章不胜枚举,因此想从身边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梵高的成功真的离不开提奥的支持,梦想的实现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啊。 首先是物质上的支持。梵高的生计都是靠提奥才得以维持,包括他一心想要创办的「艺术家之家」,也是提奥经济上的支持才得以维持一段时间。 其次是精神上的支持。在梵高的画风还没有在画界流行起来的时候,是提奥一直鼓励梵高,并帮忙出售梵高的画,提奥算得上是梵高的经纪人了。在梵高画中的思想没能被世俗接受的时候,也是提奥一直在鼓励他,宽慰他。甚至提奥希望自己的孩子小文森特能够像梵高一样顽强不息。
除却提奥这个最亲近的人以外,大多数生活在梵高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消极的。 包括高更,艺术家之家之于他只是一个暂时落脚的地方,但是梵高却对他赋予重望,希望高更能够撑起整个艺术家之家。高更只是来这里生活,梵高同他聊的话题却是围绕着梵高对绘画的畅想、对艺术家之家未来的美好愿想。在艺术上,高更不及梵高思想的高度。在生活上,梵高烦扰了高更。 梵高的生活就是围绕绘画展开的,他把自己眼中的世界通过画笔留存下来。但是不是所有人能够理解的。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提奥,能否一直在精神上相信梵高,支持梵高。只能说,梵高是幸运的。
1、繁星的景象常让我想到地图上代表城镇和乡村的黑点,要触碰到繁星我们只能搭上死亡的列车。在我看来,霍乱、肺痨、癌症不啻为天上的交通工具,而蒸汽船和火车就是凡间的交通工具。
2、如果你的愿景里有永恒的元素,那么你的生命就有存在的意义。
3、梵高:只有当我站在画架前作画时,我才感觉自己活着。
4、提奥:我们将会托犁前行,直到动不了为止。届时我们会带着惊艳之情凝视雏菊,刚犁好的土块,春天的新芽,静谧清朗的夏季蓝天,秋天的厚厚层云,冬天的枯树,还有太阳、月亮和星星。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属于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