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守望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守望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29 00:30: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守望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守望者》是一本由[英] 阿兰·摩尔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守望者》读后感(一):像个笑话

  

可以说漫威是浪漫主义

而DC是现实主义吗

同样都有对人性的鄙视和憎恶

一个选择逃避 一个选择审视

然而守望者

又完全不同

“乐观主义者会说我们生活在有史以来最好的世界上,而悲观主义者却害怕这是真的。”

那么看来……

我终究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对于那些极端坚持自我的角色

无论好恶

我总是羡慕的

比如罗夏 比如喜剧演员 甚至法老王

成功 都是一路妥协换来的

超级英雄偏偏成了Costume Heroes

拥有任何超能力都是极其不幸的

所以尤其对于说出

“至于我本人,无悔。此生未曾妥协……”

这种话的罗夏

万分钦佩

至于如何拯救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

是不是应该牺牲一部分造福大多数

超级英雄的地位、角色、合理性

等等宏大的问题

我一向想不明白

记几句话吧:

P32 我也曾穿着奇特的装束,眼含泪水的站在那里忍受别人的嘲笑

P49 一旦你发现这世上一切都是个笑话,唯一有意义的事就是当个喜剧演员。

P134 这世上最讽刺的笑话就是:人类,每当他们准备发起血雨腥风的大战时,却往往激昂慷慨、大言不惭地在名义上高举和平大旗。

P187 我们之中,只有他真正懂。懂这世界,懂人性,懂这社会以及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了解人类能做出多恐怖的事,却没有退缩。见过这世界最黑暗的一面,却没有投降。当一个人见过这一切之后,他就再也不可能置之不理,再也不可能假装他不存在。无论是谁命令他将目光投向别处都没用。

还有那个印象深刻的笑话:

有个人去看医生 说他感到非常绝望 生活如此残酷艰辛 他说自己在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中感到如此孤独 前路一片模糊、充满变数

医生说:药方很简单 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今晚来城里了 去看看他的演出吧 他能让你重新振作起来

这人却号啕大哭起来 他说:大夫 可是… 我就是帕格里亚齐。

……

哦,对了,还有一句话:

“一个民族的悲哀在于… 谎撒的越大,他们越是信。”

  《守望者》读后感(二):守望者精装版值得你入手!

  

每当和朋友谈起美漫,我都会给朋友推荐《守望者》!对于这部漫画我非常喜欢!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才发现世图这次出了本精装,赶紧入手!

先晒一下手上的几个版本

接下来来说说有些什么不同

1. 简装版

入门款,简装版

简装版的好处就是翻起来顺手,如果只是随便看看,或者经常会翻的话,个人觉得简装版就可以了。

2. 豪华版 (Deluxe Edition)

进阶款,豪华版

豪华版比简装版多了序言和 《Glimpses》(戴夫·吉本斯创作草稿)

序言《Glimpses》《Glimpses》《Glimpses》

3. 完全版 (Absolute Edition)

目前的终极版,完全版

完全版跟豪华版的序言一样,不同是的完全版多了《每一分》(Minute),也就是守望者的设定和一些花絮手稿等。但是没有豪华版的《Glimpses》部分,钱就是这么被出版商赚走的。个人觉得完全版的《每一分》的内容更全面些吧。

跟豪华版一样的序言《每一分》《每一分》《每一分》《每一分》《每一分》

这次的完全版绝对值得入手!有兴趣的绝对可以入一本!

  《守望者》读后感(三):“黑的像恶魔,甜的像偷吻。”

  “......如果你从未接触过图像小说,《守望者》是一个最佳的开端。如果你已经读过本书,是时候再细细品味一遍了。”

  2014年美漫入门,遇到世图的中文版《守望者》,确实是我的幸运。那真是一个佳作不断的年份:《V字仇杀队》、《蝙蝠侠 黑暗骑士归来》......还有稍晚些的《天国降临》,严肃题材的大作、神作接踵而出、目不暇接,令漫迷们大快朵颐,一时改变了多少人的漫画价值观——真是怀念。

  《守望者》上册也于那一年隆重推出,漫迷们在饕餮的同时,也有海量的抱怨和遗憾:分册的平装本,根本对不住这本殿堂级别神作的地位啊——要知道,漫画书不同于一般字书,多用克数较重的铜版纸、特种纸,由于当年国内引进美漫不久,很多印厂的制作水准跟不上,平装本翻久了就很容易脱胶甚至书脊开裂,而与之相对的,漫画迷对实体书制作的口味挑剔可比其他类书迷苛刻的多,加之当时国内已有为数不少的美漫大咖,对国外漫画各种豪华版、典藏版、完全版的精良制作可谓如数家珍,于是形成了当年美漫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扯远了。回归《守望者》本身,从平装本甫一推出,世图小编们也注意到了书迷们的抱怨,做出庄严承诺(灌水群行业术语叫画饼):将来机会成熟出版精装合订本。可是后来随着出版社的规划调整,漫画出版之路看似越来越不明晰,这块饼眼看已被遗忘,不想却在时隔六年之后低调推出,在今年这个不寻常的年份不啻为一个小小的强心剂。向不忘初心的小编们致敬。

  在今天再评论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其实已没有太大意义,6年以来,本书的各种研究在论坛贴吧、Q群已经非常详尽。而且《守望者》的魅力实在太多,确不是几个关键词或一篇书评就能概括的。作为图像小说的里程碑,其文学性就不言而喻了,除了人物对白、旁白的文字外,书中每一章节的起首标题和末尾引用的文字都互相对应,有出自摇滚乐歌词,有出自诗句,哲人名句,无不意味深长。而区别于一般漫画,《守望者》在每两章之间都有长达数页的纯文字描述,这些文字虽看上去似乎无关主线剧情,其实却是暗含着搭建一个漫画宇宙的野心,对整个作品的背景做出了超详尽的补充。也正因如此,《守望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字量超巨,耐读,很多地方值得反复玩味,绝不是一本只图其爽的快餐作品。

《守望者》文字量巨大,有架空历史的深度

  九宫格分镜也是《守望者》的特点之一。阿兰·摩尔无疑是九宫格的宗师,在《致命玩笑》中就能领略到。而在《守望者》中,摩尔更是把这种分镜玩到了教科书般出神入化的地步。只来看一个图(十字方向的画面出自书中书《黑船怪谈》,与现实的辉映也是本作的一大特色):

九宫格的十字和对角线分格的对应很值得玩味

  这种手法在书中不胜枚举。而与九宫格这种局部的分镜手法相映,《守望者》从整体上的对称布局更令人赞叹。像第一章《午夜时分》,章节末尾的分镜构图、视角与第1页形成了奇妙的对称,而这种手法到了第五章《恐怖的对称》更是玩到了极致:从第1页与第28页、第2页与第27页......一直到中间的对开大页14-15页,从构图到对白均互为镜像对称。

第五章《恐怖的对称》将对称手法玩到的极致

  其实这都是老调重弹了。简单说一说这次精装版的制作本身吧。

  最明显的变化是封面:平装本的经典笑脸图封面改到了封底,新的外封用的是罗夏头像,不晓得是原版哪个版本的选图。罗夏日记可作为全书现实时间线的主线,撑起了主剧情,书末也是用日记留下了悬念。

新装封面

  硬壳内封选图用了一张团体设定图,非常漂亮的全家福,也是法国限定版的封面。

内封选用了团体设定图

  正文内容与平装本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在正文开始前多了戴夫·吉本斯(本书画师)写于2013年的一片前序性质的导读,以及平装本没有的全书目录和内文页码。这是细节上的改善。

内文加上了之前平装本没有的整体页码

  书后的附录部分较之原先有了很大的增补,据说是完全版的内容。该部分的篇幅长达50页,名为《每一分》,包括两位主创的创作谈、世界设定、人物设定、草图、剧本原文等等,料还是很猛的。随书附赠了两张海报,罗夏个人和全家福各一。

花絮比平装本有了较大篇幅的增补

  装帧制作的水准上,精装工艺自然比平装有了质的提高。书脊的锁线工工整整,再无开胶断背之虞。上下合为一本加上硬壳,捧在手里蛮有大作的厚重感。

锁线工整

  与原平装本的铜版纸不同,本次选纸用了光泽度较低的哑粉纸,类似于中文版《睡魔》系列那种纸吧,但略薄一些。选纸的差异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内文的印刷,虽然不太明显,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精装版画面的颜色较平装版的更深、饱和度更高一些。孰好孰坏见仁见智。个人更喜欢这次精装版的选纸。

色彩对比,换纸后的精装版色彩饱和度略高一些

  说到这里再多提一句《守望者》的上色。本书画面精致厚重,充满艺术感和史诗感,这不得不提到上色的约翰·希金斯的功劳,他的上色特点,我觉得可以借用书中一句对白来形容:“黑的像恶魔,甜的像偷吻”。如果画面分值算10分的话,我个人觉得约翰和画师戴夫吉本斯论贡献度至少得三七开。

  遗憾也不是没有。本次精装版的开本大小与原先一致,而没有采用DC迷们心心念的AB版(《天国降临》)开本,这点还是有所保守了。我没有AB原版,这次收录的花絮内容也不知道全不全。但在疫情阴云笼罩的今年,看到这本书低调华丽的登场,犹如暌违多年的老朋友重逢一样,这份情怀和初心不改,还是欣慰远远多于遗憾的。

  感谢世图出版公司美漫工作人员的坚守,以及曾经的动漫室小编们。

  《守望者》读后感(四):哪怕世界毁灭,我也永不妥协——至高无上的守望者,至高无上的罗夏

  1背景

  《守望者》是阿兰·摩尔编剧的漫画,雨果奖作品,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候可以说是冷战高峰期,尤其是苏军入侵阿富汗之后处于战略攻势,逼得连星球大战这样的科幻计划都提出来了,意在拦截苏联的核弹头。可想而知当时人们对于核威慑的恐惧,这些估计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了解这一点也有助于增强代入感,理解为什么漫画中笼罩着那么浓重的末日氛围——九十年代之后苏联解体,这种对峙氛围就冷淡了很多,尤其是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先后带动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兴起,经济走势一篇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乐观主义盛行,可能很难理解漫画中那种阴暗、悲观甚至多少有些晦涩的氛围,因此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容易出现隔阂。

  无论是电影还是漫画,叙事都比较凌乱,头一次看的时候很容易一头雾水觉得不知所云,建议阅读顺序:电影—解读(B站)—漫画,这样能够梳理出来线性的剧情,一方面理解故事,另一方面也理解人物。注意漫画中会有不同的底色:白色的是正常对话,黄色的是罗夏日记,蓝色的是曼哈顿博士的独白,棕色的是可以看做番外的《黑货船传奇》。《黑货船传奇》不影响理解,可以单独集中去看,也可以看单独的视频。

  2故事

  第一章重点是罗夏,以罗夏日记开头,介绍笑匠被杀,罗夏一个个通知守望者队伍,以此为线索交待了下一代民兵、二代守望者的成员。

  第二章重点是笑匠,在笑匠的葬礼上守望者成员分别回忆笑匠的行径,包括(丝魂一代)猥亵丝魂一代、(法老王)扰乱守望者二代成立会议、(曼哈顿博士)枪杀越南孕妇、(夜枭二代)镇压游行。罗夏逼问笑匠死对头死神得到一些笑匠被杀的线索。

  第三章重点是曼哈顿博士,先是跟女友丝魂二代闹别扭,丝魂二代去找夜枭二代,同时曼哈顿博士在参加节目的过程当中被质疑让周围的人患上癌症,被众人逼问之下曼哈顿博士失控,选择离开地球来到火星,苏联趁机进军阿富汗。这一掌开始漫画黑货船开始连载。

  第四章重点是曼哈顿博士,整章都是曼哈顿博士的独白,不过不是按照箭头状的时间顺序,而是将不同时间点的事件罗列出来,主要包括曼哈顿博士的诞生、跟两任女友的关系、守望者的聚会(特意点出来法老王)以及曼哈顿博士更胜核武器的威慑力,第一次看很容易看得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云。

  第五章的重点是罗夏,罗夏两次调查死神,第二次则是被人陷害而落入警察手中,中间穿插着法老王遇刺以及曼哈顿博士离开之后人们担忧战争作出的一些极端反应(杀死孩子后自杀),三个关键人物的微妙联系开始埋下伏笔。

  第六章的重点是罗夏,通过心理医生同罗夏的对话,交代了罗夏诞生的过程,悲惨的出身(母亲是妓女,没见过亲生父亲),小时候受凌辱而反抗,因为对陌生女人的不幸愤慨而选择戴上头套打击罪犯,到后来因为小女孩被绑匪喂狗而活活烧死绑匪,寇瓦克茨闭上眼,睁开眼时已是罗夏。

  第七章重点是夜枭二代跟丝魂二代,曼哈顿博士离开后,女友丝魂被赶出军事基地来到夜枭二代的住所,两人追忆蒙面英雄的时代,并决定穿上制服重温,出门后救下楼顶失火被困的众人,并决定去救罗夏。

  第八章重点是营救罗夏,夜枭一代跟丝魂一代通话互相问候,夜枭二代说服丝魂二代去救罗夏,在监狱暴动过程中趁乱救走罗夏。同时《新先驱者报》)(罗夏经常阅读那款)反击《新星快讯》(法老王暗中资助造势逼走曼哈顿博士),夜宵一代被遭到蛊惑的发髻仔(盲流之辈)活活打死。

  第九章重点是曼哈顿博士跟丝魂二代,曼哈顿博士将丝魂二代带到火星,试图让她说服自己去拯救地球,在回忆过程当中丝魂二代无意发现自己是笑匠的女儿而崩溃,曼哈顿博士却因此被说服,因为觉得生命是有着太多随机性的奇迹。

  第十章的重点是夜枭二代跟罗夏追查阴谋,追查到金字塔物流公司,前去提醒法老王的时候无意中破解其电脑密码发现法老王是幕后主使,两人赶到法老王的南极基地前去质问,罗夏为确保真相不被掩埋将日记寄给《新先驱者报》。另一边法老王在南极基地观察世界,并且灭口神秘小岛上的来客。

  第十一章的重点是法老王,法老王向幕僚简述了下自己的成长史,矢志追寻亚历山大的足迹统一世界,之后将幕僚杀死。面对赶来的夜枭二代跟罗夏坦承了自己的阴谋,从笑匠发现神秘小岛到杀死笑匠再到陷害罗夏,并且告诉他们阴谋已经发动。

  第十二章的重点是法老王。法老王的阴谋是传送一个人造的异形怪物,在落地的时候会产生心灵冲击波,导致纽约三百万人死亡。苏联可能也担心面对这个来历不明的恐怖怪物的袭击,因此放弃同美国的争端并签订和平协议。罗夏执意要公布真相,被曼哈顿博士杀死,之后博士也离开地球。《新先驱者报》编辑发现罗夏寄过去的日记,翻开后发现内容……呼应开头。

  3赏析

  3.1电影跟漫画的不同

  电影很多镜头几乎是照搬漫画,不过有几个地方处理不太一样,个人感觉三个地方改编要胜过漫画。第一个地方是罗夏手刃绑匪那里,漫画是将绑匪绑住,给留下一柄锯子然后点火,告诉绑匪锯断锁链的时间是不够了,结果绑匪最终也没勇气锯断自己的手(不像分尸小女孩时那样豪气干云)。电影里是罗夏直接用刀劈烂绑匪的脸。个人认为电影的更符合罗夏的气质,崇尚极端正义,而且之前对罪犯太温柔,那个节点事件之后才开始杀人。面对绑匪这种人间渣滓,一刀刀劈下去才足以让罗夏泄愤。

  第二点是笑匠发现法老王的阴谋。漫画里是无意中发现一个小岛,以为是国外的军事基地而潜入,结果发现法老王的阴谋。不得不说发现小岛已经足够巧合了,而且还发现法老王的秘密计划、关键人物名单……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男人也太过大意,怪物相关的资料放在那里也就罢了,对付曼哈顿博士的资料也放在哪里等着被发现?电影里是笑匠作为尼克松的密探调查守望者的其他成员,因此发现法老王的秘密,这是一种更合理的设定,并且将事件从巧合变为必然。

  第三点是法老王的阴谋。漫画是设定了一个利用基因技术改造的怪物,传送时候产生冲击波。电影则是法老王复制了曼哈顿博士的能量特征在全球最大的五个城市制造大爆炸。显然电影的设定更好,一方面是全球最大的五个城市爆炸,让人类意识到灾难会真真切切降到自己头上,几大势力不得不联合应对。另一方面是虽然嫁祸曼哈顿博士,但是曼哈顿博士为了人类整体和平考虑不得不接受这一嫁祸,为此被逼离开地球。漫画里苏联的选择(签订和平协议)以及曼哈顿博士的选择(离开地球)其实是多项选择中的一个选项,苏联可以趁美国胡乱之际加大攻势,曼哈顿也无需非得离开地球。但是电影进一步演绎之后,苏联的选择跟曼哈顿博士的选择则成为必然。

  3.2功利还是正义

  功利主义可以一言以蔽之: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善。法老王牺牲1500万人来消除美苏争端换来全人类和平的做法,其行径像是密尔功利主义的信徒(后来密尔在《自由主义中》对功利作出限定,底线就是个人自由,这是题外话)。似乎很容易理解法老王的行径,牺牲百万人,拯救亿万人。这其实是火车问题的一个翻本:一辆失控火车的轨道上有十个人,另一条岔路上只有一个人,要不要切换轨道?法老王经过计算之后认为应当选择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善,可以这么做。法老王选择的结果不做评判,不过个人而言有几个难以理解的地方。谁给他这样选择的权利?他选择权利的边界在什么地方?牺牲1500万人?一亿五千万人?十五亿人?毕竟十五亿人相对地球人口总数也是少数。活着的人固然庆幸,谁替那些死去的人说话?最重要的是谁能保证自己不是那1500万分之一?

  罗夏坚持纯粹的甚至有点原教旨主义的正义观:哪怕世界毁灭,我也永不妥协,更像是康德笔下的道德律令,人们应当绝对服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善就是善,罪就是罪,不能因为拯救了更多的人,牺牲他人就是正义的。罗夏认为正义应该如同钟表般精准,这种牺牲他人的行径显然是非正义的,不管带来多少利好。哪怕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善,也并不意味着是正义的。他不能容忍这种行为,不能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很有可能他不敢想象这样的世界演变下去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果正义如同守望者里的末日时钟可以人为拨动,那么正义的标尺是什么,正义的底线又在哪里?这就牵扯出了一个问题,哪个标尺应当作为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功利还是正义?作为旁观者也许能够轻易作出判断,法老王是对的,如果要牺牲你去成全这种功利,请扪心自问,这种时候你还会这么轻易地作出判断吗?这就是正义为何重要,它捍卫每个人的权利,而不仅仅是一句浮夸的口号。因此可以理解为何密尔在自由论中长篇大论论述个人自由,就是为了个功利主义划定一个底线:不能一味追求功利而侵犯个人自由(权利)。当然了,也可以像漫画《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里那样甩锅,里面詹姆斯·戈登提到罗斯福明知日军要偷袭还是放任其发生好鼓动美国参战,他曾经思考这是对是错,后面意识到这个问题太大了,不是他能考虑的。

  抛开这个二择其一的问题不谈,模糊的正义尺度也许正是混乱的根源。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地调整正义,这样自然而然就导致判断行为对错的标尺不一致,冲突双方缺乏一个更高级别的判断尺度,彼此各执一端互相攻讦,最后是什么也可想而知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因为说出真话就会导致世界毁灭,如果需要作恶才能延续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容错率是不是太低,毁灭是不是也是应该的?法老王拼命去拯救的,是不是一个畸形的世界?如果人性不变,同样的问题还会出现,就像黑格尔所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3.3真正的超级英雄

  罗夏的人生是成功的,出生是个悲剧,成长是个悲剧,见识过社会的阴暗面不像小丑那样投入阴暗面以恶报恶,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用极端正义观去对抗这些阴暗面,结果……没有奖赏,没有名声,公众不喜欢,警察不喜欢,政府不喜欢,甚至队友也不喜欢,自己的生活沦落得流浪汉一般。还有比这个更成功的吗?简直就像是几十个选择题成功避开了所有正确选项。蝙蝠侠也付出很多,哪怕牺牲名誉,好歹他还可以做布鲁斯·韦恩,高兴的时候可以泡泡芭蕾舞演员、买买酒店、买买银行,而可以说罗夏为了献身正义真的是倾尽所有了,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没有生活、没有名誉……知道最后连生命也没有了。

  就是这样一个牛虻般的人,用他恼人的嗡嗡声,刺激人们、刺激政府,提醒社会这个庞然大物正义的底线;像刀子一样划定正义的底线,越过这个底线的人就要被利刃割伤,以提醒人们正义的底线在什么地方。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需要这样的人,在蝇营狗苟的众生中偏执狂般去捍卫正义,哪怕牺牲生活、牺牲名誉甚至牺牲性命,倾其所有都是为了那些不理解甚至厌恶他、憎恨他的人们。理论上而言,罗夏没有任何超能力,他的行为没有任何超出人们能力极限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试问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超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至于那些时不时玩玩变装、变身打打小怪兽的超级英雄,只存在于荧幕里,也只有荧幕里才需要吧。

  4多余的话

  4.1首屈一指的漫画作品?

  很久以前听到红楼梦天下第一小说的论断颇不以为然,觉得文无第一,本科毕业拜读之后扼腕叹息:这岂止是天下第一,其他的古典小说连跟它相提并论的资格都没有。《守望者》亦然,风闻其为影视最佳漫改电影,当时看电影看得云里雾里的,对这样的名头将信将疑。这次重读多多少少能够体会到其中好处的时候,才觉得《守望者》盛名不虚。跟那些味同嚼蜡的单体漫画不同的是,《守望者》漫画里面有大量的伏笔、隐喻甚至春秋笔法。上一次遇到能够这样诠释下去的作品还是红楼梦。除此之外《守望者》漫画还巧妙地将胜利之吻、越战、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苏联入侵阿富汗这样的现实事件糅合进去,而且没有一丝一毫的突兀,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好像真实历史就是那样发展的。抛开这些内容层面的技巧,人物塑造以及主题的选择也要远远高于那种吃饭睡觉打怪兽的超级英雄。守望者中的每个人几乎都代表的一种典型的人物,一种典型的道德观。罗夏恪守正义;法老王功利至上(并不夹带私货);曼哈顿博士几乎超然物外看待人世如同自然演变一样;夜宵二代更像是有着朴素道德观但是缺乏足够的意志坚持到底的老好人;笑匠则是虚无主义者,认为所谓道德、意义不过是人们自己杜撰出来的,好让人们觉得生活是有意义的,好跟动物区别开来。

  这样的作品如同神来之笔,像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李太白拾去”一般。当然了,这离不开作者深厚的素材的积累(物理、历史、天文甚至鸟类)、繁琐的搜集(对法老王搜集各种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的描述可能就是作者自身的描述,因为注释中陈述了外星怪物恐吓地球的伎俩出自科幻美剧)、对国际政治以及人性的洞察。作者邀天之幸有了这样一个灵感,然后大量的爬梳素材,再运用超卓的天赋将这些素材调用起来,将灵感呈现出来。工作量之浩大、繁琐甚至艰难,恐怕个中人才能体会。能够拥有这样的作品是时代的幸运,能够理解这样的作品则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十年前我肯定难以理解,五年前我未必能够理解,现在能够理解到这种地步,有种叹为观止的感觉,恨不得击节赞叹。据说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上映的时候,有位观众情不自禁跑到荧幕前跪下,张开双臂感叹:这就是上帝。此番重读《守望者》,真的有这样的惊叹。这种审美体验可能不像银行卡余额数字那样直观,不过同样真实。

  4.2有理解门槛的漫画作品?

  美漫或者说《守望者》这样的漫画跟日漫有个明显的区别,日漫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向壁虚构,叙事技巧、人物形象塑造不落下风甚至犹在美漫之上,但是仅限于虚构故事层面,不会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守望者》、《天国降临》《红色之子》这种漫画则发人深省。单说《守望者》其叙事方式其实有些晦涩,并不是清晰的线性叙事,能够沿着主线剧情往前看。可以将其比喻成打碎的花瓶,花瓶很好,是个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不过需要将其拼起来才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其过人之处。很早就听过《守望者》的大名,也很早就看过,当时云里雾里的,如同隔岸看花看不真切。现在多多少少有点理解了,要不然也不敢在这里大放厥词了。十年前我肯定无法理解,五年前我未必能够理解,到现在多多少少能够理解到守望者的价值,体会到罗夏这个人物的过人之处,让我体会到所做的一切并不是毫无意义毫无收获的。能够拥有这样的作品是我们的幸运,能够理解这样的作品则是个人努力的结果,知识积累、社会阅历、判断力乃至于一点点学术方面的素养,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很难理解的是为什么那么多的戏份渲染丝魂一代跟笑匠的孽缘,这个跟主线剧情没有任何关系,也看不出来跟其他剧情的互动以及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价值。丝魂一代似乎对笑匠的感情最深,难道女人都容易被笑匠这样的坏男人吸引,而不是大都市队长这样的好男人?很那理解,也不必理解。用理性去理解非理性的行为,本来就是悖论。

  多说一句题外话,前不久看的《千年战争》,这个名头更大,雨果奖&星云奖双料冠军,但是看完之后除了硬科幻的描述,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不管是故事层面还是人物层面,不像拜读完《守望者》这样感慨万千。所以就大体想了想为什么,觉得一个原因就是《千年战争》诚然呈现出了人类社会无数种可能的发展路径中的一种,但是没有探讨其背后的根源,因此未能发人深省更谈不上振聋发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