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摘抄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是一部由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 艾玛·沃森 / 鲁伯特·格林特执导,纪录片 / 真人秀主演的一部英国 / 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一):心里看的很不是滋味
没想到还能看到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 真是太惊喜了 只是看完后感觉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一晃就过去了 哈利也长大了 我们也长大了 每年我都会重温一遍哈利波特 多少年了 每次看给我不同的感受 这次看完相聚 差点忍不住想哭 鸡皮疙瘩都掉一地 这没啥好评的 大家自己看看就是了 全是回忆 太感人了 受不了 再写下去 就忍不住想哭了 不写了!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二):Read by generations after generations…because it is worth it.
“I walked into the room where we were having tutoring. The assignment that had been given was to draw what you thought God looked like. And Tom had drawn a girl with a backward cap on a skateboard. I fell in love with him.”这大概就是极致的浪漫吧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三):永远的霍格沃茨
对演员而言,这部电影是他们难忘的经历和永恒的回忆,对我而言也是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电影时我兴奋的心情,因为那就是我想象中的魔法世界该有的样子。感谢每一位为哈利波特付出的人,谢谢你们为我们创造了一场梦。
“But Hagrid will.” 最后海格的这句话实在打动我,演员创造了人物,荧幕上的他们会永远陪伴我们,陪伴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观众。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四):即便不见天日,我们会重逢璀璨。
Sirius拍着Harry的心口和他说,死去的人会留存在这里。
Neville拍着自己的心口呐喊,Harry们会永存在这里。
世界变得灰暗,正如人生不再平坦。
但纳威拔出了剑,而罗恩迷途重返。
哈利正视命运,即便赴死亦风轻云淡。
赫敏拥抱伙伴,十年同处早已不再孤单。
邓布利多,卢平,弗雷德,疯眼汉,
你们会走到天堂的彼岸。
如决绝的圣徒一般,用一声声咒语壮胆,
不见天日的城堡,历经决战,重得璀璨。
谨以此记陪伴了我20年的《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五):永不谢幕的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占据了我童年和青春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么多年对它的喜爱从未减退。还记得19年底去伦敦的Warned Bros Studio Tour,看着那些一点一滴的设计与构想创造出的精妙绝伦的魔法世界,激动不已。
以前看电影都在关注角色是如何一步步成长,战争如何一步步残酷。这次重聚让我有机会看到这十年的film making是怎么影响着演员的成长,他们又是如何视彼此为family。无论是三人组还是汤艾的对白,都让我无比动容,和一群优秀又真诚的长辈和同辈一起工作成长十年,确实令人感动和羡慕。剧方把所有过世的演员名单列出来也很touching,Thanks for remembering them. 制作组坚持给演员更好的体验而不是用特效,又给小演员们一个轻松快乐的演艺环境,都是Harry Potter成为legend的重要原因吧。
我想我还是会不停重温哈利波特,因为这些年它带给我的太多太多了。感谢Rowling大大,感谢剧组和演员十多年的匠心和努力。 After all this time?
Always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六):我真的好喜欢哈利波特好喜欢霍格沃茨啊
完全整破防了。
–After all this time?
–Always.
我生命的一部分,那里大约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是可以用这七本书跟八部电影来丈量。伴随我成长的系列电影,属于追书追电影,等待完结,期待结局,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到大学。
我想尽力保持平静地看完,但海德薇变奏曲响起的时候很明显我不能…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角色出现,生活给予我们很多相遇,也塞给我们离别。哈利波特20周年里的不少内容,印象在别的纪录片和花絮里都有看过。到最后追忆过去,纪念已逝的演员,还是狠狠的泪目了。我们在电影里看着他们长大,他们也终有一天要从哈利波特的片场毕业。
没有言语可以说明它对我个人的意义多么非凡,让人们体会到了些成长中都会遇到事,不仅仅是用快乐的回忆击败痛苦的回忆,也告诉了荧幕前沉默寡言的独行者,你在哪里,你是谁。 它就像一颗树一样一直在那,在每次你难过、无助、痛苦、无聊的时候都会让你不停的吸取养分去面对生活,它是最好的魔法之一 。
黄油啤酒和巧克力蛙如何温暖每个孩子的冬天,活点地图和老魔杖让我爱上霍格沃茨的每一个角落,哈利波特永远会是我最喜欢的世界。
Always.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七):lumos maxima
我原以为我对HP的感情已经随着年岁的增长被冲淡了,我的生活有了新的热爱,也有了新的追求。直到今天看到20年重聚的片尾,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我才意识到,HP不仅是陪伴我大半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热爱,它是留在那段生命里的朋友和港湾,它给我带来的热度跨越时空。
从小我就不是太合群的小朋友,想事情的方式和喜欢的东西都比较不同。我还记得在那段漫长而又孤独的童年里,周围的人在看动漫和仙侠剧,在听国内或是其它亚洲国家的流行乐,我在现实中与同龄人是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但是,每到放学后,到了父母允许我用电脑的日子,我打开那几部电影,或是在夜里偷偷开了台灯翻开那些小说,我就会感觉我的朋友们穿越荧屏和书页来拥抱我。
如今学的这个专业,很难说我还会再去喜欢什么。我懂它的美,我懂它为什么美,我甚至可以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它们美在何处,但我好像很难再体会那种在故事中才能拥有的友谊。
HP最后一部上映的时候,我与我的朋友去家附近的小电影院看了首映。那是我第一次在那样的时间点踏进电影院,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当影片结束后人们还会安坐在座位上等待字幕放完。彼时我正处于青春期,我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多不解,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是这七本小说和八部电影为彼时的我提供了没有论证过程的答案,让我有勇气与自信走向今天的自己,让我在今日有能力理解它们曾为我带来什么,又将为未来的我带去什么。
我不再像十几岁时一样,整个社交网络都与HP有关,如今的我找到了可以为之奉献一生的热爱,也习得了许多令自己轻松处事的法则。我如刚刚起航的帆船,在星夜下驶向广阔的大海。HP对我来说,是留在故土的灯塔,它不能陪伴我远行,正如他的故事大半已完结在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但是,每当我回头望去,它的光束一直在哪里,不止不息。
lumos maxima
*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八):纪念《哈利波特》,走马灯花过
英国电影界有句老话:“英国演员分为演过哈利波特的和没有演过哈利波特的。”当代很多英国演员,都出演过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这一系列电影是英国电影的巨作。为什么人们会喜欢它,与原著的情节安排脱不开干系。书中写活了许多人物,如斯内普(矛盾体)。B站上有个视频描述了斯内普,标题为:“勇敢的懦夫”。该视频深刻思考了斯内普这一人物,我就不多说了。
主要的泪点是那种披荆斩荆,最终找到真理的过程。这是艺术作品的惯用手法,称为麦高乐。在哈利波特中,麦高乐是友情,爱与正义。这是十分正能量的主题。用得虽多,但在哈利波特系列上却不落窠臼,不得不说,罗姨真的很会写。作者在老套的主题中加入了时间的元素。“真挚的友情经得起时光的磨砺”,我们在电影中,亲眼看见了哈罗赫三人从最初的几个小豆丁成长为lovely的帅哥美女的过程;亲眼视察到了他们三人历经重重磨难,始终不离不弃的真诚;以及彻底打败伏地魔时的那种满足,饱和感,同时也有些不舍和感伤,因为哈利的故事结束了,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时光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时光又像一架摄影机,拍下了岁月静好。时光的堆积,使哈利波特系列得到了升华,有了一种厚重感,让人难以忘怀。无论何时,只要听到“哈利”,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额头上有闪电伤疤的男孩,和他的伙伴们一起,一步一步的长大,学会了责任,学会了去爱。时光不出凡品,《HP》是关于一个少年长大成人的故事,所以不管是小孩子,青少年,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都会与故事产生共鸣,回忆起简单的开心快乐,亦或是初心与奋斗的美好岁月,作者很完美地让哈利勾起了太多回忆。看完《HP(下)》我有点想哭的感觉,但又哭不出来,心中的想法大概是“不舍”吧。
我追哈利波特的电影追了很久,如今终于完结,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最近抽空才看到这演员重聚,我也倍感欣慰,大家都长大了。
最后祝大家2022合家欢乐!
2022.01.02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九):如果把哈利波特系列看作成长类型片
《回到霍格沃茨》回溯了整个哈利波特系列。如果从成长的角度来看,线索也相当明晰。
如影片所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可以算作哈利波特系列的童年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同小哈利一样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四处打量,看到了一个充满魔法风情的新世界。而黑暗的力量,也仅仅是一种模糊的背景,似有似无地飘荡在我们的耳边——就如同在童话故事里一般。对应的, 佛地魔也一直没有真正的形体。小哈利虽然不能说是无忧无虑,但也算顺顺当当地在邓布利多的保护下成长。
然而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开始,以德克拉之死——佛地魔的复生为标志,哈利波特系列进入了青少年阶段。以至于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乌姆里奇的滑稽形象挑逗起了我们每一个人在青春期时的叛逆精神。
但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告诉我们,所谓真正的黑暗和邪恶绝对不限于青少年的玩笑,而是具有摧毁世界的力量。这一点在邓布利多之死中被揭示出来,也意味着,哈利波特走入了他的成年阶段。他必须独立地与邪恶斗争。最终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哈利战胜了佛地魔,正义战胜了邪恶。
但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哈利波特和佛地魔其实都不像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极善,一个极恶。事实上,你会发现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影片中,都很少能找到单独哈利或佛地魔出现的场景,他们二人通常总是在三人组或食死徒的包围中出现。这或许暗示,哈利波特和佛地魔在小说中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存在——一个象征而并不真实存在。真实存在的,真正的男女主角,其实是赫敏和罗恩。或者说更加聚焦一点,是赫敏。
赫敏,或许是罗琳在小说中的化身。如同一个普通的小姑娘一样,在面对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世界时,她必须要作出她的选择。在她的内心中,将世界抽象成了善与恶的两端,也就是哈利波特与佛地魔。在不断的冲突与诱惑中,赫敏选择了哈利波特,并且选择与他并肩战斗到底。
在我看来,这或许才是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的精髓。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作为一个脆弱而渺小的个体,我们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选择跟随哈利波特,还是佛地魔。
这个选择看起来容易,但实则困难。在童年阶段,我们可能会因为无知而走向歧途;在青少年阶段我们可能会因为诱惑铤而走险;在成人阶段,我们可能会因为恐惧以及生命的扭曲而堕落。
对于罗琳来说,抑郁症或许就是她陷于二者间冲突的投射。但最终,她不仅选择坚定地和哈利站在一起,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作为她内心的和解,她有力量向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激励我们也做出自己内心坚定的选择。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观后感(十):回到美梦开始的地方 你好2001~
回到美梦开始的地方✧*。٩(ˊωˋ*)و✧*。正如评论所说的,哈利波特不仅是角色、演员小盆友由孩童成长的漫长过程,粉丝朋友们也逐渐长大。。。甚至娶妻生子。。。。这个二十年在电影史上也是少见伴随成长的历程,在每个影迷、演员人生中都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哒!
It's ready exciting to see the key cast and crew back to the original scenes.....talk their experiences how they played their characters and share their thoughts (* ̄︶ ̄) friendship and love....also witness 3 key ones growing from kids to adults o(*≧▽≦)ツ ~ ┴┴ however many details seem familiar... even JK Rowling part was filmed earlier in 2019ヾ(。 ̄□ ̄)ツ so 好像有新东西 好像又没有(´⊙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