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企业》经典读后感有感
《无边界企业》是一本由张其亮 / 王韦玮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边界企业》读后感(一):《无边界企业》中,产权所属是关键问题么?
上个月,蓝狮子的编辑老师寄来了《无边界企业》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传统企业如何向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我正好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和想法,就在看另一本特别严肃的大部头之余,把这本书穿插着看完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某著名高校的教授,带领团队这几年帮不少传统企业进行向互联网的转型。里面大的概念和方法步骤,确实是没问题的。作为传统老板看的科普/入门书,以这样的过往背景,也是十分有说服力的。不同的人,即使说同样的话,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书中用“产权所属”来作为区分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最大标准,举了滴滴的例子。对应传统出租车公司,滴滴不拥有一辆车,但却提供了比出租车更好的服务。可能滴滴是老板们平时能接触到的互联网产品中,最直接和频繁的了,作者也对滴滴非常赞赏,所以书中前后出现了多次滴滴的例子。 滴滴帮助国内用户在打车这个需求上,确实提升了非常多的用户体验。第一个是解决了打车的不确定性,我不知道在路边什么时候能打到车,也不知道司机会不会拒载。第二个是解决了收费的不确定性。上了车之后,也不知道司机有没有绕路。 滴滴是怎么做到的呢,最简单的来说,就是完成了电子化和数字化。电子化就是将线下信息放到网上,这里就是将车辆信息和路程信息做到了线上。数字化就是将线上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比如车辆调配、车费预估等。这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 传统出租车公司无法做到这一点,与其说因为车辆产权原因,倒不如说是出租车公司使命和收入结构的使然。靠出租车公司的特许牌照和“份子钱”,成为城市日常的一环,是这些“市属”企业的责任和命运。 现在的滴滴营运车辆,大多挂靠在营运企业,每月交租车费用。这些企业又和滴滴签约。你当然可以说这些不算是滴滴的资产,但如果把这些车理解为外包员工,滴滴和出租车公司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至于滴滴和资本市场的纠葛,滴滴的战略和产品方向,我确实有一些想法,等有机会再详细说吧) 可以说,滴滴借助了资本和技术的力量,成为了一个全国连锁的出租车公司。所以我不认为“产权所属”是区分传统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关键差别,“产权”和“互联网”这个词本身一样,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是我们满足用户需求选择的方式。只不过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所谓“互联网企业”,大多采用了平台模式而已,如淘宝、滴滴、美团等。 从消费互联网深入到产业互联网,难度增加了,但“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点并没有改变。以往的消费互联网时代,大家研究的都是C端消费者的需求;而现在,需要主要关注的是上下游企业的需求、企业内部流程的需求。其实也没有什么“互联网企业”,有的只是采用了合理的方法,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从而成长得更大的企业。
《无边界企业》读后感(二):数字化转型打造无边界企业,潮流不可逆
“未来的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未来的一切还真的无法确定,但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那就是:未来的世界将更加的互联,打破地域、国家甚至是种族的界限和壁垒,真正做到互通有无、万物互联。
未来的世界,万物皆互联,那么如何理解万物互联呢?万物用什么互联?答案很明显,是数据,既当下在社会上非常流行的术语“大数据”,当所有的一切都通过大数据产生了联系之后,就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起来。人们会发现,很多事物在运转中似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这是时代发展的特有趋势。
由张其亮著作的《无边界企业:数字时代下的平台化转型》就是一本阐述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干货作品。
坦白说,数字化的概念很大,并且,它和人们口中常说的互联网、智能化等概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相互共融,很难用一个确定的定义去描述它,同时也不能将数字化单独提出来进行论述,割裂式的阐述没有任何意义。
传统的战略和管理咨询公司对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已经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一堆PPT的堆砌根本不符合中国国情。数字化时代企业的经营方式将彻底改变,以技术为驱动、数据为引擎是数字化升级的主要特征,对企业各个维度进行重构、转型的过程,数字化升级将实现企业经营整个链条的数据化、智能化、自动化。
需要强调的是,过去成功的经验很有可能变成数字化转型创新的绊脚石,无边界企业并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说法,而是依据现在的发展势头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来的企业将更加的开放和走出去,日新月异的发展将逐渐的打开国人视野,数字经济即将带来全新的变革。
人们的误区在于对于数字化的认知不够,以及数字化转型到底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什么?但是,众多成功的案例完美的诠释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启发的作用非常关键。
书中详尽的介绍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转型的认知升级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案例,通过转型全方位推动企业的发展,重构企业的组织模式,加强组织力,转变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持续保持企业的竞争能力。
《无边界企业》读后感(三):《无边界企业》:企业发展新思路!
你想实现企业无边界吗?你想实现企业无边界吗 你想实现企业无边界吗 ? ——很简单,直接联系作者,让他根据你现阶段的情况给出合理的方案。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疑惑,如果我要通过这本书的作者,来给企业制定新的发展方案,那我看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 ——认识作者呀~ 通过这本《无边界企业》,你不仅仅会了解到作者服务过很多大型企业,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还研发出了独特的理论模型,并且具备了平台化战略管理的思维,很适合帮助你在互联网盛行的现在,帮你实现平台化的升级。 所以说,我通读这本书,我有可能无法掌握让企业无边界的核心,以及总结出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方案? ——有可能,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如果对方不是你的直系亲属,那么他把成功经验分享给你的概率只有0.00001% ,毕竟他要是把吃饭的,把吃饭的本事分给你,那他吃什么呢,所以说,在你读这本书的时候,请做好随时失望的心理准备。
那我读这本书还有别的什么意义吗? ——有。 你不仅仅能了解到作者所在的银行业三个发展阶段,还能了解互联网对一个产业的影响,比如金融、物业、新零售等等行业从无到有,以及随着时代发展的一个大体的转变过程。 另外,我个人觉得书中的[无边界]不是一个企业什么都发展,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进行延伸和拓展,其中作者很多理念过于商业化,读者可酌情处理,求同存异即可。 整本书另一大优点是,它特别的简单易懂, 通过通俗的语言将一些互联网概念,比如区块链、物联网、虚拟货币等等,我们日常中经常接触到,但不是十分了解的知识,也做出了解释和解读,很适合初读经济的小白当做知识拓展。
我觉得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否要通过互联网实现平台化转型,首先要考虑自身具体情况,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以后,为了增加收益,一般都是扩大,比如扩大生产面积,增加生产量。 而平台化转型也主要是想依靠互联网来增加实际收益,对于这一种情况是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纳一些适合本企业的一些方法和策略,进行短暂试错,看看自身是否能够搭上互联网的大船,迎来二次发展。 另一个情况就是,现在的生产运营模式无法维持,整个企业的运营,需要新的运营和生产方式来带动企业的经济增长,想要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化转型二次翻身,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建议找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根据给出的方案进行尝试。
对于书中的“理想国(无边界企业)”,个人觉得作者在这本书的表述有些“收敛”,没有完全的展示出来,但从整体来看,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作者的思路是好的,但具体怎么走,还是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看看是否适合。
《无边界企业》读后感(四):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无边界企业》
文:书侠麦克元
产业升级是最近几年不断被提起的一个词语,但是什么才是产业升级呢?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很多人梦幻般的梦境,进入了现实的召唤。
一些带P的项目,不断暴雷,好像进入了一片黑暗,但是产业升级并没有因为某些项目或者技术的进步而停止不前,新的产业升级正在以不同往常的行为在继续往前走。
《无边界企业》,这是一部看似产业升级,平台转型的书,实际上是关于思维转移的一本书。书中从三个部分来阐述新产业升级的背景、认知、数字化。新的产业升级转型正在不同的境地里发生着,我们跟随作者们的文字来进入产业转型的大平台。
转型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中的转型,离不开人类自身的发展史,从游牧阶段到定居阶段,人类的生活跟着生产走变为农耕种植,从集居阶段的住宅为主到现代人类的新聚居时期。人类的脚步一直在前进,从未停止过。
本书不是什么人类历史学,而是商业转型的阐述书,用商业逻辑来表述人类自己的商业发展逻辑。各种交易方式在技术的支撑之下,进行着不断的变革。尤其是疫情之后,异常火爆的直播带货模式,激活了很多的头部主播,其身价堪比某些富翁。
技术的变革,引起了交易方式的变革。作者列举了三种技术重新构造生态体系:
互联网:让大家能说话
区块链:让大家说真话
物联网:让大家说实话
尤其要注意的是,说真话和说实话是大不相同的。三者相互统一,相互关联。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来说,都要抓住这一轮数字时代下新商业变革的红利,这样才能参与到书写人类迈向未来世界的新篇章。
转型的认知升级
时代背景之下,三种技术重新构建生态体系,而认知也是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升级。各种技术变革之下,新的认知作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互联网不断升级,从1.0模式到3.0模式。无时无刻不是在变化者,互联网颠覆着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在塑造着新的商业模式。认知不升级,有机会也是难以抓住。
企业转型的本质就是要升维,企业家也必须要升维思考,才能做到降维打击。
转型就是边界升维。作者在此列举了三层边界:
产权边界
规则边界
信用边界
一场新变革,必须从思维上进行果断的变革。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转型对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来说都是一场自我的手术和切割,而数字化更是在新的互联网技术之下,进行的转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则成仁,败则成魂。
数字化也好,信息化也罢。不转型,只有一条路,不通路。
张其亮和王伟玮共同撰写的这部《无边界企业》,数字时代下平台化转型。你值得从中获得一些什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