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兰德娄戏剧选读后感100字
《皮兰德娄戏剧选》是一本由[意]皮兰德娄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皮兰德娄戏剧选》读后感(一):戏中戏让弹幕直接进入了作品本身,并发生影响
要说后来的戏剧大师们,很多都受到皮兰德娄的影响,这并不难看出。不管是作品里的矛盾性设置、戏剧性表达、荒诞性呈现,又或者是舞台艺术的创新性和突破性在现代戏剧作品中都能够看到最初的起源。
皮兰德娄作品里面的疯狂甚至疯癫非常明显,混乱似乎从头到尾都贯穿其中,人性犹豫的混乱,个体差异的混乱,舞台转换的混乱给出了最荒诞却最合理的表达。
在《各行其是》里,这种混乱的感觉在戏中戏,他的经典手段中展现得淋漓精致。真实世界里的女主角阿梅利亚莫雷诺本进场看戏,看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件,这件有关自杀的真实社会事件在戏剧外是皮兰德娄虚构的事件。戏剧冲突的走向反衬着现实剧场里座位上的两位主角的状态走向。
当戏剧中的第二幕出现时,却因为女主角从真实世界到戏剧舞台的介入而中断(她认为戏剧中的自己是在丑化自己),不明所以的观众无法分辨何为真实世界何为戏剧艺术,只知道真实人物和舞台角色重复诉说的同样的台词,演绎着同样的剧情。这种真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统一,绝妙无比。
戏剧中舞台现场性的打破在几个维度上恰恰证明了什么叫做“各行其是”,所有人都在自己的理解中做出行为,不管不顾,无从沟通。所有的人不停辩解,扭曲,误会,道歉,在一次次的狡辩中企图填上人性沟通之间的沟壑,但这是徒劳。
而观众对于戏剧呈现的介入本身也被皮兰德娄写入了戏剧,成为作品中的一部分。这种对第四面墙的打破,在当时实在太酷了。这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赢来了这样一句评语“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细细想来,《各行其是》观众吐槽戏剧片段被直接融进戏剧本身,其实也就是把一部作品中的弹幕直接展现在作品中,这种同一时空的交流性在当年已经被皮兰德娄玩转得信手拈来。而且他让弹幕的走向直接影响剧情的走向,这一疯狂荒诞的举动正是他作品中常见的那些幽默主义。
他深切的明了世界万象中个体差异是如此的不同,差异的走向,变化或者犹豫导致人与人之间无法真正理解对方,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句话叫做,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在《各行其是》中,所有的角色,都在自己的差异化感受中输出自己对整个世界的理解,这真是一场混乱又无法掌控的真实演绎。
这本《皮兰德娄戏剧选》包含了两部作品,《各行其是》和《今晚即兴演出》,后者在这就不做过多梳理,你能感受到更大的混乱和不确定性。这种特点在阅读皮兰德娄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快感。
这背后的写作,显然跟他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除了家道没落急转直下,家庭关系转化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个体与宏观的危机也影响着皮兰德娄,这种背景下,人的尊严与自由选择被外界强大的政治力量控制,只能等待悲剧命运和毁灭而无力反抗。这一时代症结对个人的影响,其实让我想起了茨威格,同样被战争与时代的命运钳制住。所有的黑暗,荒诞,混乱,痛苦和无力都是那个宏大战争命题下脆弱的人性本真。
《皮兰德娄戏剧选》读后感(二):《皮兰德娄戏剧选》:台上是戏,台下是戏,“戏中戏”
我是第一次接触皮兰德娄和他的戏剧。若是这本书没有“译者前言”,我便不会对他有多一些了解,也只能从这本书所收录的两部剧作来接触了, 但能了解到的程度肯定很有限 。但好在“译者前言”对皮兰德娄有着较为全面的介绍。
“前言”介绍,“‘戏中戏’三部曲是皮兰德里剧作中的精品,包括《寻找作者的六个剧中人》(1921),《各行其是》(1924)和《今晚即兴演出》(1930)。”我注意到了“戏中戏”这个词,也猜测这可能是一种“故事套故事”的变形。在看罢《各行其是》后,我觉得这个戏中戏就是“台上是戏,台下也是戏”的感觉,它把一部分戏外的现实囊括进戏内了,这就会导致类似于《今晚即兴演出》的开场,等待开幕的锣声迟迟不响和幕后的声音,正如一位观众所说:“或许这就是戏里的一部分”。当然,这位观众也是戏里的一部分。
“前言”里,译者先向我们介绍了皮兰德娄的生平,其中说道:“伴随着这样的经历,皮兰德娄愈发体会到个体意识的差异性,认为他们对现实的理解是迥异而无法沟通的,而婚姻和家庭似乎只是不同的假面和身份扮演。”这就是“各行其是”吧。
随后,“前言”又介绍了皮兰德娄的创作经历,其中提到了“生活-形式”关系的哲学思辨。我并不太清楚“生活-形式”关系,译者似乎在这里也没有给出充足的解释。不过,在第三小节,译者介绍皮兰德娄作品的现代性时说:“皮兰德娄‘形式-生活’的母题体现出一种相对性。……例如,在《各行其是》中,舞台上各个角色辩解争论,却归于沟通的隔阂,体现出认知差异和生活流变所带来的相对性。”这和之前“生活-形式”又倒吊了,可能,“形式”可以是某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意思吧。我想,皮兰德娄或许想通过戏剧,可以比诗歌和小说更好的把“生活”搬出来,以“戏中戏”或各种“形式”来探讨“生活”,也探讨“形式”,以及二者的关系。但总归,这里并没有把“生活-形式”理解清楚,我只能猜测。不过,可以看到艺术总在逼近现实,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出现,企图打破艺术和现实的界限,但即便是“即兴表演”,让观众猜不出是表演还是意外,它终归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但好处是,戏剧可以在人前演,比如上台时走过你旁边摔一跤,是否设计真假难辨;而小说,面对着书本和文字,距离感总会比戏剧大一点的。
“戏中戏”创作方法是译者接下来介绍的,也是我倍感兴趣的。“戏中戏”并非是情节的格局打开,也是演员、场景的格局打开,这里演员可以出现剧场导演、观众,乃至作者本人或可成为隐形演员;不光台上可以是舞台,台下、观众席、过道、幕后也可能是舞台。不仅如此,在“评论”上也出现了《堂吉诃德》式的下部对上部的评价,剧作中,有演员对皮兰德娄刚刚的一幕剧进行评论,也有新剧的导演(演员)说:“这样的事情,皮兰德娄已经对我另外两个同事做过两次。第一次呢,他让六个迷失的剧中人寻找作者,把改革搬上舞台。第二次,……”说的正是《寻找作者的六个剧中人》和《各行其是》。
接下来译者便向读者介绍本书收录的两部剧作。不过我更喜欢《各行其是》,“核心冲突是‘现实生活-艺术副本’”,也就是剧作家把“现实生活”的事情变成一部戏剧上演,而这戏剧背后的原型人物就在台下当观众(他们也是该剧一部分),结果该戏演着演着,惹恼了原型人物,打断了表演,紧接着该剧原型人物上演了一出刚刚戏剧所表演过的结局。尤其是原型人物其一对另一位原型人物喊出:“你不要重复他们在舞台上表演时说过的话!”读到这里,我放声大笑,“勿谓言之不预也”。
的确,“艺术副本”有时候还真起预言的作用,生活随着艺术走,戏里戏外都是戏,或者,都是生活。
《皮兰德娄戏剧选》读后感(三):皮兰德娄戏剧选
我对话剧一直有着比较多的兴趣,看过了国家大剧院筹办的《简爱》《青蛇》《琥珀》等剧目,觉得非常震撼。话剧虽然比电影,电视剧更加小众,但无法反驳的是话剧表演更加考验演员们的表演能力,也更贴近观众。
最近读了《皮兰德娄戏剧选》这本书,同样觉得大开眼界。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我觉得中西方表演方式上也会有一些差别,其中一个特点是西方的表演往往更加开放,而我们的表演则更多的展现出了含蓄的一面,当然这并非绝对,只是一些个人的感受。
这本书的作者路易吉·皮兰德娄因“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和舞台艺术”,凭借戏剧作品《六个寻找作家的剧中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在这本书中则重点翻译了《各行其是》和《今晚即兴演出》两个故事。不可否认的是,两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
在《各行其是》这个故事中,探讨的是舞台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舞台上,因为画家自杀了,原因是他发现自己的未婚妻和自己的姐夫有不轨的行为,而这个故事的原型人物则在观众席,上演相关的故事。这种戏剧的处理方式也被称作戏中戏,我觉得非常的有趣。
在画家自杀之后,推进故事进展的是两个人对于“谁该为画家自杀负责”的争论,是画家的未婚妻,还是画家的姐夫呢?我们不必当过早的去下一个结论,不妨继续看看故事的后续。
非常具有戏剧性的一点是,原本争锋相对的两个人在同一天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本来他们是打算要为自己的某些激烈的言行道歉的,结果又不欢而散。这样的转折也是为了说明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是绝对不可改变,有些人很容易被外界的言行所影响,甚至被看做是墙头草。
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坚持自己的想法呢?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外界不同的声音,面对质疑,面对批判呢?是该虚心接受他人的想法,还是要坚定的维护自己的立场呢?
戏剧中的一个老人表达了他的想法,“我确实对自己的想法比较坚定,但是谨慎起见,我也不想轻易就去发表意见。我想先听听别人的想法,因为他们可能掌握了一些我不知道的信息,在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之后,我也许会改变自己的观点。”我个人也比较认同。
在这个故事中,高潮的部分是舞台上的两个人(画家的未婚妻和画家的姐夫)最终见面,互诉衷肠,相拥离去。而在观看这幕剧的故事原型二人同样先是争执,又相拥离去......颇具戏剧性,又引人深思——现实与艺术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戏如人生,通过这些精彩的戏剧故事,我们也会在沉浸于故事情节之外,有更多的思考。
《皮兰德娄戏剧选》读后感(四):孤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路易吉·皮兰德娄的现代戏剧探索
1.超越时代的艺术实践者近来,读了一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他们真的是让人敬佩,在时代裹挟的背景下,这些优秀的作家,他们依然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思考,去创造超越时代的艺术。
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来看,意大利作家路易吉·皮兰德娄都是一个典型的存在。
2-1:坎坷的人生经历
作家的人生经历,总是坎坷。这大概也说明了,生活确实是艺术的源泉。出生于富庶之家的皮兰德娄,本来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不用为生计发愁,在生存上已经占尽了优势。如果他遵从家里的安排,那简直就是一个妥妥的富二代。
但是,皮兰德娄拥有不安分的灵魂。他很小的时候,就展露了自己的文学天赋。求学的过程,并不艰难,要说有什么特别的,那可能是因为他读过不少学校吧。
1878年,皮兰德娄被父亲送入吉尔真蒂皇家技术学院,学习技术,是家里的安排,但皮兰德娄很快还是转换了专业。1881年,皮兰德娄继续在文科高中学习。毕业以后,他短暂地帮过家里的生意,但很快,他又决定继续学习文学。1889年,他奔赴德国波恩求学,这段求学历程,给皮兰德娄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我们也知道,德国理性、博大的思维方式,抒情、婉转的文风,是很能感染人的。皮兰德娄在德国留学的过程中,也曾度想要做一个诗人。他也确实有过这方面的尝试,尽管影响平平。
毕业后的皮兰德娄成为了罗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他结婚生子,也过上了平常人所谓的幸福生活。然而,不幸还是来了。1903年,家道中落,皮兰德娄为了生计,身兼数职。本来恩爱的夫妻,也因为家庭变故的刺激而越发疏远。妻子因为接受不了现实而发疯,本就孤独的皮兰德娄,显得更加的孤独了。
从这以后,皮兰德娄创作出了很多更有深度的作品,一度掀起世人讨论的热潮。
2-2:起起落落,反观人性
生活经历的起落,往往能够成就一些人,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作家。皮兰德娄逐渐显示出自己性格中的锋芒。
他不喜欢政治,但人们常常误解他。在他的作品中,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是能够发现,皮兰德娄隐含在深处的对于法西斯暴行的痛恨的。他开始在文学批评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他开始写小说,但是还不够。
直到他开始接触戏剧,皮兰德娄才找到了最好的思想载体。
2-3:《皮兰德娄戏剧选》
《皮兰德娄戏剧选》同样从属于“万国文译”系列,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近来,我特别喜欢这套丛书。和以往的外国文学译本相比,这个系列,胜在选本的理念和格局。
它是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来选的,这里面,有知名作家的作品,但更多的,是那些我们还不太熟悉的小国的文学创作者。
路易吉·皮兰德娄,他是意大利人,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持,增加了我们对于皮兰德娄的好感度,但,这还不够。
单纯地阅读皮兰德娄的戏剧,我们可能会看不太懂。第一感觉是混乱,第二感觉是抽象,第三感觉是充满着哲学意味。如果我们只能这么分享感受,那这几乎等同于没有收获。
最为贴心的一点正在于此,“万国文译”系列作品中,这本《皮兰德娄戏剧选》的前言部分,译者对皮兰德娄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做了一个很好的梳理。这样详细的介绍,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皮兰德娄的伟大思想。
戏中戏”三部曲,包括了《寻找作者的六个剧中人》《各行其是》和《今晚即兴演出》。《寻找作者的六个剧中人》,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出版社出版了,有的把名字写成了《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这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我今天所要说的这本《皮兰德娄戏剧选》,就包含这后面的两部作品。值得一提的,《各行其是》和《今晚即兴演出》是在国内的首次翻译。
看这名字,我就想起了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内容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这“戏中戏”实在是过瘾。
一个轰动的社会事件,知名女星在大婚在即的日子里,与未婚夫(雕刻家)的姐夫之间有了私情。雕刻家没有选择报复,而是选择了自杀。这是皮兰德娄虚构的一个事件。《各行其是》一开篇,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新闻”。戏剧已经上演。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演员,已经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层面。每一场戏剧,都有很多不确定的可能性。
戏剧上演,社会新闻的主角也来到了剧场,过道的行人与评论家争论不休,这些场面,都作为《各行其是》戏剧中的一个分支。
“戏中戏”被皮兰德娄运用到了新高度。
戏中的人物立场转换如此之快,就像今天的观众看了一场洗脑的《奇葩说》。各种各样的声音,就像我们看视频时候的弹幕一般。吃瓜群众从来便有,“人肉”皮兰德娄的呼声不断,各种谣言四起,最后演员罢演,戏剧因事故收场。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皮兰德娄的戏剧,让你看尽众生相。《今晚即兴演出》更是精彩纷呈。如果说《各行其是》还有剧本,那这部《今晚即兴演出》真是纯纯的“即兴演出”。
这种想与“戏剧既定模式”的对抗,最终还是失败了。但这种尝试,还是非常可贵的。
《今晚即兴演出》中,有很多时候,是乱糟糟的。但读起来特别容易让人发笑。这种滑稽剧,在生活中,不也是经常上演吗?有的时候,我们还是其中的主角呢。
总之,皮兰德娄是开创现代艺术先河的一份子。在后来,各种现代思想奔涌,这都少不了皮兰德娄戏剧的功劳。包括哲学方面的相对主义、存在主义,以及西方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它们的身上,都能看到皮兰德娄思想的影子。
总之,认识皮兰德娄是一种幸运。如果说,我们一定要接触荒谬的话,那一定不要错过皮兰德娄的戏剧。
《各行其是》和《今晚即兴演出》,每一个都非常精彩。我甚至对另一部作品,也产生了无尽的好奇。
希望更多的翻译者,能够把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出版。
我们文学的进步只是一方面,人类思想的进步,却是更为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