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与星辰读后感精选
《刀与星辰》是一本由徐皓峰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刀与星辰》读后感(一):刀与星辰
《刀与星辰》,徐皓峰著,江苏凤凰出版社,2021年5月。徐皓峰是奇才,特长在武术与电影,做编剧和导演的武侠片别有味道,一看便知。其文字也如此,时有哲思妙语,在这本影评集中,如“调情从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容易的是当嫖客”此类的话俯仰皆是。看了专业人士的影评,才觉得平时报刊上那些影评只能称为观后感。有些电影,看过了只是直觉不好,被专业人士说破玄机,才知道为什么不好,如徐直斥我们的武侠片为一场晚会或MTV。那平时我们看的书评是不是也如此?像我等业余读者,往往不能分清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区分有何意义,是否就如同业余观影者只着眼情节、而专业观影者则从拍摄艺术角度去看?其实,无论哪行,业余人士无法与专业者相抗,就像围棋高手论棋,一看就知道谁是职业、谁是业余,业余棋手再强也无法与职业选手对抗。而徐作品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往往虎头蛇尾,开篇惊艳、收束仓促,情节又有些单薄,令人物行为有点莫名其妙、有始无终,有三分古龙小说的感觉。
(公号:行云楼)
《刀与星辰》读后感(二):一流的影评人在刀尖上行走,在满天星辰下追寻梦想
大千世界瞬息万变,此生梦幻如雾如电。在历史长河的激荡中,人们老去困倦沉睡;在光影与现实的纷繁交织中,电影带来永恒的感动。
通过电影里悲欢离合的故事,观照各自的人生轨迹。爱电影的人都会滑入这种烦恼。像影片中角色一样,某个瞬间被往事击中,在陌生的街头不知所措,这是对自己的人生入戏太深。
所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苦恼的影迷,在某个意义上,或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然而电影不单是爱好,电影拥有的社会功能、历史意义、人文影响,前所未有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影具备非凡魔力,融合生命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生,焕发丰富意义。
诚然,电影没那么伟大,也没那么邪乎,更没那么可怕。电影的复杂、丰富和美妙,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互文,对文学、诗歌的引用借鉴,总被人津津乐道。电影是博采众佳的艺术。
杨德昌导演说(借角色之口),我和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他还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生的生命比起延长了至少三倍。
这世界是不会为谁而改变的,而电影却是常看常新。电影是包罗万象的世界的缩影。
古老的黑白胶片,静静躺在幽暗的储物间,很难想象它被后人发掘的意义。新世纪的高清技术,电影外壳的革新随着时代不断在折腾(进步)。
电影最珍贵的是内核,充满个性的电影角色,辉耀着如诗的光芒,长久停留在观众心中。价值观的冲突往往比剧情印象深刻。
电影的内核会随着时空和观众的变迁,迸发新的活力。一代一代人在影院流连忘返,贪恋银幕前的青春,以至终于退场。电影里的角色,仿佛永远不会变老。《乱世佳人》不知感动了多少代人。和电影比起来,人类的寿命太短暂。
一流的影评人都是在刀尖上行走,在满天星辰下追寻梦想。
《刀与星辰》读后感(三):写影评,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刀与星辰
看电影,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喜欢与不喜欢,都是在一念之间。
所以,写影评,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用朋友的话说,除非读者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基于双方三观一致有默契,审美在线有共情,才能够在空气中噼里啪啦的放火花。但是这个要求不仅仅是高,而是太高了,高到可遇不可求。当下的影评,要么是营销的软文,除了忽悠你的钱包别无他想,看完让你想骂街,要么是片儿汤般的温吞吞,你好我好大家好,看完之后你连骂街的力气都提不起来,而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不过是能给个下载链接嘛?
这个时候,或许真正需要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油泼辣子面,配上辣得跳脚的紫皮独头蒜,再浇上一股子香喷喷的老陈醋,大快朵颐,美的很咧。
安利一本好书,《刀与星辰》,徐皓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说两句徐皓峰其人,《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刀背藏身》四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王家卫大作,近几年最好的武侠片之一,《一代宗师》的编剧,看似一个电影人,殊不知他的文学作品更值得推荐,除了这本《刀与星辰》,还有长篇小说《武士会》,《道士下山》,《逝去的武林》,《刀背藏身》,《大地双心》,《白俄大力士》,《诗眼倦天涯》,《花园中的养蛇人》,《白色游泳衣》等等,是不是觉得他是个作家?其实他最开始是学油画的,后来才改行去当导演,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会家子,但是他本人是从来不承认这一点的。
要我说,他是一个杂家。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经史子集,奇闻逸事,多多少少都会那么一点儿。人呢,又是一个聪明人,触类旁通,隔山打牛,嬉笑怒骂,皆是文章,玩的那叫一个溜。
所以他的影评集很好看,自是不必说,最妙的一点是他能写出你看了电影之后但是没发现的的东西,而且你琢磨琢磨这厮说的还真是有道理,这个就很厉害了。
非常有料且硬核的影评,绝非自媒体流水线上哗众取宠,东拼西凑的震惊体文字可以相提并论,哪怕有些章节看得似懂非懂,但是一篇文章几斤几两,是好是坏,读者心里还是分得清楚的。
不过阅读本书有一定的门槛,适合那些阅片2000+的骨灰级影迷。讲的是电影,但又不仅仅是电影。除了电影技术方面尽可能深入简出的常识性科普以外,包括剪辑,光线,配乐,编剧,乃至演员调度等等,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放在电影背后的文化层面,包括中外vs东西文化差异,历史vs地域文化差异,古典vs通俗文化解析,哪怕就是同一种文化,不同时期的不同视角之下,会有哪些细致入微的不同,以及这些差异如何落到电影中,通过声光电技术和演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并且最终呈现到大荧幕上,这是一门学问。
虽然你不见得同意作者的所有观点,但是你一定会同意他是在认真地深度思考之后,非常有诚意的表达出来,这种表达不是以讨好读者为目的的,就和他拍的电影一样。
所谓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一类书。
《刀与星辰》读后感(四):笔记整理
2021.10.9-2021.10.16
作为影视专业的初学者,这本书开拓了我对电影的认知,引导我深层次挖掘电影内涵;作为普通的观众,这本书迫使我审视自身,探索观感产生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叹服于作者旁征博引下的深厚学识,其解读触角跨越多学科: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甚至是动物生理。所收录文章多数研讨武侠电影、香港电影等中国本土影片,却可见微知著,延伸至世界电影历史及文化,读来受益匪浅至于书页皆标满批注。文风朴实又不失犀利,剑指民族心理等引人警醒,偶尔嘲讽也暗透幽默感,站在宏观角度思考中国类型电影、商业电影的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