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精管理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三精管理读后感精选

2022-06-24 09: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精管理读后感精选

  《三精管理》是一本由宋志平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精管理》读后感(一):《三精管理》:聚焦企业经营管理三要点

  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点是什么?是业务创新、员工激励,还是组织治理?都很重要,但如何系统清晰的将这些理顺,真正解决企业成长中的各类问题,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来支撑。 《三精管理》是宋志先生扎根企业40余年、潜心提炼的一套企业经营管理的工法“三精十二化”。一精,组织精健化,从股权、治理、管控、激励等角度入手,打造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组织。管理精细化是失去企业管理的各个端口、全过程和全方位精细化,对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来说尤为适用。经营精益化则要求企业形成“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的逻辑,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佳实践共享是一种普适化、自主化的经验分享和学习机制。为方便您的阅读,我已将全书生成1张读书卡片。将书读薄,将知识内化,希望对你有帮助,阅读愉快!

  《三精管理》读后感(二):管理是一种选择的‘技术’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可能在于‘现实管理中,如何对未来的方向做出决策’,这个问题上。

  近期,有很多社媒流出大型企业出现裁员的报道,尤其在当下这种‘百年不遇的变革’中,管理者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裁员来节流也是众多手段之一,但是这也透露出了一个信号,为什么不能开展足够的新业务来弥补收益上的不足?

  正因为收益不足,是因为太多条探索中的业务线对主业利润的影响,通过裁员手段来砍去没利润,或者利润低的业务线。

  但是当时为什么又要开展这条业务?

  说到这,就难免要提及管理决策的难题:企业遇到增长瓶颈,该如何突破?

  在宋志平老师的书中的第11章节:市场细分化,这里讲了生产型企业三条业务发展曲线:

  1、对基础业务进行结构调整,提质增效。

  2、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用创新技术打造新的盈利支撑点。

  3、发展新业态,积极探索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紧跟着,强调了企业转型不是转产转行,不要盲目投入。非常有可能用5年建立起的新业务线,需要再通过5年时间去剥离,这不仅对企业盈利模式还是对企业信心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其中,在书中列举了沃尔沃汽车,这家公司曾认为全球汽车业的增长率无法满足自己的发展雄心,所以用充裕的现金储备拓展了石油勘探、食品制造、生物科技和休闲用品等和汽车毫不相关的业务领域。结果公司偏离的汽车这一核心业务,而后又画了十年时间去剥离这些毫不相关的业务。最终,汽车业务竞争不过丰田、奔驰等公司。先后被福特和吉利公司收购。

  万万没有想到,简单而朴素的画,颠覆了我以前对产业的认知。总认为企业经营到了一定阶段都需要变革,当我理解的变革就是换行业,从没想过对原有行业再进行细分。

  那么该如何正确的转型呢?

  书中给出了四个细分方向:地理区域细分、品牌定位细分、产品品种细分、特殊客群细分。

  通过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得到利润增长。能在市场上最终留下来的,一定是能坚持的企业。

  书中还有更多关于企业管理的精要问题和操作方法,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本企业管理的操作手册,而不是玄而虚的方向指南。

  身在高管的朋友和企业家朋友值得一看,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标大企业,更有借鉴意义。

  《三精管理》读后感(三):对标“三精管理”

  这两年接触的都是美日的经管书籍,偶然拿到一本国内企业家编写的经管书籍,读后把感受拿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三精管理》是宋志平编写的,他曾做过多家国企的董事长,三精管理主要体现为,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他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系统优化。其实这些东西我们在工作中都是有所体会的,只是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我们都知道,公司治理是企业规范化运行的基础,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是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企业的内部机制一定要兼顾股东、经营者、劳动者的利益。

  企业在社会中生存是靠管理实现的,企业发展则是要靠治理来实现。管理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其要素是质量、服务、价格,管理更注重细节;治理是以防范风险、提升公司价值为目的,其要素是绩效和公司价值,是把控方向性的考虑。公司领导人在做好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会在治理上下功夫,不能简单地将治理看成限制管理层、控制股东的权利,而要看到它会让公司更规范且稳健地发展,在关键时刻还能保护我们。

  我们都知道董事会建设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在董事会决策层引入思想积极股东,有利于让董事会真正发挥作用,有利于提升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谚语中“鱼从头烂”的情况。在企业管理中,那些坐在办公室做出的决定,我深表怀疑,对于见物见人,不纸上谈兵,好坏情况都要知道做法,我也深有体会。

  我们多数人都懂得,企业不仅要考虑股东利益,还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客户、供应商等,尤其是员工,员工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要实现企业所有者、员工和整个社会的共赢。企业要留住员工,特别是有技术能力的员工。华为的成功有两点很关键,就是企业家精神和“财散人聚”的机制。

  在企业内部,我们都知道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谁能破解机制的难题,谁能有好的机制,谁就能发展的快、发展得好。一般而言,企业要注重两件事:一是精神和文化,二是物质和机制。书中谈到浙江南方水泥在卓越降本活动中提出的“一分钱不嫌少,一万元不嫌多”,二十多年来“一分钱”思想一直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时时刻刻都不能忘了成本节约。这样自然涉及到公司管理精细化,企业增节降工作法。做企业,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早晨睁开眼睛就想业务和工作的事,半夜醒来还是想业务和工作的事。我们需要能持之以恒甚至有些“一根筋”精神。敬业精神是我一直推崇的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干部,要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自己融入企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忙的蜜蜂是没有悲哀的时间”,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经常就是这样过来的,人要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乐观、不断进取。我们要用好制度,抓好关键点,不出大纰漏、不失控。在企业宏观和微观上,管控是一整套体系,降成本、增效益、控风险都包含在其中。企业的绩效我们要用数字体现,好多少差多少我们一目了然,要了解企业的现状就必须了解企业有关的KPI数字。

  企业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在充分竞争的领域,仅仅依靠一两位优秀领导人的经验是不够的,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学习也是不够的,我们整个团队都需要参与培训和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对标交流互动,使组织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能有新思想和新行动的萌芽,实现不断进取、自我更新、整体提高的目标。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也是一个大家互相提高的不错方式。

  在企业管理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事项,宋老师给我们汇总出了“三精管理”。在读书时我还感受到,北新建材的国企文化比较突出,方法原样照搬照抄也不适合私企,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看你对于内容怎样取舍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