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简析言语教育中的问题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简析言语教育中的问题

2019-07-31 09:01:23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简析言语教育中的问题

  生活中,我经常听到下面的一些言语——

  之一:“孩子,听我说,这事该这么办。”

  这几天,我经常听到好多父母这样叮嘱孩子,不知咋地,这话我感觉别扭。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干嘛?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非要让孩子按照自己说得去办事?之前,我也曾经这样做过,用我当时的心理来说——毕竟孩子还小,吩咐孩子做事之前,父母叮嘱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教导,谨防孩子走弯路。如今,我不在这样做了,这是怎么啦?我的想法改变了,尽管,我这种做法有些冒昧妻子多次嘀咕我不关心孩子,但是,在我认为,提前放手,让孩子提前尝试生活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虽说避免不了失败打击,但是,失败也是人生经历中的一种财富。西方好多国家,在孩子八九岁时父母就离开了他们,或者,父母干脆把他们一个个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培养他们独自生存的能力。现在,好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彰显出一种畸形中的爱,父母恨不得替孩子把一切做了,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让孩子失去了一切锻炼机会

  建议:这句话这么说:“孩子,我相信你,这事你自己可以独立办理。”这样说,有利于提高孩子做事的自信性。放手比牵手爱得更深沉,放手是对爱的更信任,牵手是爱得不放心,真正的爱是完全建立在一种相互信任基础上。

  之二:“孩子,你看看,张叔的那个儿子学习用功呀。”

  昨天,妻子对儿子这么说,当时,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儿子的神色,只见他顿时显出一种不高兴样子,嘴里还嘀咕“张叔的儿子好,那你为什么当初不生出那样的好儿子呢?”儿子的这种抵触情绪,完全从妻子的一句不得体的言语中生发出来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的父母说话很随意,很少考虑孩子是否乐意接受结果事与愿违。我们在对孩子说得每一句话,一定要仔细斟酌,至少从孩子的心理上,考虑如何说话。类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效果糟糕。类比其实是在彰显他人孩子的同时,对自己孩子的一种无形的心理打击,孩子想事情简单,类比在孩子想来“原来,我在父母的眼里一文不值呀,我就是个废物呀。”孩子的这种不规则叛逆心理,就是父母随意的几句话刺激出来的,平时,我也经常听到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言语粗俗,久而久之,老师的威信在那些孩子的心中丧失已尽。

  建议:这句话这么说:“你看看,张叔的那个儿子学生多用功呀,要是我儿子像他那样,学习效果一定可好呢。”鼓励性的教育作用很大,指责只会冰释孩子的一种努力激情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人们掉在嘴边头的一句话,尤其是父母说话仔细点,温馨点,对孩子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不要让孩子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同样一句话,用不同方式说出来,效果明显不同。

  之三:“孩子,我这么辛苦把你养大,如今,你该懂事了,为什么不用实际行动报答我对你的养育之恩呢。”

  这句话是我前几天听到一个母亲育儿子的话。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任何一个子女是知晓的,这位母亲用此作为一种训诫的筹码根本达不到初期心中所想要得到的。在这个儿子看来,或许也会认为:养育子女是任何一个母亲该尽的义务为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训诫的言语,一定要切中要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浅显一点说,就是说出来的话语至少要让孩子乐意接受。曾经,有父母问过我这个问题——怎么样说话或者说出什么样的话语孩子才乐意接受?这里,我认为作为父母,一要学习心理学,二要学习教育学,也就是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说话,要按照教育孩子的特殊性说话,据我所知,现在好多父母缺乏的主要是关于孩子心理学知识,单凭固有的老传统或者肤浅的认知积累教育孩子,不免会有片面性。

  建议:这句话这么说:“孩子呀,你好容易长大了,父母老了,一切该让你来做了。”这句话隐含的意思其实很明显,孩子们是会感知到的。教育孩子中的感知特别重要,真正有效的教育不一定非要明言论述,许多时候,多让孩子自己去好好感知,好好体察父母的良苦用心,教育是心的体验的一种过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到话是不是送到孩子们的心坎上。要达到这种目的,唯独特讲究说话的技巧性和言语的准确性,杜绝说话随意性和盲目性。

  之四:“儿子,玩了已经两个小时了,你干脆不去上学了,整天玩游戏好了。”

  好多父母、还有些老师的教育方式过于直接,其实,以我之见,教育孩子需要含蓄,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现在,好多孩子的意志力脆弱,禁不住直面指责,“面子”逐渐在孩子们的身上尤为体现比较明显,我们不要总是认为大人的话孩子就必须听,我们能不能转换一个角度——大人的话,孩子是不是选择性地听取?我们不要总是在教育当中,私刑订上一个“必须”,教育需要的是一种“自觉自愿”,绝非“强制执行”,比如,对于一个长期玩游戏的孩子,如何引导呢?这不仅仅只是个强制性责备。如果换句话这么说:“儿子,玩了已经两个小时了,长期这样,眼睛吃不消而有可能失明的,没有眼睛,今后怎么生活呀。”这种说话方式要比直接阻止好得多。

  总之,教育孩子时刻发生,父母、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辞精准且略含几分含蓄,语旨侧重于孩子的心理感知,方式切记直截了当而不盛气凌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