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在宫里做厨师》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在宫里做厨师》影评10篇

2019-08-23 23:00: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在宫里做厨师》影评10篇

  《我在宫里做厨师》是一部由夏敏执导,苏有朋 / 惠英红 / 刘钧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宫里做厨师》影评(一):节目很有新意 短平快 我喜欢

  看完第一期,我才知道乾隆皇帝原来是个养生达人自己研制八珍糕,这个节目让我重新认识了乾隆。

  我觉得这个节目真的很有意义,可以把宫廷配方分享出来,御厨还能复刻出来,看着就想吃,不过自己也可以试着做一下,肯定没有节目做的好吃,要是有机会尝到一口,那该多好啊。

  我还想好奇的问一下节目组主创团队,这些膳食底档哪里可以看到,本人是个美食爱好者,想研究一下,求赐教!

  《我在宫里做厨师》影评(二):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杨原老师在节目中讲的一些历史故事,觉得这些事情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也算耀眼的点点星辰,令人回味

  故事是关于乾隆皇帝和富察皇后的。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乾隆精通满、汉、蒙古等各种语言,除了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文治武功更是不在话下,放在现在,也是一枚妥妥的文艺青年

  都说自古帝王薄情,但乾隆与皇后富察氏的感情,确在帝王的视角规则内,让人称道。

  富察皇后出身高贵,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是一位真正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在雍正五年的一次选秀中,16岁的她被雍正帝一眼看中许配给了当时还是四阿哥的弘历,同年两人举行了隆重婚礼

  在乾隆的一生中,不论乾隆有什么行程或有什么事,一定会去告诉富察皇后。哪怕天人永隔,但仍觉得富察皇后就像在自己身边,比如:我要去围猎啦;我立第二个皇后是额娘逼的,额娘老了,权当孝敬她吧;我们的女儿嫁人啦,我把她留在京城了,她会过得很好的……

  富察氏是在济南病逝,自此乾隆誓不入济南。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

  乾隆一生写诗4万首,大部分平平无奇,但为思念富察氏而写的100多首诗,却真挚动人

  ——————————

  看到《我在宫里做厨师》中苏有朋、曾黎先后分别演绎了乾隆皇帝和富察皇后,演绎了乾隆下江南的美食故事、富察皇后的“白月光之恋”,也是令人唏嘘

  喜欢苏有朋和曾黎的演绎,也喜欢从历史中踏步而来的感觉

  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

  《我在宫里做厨师》影评(三):专访制片人马新|“超级IP”微综艺《我在宫里做厨师》是如何炼成的?

  “宫”对于现代人来说一直是一个神秘不可窥探的存在,这也是古装剧集广受欢迎原因剧中的宫廷“御膳”更是神秘感十足,色香味俱全、小巧精致佳肴荧屏前的观众垂涎欲滴

  为了满足观众的“窥探”心理,由百工造办授权支持,今日头条和上乘优品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宫廷饮食文化传承探索节目《我在宫里做厨师》已于6月21日强势播出,该节目融合纪录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打破大家对宫廷饮食的刻板印象,既将宫廷饮食的考究真实呈现于观众面前,同时也聚焦膳食背后的宫廷秘事与饮食文化。

  节目在播出第二期后,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突破3000万,微头条主话题阅读量已突破5000万,其中#苏有朋魔性笑声#登上微博热搜榜,可谓是口碑热度双丰收。短短15分钟的视频体量竟能爆发出如此大的影响力能量,《我在宫里做厨师》以全新的内容创意深厚的文化内涵给予了“文化+”节目与综艺模式新的思考方向。在与新剧观察记者对话过程中,该节目的制片人马新畅谈美食微综艺的制作模式与发展前景

  “美食+”综艺模式,节目需承担文化传承责任

  提及电视上的美食文化,也许观众们首先想到的是2004年徐峥主演的电视剧满汉全席》,虽说电视剧有一些戏剧化的演绎成分,但徐峥饰演的张东官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这个人物在《我在宫里做厨师》的第二期中也有出现,并且在节里目有详尽介绍说明

  在娱乐内容愈发垂直细分化的今日,任何IP的衍生和孵化都需要可能具体化、垂直化。美食作为一个全民关注的话题,其本身便拥有了大量的粉丝受众基础,节目以第一手清宫膳食底档为基础,挖掘宫廷硬核饮食文化,也是在宫廷饮食领域做了新的尝试

  宫廷美食本身就充斥着神秘感,而每一道宫廷菜肴的背后更是文化的传承与体现。八珍糕、苏造肉、菊花火锅等单从名字来看便具有神秘感,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更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宫厨为观众们打造的“神秘宫廷美食之旅”也成功地与其他美食节目区别开来。“猎奇性”是宫厨的成功原因之一,而节目承载的文化传承责任更加具有特殊意义。作为艺术表现类型之一的综艺节目,其理应承担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美好优良品质社会责任,在《我在宫里做厨师》的节目制作背后,总制片人马新也试图赋予宫廷美食独特精神和文化内涵。

  从项目筹备到项目播出,《我在宫里做厨师》的节目组前后仅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如此短暂高效的制作过程也足见马新、徐洋两位制作人丰厚经验专业技能。马新坦言:“美食将会是一个持续的话题。”作为宫廷饮食文化节目,宫厨系列仍将延续美食的话题,甚至在未来几季将探讨国外宫廷的饮食文化。

  明星沉浸式表演纪实性与娱乐性如何共存

  作为一档纪录与综艺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融合的节目,如何保障纪实性与娱乐性的共存,是《我在宫里做厨师》节目组首要思考的问题

  节目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带有纪录性质的美食探索,其二便是明星嘉宾的沉浸式演绎,其中第一部分是纪实性的体现,而第二部分便是娱乐性的填充,二者结合起来也便成功实现了艺术审美教育中“寓教于乐”的功能

  为了保障纪实性,宫厨中出现的历史典故与宫廷佳肴都是依托于一本名为《清宫膳食录》的第一手宫廷美食资料,在该本资料中详尽记载了清朝宫廷的美食做法演变历史,其中第一期里提到的“八珍糕”确有历史依据可寻,并且科学证明,八珍糕制作过程的考究及食材与乾隆的长寿原因有直接关联,用马新的话说,“这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节目还请到了北京社科院满学所博士后杨原先生担任御膳寻访人,与苏有朋、惠英红、黄圣依等御膳体验嘉宾共同寻访御膳,并解读御膳的制作过程与历史背景。而在节目中制作御膳的“御厨”也都是宫廷御厨的传承人,制作过程与食材的选择经过了百工造办的审核,以及专家顾问团的实地调查史料背书。

  为了增强节目的娱乐属性,今日头条与上乘优品对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做了创新,采用明星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对历史进行最大可能的还原和复刻,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御膳制作与发明过程的真实场景。比如“苏造肉”的发明者张东官便是由于乾隆酷爱下江南,于是大臣投其所好地举荐的江南名厨,在杨原的解读下,观众们更清晰地得知,由于张东官入宫而彻底改变了北京菜系,但这位神厨却遗憾地从未进入宫廷编制。而经过苏有朋等明星的演绎之后,这段历史故事便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增加了节目本身的娱乐视觉效果

  “在与明星嘉宾商讨沉浸式演绎的时候,他们都非常认可,因为其一能够将观众完全代入情境,其二是情境化演绎更能吸引观众眼球。”虽然只是一个单集十几分钟的微综艺,但总制片人马新仍然力求内容的丰富性与丰满度,正是制作团队严谨求新的制作态度才能够呈现出如此新颖成功的优秀作品

  谈及明星嘉宾的选择标准,总制片人马新表示,其一是要与真实历史人物设定相符,其二是有清宫古装剧的成熟演艺经历,因为这样才能够保证强烈的“代入感”。比如乾隆这个角色,在史料的记载中他并不是一位正经严肃君王。但苏有朋的表演并没有复刻张铁林老师,由于其饰演的乾隆更加年轻化,因此他加入了一些娱乐性强的“自嘲”趣味的成分,但“戏说”的背后也有强大的历史依据作为支撑,乾隆对诗作追求、对富察皇后的深情、对养生的执念等都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为了兼顾历史还原与现代观众的喜好的融合,我们节目主要在台词剪辑上下了一些功夫。”马新如是说。由于纪实性的部分很容易让观众造成审美疲劳,于是明星在演绎的部分当中会有一些“自嘲”或“现代流行语”的露出,比如乾隆会采用自白的方式嘲讽现代人对“自己”的看法。其中,“大猪蹄子”、“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都是现代影视剧中的杜撰,但这样的自嘲既能更正影视剧对观众们的误导,又让观众具有强烈的代入感。

  在剪辑方面,《我在宫里做厨师》也会加入一些特效的现代化元素,在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承,这是文化类节目应当学习借鉴的制作模式。

  今日头条营销闭环,微综艺的“破圈”妙计

  从2019年各平台的项目布局来看,“小而精”的微综艺势头正盛。微综艺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其特质非常符合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的受众属性。短视频的崛起足以说明人们的娱乐时间愈发“碎片化”,而今日头条与西瓜视频的短视频属性正适合微综艺的制作与发行。先后已经成功推出了《在路上的幸福清单》、《别人家公司》、《时代引力》等多个领域的微综艺节目,在内容上主打“轻”、“快”的特点,内容生产者深度挖掘社会热点与娱乐话题,以“短而精”的优质内容极大限度地迎合观众口味

  “在制作这档微综艺的时候,我们有专门考虑到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平台受众的喜好,选择美食领域,也因为美食本身也是一个全民性的关注话题。”在制片人马新看来,宫厨的创作理念是完全贴合于今日头条与西瓜视频的用户群体的,稳定的受众群已经保障了该节目的播放量与热度。

  对于营销来说,“宫厨”超出预期的热度和讨论声量完全是“自来水”营销的功劳。苏有朋每日一条微博的走心推荐,从明星效应角度为宫厨带来了不小的热度,同是众多不同领域的KOL包括明星苏芩,美食自媒体“第一美食”、《b》、“冬至雪夜”,漫画家菲李、媒体人朱学东、历史作家沅汰等人从不同角度解读节目,助力相关话题的二次传播,令讨论声量持续飙升。

  具有多元化属性的今日头条在营销方面本身就易于形成闭环,“观看+话题发酵+互动”的闭环模式也能够满足微综艺的消费需求。《我在宫里做厨师》的总制片人马新从多元产品和不同人群的内容生态维度解读该节目的营销“破圈”战略

  “从产品维度来说,公司旗下有多个产品,包含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观众不紧可以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中看到节目,在抖音中也可以参加节目挑战赛,同时在今日头条里有很多明星、KOL和达人参与话题讨论,西瓜视频众多的PGC参与的内容的共创,通过今日头条等产品,我们希望每一个精品微综艺,不只是一个栏目 而能形成真正的多元化的IP

  。“

  拥有丰富微综艺制作经验的今日头条在未来几年仍然会关注微型化节目的制作与探索,其时长短节奏快、话题高、观看门槛低、发酵快等特征也非常符合当下受众的审美需求。但今日头条在制作微综艺的时候并不简单只是以娱乐受众作为首要目的,而是更希望通过节目内容宣扬正向的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性和话题性是今日头条微综艺亘古不变的思考方向。

  据马新透露,今日头条即将上线一部话题访谈类微综艺《人生牌局》,其将会邀请国内话题度高的一线明星进行人生的“二次选择”,通过选择后的不同结果进行人生的取舍和思考,其中会有一些话题争议人性的探索。

  从今日头条的项目储备可以看出,短视频行业会向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微综艺也是内容升级重要选择之一,只有优质、有价值的IP内容才能真正立足。在长综艺带来审美疲劳的关键节点上,微综艺若想迅速崛起与长综艺并驾齐驱,其必然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新的突破与创新,而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则有望在精品微综艺领域创造流行

  《我在宫里做厨师》影评(四):微综艺“破圈”之作:《我在宫里做厨师》聚焦宫廷饮食文化有新意

传媒内参导读:在短视频平台、综艺制作公司、MCN机构等纷纷布局时,一部具有“多重身份”的微综艺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我在宫里做厨师》以御膳为切口,在宫廷美食的基础上,又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在主打娱乐的微综艺中脱颖而出

  短视频行业经过了两年多的野蛮生长,告别了用户红利期,开始向垂直化、精品化、定制化的新方向拓展。随着短视频领域MCN模式的进一步分化,在短视频精品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微综艺正在成为行业的下一个宠儿,吸引着各方纷纷入局。这其中,《我在宫里做厨师》却凭借着独辟蹊径的内容方向与精良严谨的制作品质,以高口碑成功突破圈层壁垒,成为微综艺领域的一部“破圈”制作,更是全行业的一次有价值的内容探索。

  微综艺领域的“破圈”之作

  一次有价值的行业探索

  随着国内综艺整体快速发展,美食类综艺的潜力也得到了全面释放,除了数量不断上升外,节目模式也由资讯服务类的美食教学,变为了与多元题材叠加的“美食+”模式。但是,作为相对垂直的题材,比起受众覆盖更广的电视,美食类综艺却更适宜在“小屏”播放,这也有助于深度挖掘其衍生价值。

  我们都知道,用户娱乐需求的升级,将直接推动内容生产方式的演变与革新,在现如今用户移动化和阅读碎片化的场景之下,短视频因同时具备内容与形式的优势而愈加精品化,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微综艺,可以说是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用户基础,而反过来,微综艺所呈现出的独特吸引力,也必将引导当下移动视频用户消费行为的新变化,比如,基于娱乐性之上,对于内容的文化性、知识性、历史性等的深刻追求,正逐渐成为用户消费取向的“刚需”。

  在短视频平台、综艺制作公司、MCN机构等纷纷布局时,一部具有“多重身份”的微综艺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我在宫里做厨师》在定位上高度垂直,突破用户圈层,兼具美食、历史、文化多种特性,自开播起就展现出强劲的流量增长态势,截至上周五最后一期节目上线,播放量已破亿,百度指数峰值达56610,热度超过大部分台网综艺,同时,节目在今日头条高达1.3亿的头条话题量和新浪微博超7477万的话题阅读量,都表明了《我在宫里做厨师》在年轻受众心中的高人气。

  “美食本就是大众消费的内容,目前的美食内容有很多,但它们更多的是聚焦在吃或者做饭的领域,而我要做的就是让皇家那些神秘的美食,走进平常老百姓的家里面,把它拉下神坛,要它更大众化、平民化。”让沉积千年的清宫饮食风物通过年轻态的内容表达出来,让皇宫烟火气更接近老百姓,更接地气,能跟大众互动起来,才是节目的制作初衷。《我在宫里做厨师》总制片人徐洋曾这样表示。

  正因如此,《我在宫里做厨师》以御膳为切口,在宫廷美食的基础上,又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在主打娱乐的微综艺中脱颖而出,差异化的定位、具有看点的内容与经得起推敲的立意,都是该节目突破圈层、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原因。

  挖掘宫廷膳食文化

  在文化性与娱乐性间找平衡点

  说是一档美食类微综艺,但《我在宫里做厨师》所承载的内容却未仅限于一餐一饭这么简单,它一反寻常美食类节目的常规操作,通过文化研究员寻访讲述宫廷饮食文化,结合明星嘉宾沉浸式的剧情演绎,在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更完成了一次对“宫廷饮食文化”的描摹,与其说是一档美食类节目,更像是一次全新的饮食文化表达,对照前文提到的“美食+”模式,《我在宫里做厨师》正是一档以美食为表、历史文化为里,且具有一定传承性的节目。

  为什么选择清朝宫廷饮食?徐洋也表示,在史料记载上,关于清朝宫廷的饮食记录是最完整的,而观众们又对清朝宫廷剧十分熟悉,所以对于清朝宫廷饮食大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们想要将历史文化与美食真正有效的结合,不是泛泛的,而是让美食与文化真正的去碰撞。”

  宫廷膳食展现的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历史文化,这不仅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内容,更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力量,所以在微综艺的内容呈现上,就要兼顾好娱乐性与文化性二者之间的平衡。“一定不能胡编乱造。”徐洋说道,用严谨的精神、真实的标准,讲更多鲜活的饮食故事,是团队一直坚持的制作原则。

  为还原真实的宫廷饮食文化,节目组特与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专家深度合作,不仅邀请到满学研究所博士后杨原担任御膳寻访人,节目所涉及的一切历史相关资料,都有专家顾问团协助进行实地调研与史料背书;在场景的搭建上还原清宫中的历史与服饰,尽量做到最大程度还原宫廷环境与宫廷美食。

  同时,节目的娱乐性也正源于此,“那个时候的皇帝和太后以及一些妃子,他们相当于金字塔尖上的人,他们每天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本身就很有八卦,有八卦就会有娱乐。”再用明星沉浸式演绎还原的方式,这样观众的代入感会更强,娱乐性也就更强。以历史文化为纽带,《我在宫里做厨师》打通了文化性与娱乐性二者之间的壁垒,作为一档微综艺这也十分难得。

  强强联合

  今日头条内容生态为优质内容赋能

  从节目的定位到呈现方式,再到所获得热度与口碑,都表明《我在宫里做厨师》在内容层面形成了一种“破圈”之势,当然,这背后不仅有节目制作团队的精心打造,更反映出今日头条在娱乐文化产业的布局。从内容上来看,《我在宫里做厨师》有着比肩大综艺的品相与制作规模,也有优质的内容深度与底蕴,以及宝贵的文献资料支持,这一系列高规格的内容基因,都与今日头条的投入与布局密切相关。

  据悉,由今日头条与上乘优品联合打造的《我在宫里做厨师》第二季也在筹备当中,除了在美食呈现与细节处理上更加完善外,节目会更注重分享与体验,不只分享菜谱,还会专门在线下搭建《宫厨》御膳展邀请用户现场体验菜品的口感,直接收集用户反馈,打造线上联动线下的沉浸式体验感。

  当然,优质内容的火热背后离不开平台的宣发与支持,对此,巨量引擎短视频合作负责人马新表示,“今日头条将会继续为《我在宫里做厨师》提供巨大的流量支持,包括联动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等在内,会为节目提供多维度的宣发与联动,直接让内容得到更广泛和有效的曝光,从营销层面为第二季助阵。”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上乘优品将会把《我在宫里做厨师》打造成一个垂直品类精细化的模板,并且集中资源将“宫廷厨师”IP持续做下去,徐洋还表示,上乘优品在商业上的定位一直是“优质视听内容孵化器”,今后也会打造出更多精品垂直类短视频节目,考虑与探索更多变现方式,如《敦煌般若密卷》《中国美食地图》两档微综艺的制作已经提上日程,有了《我在宫里做厨师》珠玉在前,这两档自然更加令人期待。

  无论何时,内容都是永恒的驱动力。站在微综艺的风口上,如何顺势而起加快大众对微综艺的青睐程度,参照《我在宫里做厨师》,这也是更多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在宫里做厨师》影评(五):专访总制片人徐洋:《我在宫里做厨师》探索微综艺“小而精”模式的成熟化

  文|秦明(珞思影视研究组)

  对于宫廷美食,最早给吃瓜群众留下印象的,可能是张国荣、袁咏仪主演的喜剧电影《满汉全席》,收割108道南北大菜的清朝宫廷盛宴,第一次让大众震撼于帝王饮食的排面。

  宫廷饮食都有哪些讲究?御膳背后包含怎样的宫廷秘事以及饮食文化?以“打破大家对宫廷饮食的刻板印象”为宗旨,国内首档互联网宫廷饮食文化传承探索节目《我在宫里做厨师》(以下简称《宫厨》)于6月21日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首播,首季共有8期,每期时长16分钟,每周五“上新”。

  这档由今日头条和上乘优品联合出品的美食微综艺,一反美食类节目的常规操作,以探索与传承宫廷饮食文化为内核,结合明星剧情演绎的诠释方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文化“科普”表达。苏有朋、惠英红、黄圣依、刘钧、曾黎、张佳宁,足以拉起一部头部古装大剧的实力阵容,在《宫厨》里兢兢业业打着几分钟的“酱油”——一部原创美食微综艺,缘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作为节目的出品方,同时也是今日头条“联合制片人”计划的小伙伴之一,上乘优品携《宫厨》站到了视听行业的新风口。在与捕娱记(ID:ibuyuji)的对话中,节目总制片人徐洋认为,发力微综艺,是“网综玩家”寻求“精致化”生产、获得更强内容话语权的最佳上升通道,而5G时代的到来,则为包括上乘优品在内的新一代玩家提供了绝佳跳板。

  “5G全面商用化近在咫尺,让我们意识到技术赋能试听内容生态已从概念走向落地。微综艺会是品牌抓住年轻群体的新热土,我们把《宫厨》作为垂直品类精细化的一个模板来打造,更想它是一个真正的综艺IP产品。”徐洋说。

  选择“御膳复刻”

  做有看头又有嚼头的美食体验分享

  美食节目千千万,网台各自占一半。一年到头,美食类节目的“江湖”行情汹涌,一边是美食纪录片领域频出爆款,从夜市人生到人间风味再到早餐饭桌,用年轻人的视角、真吃货的心态,为同类作品创建新标杆;一边是网络短视频加速发育,成长为餐桌上的后起之秀,主打烹饪过程的做菜短视频,以满满干货速度俘获大众味蕾。

  如此,美食类节目,还有可能玩出新花样吗?

  6月21日上线,由今日头条与上乘优品联合制作,《我在宫里做厨师》立足微综艺的崭新形式,通过文化研究员寻访讲述宫廷饮食文化,结合明星嘉宾沉浸式剧情演绎,感官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宫廷饮食文化”的勾勒。在美食类节目早已步入红海的市场光景下,总制片人徐洋把《宫厨》的诞生视作“顺势而为”。

  首先,是一系列以“文化+”形式为内核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让观众感受到原本有些距离的事物的内涵与思想,对“文化本体”萌生更多认知兴趣。“今年以来,我们看到很多题材的微综艺,恰恰带有文化科普与传承属性的短视频节目,还是空白。”徐洋说。

  但美食类节目早已多如牛毛,即便微综艺的形式够新颖性,可在更紧凑的时间内,什么样的美食故事能吸引大众注意力?“我们想到从宫廷饮食着手,这是一块没有人挖掘过的内容,但观众对清朝宫廷剧又十分熟悉,而且在史料记载上,关于清朝宫廷的饮食记录是最完整的,所以我们在第一季选择了清朝宫廷饮食为传递对象,大家有天然亲近感。”

  尽管要做的是一档时长不过十几分钟的短节目,上乘优品还是想“用严谨的精神、真实的标准,讲更多鲜活的饮食故事”。徐洋介绍称,为真实还原宫廷饮食风貌,节目与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专家深度合作,不仅邀请到满学研究所博士后杨原担任御膳寻访人,与作为御膳体验官的明星嘉宾一起寻访御膳史迹,节目所涉及的一切历史相关资料,都有专家顾问团协助进行实地调研与史料背书。

  “一定不能胡编乱造。”无论是台本、还是御膳复刻制作,徐洋都强调称,“我们去到故宫博物馆和颐和园等清宫原址地实地探寻取景,菜品的复刻上,采访故宫宫廷饮食专家、御厨顾问、菜品顾问,以第一手《清宫膳食档》资料记载的饮食文化为内核,把控内容上的严谨性。”

  精制剧情演绎

  用电视剧品质要求“小剧场”

  在位60年,高寿89,在平均寿命39.2岁的中国封建帝王届,乾隆妥妥占据长寿榜一位,放在现代是不折不扣的“养生大神”。他根据自身的体会,总结出保健四大要诀:吐纳肺腑、强壮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这样一位养生帝,作为《宫厨》御膳复刻的首位参考对象,可以说众望所归。

  获大臣进贡前朝御医的养生秘方,乾隆根据自己胃不好的毛病调整配方,替换成更符合自身体质的药材,后有了史料中记载的乾隆养生御膳八珍糕;为寻一碗好水泡茶,乾隆“兴师动众”做银斗派人去全国各地测量水质,最终选定京师玉泉山的水源,赐封为“天下第一泉”;都知乾隆爱下江南,大臣投其所好举荐江南名厨,开发出好吃又健康的“苏造肉”……

  在爱刷宫廷剧的观众看来,《宫厨》前两集的剧场信息量和演员表现,自带隐藏彩蛋。不但有“蛙哥”(五阿哥)苏有朋升级演绎“皇阿玛”,就连乾隆身边的内监扮演者,都是《还珠格格》中在漱芳斋伺候的小桌子。相对《宫厨》自身的体量,节目的剧情演绎部分,无论是剧本情节还是演员阵容,都堪比一部正儿八经的精制电视剧。

  由明星诠释历史背后的故事,作为小剧场融入综艺节目中,是近两年文化类节目酷爱的一种方式,仅十余分钟片长的《宫厨》,却在本就不大的“身材”里,又添加了“剧情演绎”这块辅料。

  “我们面向的是网络受众,是喜欢在移动端观看短视频内容的年轻人,设置剧情演绎部分,一来是在内容上更丰富,大众容易被宫廷秘闻、后宫八卦所吸引;二来从寻访饮食文化角度来讲,这一形式也更灵活,比宣讲灌输式的知识输出更为观众所接受。”徐洋说。

  身材虽“小”,内容却丝毫不“掉队”。徐洋认为,一方面得益于专家顾问对剧情设计和戏剧化尺度的严格把关,让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崇庆太后、富察皇后等人设立得住,另一方面,也因为“戏说”情节的靠谱,进而吸引苏有朋、惠英红、黄圣依、刘钧、曾黎、张佳宁等实力演员“进组”,从而给剧情演绎部分愈发加分。

  “我们基本做到了尊重史实”,是徐洋看来展开戏剧化创作的基本,也是打动明星嘉宾的重要原因,“请惠英红老师时,她先提出看剧本,看完后二话不说就答应来录节目,说起自己是满洲正黄旗的后裔,节目又在表达观众不曾熟知的慈禧太后,比如爱吃、爱花的女性特质上,解读得很有趣,又没有背离人物本身的历史形象”。

  做强分享体验

  联动平台探索“小而精”的微综艺

  2018年以前,时长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的短节目,还是市场稀缺品种;时间转到2019年,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以及网综生产商,都开始纷纷发力,入局“微综艺”这场新风口争夺战场。

  对像上乘优品这样的资深玩家来说,布局微综艺,在徐洋看来主要基于两点原因。

  “第一,相比长综艺,微综艺投入压力更小,于内容成色上更好把控。”在微综艺整体趋于垂直化、细分化的制作风向下,将从前制作长综艺的经验“浓缩”化,思维靠拢年轻人,加快叙事节奏,是徐洋认为微综艺所具备的优势和应有的基础思维。

  “第二,5G时代到来,短频快内容的传播空间更大。”据《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眼下,“微综艺”认知度已将近六成,节目“微型化”将成为行业的一大趋势。当然,在这一形式尚未产出全民级爆款,以及综艺长片仍在积极探讨各种题材时,“微综艺”作为一项新兴产物,距离“起飞”还有不短距离。

  “第三,一个作品的问世仅仅依靠创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平台赋能和强支持,今日头条及其公司旗下的以‘头条+西瓜+抖音’为主的多个产品平台和不同的内容生态,助力了宫厨节目实现了多维度的衍生、营销和推广。与此同时,头条的制片人和监制团队也深度融入节目组,一起头脑风暴,打造精品化的内容。

  因此,徐洋也将《宫厨》看作上乘优品在“微综艺”领域的一次有价值探索。联动今日头条挖掘文娱内容行业的潜力点,目前看来,《宫厨》第一期播放量轻松破千万,昨日刚刚上线的第二期也有相同热度,微博#我在宫里做厨师#话题阅读量已超过6455万。

  “微综艺时长短、节奏快、话题高、观看门槛低,在观众对长片综艺产生审美疲态的情况下,势必会加快大众转向微综艺的速度。”这些被徐洋认为是帮助内容业强化品质的助力,除此之外,基于优质内容之上,也呼吁从业者围绕营销、宣发开发出更多互动玩法。“以《宫厨》来说,我们在酝酿线上线下的积极互动,怎么凸显观众的体验感,让他们更多参与进来,是我们重点探索的方向。”徐洋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