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走在拥有专业尊严的路上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走在拥有专业尊严的路上

2019-09-06 10:49:56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走在拥有专业尊严的路上

 

  读窦桂梅老师文字,就像听她的课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被她引领进一个情趣乐园激情精彩享受愉悦。我无时不刻不被她的激情感染,被她的真情打动。今天,我有幸拜读了她的又一著作——《做一名有专业尊严教师》,到这本书里“串门”,真的不虚此行,开卷有益。从中我看到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看到她那细腻伟大的心。我对自身的角色——小学语文教师有了新的认识

  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

  在读了这本书后,才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拥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还应当有更高的追求——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这是作为教师职业特殊荣誉,是教师永生坚持不懈目标。读了这一部分深刻感受到两点。

  一:自醒——拥有专业尊严的第一步。

  人格尊严是自己给予的,同样,教师专业尊严也是教师自己给予的。因为专业尊严是教师自己在长期的教学提炼出来的独立的教学思想风格。我们曾欣赏过许多名师的课,他们的课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得灵魂,让人回味不已。看似简单课堂,如闲庭信步一般,却是他们自己智慧结晶,思想的浓缩,而这——别人是永远法学来的,如果执意要模仿,只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笑话。你无法复制别人的,别人也无法复制你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各有其特点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此话不假,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专业尊严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拥有,别人无法帮忙,所以趁早收起这份心,别指望别人的“扶”你,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这才是最明智选择,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让自己“站”起来。

  人贵有自醒,只有自醒着,才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不足,才能自觉去努力追寻,才能放下浮躁,静下心来思考:怎样才能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

  请再仔细地品味这句话: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应该有“唯我独尊”的课堂。

  二、读书+实践+反思获取专业尊严的密码

  “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这都是形成语文教师个人教育智慧的良好路径。”窦老师这句话给我以相见恨晚之感,前一段时间我想写一篇论文,明明知道自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事,可就是话到嘴边写不出来,不能归纳出自己的经验理论,我一直不明白怎么回事,今天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我平时没有注意积累、没有反思,更没有转化、提炼,因而“书到用时方恨少”,当时有这种捉襟见肘之感是在所难免的。

  通过窦老师的文字,我们看到窦老师一直都在这样做,通过读书,实践、反思,她提炼出自己的教材解读四问,拥有自己的主题教学,有自己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看她无论在上课还是作报告都那么从容自信,由内而外透出一种大度,智慧。这绝对不是临阵磨枪所能表现出来的,她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

  滋养于读书,会增加我们的专业底气丰厚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会获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专业自信,给自己专业技能形成注入源源不断活水,形成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扎根于实践,立足于研究,会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不断地反思,使我们生成智慧,不断提高,最后升华到专业自主的境界。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读书+实践+反思是获取专业尊严的密码,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解读教材是语文老师专业化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我领略了她课堂的深度宽度温度,我深深被她高超的教学艺术折服,惊叹她课堂的大气磅礴自然天成。她是怎样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从窦老师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中可以看出—— 解读教材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窦老师告诉我们,解读教材分四步走:1、文本究竟说些什么;2、文本想要说什么;3、文本能够说什么;4、文本应该说什么。四步解读,层层深入,就把文本理解透彻深刻,抓住了文本的“意义”,即主题思想。

  在“课堂拣金”这一章中,窦老师写了她是怎样解读《游园不值》这个文本的。我看到了她的解读之“苦”,她从四个思维视角解读:教师、学生作者编者,每一步都有她自己的追问和思考。要翻看那么多的书,要细心揣摩,要探究教材与新时代关系,要回归“自我”,不厌其烦,窦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功力由此可见一斑。我从没想到,只有28个字的一首诗竟要下这么大的工夫,为了上好一堂课,背后竟要付出这么多的劳动。的确如她所言:我越来越习惯把“教参”当做真正的教学参考。正是由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我们才能欣赏到她精彩的课堂,感受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语文课带给我们的震撼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窦老师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通过窦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很自然地想到我们自己。试问我们在备课时,先解读教材还是先翻看教参?没有了教参我们将会怎样?有没有自己面对文本的勇气?有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这只有我们自己心知肚明

  “一个教师的解读能走多远,学生的理解就能走多远。”这句话不能不令我们警醒。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达到窦老师课堂的三个度,但是,读了窦老师的文章之后我们应该心有所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改的实行,解读教材的确是教师需不断加强的基本功,否则,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将寸步难行

  语文教师就是语文

  “语文教师就是语文”,初读这句话,有些疑惑不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语文教师何以成为语文?

  第一遍读下来,模模糊糊,不太懂。“整堂语文课教师所创设的磁场必须是语文的——教师板书的字要规范漂亮,教师的语言除了规范,还要尽量有文采。”读了这句话,大脑有了一点轮廓还是不太明了,什么样的板书才叫规范,什么样的语言叫有文采?

  回想起前几天欣赏过窦桂梅老师的录像观摩课《圆明园的毁灭》,我记得窦老师的板书很耐人看,粉笔字自然大气不拘小节。板书设计充分黑板这块“黑土地利用起来,比如:第一课时窦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板书“ 有……也 有……”、“不但 有……还 有……”,在第二课时圆明园被毁灭后,窦老师在“有”的前面加了“没”字,就变成了“没有了……还没有了……”、“不但没有了……还没有了……”,启发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概括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单单加了那个“没”字,板书仿佛活了起来,学生在情感经历了圆明园的兴衰,圆明园曾经有多少的辉煌,就有多少的毁灭,就失去了多少,于是学生的痛惜、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这就是窦老师的板书,那灵动的、神奇的“黑土地”。

  在这节课上,窦老师的语言、动作让人很享受,所以听她的课一点也不累,因为她的语言启发性极强,或高亢,或低沉,或急促,或缓慢。比如在圆明园被毁后,窦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圆明园被毁灭的到底是什么?说这句话时,比较有力,带着自己的情感,意在启发学生思考。她的动作有时眉飞色舞,有时捶胸顿足,不是造作,而是自然投入。学生被感染,被吸引,被激发。

  现在一回味,有一种捅破窗纸之感,明白了“语文教师就是语文”这句话,窦老师她是语文教师,她就是语文。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板书、动作、朗读等方面向学生呈现语文,给学生以启发、暗示,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她就成了语文。并且一旦老师具有了语文味,学生也会有语文味。

  为什么我的课堂毫无趣味死气沉沉?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思考?为什么一上课学生就神游天外?现在找到了答案。教师自己都无法走进文本,语言苍白无力,动作拘谨刻板,板书可有可无,学生又怎会融入课堂之中,和你“同呼吸共命运”。

  “语文教师就是语文”这句话的确应该深入每位语文教师的内心,时时刻提醒我们该怎样做。

  怎样通过语言、动作、板书向学生传递语文?窦老师教给我们一种方法——抓题眼。“一定要‘啃’教材,钻进去,找到‘课眼’,进行创意和设计。”我有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这样一条捷径。但是那个抓题眼的“底蕴”,不是一句话就能得到的,需我们日积月累,不断地积淀,来不得半点含糊欺骗。只有这样 ,才能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才能敢于独立思考,有能力找到课眼,与课堂融为一体,语文教师化身问语文。

  “语文教师就是语文”,再读一遍,感觉她并不遥远,她温暖起来,亲切起来!

  “你,尤其是身为语文老师,没有浑浑噩噩随遇而安权利。你,假若是一个内心苍白的人,就是对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的一种戕害与羞辱。”又想起窦老师的话,是的,我们没有权利浑浑噩噩,随遇而安;我们没有权利浪费自己和学生的生命。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即使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也要勇敢前行,因为已经有那么多的老师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的路。只要在路上,就有希望,我们就会与众不同,就会有自己的收获喜悦,我们就是美丽的语文老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