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有多难
因为我们城市的社会中,似乎注意力集中了90%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家长的焦虑夹着愤怒,常常开始骂教育,骂社会制度。然后不知所以地说美国澳大利亚云云……
其实美国也罢澳大利亚也罢,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成长是没有困惑烦恼的。
我就有身边的朋友孩子去了美国,每年必须在美国佬的账户交出150万人民币的保证金不说,单是那孩子大学的暑假泡在新东方培训班里,我们已经可以推知,美国的教育也并不是说,你要玩就尽可能去玩,而是极其严格的否则的话,你的钱一定会打水漂。孩子在国外的漂泊之感也是一辈子难以磨灭的记忆。
设想一下,你在中国当不了白领,到了美国就能够成为白领的几率其实是更加渺茫的。因材施教其实也是困难重重的。我们总是在抱怨教育,却没有发现问题的症结根本有时候不是教育本身。而是恰恰出现我们整个国家的文化崩溃。
小小的韩国,稍微熟悉韩剧的人都知道,韩剧里的长幼有序,尊卑明显。曾经我们以为这是封建,其实回头看看这是对的。有时候东西作为一种底线不能逾越的就坚决要保持。
森林的生态系统中,从地衣,苔藓,草丛,灌木 乔木,于是一个完整的森林可以运行。
那么作为人,也是自然分出很多不同的层次,当然不是指地位高低而是指人能力多层次。正常情况下就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这样一种基本的自信,现在不仅很多孩子没有了,连不少家长也在丧失信心了。
经常会说 :"你进来怎么搞?"其实,有时候孩子品质培养很重要,那个吃苦耐劳,能够建立一种做人的底线其实很重要。我们现在很多人经常会把比尔盖茨挂在嘴上,而没有明确更多的孩子只是普通人,那个享受属于普通人的幸福感很重要。
当然我不止一次看见那些普通的父母把孩子的希望寄托某所学校。绞尽脑汁进入某个学校然后,还常常自鸣得意地告诉别人,我的孩子在某某学校,似乎学校可以给他足够的他的面子和尊严。其实,即使换了学校有时候依然不能改变孩子很多,因为孩子最大影响来自父母,父母的养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很重要。
有些父母自己幼年学业不佳,工作时也是混日子,但是对孩子要求却很高,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一旦有人指出,他们还常常振振有辞告诉你:某某也不优秀,但是孩子却很好。此番言论其实很可笑,你真正了解的有多少?你看得见的只是冰山一角。看不见往往才是别人父母超越你地方。人家父母跟孩子怎么交流?他们说话的语言是不是比你的语言丰富?你知道吗?
有的妈妈说,这个孩子写个小作文要三个小时,烦死我了。这样的心态孩子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吗?孩子的困难是随时出现,不能指望某一个指导就可以避免后面的困难出现。
用哲学的观点看,世界是矛盾的,当然学习也是如此,没有什么孩子成长父母不要操心,但是因为父母的认知水平差异孩子在成长中孩子所走的弯路也不一样。
有些家长真的很天真他们以为自己因为孩子进入某些学校而放心的其实很危险。因为即使你运气很好,遇到的都是最好的老师,都是父母的教育跟学校的教育永远需要补充的,不是互相取代的。
因此,就是同样一间教室, 也不能保证孩子学习的节奏效率是一致的,因为对于每个不同的个体而言孩子学习总是会有自己的体验,困难总是不同的。
有些母亲疾言厉色,对于孩子总是说充满失望的话语,然后孩子跟她失去亲密感,反过来责怪孩子跟她没有那么亲密,是不是很可笑?
情感的温暖是互相的,不是以为为了你好地方名义下,就可以辱骂,可以责罚。温暖的春天万物萌发,因为温暖是一种自然积累的力量,而不是说北风呼啸,北风说,我是为你好,可是那么寒冷有谁愿意接纳那么寒冷的方式?
可惜,在我所遇的很多妈妈之中,不少母亲,只是习惯于问:“她为什么是这样?气死我了!她真的就是不像话,不想好……”凡是那个找出一点积极向上的语言激励孩子还好,没有激励孩子心情回事愉快吗?有谁愿意接纳这样的情绪。
所幸的是很多人也还是乐于改变的,开始去阅读《回到每个人的生命化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即使做父母很多年依然还要更多去成长,成长为好父母其实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