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动物农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动物农场》读后感锦集

2020-04-04 23: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动物农场》读后感锦集

  《动物农场》是一本由乔治·奥威尔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2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农场》精选点评

  ●【2018·35】看完之后有点黯然神伤反讽味太浓厚了,不时将二战时候的德国、美国、俄国,以及历史上的中国进行代入,Mmm...无以言表此刻心情

  ●换了一幅面孔的历史,总是惊人相似,而且总会不断地重复

  ●看看猪,再看看人,已经很难分辨出他们有什么区别了…

  ●因为权力始终存在阶级从不会消失。因而制约自由东西始终存在,不管这个东西是人还是猪。生活普遍旋律就是短暂美好冗长麻木无奈绝望

  ●读着读着就觉得很痛,读的时候觉得很不幸,读完又觉得知道也算是幸运,到底是怎样呢……

  ●无数个卧槽

  ●“窗外的动物看看猪,再看看人,反过来看看人,再看看猪,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但是他们已经分不出两者有什么区别了。”

  ●这本感觉没有《1984》好看,用动物映射人类看似民主实则极权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没被禁,牛逼

  ●坚决拥护拿破仑同志

  ●一部政治讽刺剧。动物们的革命果实被猪窃取了,想中的平等变成了统治与被统治。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猪们随意地篡改历史和独立宣言,而动物们竟然都顺从、愚昧接受啦。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最终只是一出荒诞剧。

  《动物农场》读后感(一):愚者天堂智者炼狱

  简短精悍真实的动物寓言人们总无法从过往的历史中吸取经验

  民主是愚蠢的,而且民众也不在乎,英国脱欧可见一斑

  但是极权统治也会让愚蠢的人站起来反抗,但民众总是容易被煽动的,封上被人的嘴,隔离世界外的人,:“粮食产量年年升高,新型冠状病毒不会人传人,这个世界会好的!”智者麻醉自身,愚者欢天喜地其乐融融,共同唱着《英格兰的牲畜

  民众从革命后的欣喜,为了一个共和国付出最后一滴汗,再到被极权统治下的不自知,终于在坦克玫瑰的双重镇压下,谁也不在乎了,谁也不记得了。

  因为到头来,什么都没改变,世界还是这么转着,就像死去的人一样安静

  《动物农场》读后感(二):伟大的寓言,绝妙的讽刺

  乔治·奥威尔经典之作前人之述备矣。书中最为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巧妙使用动物庄园隐喻苏联式的集权社会,而且揭示人性(或者说用动物性借喻人性)中丑恶一面野心一步步操弄舆论控制善良愚昧的民众并利用制度漏洞或篡改制度来实现群体小圈子利益的。奥威尔告诉我们,人性缺乏法律和制度约束,任何美好的愿景都会最终如俄式革命一样,必然走向个人崇拜和集权主义

  全书中妙处横生,现试举一例。与动物庄园相邻的两个农场的主人分别名为Pilkinton和Frederick,这两个特征鲜明的名字有比较明显的指代意义,前者代指美国,后者代指纳粹德国。动物庄园被Frederick先是用假钞票骗走了木材,继而被他引领的进攻所打败(风车战役),而且暗讽了苏联二战前与纳粹德国秘密媾和最终受骗上当,随后不得不在苏德战场取得惨胜的经历。最后一节中,Pilkington前来道贺与拿破仑控制的动物庄园和解,但最终以双方在牌桌上争吵收尾,也暗指美苏因价值观分歧导致冷战。

  此外,动物农场的独裁者拿破仑无疑代指斯大林,那么Major少校应该是指代列宁,Snowball似乎应该指代的是托洛斯基吧?看来有必要读读早期苏联历史了。

  这本书是中英双语版的,考虑到奥威尔的写作通俗易懂,双语版确实有助于中国读者,特别是具有一定英文阅读和鉴赏能力的中国读者在阅读中文版时参考英文原文,以便更好理解奥威尔原作的绝妙讽刺意味。编书者的初衷很好,只可惜在英文版中错愕频出,反而给读者造成困扰。例如,第213页county被错拼为country,等等。

  我在拜读这本书时,以英文版为主,个别章节看过姜希颖翻译的中文版。就翻译而言,虽然动物农场这本书使用的英文并不难,但其实很多讽刺、隐喻和双关等修辞在翻译时颇难处理,这方面译者似乎仍可继续打磨。好在中国读者所处的特定的制度对理解奥威尔所讽刺的内容并不陌生,结合原文就更容易理解奥威尔究竟何指。

  《动物农场》读后感(三):How the “animals”will be ruled

  动物假面的社会政治寓言。反映出了一般社会的演化规律。

  建议看原版,see how the people will be ruled in a typical way.

  动物庄园小传从Major作为精神导师宣传革命的真意开始,播撒了革命的火种。随后偶然发生了革命事件(不禁想起辛亥那年),欢庆之余有动物要求了特权(milk disappeared),并且还派出了Squealer来宣传为其合理化。第二、三章自卫战争爆发,胜利后英雄、烈士称号颁发,还产生了纪念日的鸣炮仪式。动物们聚在一起,也会产生权力的斗争,Snowball和Napoleon代表的进步派和保守派就产生了,当然还是暴力胜利了…议会制和独裁制如同民国初年上演的那样。集中力量建筑的windmill倒了,于是污名化、转移矛盾的手段也用上了,是Snowball干的。第七章,管控进一步收紧,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被阻断了,庭院深深。那些有不同声音和意见的就被“肃反、清洗”掉了。第八章,看见了熟悉的农业产量“放卫星”,当然了不及真实的数据夸张造假。Leader的一言堂越发严重,喝醉了反而要农场社会禁酒,把人民绑架在个人和一小撮人的意志里。第九章,老马死了,这是一个政权里的无脑追随者,“红旗下的蛋”,相信在真实的世界里,马上就会有坐稳了、或没坐稳的苍蝇奴隶蜂拥而至,散步恶心、作呕的赞歌,去感染更多的有缝的蛋。这样基础牢固,社会不进步没关系,文明不进步没关系,政权牢固就好,slaves够用就好。第十章,看着看着就想起了迅哥儿的话“做奴隶虽然不幸,也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小说的结尾还是比较冷峻的,权力的集中效应骤显,“猪人”进化完了。

  写在最后:短短的十章竟像是一则社会演化历史的概览,脱逃不出一群人总要比另一群人要平等。让人悲痛的是,读的过程中总能联想到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的时间,总归如出一辙,掩卷太息;让我欣喜的是,亦能总结出未来方向的指引是权力是否能回到得到过良好训练正直的个人或其组成的群体中,能去对抗社会发展中经常能出现的独裁巨兽。

  能参与、能见。则幸矣

  《动物农场》读后感(四):怪圈,永恒的轮回

  “永恒轮回是一种神秘的想法,尼采曾用它让不少哲学家陷入窘境:想想吧,有朝一日,一切都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

  ——米兰·昆德拉

  《动物农场》将的故事倒也很简单:在庄园农场,农场主琼斯饲养着一批动物,因动物不满琼斯的虐待而起义赶走了琼斯,其中起义的领导者雪球和拿破仑将老少校的“动物主义”简化成了七条戒律,庄园农场更名为动物农场。之后雪球和拿破仑政见产生分歧,为了争夺权势相互打压对方,最后拿破仑赶走了雪球,动物间的阶级开始形成,猪成了高贵的阶级,动物农场的戒律被一步步删改,最终墙上只剩下一条戒律——“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被压迫者为了平等而反抗统治者,革命成功后,平等并没有实现,又迎来了新的统治者,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正如书中最后写到的“窗外的动物看看猪,再看看人,反过来看看人,再看看猪,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但是他们已经分不出两者有什么区别了”。

  奥威尔编织的这个寓言讽刺故事中,人类是动物的敌人,人类压迫动物,是统治阶级,动物被统治,动物们为了平等而革命,革命成功后,四条腿行走的变成了两条腿,与自己敌人——人类把酒言欢、相聚一堂,自己种族及同类都一个个遭到迫害。

  总之,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这是一圈,这是一个怪圈,可以想象到在动物农场之后发生的事,其他动物终于不堪拿破仑的压迫奋起反抗,拿破仑被赶走,新的统治者上台,新的阶级接着产生,接着压迫、迫害被统治阶级,新一轮的循环又走了一遍,这怪圈会不断的“轮回”下去。那么,平等是怎么被一步步的践踏了,拿破仑的初心是怎么一步步泯灭了?

  随着个人角色的转变,拿破仑的个人私欲不断膨胀,愈加追求权势,为争取、巩固自己的权势不择手段。

  一、赶走雪球。作为革命的领导者,雪球与拿破仑平起平坐,在动物中的威信甚至高于拿破仑。自古“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炮轰功臣楼”等等典故,都是很好的例子,个人对权势的追逐,必然导致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人的打压。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拿破仑明显有手段,将雪球驱逐出了动物农场,这样一来,没有人能够制衡拿破仑,拿破仑个人权欲极度的膨胀,由此带来的危害才刚刚开始。

  二、奉行个人主义。没有人和制度的制约,只会导致个人极度的自大,尤其对领导者而言,拿破仑就是很好的例子。拿破仑在称呼上的不断变化,给自己不断颁发的荣誉和奖牌,对与自己持有不同政见的动物一律铲除,独享特权,对自己歌功颂德,文章中写道“你会常常听到一只鸡对另一只鸡这样讲道:‘在我们的领袖拿破仑的指引下,我在六天之内下了五只蛋’,或者两头正在饮水的牛声称:‘多亏拿破仑同志的领导,这水喝起来真甜!’”等等。

  三、……

  相信很多人都有代入感,即使不看书,也能明白书中大致情节,也能想到平等被一步步的践踏的缘由一二三点,故在这里不一一说了。

  从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这是一个怪圈,是一个轮回,革命后怎样能不再轮回,这是革命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极权不是在革命后就会消失,而是在任何制度中都会有的。权力的约束不能靠人,只能靠制度,制度是公正和有效的,建立完善的制度,让制度给权力上紧箍咒,把权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扼杀极权,打破怪圈,回到正途。

  《动物农场》读后感(五):动物的极权

  一本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刺小说,也是真实的政治。

  统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洗脑。

  以及为被统治者塑造一个共同的敌人,无论是琼斯还是雪球还是任何一个人类;再加上一个美好的未来,糖果山或者所谓的将来。 关于他们的名字,我觉得似乎也有一点点深意,比如拿破仑,关于拿破仑的事迹不是太熟悉,但是我记得贝多芬对拿破仑加冕为帝不赞同,曾写给拿破仑一首曲子,但是拿破仑称帝之后,贝多芬就没有把那个曲子献给拿破仑,对于拿破仑放弃共和登基为帝,贝多芬气愤道“那个家伙也是个凡夫俗子。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竟践踏世人的权利。他也想成为万人之上,唯我独尊的专制者。” 第二个就是那只乌鸦摩西,他给这些动物们宣扬有一个糖果山,那个山上是一个很快乐的国度,大家什么都不用干了,一个美好的世界,然后联想到写下《摩西十诫》的摩西,也讽刺了宗教? 动物农场的最后一段,那些动物在去偷偷看拿破仑和其他的农场主的聚会,他们在一起打牌,“窗外的动物看看猪,再看看人,反过来看看人,再看看猪,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但是他们已经分不出两者有什么区别了。” 这个结局就是只不过换了一个统治者,而这个统治者以平等的名义来制造另一种专制的统治。最后竟成其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可悲也可笑,最开始为之反抗的,最后也仍然处于此种境地。

  本杰明这个角色可以说它是这本书里最清醒的一个角色吧,我觉得他一开始就知道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总会分出阶级分出不平等来,他并没有去跟其他动物争辩,但是他一直都知道,所以他不回答任何问题,也不帮苜蓿读戒律。 直到最后,那个戒律已经改的面目全非。 中间有一段苜蓿的思考,真实而悲哀。 “苜蓿往山坡下看去,热泪盈眶,如果她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她一定是想说,当年他们为推翻人类而斗争所追求的,可决不是今天这样的生活,那一夜老少校激励大家起来反抗,期待看到的也绝不会是今天这样恐怖的杀戮。就是让他自己来描绘未来的途径,那应该是一个没有饥饿,没有压迫,处处平等的动物乐园,在那里动物们各尽所能,强者保护弱者,就像少校做演说那天她用身体护住那群小鸭子那样,而现在她不知道为什么动物们不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到处可见咆哮的恶犬出没,还得眼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坦白可怕的罪状后被活生生的撕烂。在她的脑海里,她并没有反抗或者抗拒这类想法,她知道,即便像现在这样日子也比琼琼斯在的时候好过许多。 “不过她依然觉得她和所有其他动物所期待和为之辛苦付出的并不是现在这样的生活状况,大家建造风车与琼斯的枪子儿对抗,为的也不是现在这样的结果,这是她真实的想法,虽然她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想起来基督教的一次变革,惊人的相似啊! 马丁•路德对于天主教的专制十分不满,怀疑罗马教皇的权威。加上造纸术从中国传入,经过古腾堡的活字印刷,使得普通人能够阅读《圣经》。马丁路德写了一篇又一篇攻击教皇的文章,通过路德的一支笔,将日耳曼民族与罗马民族对立,新教崛起。 新教是靠着路德一篇篇雄辩的文字,从天主教的火刑架下顽强成长起来的。但加尔文和他的继承者们却在日内瓦竖起了更多的火刑架。他们烧天主教徒,烧异端分子,烧跟他神学观点不一致的人,烧所有具备苏格拉底式怀疑精神的人。 在宗教改革之前,只有一个罗马教廷负责审判所谓的“异端”。 在宗教改革之后,变成了两个教廷比赛审判。有时为了对付异端,这两个原本水火不容的敌对阵营竟然能联合起来,天主教的神父被邀请坐到了日内瓦的法官席上。 我们还记得,当年路德反抗的是独裁,用的武器是哲学。然而,在用哲学打败了天主教以后,新教用新霸权代替了天主教的旧霸权。 实际上在近代科学家、哲学家被迫害的例子里,加尔文所干的远比天主教更有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