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冷冬阳
寒意阵阵,也许没有什么比早晨的暖被窝更让人喜欢了,在这样早晨。孩子呢慢慢地起来,捏着包子走向学校。
选择一种勇敢的方式——骑车去学校为了中午放学回家可以更快地返回家里。奔波在路上的感觉,风如刀割。校园里七点三十依然空荡荡……冷冷的天孩子们估计也是留恋热被窝吧。
第一节课讲试卷,很多时候特别是遇见语法问题,一些孩子讲了一遍已经搞定,而有些孩子依然会次次出错。永远是讲给那些需要听的孩子听,而确实他们还是不太想听,或者说听了也是白听……
人跟人差距就是大,想学的一点即通。
做教师的有时候其实真的不能改进太多孩子的人生,关键是遗传基本物质条件一定程度决定了他们未来的趋势。看着一个孩子就是你打他,也没有急着要动笔的习惯。
后来我们学习一副对联,于是谈起一些趣味的对联,但是却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我因势利导:在班级里寻找是不是有名字可以做对联的。
谁知大家不断寻找真的找到了 :陶红对朱丹,花芮对陈蕊,杨明对宋旭……也许不是那么严格,居然也可以找到了。孩子们开心极了!语言的习得是一个不断实践积累的过程,若是缺少引导,孩子没有办法真正成长。
因为明天下午小记者说新闻录播,于是我们今天再次组织两个小记者练习,他们的表现不足之处一一指出。
孩子取得点点滴滴成绩对于家长来说付出很多,老师也要细心教导。
一个善于鼓励孩子的父母可能也是因为积极的状态。有时候看见那些孩子似乎自己不知道怎么办的样子,心里也是无所谓,感觉焦虑,可是父母焦虑却无法让孩子真正进步。
絮絮叨叨的妈妈,一直指着骂的妈妈,孩子怎么可能吸收到正面营养呢?
在她的眼神里焦虑,孩子的眼神是自卑……一家有一家的父母,一家的孩子,有时候老师可以做到其实很少……看着那样的孩子心里其实也是不舒服,妈妈嘴里似乎没有优点,而她只是会说,你记得了吗?你听见了吗?总是这样怎么可能有真正的进步呢?孩子的命运更多跟父母见识还有眼光有关。
虽然我不能认为我自己有多么幸福或者伟大,但是在八十年代的艰苦岁月里老爸坚持让我们姊妹几个读书,求学,爸爸一辈子行医也是学而不厌,一直喜欢订阅医学杂志,直到退休眼睛坏了,才放弃了专业成长。但是依然爱听收音机去保健,种菜,日子也是有滋有味。
下午再次辅导播报新闻的孩子,果然两个都是进步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不断的付出才能有更好的成长。明天下午也是需要我的陪伴前往……加油孩子们。
下午录播结束还有小记者新成员发展会议……又是一个忙碌的下午。
下午连续两节课,为了下周的听课。凌乱了这一周,还有下一周。忙碌总是充实的。虚空的人,回首方知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