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下教育科研
记得几年前,有人辨析“教研”和“教科研”两词,指出“教研”是运用教育规律,“教科研”是探索教育规律。我开始很赞赏这种观点,后来觉得意义不大。“教研”,“教科研”,关键不在哪个“科”字,实在“研”字。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耳熟能详的话:“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那就请你把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苏氏说得很实在,没有否认教学的单调乏味,但这是可以改变的,即从单纯的任务型应付,另劈蹊径,走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教师工作,有被称做“教学常规”的流程,备课,上课,作业批阅,课外辅导,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循环,自然有其枯燥的一面。我曾几次参观过工厂,工人们对着机器也像机器一样地工作。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毕竟不是机器,而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里面极具有研究和创新的空间,虽有流程,但流程的操作方式却是千变万化的。
研究,可以改变工作方式,而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研究”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苏氏又把“研究”和“幸福”之间架上桥梁,因而“研究”对教师而言就是“幸福生活”。
研究,最重要的前提是学习。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没有研究的资质。
研究,并非高不可攀和深不可测,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并非很难,学校的常规教研和小课题研究没什么难的。
研究,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提供条件和营造氛围,建起如同物理学上的“场”。学校将教师引导入“场”,一但进入,身不由己,就像一个小磁针进入磁场,不得不指向磁场要求的方向。但这个前提是放入磁场的这个物体心须有“磁”,没有磁性的物体对磁场没有任何反应。教师身上的“磁”是自身要有研究的意识和需求,故而教师的研究意识至关重要。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从研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