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览指南》读后感100字
《摄影展览指南》是一本由[英]谢丽·瑞德(Shirley Read)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摄影展览指南》精选点评:
●从摄影布展的角度来看的确提供了很多实用信息,条理清晰。但是本书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实操性太强了,对于深入探究作品与空间的关系没有过多的指导,读完也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
●实用指南,里面的表格不错
●之前路边展也没书也没人教,居然做的和书里的标准工序差不多,我好聪明
●后浪摄影学院007,华文世界第一部展览策划的理论指南和实用手册。
●大学教材即视感
●没啥意思,传统展览的策展碎碎念。;国外的实践经验移植过来也很水土不服。
●1.photography好狡诈。2.结构好3.mark书
●好看,硬,工具书。然后就是首先系列了……
●细致入微,学院的策展的现状依旧是各系为政,本该由艺术史系承担学术和思想脉络上的梳理的责任,一来提高展览质量,二来给艺术史系学生实践的机会,现在的艺术史系就是摆设
●最优秀的静物作品,能让你爱上一朵枯萎的百合花,全然感受生命的易逝。
《摄影展览指南》读后感(一):即使你不是一个摄影师你也应该翻一翻
这本书是个意外惊喜,一本容易被忽视的好书。书的来历很奇特,是在豆瓣参加了一个在线活动,偶然被抽中获得的。这个偶然不仅仅是惊讶会被抽到,更是此前根本不知道原来还有抽奖,原来还有赠书。
书寄到公司,打开的时候觉得有点不屑:装帧跟封面实在是太。。。烂了,长得跟课本似的,而且大学时候美院的英语书都胜出它好几炮仗远。一直到上班时候无聊翻起,才发现质朴的外表下面其实是非常不容小觑的内容。
我从来不是个玩摄影的,不过读完后觉得应该推荐这本书给更多艺术家而非只是摄影师。只要是想要办展览的人都应该看看。当你信步走入一个房间,看到白墙上挂几张照片,这就是展览的全部了?答案当然不是如同想象的简单。学习一下一个展览从念头的诞生,各方面的筹划到最后办展需要经过怎样的步骤,对于任何范畴的艺术爱好者,都具有实效的指导意义。很多领域是有共性的,比如前期的运筹帷幄,场地,制作,以及种种跟钱打交道的过程(艺术家们往往亟须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又懒得处理细节)。书里条理清楚的罗列绝对可以让有办展览意象的艺术家得到很多有用的经验,获得专业的建议,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我曾经在同学的介绍下购买过《如何成为一名插画师》,它在装帧设计上的优势使得它显得专业而抓人眼球。而这本《摄影展览指南》其实跟前者是类似类型的书,但是实在略显无聊的外貌让人容易忽视它。酒再怎么香,巷子最好还是别太深哪。
《摄影展览指南》读后感(二):出版后记:展览何以成为展览
展览已成为一种使大多数艺术作品为人所知的媒介,如何将艺术作品以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是我们必须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一直以来,在国内的摄影教育体系中,展览的策划和执行始终是一片空白,我们缺少一个可以为展览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的完备体系。
好在,这本书将为我们填补这片空白。
在谢丽•瑞德的引领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展览何以成为一个展览。从计划的制定、空间的选择到展览的筹备、实施、推广以及展后的评估总结,直到所有的艺术作品以完美的形式,以艺术家和策展人都满意的形式,以对观众有启发意义的方式,挂到每一面墙上,实现它们的价值,并在展览结束之后继续发挥价值。
本书所附的案例涉及到照片书展览、数码艺廊、数字化展览、网络画廊、实验性的灯箱展等多种最新展览模式,以及“踪迹”(TRACE)这类近年出现的、独特新颖的展览组织形式。书中提到的这些当今最先进的展览方式,将为我们的展览实践提供新的启发与新的可能性。
特别感谢毛卫东老师严谨、细致的翻译工作,感谢顾铮老师和蔡萌老师。希望我们的读者能够从这本书中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成为更优秀、更有全局观念的摄影师或者更加专业的策展人。
下一个摄影师、策展人,你准备好了吗?
《摄影展览指南》读后感(三):摄影展展览 常用的展板展墙
,
《摄影展览指南》读后感(四):扎根于摄影策展实践上的实用指南
近些年来,我国的艺术产业蓬勃地发展。越来越多的美术馆、画廊如同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越来越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有着艺术的诉求,他们迈入美术馆、画廊欣赏各类艺术展览,好的展览愉悦身心。同样,有为数不少的这样一群人,他们埋头苦干地进行着艺术创作,他们默默无闻,期望能够通过展览的形式让大家知晓自己,寻找艺术的伯乐。举办展览成了当务之急。艺术展览是一个专业性要求很高的行业,举办展览的关键环节在于策展。
策展这个词汇也是最近些年才被广泛传开的。策划展览成了如今我国的新兴行当。甚至连大学里也纷纷设立会展专业、艺术管理等专业。其实这类专业对于策展而言,只是沾了边,并不是系统化、完完全全针对艺术策展的。会展专业针对的是广而言之的展览,绝非艺术展览。艺术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专业,当然其中的学习内容必然涉及到策展。
对于美术馆画廊而言,他的生命力就在于举办各色的艺术展览,因此“策展”是重中之重,是王道。策展绝对不是只要会写文案(展览方案)就可以完事了。
过去我国一直格外重视举办纯艺术的展览,比如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为大众所知晓的艺术门类。这类展览,平时观众看得多一些(其实对于我国观众而言,版画也是属于比较新兴的艺术门类)。
摄影这项诞生于1839年的艺术,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一直没有被格外地重视,与传统艺术相比,总是被忽视,地位总是低一大截。一般人认为摄影只需要按下快门即可,而画画更费时费力,需要功底,对于门外汉的看法,我们只能一笑而过。
过去我们去画廊看展览,能够看到摄影展的机会确实比较少。(其实摄影爱好者很多,但是摄影展较少)连上海的青年美展这类艺术比赛,也是今年才把摄影列入比赛的艺术门类之内的,可见摄影艺术在我国的地位。如今形势开始好转,摄影展览开始得到重视。
策展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当,其实举办展览——N多年都在办。但是何为策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完全没有概念,对于很多艺术从业人员来说,也是一知半解,“策展”是一个强调专业性的活儿,既是理论也是实践,是两者紧密结合的一个行当,首先对于初涉这个行业的人来说,需要有专业的书籍进行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近年来,我国出版界也出版过一些策展的书籍,老实说,也是少的可怜。由于我国是对于“策展”概念几乎是空白的国家,出版的策展专业书籍也全是从国外原版书翻译过来的,首先得学习国外的策展经验。那些书籍针对的是策展的大概念(或者只侧重一个面),主要针对一般博物馆、美术馆、画廊举办的绘画、雕塑、文物等展览。还有一些策展的书籍则是枯燥乏味的、类似于大学专业课的教材。
而此次后浪出版的这本《摄影展览指南》,就是针对摄影艺术展览的专业性指南,类似于一本工具书。完全是针对摄影艺术的,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可以是摄影师,还有策展人等专业人士,这本书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绝对不可能成为茶余饭后的消遣,那还不如把时间用在看小说,玩游戏上吧。
本书同样翻译自国外的著作(毕竟我国是一片空白),首先得拿过来,学习一下。本书作者是一名英国的独立策展人,就是目前八面玲珑,能够玩转艺术圈的人士,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从而写成了本书。
本书绝非长篇的理论著作,充斥着大量华而不实的专业术语,恰恰相反,本书平易近人,极具亲和力,是一本实用的操作指南。开篇,作者简洁地讲了展览的概念,何为展览,举办展览有八大理由,甚至连何时不要举办展览,也做了特别的说明。展览不是越多越好,也可以是少而精。什么东西一泛滥起来,完全成灾了。做事必须要有计划,作者把很多的笔墨用在了制定展览计划上,这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对于策展而言,稍微有点夸张了,做好展览计划,至少是展览取得成功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吧。本书每个章节都有一个案例研究,策展绝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积极实践,看了实际的案例,菜鸟自己操作的时候,心里总归有谱了。
摄影人士们,无论是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立志想要进入摄影艺术家行列的话,必须有佳作,而佳作要让大家知晓,因此举办展览格外重要,本书的第二章的大标题是寻找展览空间,包括谈到了“从哪里开始寻找展览的机会”,这些内容对于初出茅庐的摄影师来说,必须要好好地看一看,学一学。本书每一小节的内容都不是很长,言简意赅,甚至把每一步骤要做的事都写好了,你就按部就班地跟着书上的指示做就行了。因此掌握一条又一条的方法很重要。就算今后这些做事情的步骤全都熟练了,牢记于心了。策展中遇到的还是这些问题,做事情没有了头绪时,也可以继续翻阅本书,仔细地检查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检查自己哪里没有做对,没有做好。做展览需要清晰的头脑与思路,一团乱麻可不行。
初出茅庐的菜鸟可能一开始就碰壁了,没有画廊要你们的作品,不想为你们的作品提供展示的场地,并不等于你们的艺术生涯就难以起步了,多想想办法,变通一下,学学本书里的方法。举办展览呢,并不是一定要在美术馆、画廊这样专业的场所,也可以在酒吧、餐馆、咖啡馆内举办,甚至通过网络平台。本书详细地提供了这方面的指南。
关于策展的具体步骤,本书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很多都是涉及到细节问题,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展览好比一锅汤,不能让一点点脏东西参杂进去,会变味儿的,因此细节决定成败,必须要仔细阅读每项指示。展览也好比一部电影,导演、演员、编剧、摄像,每个环节都要做好,绝不能马虎。策展人的角色好比导演,必须要亲力亲为地统筹一切,大事小事都要管,才能把一部电影导好,精彩纷呈地向观众展出。
极力推荐本书,内容毫不拖泥带水,把举办展览的整个流程都一一列出了。极为实用,摄影艺术的有志青年们,有了不少作品积累的话,可以张罗着举办展览了,向艺术圣殿迈出坚实的第一步!策展人们,踌躇满志地导出你们的精彩“大戏”吧!